范高祥
毒鼠强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病,发病急,病程短,如不及时抢救治疗,会立刻导致患者死亡[1].本文通过两例实例说明大剂量安定及大量温盐水洗胃治愈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疗效.大剂量安定静脉推注及静脉滴注,同时大量温盐水洗胃[2].大剂量安定及大量温盐水洗胃治疗毒鼠强中毒症状缓解快,恢复快[3].大剂量安定及大量温盐水洗胃治愈毒鼠强中毒疗效可靠.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炯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在临床输血技术中,快速、准确地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可为临床紧急、大量输血提供安全保障.手工凝聚胺检测技术(MPT)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特点.目前作为输血前试验正在国内许多医院血库常规应用.MPT的商品化试剂盒也越来越多.因此血库工作人员只有详细了解MPT的优点和不足才能恰当地应用这一方法,使输血更加安全.作者对MPT在国内外的临床应用研究作以下综述.
作者:李亚山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聚合酶链式反应-特异性序列引物(PCR-SSP) 基因定型在新生儿溶血病(CHDN)ABO血型定型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例来自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溶血病(HDN)的样本,对这些样本进行ABO血型鉴定等一系列血型血清学方法 进行检测,然后用PCR-SSP基因定型技术进行样本的基因分型.结果 与其血型的血清学分型结果 进行比较,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的定型是新生儿输血的必要保障,而PCR-SSP基因分型较血型血清学方法 更快捷、准确.结论 PCR-SSP基因正型技术将不再局限于疑难血型的鉴定中,并会越来越多地应用于HDN的鉴定中.
作者:廖扬勋;王洋洋;陈立强;梁结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血液标本采集、运送、放置时间这些人为因素对凝血4项检测结果 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住院患者4 826例标本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检测;对其中56例即采血即送检的合格标本作立即测定,室温放置2、4 h后再测定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 826例标本中有279例有误差,误差率为5.8%,其中采血比例不当占95.7%,标本与抗凝剂酶混匀不匀12例,占4.3%,标本放置2、4 h后测定结果 与即刻测定结果 比较,PT、TT、APTT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标本采集不当与送检时间是导致凝血四项检测结果 误差的主要因素.
作者:王楚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正常孕32周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的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为子痫前期患者的高凝状态和严重程度提供敏感性指标.方法 采用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和配套试剂,来检测孕32周的孕妇血浆中FIB和D-D含量,共1 481例.用minitab软件将所得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用SPSS统计软件将1 407例健康妊娠组和47例子痫前期组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FIB的参考范围为(4.42±1.25)g/L,D-D的参考范围为(1.09±0.66) μg/mL.健康妊娠组和子痫前期组孕妇的FIB和D-D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得到的参考范围大幅度降低因孕妇生理性增高而导致的异常判断.提示健康孕妇已处相对高凝状态;子痫前期组患者FIB含量显著下降而D-D明显高于健康孕妇,有血栓形成倾向,提示FIB和D-D可作为监测子痫前期患者血液纤溶和凝血状态的重要指标,对预防产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锡清;张静;侯雅萍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为招募安全献血者提供依据及减少血液报废,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方法 对湛江市近5年来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率为4.1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不合格率为0.53%,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0.4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0.08%,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0.65%;总检测不合格率为5.57%.结论 ALT阳性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因素,梅毒抗体的阳性率逐年增高,成为仅次于ALT阳性而造成血液报废的重要因素.
作者:蔡澍;罗均;周平;钟土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采用ELISA与PCR方法 分别检测具典型皮损与非典型皮损性病专科门诊患者的Ⅱ型单纯疱疹病毒,了解性病专科门诊患者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Ⅱ)病毒的感染情况,并探讨单纯疱疹感染诊断方法 及标本选择.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216例患者.结果 有典型生殖器疱疹皮损患者,血清HSV-Ⅱ型抗体检测阳性率占58.06%,疱液标本PCR阳性率占89.25%;无典型生殖器疱疹皮损患者,血清HSV-Ⅱ型抗体检测阳性率占23.58%,分泌物标本PCR阳性率占14.63%.结论 建议在生殖器疱疹有临床症状时采用PCR检查,无典型皮损的患者可采用血清学作抗体检查.
作者:周潇;黄必然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UF-500i尿流式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联合检测尿中管型的价值.方法 采取本院门诊患者的随机尿标本450份,先用UF-500i尿沉渣分析仪进行检测,然后将标本离心取沉渣于Olympus显微镜下镜检.将机器测得的结果 与镜检结果 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50份标本中,UF-5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管型阳性的有80例,显微镜下镜检管型阳性的有21例,其中UF-5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管型的阳性率为17.7%,假阳性率为13.1%,假阴性率为0.08%,经显微镜检测病理管型阳性率4.6%,将UF-500i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管型的阳性率进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F-500i尿沉渣分析仪对尿中管型的检测存在假阳性.对其检测出管型和病理管型的标本需离心用显微镜判断,有病理管型的标本需离心后用显微镜做进一步的分类,判断出是哪类管型,以保证检验结果 的精确性和准确性,更好的为临床提供患者病情.
作者:黄鹤;祁瑞环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卫生信息交换标准(HL7)在检验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HL7标准协议以及消息的结构并通过编写程序实现检验仪器在以与检验信息系统(LIS)之间的通信接口.结果 运行后实现结果 数据和测试项目申请信息双向通信,结合LIS的标本条码化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结论 数据交换的标准化是未来检验信息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使用HL7节约了LIS开发维护成本,节省了信息交换时间,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龙喜雄;梁栋伟;卢昭桦;黄平;黄勤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由于结核病检测技术目前存在灵敏度低,检测周期长的问题,给结核病防治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多种基因检测技术的出现为结核病的诊断,提供了有利工具.本文通关过使用新型基因扩增法,LAMP法对痰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测.方法 采集54份肺结核疑似患者的临床痰标本,对每份样本使用LAMP法进行检测,并使用痰培养结果 作为金标准.结果 在直接检测痰标本的试验中LAMP的灵敏度为96%,特异性为100%.结论 通过这项研究发现,使用LAMP技术用于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可大大缩短检测周期,简化操作步骤,具有成本低、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有利于进行结合病的筛查和诊断.
作者:陈秀琼;黄裕春;周志梅;鲁曦;石磊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调查贵州省黔南地区人群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Ⅱ(HTLVⅠ/Ⅱ)的感染情况.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贵州省黔南地区一般人群7 280例进行HTLV(Ⅰ/Ⅱ)抗体筛查,阳性结果 用蛋白印迹试验(WB)确认.结果 经检测有6份标本初检阳性,但经WB确认均为阴性.结论 本调查未发现HTLV(Ⅰ/Ⅱ)抗体阳性,要进一步了解感染及流行情况有必要加大调查范围和相关疾病的调查.
作者:曹盛;唐斌;吴昌松;朱廷伦;卢征翠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在临床上较常见.施行一期切除还是一期造口、减压,二期吻合尚存在争议.近年来,由于术中外科处理技术进步,尤其是术中肠道处理方法的改进,术后强效抗生素的应用,营养支持的合理化,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是可行的.现就本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11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鹏;刘代强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对VITEK2 compact鉴定猪链球菌的方法 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展开分析,为及时诊断和治疗猪链球菌引发的各种类型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VITEK2 compact微生物分析系统对疫情中采集的不明原因的病原菌进行细致的鉴定检测.结果 对系统所分离出的111株可疑病原菌所得鉴定结果 进行认真细致比对,其中有110株被准确鉴定为猪链球菌2型,还有1株被准确鉴定为猪链球菌1型,整体检测的平均用时短在4 h以内.结论 VITEK2 compact微生物分析系统能够快速准确检测和鉴定猪链球菌2型,结果 可靠,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马丽梅;谭丽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比较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PCI)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比较其X线片照射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依从性,并进行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经桡动脉组)100例,对照组(经股动脉组)95例.结果 X线片照射时间分别为(5.32 ±3.58)min和(4.64±3.25)min(P<0.05);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21.6±10.5)min和(15.1±10.2)min(P<0.01).成功率分别为98.1%和97.9%(P>0.05);血管并发症分别为13.1%和3.57%(P<0.01)(不包括疼痛和导尿等非血管并发症).两组间造影剂剂量、手术时间、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并发症则经桡动脉组低于经股动脉组(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依从性经桡动脉组显著高于经股动脉组(98%∶60%,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不需卧床,患者损伤小,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节省费用,减少X线照射时间.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更安全、可行、便捷、经济的方法.
作者:张艳芳;王正中;李维琼;冉华;何艺;王丽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抗心磷脂抗体(ACA)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878例不孕不育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AsAb及ACA.结果 不孕不育组抗精子总抗体(AsAbT)的总阳性率为21.4%,IgM阳性率为13.5%;健康组AsAbT总阳性率为7.5%,IgM为0%,P<0.01.不孕不育组ACA检测总阳性率为36.6%,其中IgA阳性率为5.1%,IgG阳性率为30.5%,IgM为12.3%;健康组阳性率为5.0%,其中IgG阳性率为5.0%,IgM为2.5%,P<0.05.结论 AsAb、ACA与不孕不育关系密切,其检测有助于免疫性不孕不育的诊断.
作者:李松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应用质量循环管理程序(PDCA),提高胃肠减压患者胃肠减压的有效性,减少不良反应与非计划性拔管率,提升患者满意率.方法 对94例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从置管前1 d至拔管,置管期间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管理;观察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胃管意外滑脱率.结果 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25例(53.2%),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38例(80.9%);对照组胃管意外滑脱9例(19.2%),观察组有2例(4.3%).结论 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能有效地提升一次性留置胃管成功率,降低胃管意外滑脱率的发生,增进患者的舒适度,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护理质量.
作者:孙文琦;高雯;侯黎莉;归承莹;甘佳惠;陈燕敏 刊期: 2012年第13期
血细胞分析是临床检验常用的检测项目之一.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与传统手工方法相比,具有精密度高,操作速度快的特点,并能为临床不同层次需求提供多个有效的血细胞分析参数,大大方便了患者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已成为外周血细胞计数和分类常用的方法.但是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较多,在日常检验工作中,部分检验人员由于责任心不强,或者不懂审核方法,常常做出错误的检验报告.为改变这种现状,提高检验质量,现对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审核方法作如下综述.
作者:梁兴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开展使得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是艾滋病(AIDS)治疗史上的里程碑.但一些患者经过HAART后,在免疫功能重建的同时,却自相矛盾地在治疗的前几个月内病情反复、恶化、甚至危及生命,特别是对于病毒载量下降明显而CD4+T淋巴细胞迅速上升的患者,人们将发生于免疫重建过程中的疾病称为免疫重建炎性反应综合征(IRIS)或免疫重建疾病[1].当前,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已经全面铺开,而广泛开展HAART面临的主要问题是IRIS.因此许多学者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对其发病情况、发病机制、表现及诊断、预防与治疗均有相关的研究,本文综述如下.
作者:蓝珂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 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中第3位.由于该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确诊时多为中晚期,且大于80%的病例同时伴有肝硬化,预后不良.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HCC的主要手段,但术后高复发转移率已成为制约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瓶颈,有报道称根治性切除后5年复发率约为60%~70%[1].现HCC术后复发转移机制、诊断及防治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以下报道.
作者:范高祥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细胞角蛋白CK19(CyFRA21-1)、组织多肽特异抗原(TPS)、癌胚抗原(CEA)在宫颈鳞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SCC含量,电化学发光法测定CEA、CyFRA21-1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TPS含量,本研究共检测了65例患者(其中宫颈鳞癌52例,宫颈上皮内癌变13例)和30例健康者的SCC、CyFRA21-1、TPS、CEA的水平,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宫颈癌组SCC、CyFRA21-1、TPS、CEA水平和敏感性均高于宫颈上皮内癌变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SCC联合CyFRA21-1、TPS、CEA检测可显著提高宫颈鳞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的准确性.结论 SCC联合CyFRA21-1、TPS、CEA检测有助于宫颈鳞癌的辅助诊断,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胡敏华;陈燕;林莺莺;陈岩松 刊期: 201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