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凝聚胺试验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李亚山

关键词:交叉配血, 凝聚胺试验, 输血
摘要:在临床输血技术中,快速、准确地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可为临床紧急、大量输血提供安全保障.手工凝聚胺检测技术(MPT)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特点.目前作为输血前试验正在国内许多医院血库常规应用.MPT的商品化试剂盒也越来越多.因此血库工作人员只有详细了解MPT的优点和不足才能恰当地应用这一方法,使输血更加安全.作者对MPT在国内外的临床应用研究作以下综述.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受血者输血前4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 探讨受血者输血前4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 687例受血者输血前4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抗体(抗-TP)的检测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 687例受血者中,HBsAg的阳性率为12.18%,抗-HCV阳性率为0.90%,抗-HIV阳性率为0.05%,抗-TP阳性率为0.57%.结论 做好受血者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的检测工作,对掌握受血者的感染状况,判定医疗纠纷责任,预防和减少因输血治疗造成的医疗纠纷,以及对医务人员在医疗操作过程中的自身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熊异和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宫颈鳞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细胞角蛋白CK19(CyFRA21-1)、组织多肽特异抗原(TPS)、癌胚抗原(CEA)在宫颈鳞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SCC含量,电化学发光法测定CEA、CyFRA21-1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TPS含量,本研究共检测了65例患者(其中宫颈鳞癌52例,宫颈上皮内癌变13例)和30例健康者的SCC、CyFRA21-1、TPS、CEA的水平,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宫颈癌组SCC、CyFRA21-1、TPS、CEA水平和敏感性均高于宫颈上皮内癌变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SCC联合CyFRA21-1、TPS、CEA检测可显著提高宫颈鳞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的准确性.结论 SCC联合CyFRA21-1、TPS、CEA检测有助于宫颈鳞癌的辅助诊断,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胡敏华;陈燕;林莺莺;陈岩松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人睾丸特异性基因蛋白抗体制备及其在无精症睾丸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人睾丸特异性基因(TSC21)蛋白在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方法 构建人pET32a-TSC21表达载体,转化到感受态BL21细菌,诱导表达并纯化TSC21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人的TSC21多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TSC21在健康者睾丸组织和生精阻滞患者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成功制备人TSC21的鼠源性多克隆抗体;TSC21蛋白在健康者睾丸组织中主要定位于精母细胞和圆形精子细胞;在生精阻滞的无精症患者中表达减弱.结论 TSC21蛋白对于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其表达降低可能是男性不育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周永翠;刁瑞英;颜秋霞;桂耀庭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凝聚胺试验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在临床输血技术中,快速、准确地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可为临床紧急、大量输血提供安全保障.手工凝聚胺检测技术(MPT)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特点.目前作为输血前试验正在国内许多医院血库常规应用.MPT的商品化试剂盒也越来越多.因此血库工作人员只有详细了解MPT的优点和不足才能恰当地应用这一方法,使输血更加安全.作者对MPT在国内外的临床应用研究作以下综述.

    作者:李亚山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运动压力测试中缺血修饰清蛋白的作用

    目的 评估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进行运动压力测试后血液中缺血修饰清蛋白(IMA)的水平.方法 选取该院49例1周内出现胸痛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与单车运动压力测试,采集开始运动测试时的血液样本测试IMA作为基线水平,5 min后再次采样测试IMA水平.结果 49例患者中,有25例(冠状动脉疾病组)有冠状动脉狭窄,另外24例(非冠状动脉疾病组)无冠状动脉狭窄.而IMA水平在基线水平与运动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疾病组与非冠状动脉疾病组基线水平分别为(70.7±7.2)U/mL、(72.5±6.4)U/mL,而运动后水平分别为(74.1±5.1)U/mL、(75.8±6.8)U/mL,冠状动脉疾病组与非冠状动脉疾病组对比结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运动后IMA水平变化值两组分别为(5.4±3.5)U/mL、(4.7±7.6)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电图阳性组(16例)与心电图阴性组(33例)IMA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A在运动测试中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并不适用.

    作者:罗裕旋;冯春颜;魏建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不同厂家的镁离子稳定性研究

    目的 探讨镁二甲苯胺蓝比色法测定试剂校准周期与稳定性的验证方法,以保证临床检验结果 的准确性.方法 连续测定稳定质控品,观察其变化情况,以确定开瓶稳定时间.结果 pH在10.5~11.0的镁单试剂校准周期与开瓶稳定性均可达30 d.结论 临床实验室应该对校准周期与开瓶稳定性进行验证,目前本科室使用的新成生物的镁二甲苯胺蓝比色法测定试剂完全能够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吴彦军;胡秀梅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体外小吞噬试验方法的改进

    本试验方法用小鼠断尾血代替了人血,大大降低了本科生操作的危险性,而且断尾的小鼠不至于死亡,还可应用于其他试验,大大降低了试验成本,节省了经费开支.几年来作者将以上方法应用于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试验教学中,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且方法简单易行,学生乐意参与和动手操作.因此,作者认为此法可在医学院校中推荐应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梅梅;熊亚南;张淑杰;章广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采供血区域无偿献血者RhD阴性血型库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目的 了解奉节县和巫山县地区无偿献血者RhD血型分布规律,建立无偿献血者RhD阴性血型库,以满足临床需求,保障输血安全.方法 采用RhD初筛试验及确证试验对2004年3月15日至2011年6月30日,共103例无偿献血者血标本进行RhD血型初筛和确认鉴定,并建立了RhD阴性献血者资料库,采用纸质记录,计算机管理系统记录,对资料库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与献血者常保持联系和沟通,一旦医院需要和血站预约后,便和献血者进行联系,请他们来献血,邀请的献血者采用先近后远的原则,采集的血液经初复检合格后再发往所需的医疗机构.结果 经RhD初筛试验及确证试验鉴定为RhD阴性献血者,7年间49 000人次,再次献血30%(49 000~14 700)初次献血者34 300人,共103例,占献血人次的3‰.其中O型43例(41.7%),A型28例(27.2%),B型24例(23.3%),AB型8例(7.70%);7年间向临床RhD阴性受血者供血9 400 mL,未发生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及产生同种抗体.结论 建立RhD阴性献血者资料库,提供RhD血型抗原表型相配合献血者的血液,不仅可有效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而且可以避免产生同种抗体,并提高血液输注的疗效;还可以为采供血辖区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血液资源,确保临床用血的需要和安全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书爱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质量循环管理程序在留置胃管实践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质量循环管理程序(PDCA),提高胃肠减压患者胃肠减压的有效性,减少不良反应与非计划性拔管率,提升患者满意率.方法 对94例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从置管前1 d至拔管,置管期间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管理;观察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胃管意外滑脱率.结果 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25例(53.2%),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38例(80.9%);对照组胃管意外滑脱9例(19.2%),观察组有2例(4.3%).结论 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能有效地提升一次性留置胃管成功率,降低胃管意外滑脱率的发生,增进患者的舒适度,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护理质量.

    作者:孙文琦;高雯;侯黎莉;归承莹;甘佳惠;陈燕敏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对照研究

    目的 分析比较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PCI)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比较其X线片照射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依从性,并进行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经桡动脉组)100例,对照组(经股动脉组)95例.结果 X线片照射时间分别为(5.32 ±3.58)min和(4.64±3.25)min(P<0.05);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21.6±10.5)min和(15.1±10.2)min(P<0.01).成功率分别为98.1%和97.9%(P>0.05);血管并发症分别为13.1%和3.57%(P<0.01)(不包括疼痛和导尿等非血管并发症).两组间造影剂剂量、手术时间、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并发症则经桡动脉组低于经股动脉组(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依从性经桡动脉组显著高于经股动脉组(98%∶60%,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不需卧床,患者损伤小,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节省费用,减少X线照射时间.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更安全、可行、便捷、经济的方法.

    作者:张艳芳;王正中;李维琼;冉华;何艺;王丽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UF-500i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联合检测尿液中管型的价值

    目的 探讨UF-500i尿流式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联合检测尿中管型的价值.方法 采取本院门诊患者的随机尿标本450份,先用UF-500i尿沉渣分析仪进行检测,然后将标本离心取沉渣于Olympus显微镜下镜检.将机器测得的结果 与镜检结果 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50份标本中,UF-5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管型阳性的有80例,显微镜下镜检管型阳性的有21例,其中UF-5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管型的阳性率为17.7%,假阳性率为13.1%,假阴性率为0.08%,经显微镜检测病理管型阳性率4.6%,将UF-500i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管型的阳性率进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F-500i尿沉渣分析仪对尿中管型的检测存在假阳性.对其检测出管型和病理管型的标本需离心用显微镜判断,有病理管型的标本需离心后用显微镜做进一步的分类,判断出是哪类管型,以保证检验结果 的精确性和准确性,更好的为临床提供患者病情.

    作者:黄鹤;祁瑞环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血凝分析中相关问题的研讨

    血凝测定是临床血栓和止血分析中重要的筛选试验.目前,随着止血与血栓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的日益深入和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的进步,其检测技术日益先进和自动化.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自动凝血仪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临床血栓与止血疾病的诊疗预后提供了多项实验指标,也使得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测定结果快速、准确.但是,如果对血凝分析仪的影响因素缺乏足够的了解和相应对策,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使检测结果与真值出现偏差,本文就影响血凝分析的因素及对策作如下初步探讨.

    作者:王敏;吴李培;周玉贵;丁正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聚合酶链式反应-特异性序列引物基因定型在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定型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聚合酶链式反应-特异性序列引物(PCR-SSP) 基因定型在新生儿溶血病(CHDN)ABO血型定型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例来自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溶血病(HDN)的样本,对这些样本进行ABO血型鉴定等一系列血型血清学方法 进行检测,然后用PCR-SSP基因定型技术进行样本的基因分型.结果 与其血型的血清学分型结果 进行比较,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的定型是新生儿输血的必要保障,而PCR-SSP基因分型较血型血清学方法 更快捷、准确.结论 PCR-SSP基因正型技术将不再局限于疑难血型的鉴定中,并会越来越多地应用于HDN的鉴定中.

    作者:廖扬勋;王洋洋;陈立强;梁结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选择性初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节约血液成本

    目的 在无偿献血前对献血者进行选择性初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减低血液报废率,有效地节约血液资源并有效地控制采供血成本.方法 在中山地区2011年1~12月无偿献血活动中对体质量超过70 kg的男性献血者进行ALT初筛,比较分析2011年选择性ALT初筛后和2010年未开展ALT初筛的血液报废率及采供血成本.结果 2011年的血液总报废率和ALT报废率明显降低,采供血成本不但未增加,并且有所降低.结论 有针对性地对体质量超过70 kg的男性献血者进行献血前ALT初筛,既可降低血液报废率,节约血液资源,又可有效控制采供血成本,降低血液成本.

    作者:何锐洪;易峰;袁文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Compact对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常规细菌培养分离的91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结果 检出的9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以痰液分离率较高( 79.1%),临床分布以呼吸内科(38.4%)和神经外科为主(15.4%).鲍曼不动杆菌对1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阿米卡星低(6.6%),其次为亚胺培南(16.4%),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9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8株为泛耐药菌株.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15 种常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同时应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泛耐药菌株的暴发流行.

    作者:叶晓莉;涂经楷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D-二聚体在肺栓塞的临床应用

    D-二聚体可作为排除诊断肺栓塞的筛选试验,其定量检测,对肺栓塞的诊断治疗、观察、预后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对急诊患者应用价值更大.作者就近来本院1例患肺栓塞的急诊患者抢救过程报道如下.

    作者:刘铁牛;黄强;陈要朋;杨静梅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血清及尿胱抑素C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及尿中胱抑素C(Cys C)浓度在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及尿中的Cys C;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24 h尿微量清蛋白(24 h UmAlb).并根据24 h UmAlb将糖尿病患者分为DM组(无肾病)、DN1组(早期DN)和DN2组(临床DN)共3组.结果 DM组血清及尿中的Cys C分别为(1.32±0.56)、(0.26±0.12)与健康对照组血及尿Cys C分别为(0.97±0.20)、(0.12±0.0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N1组血清及尿中的Cys C为(1.76±0.79)、(0.46±0.18)和DN2组血清及尿中的Cys C为(2.98±1.24)、(0.96±0.20)较对照组和DM组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血清及尿中的Cys C的浓度均显著升高,可作为糖尿病早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肾小管损伤的评价指标.

    作者:李文锋;李秋云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VITEK2compact微生物分析系统对猪链球菌2型快速鉴定

    目的 对VITEK2 compact鉴定猪链球菌的方法 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展开分析,为及时诊断和治疗猪链球菌引发的各种类型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VITEK2 compact微生物分析系统对疫情中采集的不明原因的病原菌进行细致的鉴定检测.结果 对系统所分离出的111株可疑病原菌所得鉴定结果 进行认真细致比对,其中有110株被准确鉴定为猪链球菌2型,还有1株被准确鉴定为猪链球菌1型,整体检测的平均用时短在4 h以内.结论 VITEK2 compact微生物分析系统能够快速准确检测和鉴定猪链球菌2型,结果 可靠,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马丽梅;谭丽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全程护理包干制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孕产妇特有的疾病,多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产后2周,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1].本病严重地威胁着母婴的生命和生存质量,是产科的重要并发症.近年来的调查表明,全国孕产妇六大死亡原因中,排列第2位的就是妊高征,因此,要降低孕产妇的病死率必须有效控制和降低妊高征的并发症,除积极的治疗外,妊高症患者的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谢爱梅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金标斑点法及酶联免疫试验对HIV患者的临床测定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研究金标斑点法(DIGC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作为临床筛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方法 的有效性与适用范围.方法 对本院2006年12月至2010年11月间入院并申请输血的14 325例输血对象进行了输血前HIV抗体检查,将抗HIV快速诊断DIGCA与ELISA进行了结果 对比.结果 成功检出8例阳性样本,两种方法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而对14 325例临床输血患者所得的血清样本进行了酶联免疫法ELISA初筛得到阳性例数8例,使用DIGCA进行检测则得到阳性例数10例,后将所有经两种方法 筛选呈阳性的血清样本送至本市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进行了阳性鉴定,终显示共有5例患者的血清样本呈现HIV抗体阳性,HIV阳性率为0.035%.对于经ELISA检测结果 呈阳性的5例样本平行进行DIGCA检测结果 均呈阳性,而除此5例之外,DIGCA另检出了有2例血清样本HIV检测结果 呈阳性,但这2例血清样本后经市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进行了HIV阳性鉴别结果 为假阳性.结论 DIGCA比较适用于急症患者及小型实验室HIV抗体初筛检测,但不太适宜于大批量样本检测[4].因此ELISA恰恰相反,它更加适用于样本量较大的检测情况,而对于临床急症患者和样本量较少的情况应回避使用.

    作者:高友林;张小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