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UF-500i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联合检测尿液中管型的价值

黄鹤;祁瑞环

关键词:尿沉渣分析仪, 管型, 镜检
摘要:目的 探讨UF-500i尿流式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联合检测尿中管型的价值.方法 采取本院门诊患者的随机尿标本450份,先用UF-500i尿沉渣分析仪进行检测,然后将标本离心取沉渣于Olympus显微镜下镜检.将机器测得的结果 与镜检结果 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50份标本中,UF-5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管型阳性的有80例,显微镜下镜检管型阳性的有21例,其中UF-5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管型的阳性率为17.7%,假阳性率为13.1%,假阴性率为0.08%,经显微镜检测病理管型阳性率4.6%,将UF-500i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管型的阳性率进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F-500i尿沉渣分析仪对尿中管型的检测存在假阳性.对其检测出管型和病理管型的标本需离心用显微镜判断,有病理管型的标本需离心后用显微镜做进一步的分类,判断出是哪类管型,以保证检验结果 的精确性和准确性,更好的为临床提供患者病情.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结果的审核方法

    血细胞分析是临床检验常用的检测项目之一.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与传统手工方法相比,具有精密度高,操作速度快的特点,并能为临床不同层次需求提供多个有效的血细胞分析参数,大大方便了患者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已成为外周血细胞计数和分类常用的方法.但是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较多,在日常检验工作中,部分检验人员由于责任心不强,或者不懂审核方法,常常做出错误的检验报告.为改变这种现状,提高检验质量,现对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审核方法作如下综述.

    作者:梁兴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县级医院2008~2010年革兰阴性细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 了解县级医院2008~2010年临床分离革兰阴性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2008~2010年本院临床共分离出732株革兰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分别为65.6%和54.0%,分离革兰阴性细菌除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均在7%以下外,但对其他大多抗菌药物表现为高度耐药,肠杆菌属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为22.1%;志贺菌属、变形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和沙雷菌属表现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小于25.0%,变形杆菌属对大多抗菌药物耐药率多小于2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均不高于14%,对其他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性表现较高.结论 本院分离临床细菌对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严重,应引起关注.

    作者:王利平;张才仕;秦声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血清尿酸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充盈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与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充盈压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酶法和Swan-Ganz导管测定150例心功能Ⅱ-Ⅳ级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和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同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瓣尖水平的E峰和A峰大速度比值(E/A).结果 随着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增加,患者的血清UA水平和PCWP依次增加,而LVEF和E/A值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UA水平与PCWP(r=0.416,P<0.01)呈显著正相关,而与LVEF(r=-0.508,P<0.01)和E/A(r=-0.205,P<0.01)呈显著负相关.出现肺部啰音、水肿和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的患者的血清UA水平明显高于未出现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血清UA水平与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充盈压和临床症状密切相关,可用于评估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充盈压水平和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叶利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羊膜腔内注射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宫内感染致肺损伤胎兔肺表面活性相关蛋白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羊膜腔内注射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宫内感染致肺损伤胎兔肺组织肺表面活性相关蛋白A(SP-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育龄日本大耳白兔 19只,成功受孕后随机分为对照组、细菌组、细菌+ PS组.建立宫内感染模型.对照组和细菌组按胎龄又分为 21、22、23、24、26 d 5个亚组,细菌+ PS组分为24 d、26 d 2个亚组.细菌组宫内注射大肠埃希杆菌(E.coli)菌株,细菌+ PS组宫内注射E.coli菌株,同时胎兔羊膜腔内注射PS 200 mg/kg,对照组宫内注射生理盐水.模型建成后分别在各时间点对孕兔行剖宫产,杀取胎兔后取肺组织,以TGF-β1兔多克隆抗体为一抗,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其肺组织内SP-A表达;用RT-PCR检测其SP-A 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 检测其SP-A蛋白表达;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 显示不同组间SP-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7.865,P=0.000),细菌组SP-A 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及细菌+PS组.SP-A mRNA、蛋白表达则在细菌感染后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 101.741,P=0.000).注射PS后SP-A表达增强,高于细菌组(P=0.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羊膜腔内感染可导致SP-A异常低表达,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密切相关;羊膜腔内注射PS后SP-A表达上调,表明羊膜腔内注射PS可做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治疗手段,对降低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肺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静;刘冬云;刘敬;封志纯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3种检测痰抗酸杆菌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夹层杯法和直接涂片法(简称直涂法)在检测痰抗酸杆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的114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晨痰,同时进行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夹层杯法和直涂法检测痰抗酸杆菌,统计分析3种方法 的检出率.结果 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夹层杯法和直涂法对114例晨痰标本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0.9%、28.9%、16.7%,3种方法 检出率两两比较,经卡方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检测抗酸杆菌阳性率明显高于夹层杯法和直涂法,且所需设备简单,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检测方法.

    作者:刘海波;邵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湛江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为招募安全献血者提供依据及减少血液报废,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方法 对湛江市近5年来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率为4.1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不合格率为0.53%,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0.4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0.08%,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0.65%;总检测不合格率为5.57%.结论 ALT阳性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因素,梅毒抗体的阳性率逐年增高,成为仅次于ALT阳性而造成血液报废的重要因素.

    作者:蔡澍;罗均;周平;钟土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尿酸与高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

    目的 研究尿酸(UA)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血清高水平表达与心血管疾病中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34例UA、hs-CRP均正常的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78例单纯尿酸增高患者为试验组A,94例UA增高合并hs-CRP增高患者为试验组B,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比较3组别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及病变累计血管支数.结果 3组别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两两比较,经卡方检验χ2分别为6.39、25.69、39.20,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累及冠状动脉血管支数两两比较,经卡方检验χ2分别为7.48、8.12、22.3,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UA与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存在密切的关系,UA与hs-CRP的血清水平可作为冠心病严重程度的一个评估指标.

    作者:高智莲;朱家云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2010年某院临床常见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2010年临床常见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疾病诊断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19 238例临床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共检出致病菌5 443例.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及药敏试验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本院分离细菌5 443株,革兰阴性菌3 486株,占64.05%;革兰阳性菌1 478株,占27.15% ;真菌479株,占8.8%.痰液中检出率高,占45.05%.在革兰阴性菌中耐药率低的为碳青霉烯类和头孢替坦.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发生率:大肠埃希菌52.8%,肺炎克雷伯菌61.5%.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率为68.1%,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为63.34%.结论 细菌培养结果 能更好的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加强细菌耐药监测,了解其耐药性变化,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冯雪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不孕不育患者血清中抗精子抗体与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价值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抗心磷脂抗体(ACA)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878例不孕不育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AsAb及ACA.结果 不孕不育组抗精子总抗体(AsAbT)的总阳性率为21.4%,IgM阳性率为13.5%;健康组AsAbT总阳性率为7.5%,IgM为0%,P<0.01.不孕不育组ACA检测总阳性率为36.6%,其中IgA阳性率为5.1%,IgG阳性率为30.5%,IgM为12.3%;健康组阳性率为5.0%,其中IgG阳性率为5.0%,IgM为2.5%,P<0.05.结论 AsAb、ACA与不孕不育关系密切,其检测有助于免疫性不孕不育的诊断.

    作者:李松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血清及尿胱抑素C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及尿中胱抑素C(Cys C)浓度在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及尿中的Cys C;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24 h尿微量清蛋白(24 h UmAlb).并根据24 h UmAlb将糖尿病患者分为DM组(无肾病)、DN1组(早期DN)和DN2组(临床DN)共3组.结果 DM组血清及尿中的Cys C分别为(1.32±0.56)、(0.26±0.12)与健康对照组血及尿Cys C分别为(0.97±0.20)、(0.12±0.0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N1组血清及尿中的Cys C为(1.76±0.79)、(0.46±0.18)和DN2组血清及尿中的Cys C为(2.98±1.24)、(0.96±0.20)较对照组和DM组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血清及尿中的Cys C的浓度均显著升高,可作为糖尿病早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肾小管损伤的评价指标.

    作者:李文锋;李秋云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泉州市丰泽区2006~2009年高考学生HBsAg及ALT检查结果分析

    每年的高考体检同征兵体检一样,是检验科重要的体检工作之一,而乙型肝炎病毒(下称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查一直以来都是高考体检必查项目,为了解本地区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HBsAg携带及肝功能情况,并对其动态变化、分布特点、影响因素进行了解,分析2006~2009年8 351名准备参加高考学生的HBsAg及ALT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卢海景;饶华春;郭庆昕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Microlab 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检测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血站血液筛查传染病项目的常用检测方法.由于血站ELISA检测对设备要求通量大,一般均采用全自动检测设备进行检测.费米(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是瑞士哈美顿公司公司生产的完全自动化的酶标处理系统,1997获得美国FDA许可,用于血站筛查实验室[1].其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法试验,实现了操纵过程的自动化和标准化,减少了人力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但由于ELISA试验水平受试剂盒品质、操作过程和反应条件的影响,可造成试验结果变异过大,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带来不良后果.本文就FAME全自动酶免疫分析仪的性能特点、检测影响因素和质量控制进行初步讨论.

    作者:赵飞雪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监测利奈唑胺对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利奈唑胺的敏感性及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住院患者各类临床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鉴定,按湖北地区监测网统一方案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依据CLSI2009年版标准判读结果,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结果 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97株,其中MRSA 116株.分离出MRSA的标本以痰标本为主,其次为分泌物和血液.MRSA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林敏感率为100%;对复方新诺明、氯霉素敏感率大于80%;对青霉素、苯唑西林100%耐药;对其他药物敏感性较低.结论 MRSA对大部分抗菌药物仍维持较高的耐药率,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替考拉林一样是为数不多,仍然对MRSA表现较强抗菌活性的药物之一.

    作者:朱明;朱磊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金标斑点法及酶联免疫试验对HIV患者的临床测定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研究金标斑点法(DIGC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作为临床筛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方法 的有效性与适用范围.方法 对本院2006年12月至2010年11月间入院并申请输血的14 325例输血对象进行了输血前HIV抗体检查,将抗HIV快速诊断DIGCA与ELISA进行了结果 对比.结果 成功检出8例阳性样本,两种方法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而对14 325例临床输血患者所得的血清样本进行了酶联免疫法ELISA初筛得到阳性例数8例,使用DIGCA进行检测则得到阳性例数10例,后将所有经两种方法 筛选呈阳性的血清样本送至本市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进行了阳性鉴定,终显示共有5例患者的血清样本呈现HIV抗体阳性,HIV阳性率为0.035%.对于经ELISA检测结果 呈阳性的5例样本平行进行DIGCA检测结果 均呈阳性,而除此5例之外,DIGCA另检出了有2例血清样本HIV检测结果 呈阳性,但这2例血清样本后经市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进行了HIV阳性鉴别结果 为假阳性.结论 DIGCA比较适用于急症患者及小型实验室HIV抗体初筛检测,但不太适宜于大批量样本检测[4].因此ELISA恰恰相反,它更加适用于样本量较大的检测情况,而对于临床急症患者和样本量较少的情况应回避使用.

    作者:高友林;张小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呼吸抑制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静脉复合丙泊酚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救过程中静脉复合丙泊酚,早期控制气道,积极预防并发症的作用.结果 本组中低氧血症40例得到纠正,有效防止了误吸的发生,加强了对气道的管理,颅内高压得到改善.结论 合理使用丙泊酚明显减少了颅脑损伤急救中的并发症,为后期治疗创造了条件,提高了颅脑损失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郑荣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水平的分析研究

    目的 探讨首发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IL-6浓度水平变化.方法 对79例首发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6周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L-2和IL-6浓度水平,同时用PANSS评定精神症状,以41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 患者治疗前血清中的IL-2和IL-6浓度水平分别为(849±163)pg/L、(1 335±252)pg/L,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39±101)pg/L、(992±151)pg/L,P<0.01;患者治疗前血清中的IL-2和IL-6浓度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30,P=0.003);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的IL-2浓度水平(572±120)pg/L和治疗后的PANSS总分(40.53±11.07)分呈显著负相关(r=-0.304,P=0.006).结论 首发分裂症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异常,治疗前血清中的IL-2和IL-6浓度水平升高且呈显著正相关.

    作者:黄肖峰;吴琦珀;陈元林;庄华琴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运动压力测试中缺血修饰清蛋白的作用

    目的 评估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进行运动压力测试后血液中缺血修饰清蛋白(IMA)的水平.方法 选取该院49例1周内出现胸痛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与单车运动压力测试,采集开始运动测试时的血液样本测试IMA作为基线水平,5 min后再次采样测试IMA水平.结果 49例患者中,有25例(冠状动脉疾病组)有冠状动脉狭窄,另外24例(非冠状动脉疾病组)无冠状动脉狭窄.而IMA水平在基线水平与运动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疾病组与非冠状动脉疾病组基线水平分别为(70.7±7.2)U/mL、(72.5±6.4)U/mL,而运动后水平分别为(74.1±5.1)U/mL、(75.8±6.8)U/mL,冠状动脉疾病组与非冠状动脉疾病组对比结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运动后IMA水平变化值两组分别为(5.4±3.5)U/mL、(4.7±7.6)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电图阳性组(16例)与心电图阴性组(33例)IMA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A在运动测试中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并不适用.

    作者:罗裕旋;冯春颜;魏建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3种肿瘤标志物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联合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107例确诊的肺癌患者为观察组,87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癌胚抗原(CEA)、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血清水平,比较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及单独应用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研究肺癌组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标志物表达情况.结果 CEA、CA153、CA125肺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灵敏度为86.0%;CA125在非小细胞升高比较明显,CEA在腺癌中升高比较明显.结论 多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对提高肺癌的检出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肿瘤标志物血清水平的检测对肺癌组织学类型的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成小英;刘婷芝;王陆荣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对照研究

    目的 分析比较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PCI)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比较其X线片照射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依从性,并进行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经桡动脉组)100例,对照组(经股动脉组)95例.结果 X线片照射时间分别为(5.32 ±3.58)min和(4.64±3.25)min(P<0.05);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21.6±10.5)min和(15.1±10.2)min(P<0.01).成功率分别为98.1%和97.9%(P>0.05);血管并发症分别为13.1%和3.57%(P<0.01)(不包括疼痛和导尿等非血管并发症).两组间造影剂剂量、手术时间、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并发症则经桡动脉组低于经股动脉组(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依从性经桡动脉组显著高于经股动脉组(98%∶60%,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不需卧床,患者损伤小,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节省费用,减少X线照射时间.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更安全、可行、便捷、经济的方法.

    作者:张艳芳;王正中;李维琼;冉华;何艺;王丽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优劣.方法 2005年4月至2011年3月,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例急性腹股沟嵌顿性斜疝43例(腹腔镜组),及同期行传统开放手术的腹股沟嵌顿斜疝52例患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能在手术中检查对侧隐性斜疝,一并行疝囊颈高位结扎治疗.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具有明显微创优势,可作为一般情况较好的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治疗的优先考虑术式.

    作者:陈铨涛;何荣佳;冯晓川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