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黎素琴;谷忠茨;张忠

关键词:2型糖尿病, 血小板参数, 检测
摘要: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在2型糖尿病早期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单纯糖尿病组66例及合并血管病变组37例)和58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 有血管病变组与单纯糖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MPV、PDW、PLT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MPV、PDW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PLT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期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小板参数的监测对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有重要意义.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本院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0年5月至2011年11月临床送检尿液培养标本分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遵照CLSI M100-S20,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分离出859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578株,占67.3%;革兰阳性球菌156株,占18.2%;真菌分离125株,占14.5%.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有较高敏感性.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7.2%和4.7%,鲍曼不动杆菌呈较高水平耐药.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3.3%和40.0%.检出2株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其次是氯霉素和呋喃妥因敏感率94.1%.结论 临床分离病原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开展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冬梅;齐宏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328株肠球菌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研究苏州市中医医院2009~2010年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肠球菌β-内酰胺酶的产酶率与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西门子公司MicroScan Autoscan-4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测定,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做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 328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153株,屎肠球菌159株,其他为16株.有6株为β-内酰胺酶阳性.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呋喃妥因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显示高水平耐药.同时发现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1例,屎肠球菌2例.结论 肠球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敏已出现高水平耐药,并出现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临床应根据耐药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控制和延缓多重耐药的产生.

    作者:张芸燕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体外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逐渐升高,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威胁日趋严重,传统的放化疗及手术治疗方式虽在治疗肿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对于年龄较大及失去治疗机会的中晚期肿瘤患者却束手无策,因此各种肿瘤生物治疗的新方法应运而生,以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为代表的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即是其中一种.CIK细胞由Schmidt-Wolf等[1]于1991年首次报道,是一种由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IFN-γ、抗CD3单克隆抗体及IL-2)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异质细胞群.该群细胞以CD3+CD56+T淋巴细胞为主要效应细胞,具有T淋巴细胞的杀瘤活性和NK(natural killer)细胞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限制性等杀瘤优点.与其他免疫治疗细胞相比具有增殖速度快、抗瘤谱广、杀瘤活性高等优点,故迅速成为了细胞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案.现就CIK细胞的特点、杀瘤特性、临床应用等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梁顺嗣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创伤性脾破裂保留脾脏治疗57例分析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脾破裂保脾方法和疗效.方法 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采取保脾治疗57例创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6 例,单纯缝合修补7例,用结缔组织片缝合修补13例,脾部分切除3例,脾脏切除合并自体脾脏片大网膜移植28例.结果 治愈56例,1例死于合并腹膜后血肿及慢性肝病,其中4例并发脾切除热,平均住院时间11.7 d.结论 根据脾损伤的程度和患者全身情况,选择适宜的保留脾脏治疗方法既保留脾脏功能,又能安全有效地抢救生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李元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产后出血防治方法探讨

    产后出血轻者增加产妇痛苦,重者危及产妇生命.现就产后出血的防治方法作以下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1991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分娩8 423例,其中178例发生产后出血.年龄16~44岁.平均住院6.5 d.1.2 方法专人翻阅17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按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进行归类分析总结.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分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

    作者:邱淑英;陶鸿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对比血小板配型前后血小板的输注效果,评估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出血症状改善情况、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为标准,对比配型前后血小板的输注效果.结果 25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9例; 9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血小板交叉配型前后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配型后输注的 1 h和24 h CCI、PPR数值明显高于配型前输注的.结论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血小板配型输注可以为患者选择适用的血小板,提高单采血小板的输注有效率,避免滥用血小板.

    作者:陈活强;蔡葵;容伯芬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脂质运载蛋白-2检测的意义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及其合并肾病(DN)尿脂质运载蛋白-2(LCN2)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115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4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组40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CDN)组29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尿LCN2.结果 SDM、EDN、CDN组尿LCN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较NC组升高(P<0.05),随病情加重,升高更为明显.尿LCN2与hs-CRP高度相关(r=0.86,P<0.01).T2DM患者尿LCN2水平随着尿清蛋白的增加而升高.结论 T2DM患者尿LCN2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DN早期的敏感的诊断指标.

    作者:张国明;胡礼仪;马小波;刘玲玲;张高明;杨莉;徐庆雷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单项不合格相关因素的研究分析

    目的 通过对本地区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单项不合格相关因素的分析,探讨降低ALT不合格血液报废对策.方法 对广东省中山市红十字中心血站2009~2010年无偿献血者中ALT单项检测不合格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9~2010年无偿献血者ALT检测不合格3 154例,其中男性占91.13%,女性占8.87%.不合格者平均年龄29.9岁,平均体质量74.33 kg,体质量大于70 kg的占71.76%.结论 本地区ALT单项不合格者体型偏胖,男性占绝大多数,而献血者的年龄对ALT影响不明显.

    作者:易峰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及病原体检测对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体联合细菌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19例下呼吸道感染者分为细菌感染组(75例)与非细菌病原体感染组(4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荧光分析及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PCT及CRP,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检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体,同时对患者的痰及血液进行培养.结果 细菌感染组的PCT及CRP水平均高于非细菌病原体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以PCT>0.5 ng/mL、CRP>8.0 mg/L为阈值,PCT及CRP的敏感性分别为89.3%和84.0%(二者比较,P>0.05)与非细菌病原体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对细菌感染诊断的特异度为88.4%高于CRP的78.8%(P<0.05);痰培养和血培养联合检测可提高细菌的阳性检出率(41.3%);下呼吸道细菌感染诊断实验的敏感度依次为:PCT与CRP大于细菌培养.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体对于非细菌病原体感染组的阳性检出率为56.8%.结论 PCT及CRP适宜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PCT的特异度高于CRP;同时联合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体检查及细菌培养对于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熊大迁;张朝明;余修中;高志芬;许安春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样本预处理方式对ELISA测定HBsAg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的样本预处理方式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影响.方法 抽取64例受检者空腹静脉血,按照5种不同方式处理样本,分为A、B、C、D、E 5组,用ELISA试剂和金标试剂检测HBsAg.结果 A组结果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C组结果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金标法测定结果同E组测定结果相同.结论 不同的样本预处理方式对ELISA法测定HBsAg有显著影响,临床实验室应严格样本预处理流程,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作者:李黎;项载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PH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球肿瘤相关死亡的第三位[1].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仍是外科手术切除[2],但因患者就诊时大多属于中晚期,又因肝癌的多中心起源、肿瘤临近大血管和胆管以及合并肝硬化导致肝脏储备功能差等因素,使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术后肿瘤复发率高[3].为解决这一难题各国学者一直在探寻新的治疗方法.射频消融(RFA)是目前治疗PHC的一种有效方法,合理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治疗途径,并辅以其他治疗能使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匡远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与术后再出血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开颅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按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发病6 h内手术)、早期组(发病6~24 h手术)和延期组(发病24 h后手术),每组32例.术后72 h内复查CT,以病灶部位出血量超过20 mL为术后再出血,对各组间术后再出血率比较.结果 超早期组9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28.13%.早期组4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12.5%.延期组3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9.38%.超早期组术后再出血率高于早期组和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会增加术后再出血的机会,术中的精细操作和止血,以及术后持续镇静、控制血压,有助于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

    作者:刘丛;徐小平;庞源广;刘健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甲状腺抗体检测在甲状腺功能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检测在甲状腺功能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全自动微粒子发光法分析20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中的TGAb、TPO-Ab水平.结果 甲状腺功能亢进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组及桥本甲状腺炎组与单纯性甲状腺肿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TGAb和TPO-Ab定量检测值及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单纯性甲状腺肿组与健康对照组的TGAb和TPO-Ab定量检测值及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定量检测TGAb和TPO-Ab有助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

    作者:罗雪平;郭满盈;邱黎霞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医院检验科生化质控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医院检验科是确保治疗质量的重要监管部门,其生化质控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临床的治疗效果.认真落实医院检验科生化质控管理工作,不断改进质控管理措施是当前医院管理的重点任务之一.为了不断突破当前医院检验科生化质控管理的瓶颈,提升检验科生化质控管理的工作效率,全方位透析当前检验科生化质控管理工作的现状,深入分析问题,创新性地寻找实用性的改进措施,强化监管力度,优化质控方法,终确保检验科职能的充分发挥.

    作者:吴胜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分布及耐药性调查

    目的 调查医院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6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使用WHONET5.4 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62.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株.结论 加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监控工作,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红升;韩晶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肌红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肌红蛋白(Mb)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高度疑似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就诊后,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测,同时采静脉血检测Mb水平;结合临床症状对患者进行心肌梗死诊断.记录检测时间,综合评价Mb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诊断价值.结果 40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26例患者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14例患者的心电图出现特异波形,6例患者的心电图未出现特异波形.AMI组患者的Mb的阳性率为92.30%,非AMI组患者阳性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b检测是AMI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高的优点,适合于院前急救诊断.

    作者:焦文学;王洁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新形势下对检验医学实习教学工作再探讨

    毕业实习是医学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阶段,是学生提高其综合素质的必要过程,同时又是学生毕业后向社会职业角色顺利过渡的关键.临床实习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带教队伍的素质同样影响着实习教学质量效果,怎样在短暂实习时间更好完成临床实习教学任务,是管理工作者在新形势下需要再探讨的问题.

    作者:吴开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糖尿病前期合并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检测指标

    目的 检测糖尿病前期合并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检测指标.方法 选取健康对照(NGT)组、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IGT)组、高血压合并空腹血糖受损且糖耐量减低(IFG/IGT)组,每组各检测100例.测定各受试者尿液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D半乳糖苷酶(GAL)活性,测定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尿微量清蛋白(mALB)浓度、血清尿素氮、肌酐浓度,并镜检尿红细胞数量.结果 高血压合并IGT组、高血压合并IFG/IGT组的尿 NAG、GAL活性、尿β2-MG浓度、尿Cystatin C浓度均高于NGT组(P值均小于0.05).并比较IGT组、IFG/IGT组的阳性(异常例数)检出率,发现尿 NAG、GAL、β2-MG、尿Cystatin C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大于尿微量清蛋白、尿红细胞、血清尿素氮、肌酐的阳性检出率(P值均小于0.05).结论 联合检测尿 NAG、GAL、β2-MG、Cystatin C是发现糖尿病前期合并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检测指标.

    作者:李佩霞;许见钗;李志海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地震伤员主管护士工作负荷的质性研究

    目的 研究5.12汶川地震伤员主管护士工作负荷情况.方法 本研究采取质性研究方法,以半结构访谈法收集了垫江县中医院8名5.12汶川地震伤员主管护士,使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归纳出2个主题以及11个次主题.结论 在应对地震重大自然灾害时,震后伤员护理者存在着巨大的压力,既有业务上的,也有心理上的,工作单位应该加强对护士的培训与心理关怀,只有这样才能让护士更好的投入到震后伤员抢救中.

    作者:刘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院前急救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本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承担着汉川市的院前急救工作.院前急救也称现场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院内急救、重症监护密切相关,其目的是更有效的抢救急、危、重伤员和应对各种灾难性事件[1].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急救的全过程.持续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灵魂,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2].2008年以来,本科经过护理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体会到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院前急救护理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护士行为,控制院前急救的服务关键护理过程,使院前急救向着确保质量、重视安全和服务的方向发展,提高了危重患者转院途中的抢救成功率,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作者:雷静 刊期: 2012年第1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