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大迁;张朝明;余修中;高志芬;许安春
目的 探讨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性优质护理服务用于普外科全麻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效果评价.方法 功能制护理组:随机选取2010年1~5月入住本院的普外科行腹部手术全麻患者200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62岁.优质护理组:随机选取2011年1~5月入住本院的普外科行腹部手术全麻患者200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63岁.(两组造血功能异常、外伤、腹腔镜除外).结果 优质护理组下肢深静脉栓塞(DVT) 发生率明显低于功能制护理组.结论 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性优质护理服务在普外科全麻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效果明显.
作者:杨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分析精神疾病患者根本死亡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对本院2006~2011年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中58例死亡病例进行根本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结果 58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根本死亡原因中慢性支气管炎20例占34.48%;肺癌9例占15.52%;痴呆8例占13.79%;肿瘤6例占10.34%;脑梗死5例占8.62%;胆囊结石伴胆囊炎4例占6.89%;偏执型精神分裂症3例占5.17%;糖尿病2例占3.45%;抑郁症1例占1.72%.精神疾病诊断、性别及年龄相关因素调查中,精神分裂症、男性、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的患者占主要比例.结论 针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根本死亡原因,尽早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慢疾病的发生发展,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杨蕉;李天萍;赖成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汕头市城镇健康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和核酸分型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采用导流杂交(FH)低密度基因芯片技术,对3 399例健康妇女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高危型HPV感染阳性人群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结果 3399例妇女HPV阳性315例,总阳性检出率为9.27%(315/3 399),其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8.15%(277/3 399)、低危型HPV感染率为2.62%(89/3 399),本地区健康妇女HPV亚型感染常见依次分别为HPV52、HPV58、HPV16,该人群未检出HPV43.在315例HPV阳性中,以单一HPV亚型感染为主,占86.3%(272/315),并以高危型HPV为主,排在前3位依次为HPV52(21.6%,68/315),HPV16(11.1%,35/315),HPV58(11.1%,35/315).各年龄段HPV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感染高危型HPV人群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率为5.4%.结论 健康妇女中有相当比例的女性感染HPV,并以单一高危型为主,HPV亚型感染具有独特的地方特征;结合TCT检查,可早期发现宫颈病变及癌变发生、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
作者:陈绩才;杨晓珊;许少武;陈韧;王惠莹 刊期: 2012年第14期
随着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医院安全问题也受到极大的关注和重视,每年医院都会发生众多的意外事件.为了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家属的放心,对于医院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目前,精神科这一特殊的患者群体,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更多,在医院中,其发生意外事件的可能性也是大的.所以,医院亟需解决该问题,对于精神科护理工作也应该加大力度,对存在的不安全,采取预防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从而将其危险性降到低.
作者:郑琼;肖容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比较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血液细菌培养在菌血症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2例临床怀疑菌血症患者采用双抗免疫夹心化学发光法检测其PCT水平,同时进行血液细菌培养.根据血液细菌培养结果,按照培养时间分组,分别统计每组的平均PCT值,然后比较各组PCT值的差异性.结果 血液细菌培养报阳时间能反应患者血液中的含菌量,血培养第1~2天阳性组PCT平均含量为(16.29±4.20)μg/L,第3~4天阳性组PCT平均含量为(9.44±2.70)μg/L,第5天后阳性组PCT平均含量为(1.50±0.85)μg/L,血培养阴性组PCT平均含量为(0.30±0.51)μg/L,各研究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菌血症患者中PCT检测结果与血培养结果是一致的,PCT升高的水平及其动态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愈后有关,PCT能及时反映临床过程,PCT检测的便利、快速、动态监测要优于血培养.
作者:刘传桂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头穴丛刺结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脑梗死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头穴丛刺结合护理干预组27例(A组)、护理干预组25例(B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定、同时比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同时比较平均住院时间、临床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MMSE、NIHSS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显著优于B组(P<0.01),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头穴丛刺结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缩短病程,预防并发症.
作者:胡明才;陈林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对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两项指标的联合检测为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对40例胸痛开始在0~6 h、6~12 h、12 h 3个时间段的ACS患者血清中的H-FABP、cTnI的值进行检测.结果 cTn1在40例ACS患者发作0~6 h测得阳性率为55%,H-FABP在40例ACS患者发作0~6 h测得阳性率为85%,2项指标联合分析阳性率可达92.5%.而且在12 h内的几个时段所测得的结果灵敏度在联合检测上都相应提高了很多.结论 H-FABP与cTnI联合检测对ACS早期诊断具有高灵敏性.
作者:张瑞强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看守所犯罪嫌疑人住院疾病谱,为加强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医疗保障,制定科学的防病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贵阳市2007~2010年收治的犯罪嫌疑人住院的3 220份病历进行分析.结果 3 220份病案按病种构成比排序,前5位病种分别是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疾病、药物瘾、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占全部病案的70.31%.结论 前5位病种占所调查病案的一半以上,重视和加强这些疾病防治策略和措施的研究,有效降低其发病率,是做好犯罪嫌疑人卫生防病工作的关键.
作者:陈玲 刊期: 2012年第14期
扁桃体结核临床较少见,随着近几年结核病的增多,扁桃体结核、喉结核、脾结核等少见器官结核病患者亦相应增多,但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造成不少误诊,耽误了治疗的佳时机[1].现就本科2010年5月收住1例扁桃体结核患者,院外误诊为慢性扁桃体炎长达1年之久,现报告如下,以引起同行的重视.
作者:原亚文;南鹏飞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诊断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不同方法学的结果差异.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略阳县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中存在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病例20例,冠状动脉狭窄15例,慢性肾脏功能障碍病例43例,肝功能损伤病例32例,健康体检人群200例,分别利用甲基转移酶方法试剂与胱硫醚方法测定试剂进行测定Hcy,利用成对t检验比较结果.结果 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组Hcy水平分别为(16.3±4.1)μmol/L(甲基转移酶法)、(17.3±5.1)μmol/L(胱硫醚法),P>0.05;冠状动脉狭窄组Hcy水平分别为(24.1±5.1)μmol/L、(23.4±5.6)μmol/L,P>0.05;慢性肾脏功能障碍组Hcy水平分别为(4.9±1.9)μmol/L、(4.3±2.8)μmol/L,P>0.05; 肝功能损伤组Hcy水平分别为(5.8±2.4)μmol/L、(5.3±3.7)μmol/L,P>0.05;健康体检组Hcy水平分别为(5.1±3.0)μmol/L、(4.5±2.0)μmol/L,P>0.05.结论 Hcy的测定在不同临床诊断中可以进行区别,不同方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清中的特殊成分会对不同测定方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者:胡秀梅 刊期: 2012年第14期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的新医学模式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医学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医务工作者的职能不断延伸,对医务工作者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本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医院,承担着数所医学院校部分临床毕业生的实习任务.临床实习,作为从理论走向实践的第一步,是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培养的关键时期,也是由医学生到住院医师的必经之路.如何安排好学生在实习阶段掌握更多的实践知识,从而成为优秀的医学人才,不仅直接关系到医学生的培养质量,而且关系到我国医学的可持续发展,是教学管理者的首要任务.作者通过长期对实习学生的管理,逐步摸索出一套制度化管理方法,现总结报道如下,以供各教学管理人员探讨.
作者:刘鑫;何彬;谢旭;何小蓉 刊期: 2012年第14期
随着医疗设备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对医疗设备的依赖性逐渐突显,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是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医疗设备的快速发展,对设备维护、保养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如何大限度地保障医院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是每个医院设备管理部门的难题.本文对如何保障三甲医院医疗设备高效正常运转作了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李童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调查汉中市无偿献血者血小板的含量,建立机采血小板档案库,为临床提供合格的机采血小板.方法 将体检合格的1 086名本地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献血前的初筛实验中,按血小板计数的要求先采集其末梢血,标本采集后在2 h内完成血小板计数.然后统计其中有多少无偿献血者可以捐献机采血小板.结果 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小板含量偏低,血小板含量大于或等于150×109/L不足调查者的一半.结论 本调查对建立无偿献血者机采血小板库和临床用机采血小板全部来自无偿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余辉;张晓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分析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液和脑脊液检验结果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分析 51例 HFMD 患儿的血常规、心肌酶谱、脑脊液常规生化和血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重症HFMD 患儿血常规中白细胞增高者占35.3%,以淋巴单核细胞增高为主.脑脊液有核细胞计数升高者占 82.3%,脑脊液蛋白质生化检查蛋白增高31.37%,糖增高94.11%,氯化物增高29.41%,氯化物降低1.96%.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伴二氧化碳分压升高49.02%.患儿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异常占29.41%;乳酸脱氢酶(LDH)异常占19.61%;肌酸激酶(CK)异常占54.90%;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异常占60.78%.结论 对重症HFMD患儿进行血液和脑脊液检验有利于对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和采取及时有效地治疗措施,对预后判断也有极其重要意义.
作者:薛春梅;王丽霞;毕学杰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本院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0年5月至2011年11月临床送检尿液培养标本分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遵照CLSI M100-S20,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分离出859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578株,占67.3%;革兰阳性球菌156株,占18.2%;真菌分离125株,占14.5%.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有较高敏感性.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7.2%和4.7%,鲍曼不动杆菌呈较高水平耐药.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3.3%和40.0%.检出2株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其次是氯霉素和呋喃妥因敏感率94.1%.结论 临床分离病原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开展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冬梅;齐宏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严重的低氧性急性呼吸衰竭,可认为是由急性肺损伤(ALI)严重的阶段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常见诱因为严重的感染、烧伤、胸部创伤和多发伤等.ARDS病死率高达18.0%~54.7%[1],因此,尽早诊断ARDS,准确的病情评估,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本文就ARDS新氧合指数及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吕波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脾破裂保脾方法和疗效.方法 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采取保脾治疗57例创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6 例,单纯缝合修补7例,用结缔组织片缝合修补13例,脾部分切除3例,脾脏切除合并自体脾脏片大网膜移植28例.结果 治愈56例,1例死于合并腹膜后血肿及慢性肝病,其中4例并发脾切除热,平均住院时间11.7 d.结论 根据脾损伤的程度和患者全身情况,选择适宜的保留脾脏治疗方法既保留脾脏功能,又能安全有效地抢救生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李元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检验科、实验室是医院重要的技能科室,是采供血单位的核心科室,也是医疗机构感染管理的重要部门,实验室检验人员所处环境的特殊,长期接触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各种未知病原体标本,这些标本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可能是致病细菌、病毒[1].检验人员面临着严峻职业暴露的危险.因此提高认识,加强检验人员自我保护,增强防护意识,认真处理标本废物,重视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尤其重要.
作者:杨书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检测在甲状腺功能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全自动微粒子发光法分析20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中的TGAb、TPO-Ab水平.结果 甲状腺功能亢进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组及桥本甲状腺炎组与单纯性甲状腺肿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TGAb和TPO-Ab定量检测值及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单纯性甲状腺肿组与健康对照组的TGAb和TPO-Ab定量检测值及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定量检测TGAb和TPO-Ab有助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
作者:罗雪平;郭满盈;邱黎霞 刊期: 2012年第14期
原发性肝癌(PH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球肿瘤相关死亡的第三位[1].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仍是外科手术切除[2],但因患者就诊时大多属于中晚期,又因肝癌的多中心起源、肿瘤临近大血管和胆管以及合并肝硬化导致肝脏储备功能差等因素,使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术后肿瘤复发率高[3].为解决这一难题各国学者一直在探寻新的治疗方法.射频消融(RFA)是目前治疗PHC的一种有效方法,合理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治疗途径,并辅以其他治疗能使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匡远黎 刊期: 2012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