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精神科护理潜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郑琼;肖容

关键词:精神科, 护理, 安全问题
摘要:随着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医院安全问题也受到极大的关注和重视,每年医院都会发生众多的意外事件.为了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家属的放心,对于医院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目前,精神科这一特殊的患者群体,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更多,在医院中,其发生意外事件的可能性也是大的.所以,医院亟需解决该问题,对于精神科护理工作也应该加大力度,对存在的不安全,采取预防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从而将其危险性降到低.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扁桃体结核误诊为慢性扁桃体炎1例

    扁桃体结核临床较少见,随着近几年结核病的增多,扁桃体结核、喉结核、脾结核等少见器官结核病患者亦相应增多,但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造成不少误诊,耽误了治疗的佳时机[1].现就本科2010年5月收住1例扁桃体结核患者,院外误诊为慢性扁桃体炎长达1年之久,现报告如下,以引起同行的重视.

    作者:原亚文;南鹏飞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氨茶碱与多索茶碱治疗中度哮喘6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氨茶碱与多索茶碱治疗中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选取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静脉注射氨茶碱配合吸入复方异丙托溴胺和布地奈德,治疗组静脉注射多索茶碱配合吸入复方异丙托溴胺和布地奈德,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疗效.结果 注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2.3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9%,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为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索茶碱疗效优于氨茶碱,不良反应少于氨茶碱.

    作者:张令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58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根本死亡原因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了解分析精神疾病患者根本死亡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对本院2006~2011年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中58例死亡病例进行根本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结果 58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根本死亡原因中慢性支气管炎20例占34.48%;肺癌9例占15.52%;痴呆8例占13.79%;肿瘤6例占10.34%;脑梗死5例占8.62%;胆囊结石伴胆囊炎4例占6.89%;偏执型精神分裂症3例占5.17%;糖尿病2例占3.45%;抑郁症1例占1.72%.精神疾病诊断、性别及年龄相关因素调查中,精神分裂症、男性、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的患者占主要比例.结论 针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根本死亡原因,尽早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慢疾病的发生发展,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杨蕉;李天萍;赖成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鹿寨县872例中学生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中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 随机选择一所中学872名新生,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五项血清学标志物.结果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8.94%,HBsAg阳性率在男性(7.86%)和女性(7.73%)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式以单抗-HBs阳性率高,占52.87%;其次五项全阴性占36.47%;HBsAg阳性感染者中以HBsAg阳性合并抗-HBe、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为主模式,占35.90%,其次HBsAg合并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占26.92%.结论 对中学生在做HBsAg感染检测时,对阳性者同时做五项血清标志物检测,判断其感染程度并及时治疗.

    作者:林国聪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院前急救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本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承担着汉川市的院前急救工作.院前急救也称现场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院内急救、重症监护密切相关,其目的是更有效的抢救急、危、重伤员和应对各种灾难性事件[1].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急救的全过程.持续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灵魂,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2].2008年以来,本科经过护理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体会到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院前急救护理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护士行为,控制院前急救的服务关键护理过程,使院前急救向着确保质量、重视安全和服务的方向发展,提高了危重患者转院途中的抢救成功率,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作者:雷静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犯罪嫌疑人3220份病历住院疾病谱调查

    目的 了解看守所犯罪嫌疑人住院疾病谱,为加强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医疗保障,制定科学的防病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贵阳市2007~2010年收治的犯罪嫌疑人住院的3 220份病历进行分析.结果 3 220份病案按病种构成比排序,前5位病种分别是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疾病、药物瘾、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占全部病案的70.31%.结论 前5位病种占所调查病案的一半以上,重视和加强这些疾病防治策略和措施的研究,有效降低其发病率,是做好犯罪嫌疑人卫生防病工作的关键.

    作者:陈玲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不同临床诊断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方法学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诊断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不同方法学的结果差异.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略阳县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中存在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病例20例,冠状动脉狭窄15例,慢性肾脏功能障碍病例43例,肝功能损伤病例32例,健康体检人群200例,分别利用甲基转移酶方法试剂与胱硫醚方法测定试剂进行测定Hcy,利用成对t检验比较结果.结果 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组Hcy水平分别为(16.3±4.1)μmol/L(甲基转移酶法)、(17.3±5.1)μmol/L(胱硫醚法),P>0.05;冠状动脉狭窄组Hcy水平分别为(24.1±5.1)μmol/L、(23.4±5.6)μmol/L,P>0.05;慢性肾脏功能障碍组Hcy水平分别为(4.9±1.9)μmol/L、(4.3±2.8)μmol/L,P>0.05; 肝功能损伤组Hcy水平分别为(5.8±2.4)μmol/L、(5.3±3.7)μmol/L,P>0.05;健康体检组Hcy水平分别为(5.1±3.0)μmol/L、(4.5±2.0)μmol/L,P>0.05.结论 Hcy的测定在不同临床诊断中可以进行区别,不同方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清中的特殊成分会对不同测定方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者:胡秀梅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椎管内麻醉剖宫产术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了解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AIDS/HIV)感染者椎管内麻醉剖宫产术对机体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剖宫产术40例,均为足月妊娠,随机分成两组,AIDS/HIV组(A组),非AIDS/HIV组(N组),每组20例.分别于麻醉前和术后1、3、5 d抽取静脉血,采用BD.FACS Calibur计数方法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 CD3+、CD4+、CD8+、CD4+/CD8+比值A组术后1、3 d和N组术后1 d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CD8+、CD4+/CD8+比值的A组术后5 d和N组术后3、5 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 A组与 N组比较CD3+、CD4+、CD8+、CD4+/CD8+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S/HIV感染者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可导致T淋巴细胞亚群明显降低,这可能与麻醉及手术创伤等因素有关.

    作者:覃绍坚;吴锋耀;庞俊;黎建源;梁皓峰;许军萍;盘兰娇;潘莲花;石燕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35例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观察

    目的 通过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注射胰岛素后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前后变化观察治疗效果.方法 对35例患者进行胰岛素皮下注射,同时监测血糖调节胰岛素用量.3周后分别测定FBG、2 h PG、HbA1c、的含量.结果 35例 FBG、2 h PG、HbA1c、均得到控制.结论 初诊T2DM患者经个体化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能快速降糖,解除高糖毒性,有助于恢复胰岛B细胞功能.

    作者:黄爱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Hepcidin与肾脏疾病关系研究的进展

    Hepcidin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肽,为炎症急性期反应蛋白[1-2].2000年,由Krause等分别从人类血浆超滤液和尿液中分离出并命名为肝脏表达的抗微生物多肽(LEAP-1)和Hepcidin[3-4].Hepcidin在肝脏特异表达[5],在肾脏、胰腺β细胞、脂肪组织、心脏少量表达[6-9].铁代谢中Hepcidin起着重要作用,与其他疾病引起的慢性病贫血、组织缺氧、慢性感染、炎症反应也有密切联系[10].Hepcidin与肾脏疾病关系的研究是近年研究的一个热点,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Hepcidin与肾脏疾病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就近年来Hepcidin与肾脏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兴情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243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海门市人民医院临床的分布状况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控制与合理用药.方法 对本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送检的临床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分离培养,采用ATB Express系统进行菌株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从痰标本中分离到207株铜绿假单胞菌,占85.1%,且主要集中在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呼吸内科,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比例,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0.6%与14.4%.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且易产生多重耐药、泛耐药,应对其加强耐药性监测及院感的防治,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李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Sysmex UF-1000i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在细菌性尿路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Sysmex UF-1000i全自动尿液分析仪(简称UF-1000i)用于筛检细菌性尿路感染的可行性.方法 134例中段尿标本在作病原菌分离培养后立即用UF-1000i检测细菌(BACT)、酵母菌(YLC)2项参数.以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以评价这两项参数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结果 UF-1000i的BACT和YLC的佳临床判断值为3 876.9/μL、38.6/μL,灵敏度为82.3%、72.9%,特异度为79.3%、88.9%,假阳性率16.4%、1.8%,假阴性率为2.8%.结论 UF-1000i用于筛检细菌性尿路感染和真菌感染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不能完全代替病原体的培养鉴定.

    作者:赵丽;杨振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及病原体检测对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体联合细菌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19例下呼吸道感染者分为细菌感染组(75例)与非细菌病原体感染组(4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荧光分析及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PCT及CRP,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检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体,同时对患者的痰及血液进行培养.结果 细菌感染组的PCT及CRP水平均高于非细菌病原体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以PCT>0.5 ng/mL、CRP>8.0 mg/L为阈值,PCT及CRP的敏感性分别为89.3%和84.0%(二者比较,P>0.05)与非细菌病原体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对细菌感染诊断的特异度为88.4%高于CRP的78.8%(P<0.05);痰培养和血培养联合检测可提高细菌的阳性检出率(41.3%);下呼吸道细菌感染诊断实验的敏感度依次为:PCT与CRP大于细菌培养.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体对于非细菌病原体感染组的阳性检出率为56.8%.结论 PCT及CRP适宜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PCT的特异度高于CRP;同时联合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体检查及细菌培养对于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熊大迁;张朝明;余修中;高志芬;许安春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北京某社区医院2007~2011年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研究2007~2011年北京某社区医院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PAE)的耐药率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PI20NE鉴定出153株PAE分别来自住院患者各类标本,采用纸片扩散法按照CLSI各年度标准判断PAE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5年共分离出153株PAE,其中检出痰液标本129株占大构成比84.3%,2007~2010年PAE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11年度部分药物耐药率略有下降,而环丙沙星、氨曲南的耐药率仍然在继续上升.结论 社区医院PAE的耐药率低于同期综合医院的耐药率,但总体仍呈上升趋势,PAE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因此应加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检测,依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才能有效防止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马萍;黄鹤;聂庆东;李洪利;张秀梅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创伤性脾破裂保留脾脏治疗57例分析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脾破裂保脾方法和疗效.方法 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采取保脾治疗57例创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6 例,单纯缝合修补7例,用结缔组织片缝合修补13例,脾部分切除3例,脾脏切除合并自体脾脏片大网膜移植28例.结果 治愈56例,1例死于合并腹膜后血肿及慢性肝病,其中4例并发脾切除热,平均住院时间11.7 d.结论 根据脾损伤的程度和患者全身情况,选择适宜的保留脾脏治疗方法既保留脾脏功能,又能安全有效地抢救生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李元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胶体金法测粪便隐血的假阴性分析

    目的 探讨胶体金法检测粪便隐血时出现的假阴性原因.方法 用胶体金和转铁蛋白法测已知浓度的人血红蛋白(Hb)稀释液及用胶体金法测稀释后的粪便标本.结果 对用胶体金法检测45例柏油样粪便显示阴性的12例标本,用转铁蛋白法测阴性数为1例,稀释后用胶体金测阴性数为1例.结论 胶体金法测粪便隐血出现假阴性标本时应稀释后再次检测或者用其他方法进行验证,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张朝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地震伤员主管护士工作负荷的质性研究

    目的 研究5.12汶川地震伤员主管护士工作负荷情况.方法 本研究采取质性研究方法,以半结构访谈法收集了垫江县中医院8名5.12汶川地震伤员主管护士,使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归纳出2个主题以及11个次主题.结论 在应对地震重大自然灾害时,震后伤员护理者存在着巨大的压力,既有业务上的,也有心理上的,工作单位应该加强对护士的培训与心理关怀,只有这样才能让护士更好的投入到震后伤员抢救中.

    作者:刘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汕头市城镇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核酸分型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汕头市城镇健康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和核酸分型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采用导流杂交(FH)低密度基因芯片技术,对3 399例健康妇女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高危型HPV感染阳性人群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结果 3399例妇女HPV阳性315例,总阳性检出率为9.27%(315/3 399),其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8.15%(277/3 399)、低危型HPV感染率为2.62%(89/3 399),本地区健康妇女HPV亚型感染常见依次分别为HPV52、HPV58、HPV16,该人群未检出HPV43.在315例HPV阳性中,以单一HPV亚型感染为主,占86.3%(272/315),并以高危型HPV为主,排在前3位依次为HPV52(21.6%,68/315),HPV16(11.1%,35/315),HPV58(11.1%,35/315).各年龄段HPV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感染高危型HPV人群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率为5.4%.结论 健康妇女中有相当比例的女性感染HPV,并以单一高危型为主,HPV亚型感染具有独特的地方特征;结合TCT检查,可早期发现宫颈病变及癌变发生、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

    作者:陈绩才;杨晓珊;许少武;陈韧;王惠莹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3例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结果分析

    乙二胺四乙酸(EDTA)因对血细胞计数影响小,在1993年被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建议为血细胞计数的抗凝剂.但是,EDTA盐可以诱导极0.09%~0.21%[1]血小板(PLT)体外聚集成团,使得PLT计数明显低于实际数值,这就是EDTA依赖性假性PLT减少症(EDTA-PTCP).关于EDTA-PTCP的报道很多,主要有肿瘤、自身免疫疾病、败血症、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以及受低温环境影响等.EDTA-PTCP本身虽无任何病理学意义,由于发生率低极易被忽视,导致临床误诊误治,严重者甚至有可能进行不必要的PLT输注.本文就今年本院发现的3例EDTA-PTCP处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荣辉;高莉莉;姜蕾;金红;徐明鑫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新形势下对检验医学实习教学工作再探讨

    毕业实习是医学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阶段,是学生提高其综合素质的必要过程,同时又是学生毕业后向社会职业角色顺利过渡的关键.临床实习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带教队伍的素质同样影响着实习教学质量效果,怎样在短暂实习时间更好完成临床实习教学任务,是管理工作者在新形势下需要再探讨的问题.

    作者:吴开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