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侏儒型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

周林涛;朱柏珍;刘晓云;雷艳英

关键词:侏儒型, 铜绿假单胞菌, 鉴定
摘要:铜绿假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多重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在各地均有爆发和散发报道[1].患代谢性疾病、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的患者,以及术后或某些治疗后的患者易感染本菌.该菌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可形成5种不同的菌落:(1)典型型;(2)大肠菌样型;(3)粗糙型;(4)黏液型;(5)侏儒型[2].侏儒型铜绿假单胞菌因生长缓慢,菌落形态不典型,无生姜味,给临床鉴定带来了一定难度和困惑.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328株肠球菌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研究苏州市中医医院2009~2010年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肠球菌β-内酰胺酶的产酶率与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西门子公司MicroScan Autoscan-4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测定,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做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 328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153株,屎肠球菌159株,其他为16株.有6株为β-内酰胺酶阳性.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呋喃妥因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显示高水平耐药.同时发现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1例,屎肠球菌2例.结论 肠球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敏已出现高水平耐药,并出现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临床应根据耐药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控制和延缓多重耐药的产生.

    作者:张芸燕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尿有形成份检测在体检中应用的探讨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UF-1000i尿有形成份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及尿沉渣显微镜检测尿液成分的体检价值.方法 收集到本院体检的新鲜尿标本1 000例,分别用UF-1000i、干化学及镜检分别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UF-1000i与干化学检测结果检测红细胞、白细胞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中有19例干化学法检测阳性,UF-1000i检测为阴性;另有6例UF-1000i检测为阳性标本,干化学法检测为阴性;UF-1000i检测红细胞、白细胞,以镜检为标准的2种成份假阳性率分别为18.6%、15.7%,假阴性率分别为1.2%、1.5%.干化学联合检测与镜检比较,UF-1000i与干化学联合检测红细胞阳性86例,镜检阳性82例,符合率为95.3%,白细胞阳性135例,镜检阳性125例,符合率为92.6%;4例UF-1000i红细胞阳性,镜检为非晶型盐类2例,真菌2例,UF-1000i与干化学联合检测红细胞阴性的889例标本中,有4例白细胞镜检阳性(2~4/HP).结论 干化学和UF-1000i联合过筛尿液常规检查,对阳性标本通过镜检进行确认,既可以降低镜检率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较适合体检工作中标本量较大的模式.

    作者:汪欣;魏雯;池飞燕;林幸清;黄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检验科结核病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而引起的慢性传染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结核病作为重点防控的恶性传染病之一,其防控类别也由二类上升至一类.由于结核病疫情呈现全球性回升趋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当前我国的结核病疫情已相当严重,结核病防治形势十分严峻[1-2].从事结核病诊断的检验科医务人员每天要面对很多的结核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患者就诊时通过咳嗽、咳痰严重污染了就诊室、病房及实验室,医务人员随时都有被感染的可能[3].因此,必须加强医务人员感染的预防及控制工作[4].

    作者:董洁莉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体外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逐渐升高,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威胁日趋严重,传统的放化疗及手术治疗方式虽在治疗肿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对于年龄较大及失去治疗机会的中晚期肿瘤患者却束手无策,因此各种肿瘤生物治疗的新方法应运而生,以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为代表的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即是其中一种.CIK细胞由Schmidt-Wolf等[1]于1991年首次报道,是一种由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IFN-γ、抗CD3单克隆抗体及IL-2)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异质细胞群.该群细胞以CD3+CD56+T淋巴细胞为主要效应细胞,具有T淋巴细胞的杀瘤活性和NK(natural killer)细胞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限制性等杀瘤优点.与其他免疫治疗细胞相比具有增殖速度快、抗瘤谱广、杀瘤活性高等优点,故迅速成为了细胞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案.现就CIK细胞的特点、杀瘤特性、临床应用等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梁顺嗣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氧合指数及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应用进展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严重的低氧性急性呼吸衰竭,可认为是由急性肺损伤(ALI)严重的阶段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常见诱因为严重的感染、烧伤、胸部创伤和多发伤等.ARDS病死率高达18.0%~54.7%[1],因此,尽早诊断ARDS,准确的病情评估,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本文就ARDS新氧合指数及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吕波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73例脑挫伤气管切开术后病原菌感染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此类患者的经验性用药提供帮助.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73例脑挫裂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痰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119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7.01%,革兰阳性球菌占27.84%,真菌占5.15%.所分离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且为多重耐药菌.结论 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致病菌以革兰阳性杆菌为主,临床应重视病原菌的检查及耐药性的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谢会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探讨其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超敏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185例ACI患者和45例健康对照组血清MMP-9、hs-CRP水平.结果 (1)ACI患者血清MMP-9、hs-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颈动脉斑块形成组显著高于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及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1);颈动脉内膜增厚组显著高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1);颈动脉内膜正常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血清MMP-9、hs-CRP水平随着IMT值增大而升高.(2)ACI患者血清MMP-9、hs-CRP与IMT值呈显著正相关(r=0.357、0.409,P<0.01),且血清MMP-9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415,P<0.01),其相关性良好.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MMP-9、hs-CRP水平,可作为判断ACI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临床疗效及评估预后的重要参数.

    作者:贾士全;杨文东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肌红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肌红蛋白(Mb)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高度疑似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就诊后,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测,同时采静脉血检测Mb水平;结合临床症状对患者进行心肌梗死诊断.记录检测时间,综合评价Mb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诊断价值.结果 40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26例患者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14例患者的心电图出现特异波形,6例患者的心电图未出现特异波形.AMI组患者的Mb的阳性率为92.30%,非AMI组患者阳性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b检测是AMI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高的优点,适合于院前急救诊断.

    作者:焦文学;王洁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用于直接鉴定临床病理样本中微生物的研究

    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鉴定患者样本的微生物长期主要基于检测假定的目标微生物所表现出来的表型特征.革兰染色、菌落形态学、镜检、选择性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和各种生化试验是传统鉴定方法的主要手段.因为这些方法一般需依赖于相关微生物的活性代谢过程,因此,一般需要一个较长的培养过程.而临床微生物检测需要对感染患者的检测样本进行快速鉴定以及时给予适当的对症治疗,所以传统方法明显不能满足临床检测需要.分子诊断方法,主要是16S核糖体RNA测序或实时PCR基因检测方法.经过多年的发展并已被普遍应用于微生物的鉴定,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鉴定方法.

    作者:刘新海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优质护理对腹部全麻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性优质护理服务用于普外科全麻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效果评价.方法 功能制护理组:随机选取2010年1~5月入住本院的普外科行腹部手术全麻患者200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62岁.优质护理组:随机选取2011年1~5月入住本院的普外科行腹部手术全麻患者200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63岁.(两组造血功能异常、外伤、腹腔镜除外).结果 优质护理组下肢深静脉栓塞(DVT) 发生率明显低于功能制护理组.结论 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性优质护理服务在普外科全麻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效果明显.

    作者:杨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两项指标联合检测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应用

    目的 通过对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两项指标的联合检测为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对40例胸痛开始在0~6 h、6~12 h、12 h 3个时间段的ACS患者血清中的H-FABP、cTnI的值进行检测.结果 cTn1在40例ACS患者发作0~6 h测得阳性率为55%,H-FABP在40例ACS患者发作0~6 h测得阳性率为85%,2项指标联合分析阳性率可达92.5%.而且在12 h内的几个时段所测得的结果灵敏度在联合检测上都相应提高了很多.结论 H-FABP与cTnI联合检测对ACS早期诊断具有高灵敏性.

    作者:张瑞强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日立7060与7600-020生化分析仪检测酶类项目的一致性分析

    目的 探讨日立7060与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日立7060生化分析仪和日立7600-020生化分析仪,校准品、朗道人基质常规质控血清组成检测系统,分别用这两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40例患者的8项酶类生化指标,计算实验方法和比较方法之间的系统误差,判断两台生化仪测定结果的可比性.结果 两台日立生化分析仪的检测结果相关系数均大于0.975,相对偏差SE%<1/2 CLIA′88,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日立7060与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的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作者:潘国刚;许桂丹;黄艳新;黎作茶;李如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儿童胃黏膜白细胞介素mRNA水平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研究

    目的 分析儿童胃黏膜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与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及其高毒力亚型感染间的相关性.方法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real-time PCR)检测H.pylori的保守基因ure以判断H.pylori的感染,高毒力亚型基因vacA s1用real-time PCR检测,用PCR扩增另一高毒力基因cagA羧基端EPIYA基序所在区,然后测序确定其亚型.IL-1β mRNA使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比较循环CT法分析.结果 患儿中无论是低毒力还是高毒力的H.pylori感染都与胃黏膜IL-1β mRNA水平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H.pylori对儿童胃黏膜IL-1β表达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可能还有其他一些环境、遗传因素如IL-1基因簇多态性与H.pylori共同作用调节胃黏膜IL-1β的表达.

    作者:李娟;嘉红云;陈浩宇;周强;吴晓蔓;王方金;何蕴韶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脂质运载蛋白-2检测的意义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及其合并肾病(DN)尿脂质运载蛋白-2(LCN2)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115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4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组40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CDN)组29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尿LCN2.结果 SDM、EDN、CDN组尿LCN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较NC组升高(P<0.05),随病情加重,升高更为明显.尿LCN2与hs-CRP高度相关(r=0.86,P<0.01).T2DM患者尿LCN2水平随着尿清蛋白的增加而升高.结论 T2DM患者尿LCN2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DN早期的敏感的诊断指标.

    作者:张国明;胡礼仪;马小波;刘玲玲;张高明;杨莉;徐庆雷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东莞市男性不同人群代谢综合征分布特点的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了解广东省东莞市男性不同人群代谢综合征分布的特点,从而为本地男性不同人群防止代谢综合征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所有受试人员选自2011年广东省东莞市桥头医院的体检门诊,年龄28~55岁的男性,对其职业情况采取问卷调查,根据职业情况分为全体力劳动组(APLG)、主要体力劳动组(MPLG)、主要脑力劳动组(MMWG)和全脑力劳动组(TMWG),分别称体质量、量身高和腰围,测血压,空腹检测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结果 APLG与MPLG相比,MPLG的各项检测值均显著高于APLG(P<0.01),但MPLG代谢综合征和血压异常的发生率与APLG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LG与MMWG相比,MMWG各项检测值均显著高于APLG(P<0.01),MMWG代谢综合征和血压异常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PLG(P<0.01);APLG与TMWG相比,TMWG各项检测值均显著高于APLG(P<0.01),TMWG代谢综合征和血压异常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PLG(P<0.01).结论 本地男性代谢综合征主要分布在主要脑力和全脑力劳动人群中.

    作者:陈伟雄;罗伟波;彭易清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产后出血防治方法探讨

    产后出血轻者增加产妇痛苦,重者危及产妇生命.现就产后出血的防治方法作以下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1991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分娩8 423例,其中178例发生产后出血.年龄16~44岁.平均住院6.5 d.1.2 方法专人翻阅17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按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进行归类分析总结.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分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

    作者:邱淑英;陶鸿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51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液和脑脊液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液和脑脊液检验结果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分析 51例 HFMD 患儿的血常规、心肌酶谱、脑脊液常规生化和血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重症HFMD 患儿血常规中白细胞增高者占35.3%,以淋巴单核细胞增高为主.脑脊液有核细胞计数升高者占 82.3%,脑脊液蛋白质生化检查蛋白增高31.37%,糖增高94.11%,氯化物增高29.41%,氯化物降低1.96%.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伴二氧化碳分压升高49.02%.患儿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异常占29.41%;乳酸脱氢酶(LDH)异常占19.61%;肌酸激酶(CK)异常占54.90%;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异常占60.78%.结论 对重症HFMD患儿进行血液和脑脊液检验有利于对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和采取及时有效地治疗措施,对预后判断也有极其重要意义.

    作者:薛春梅;王丽霞;毕学杰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不同临床诊断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方法学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诊断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不同方法学的结果差异.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略阳县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中存在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病例20例,冠状动脉狭窄15例,慢性肾脏功能障碍病例43例,肝功能损伤病例32例,健康体检人群200例,分别利用甲基转移酶方法试剂与胱硫醚方法测定试剂进行测定Hcy,利用成对t检验比较结果.结果 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组Hcy水平分别为(16.3±4.1)μmol/L(甲基转移酶法)、(17.3±5.1)μmol/L(胱硫醚法),P>0.05;冠状动脉狭窄组Hcy水平分别为(24.1±5.1)μmol/L、(23.4±5.6)μmol/L,P>0.05;慢性肾脏功能障碍组Hcy水平分别为(4.9±1.9)μmol/L、(4.3±2.8)μmol/L,P>0.05; 肝功能损伤组Hcy水平分别为(5.8±2.4)μmol/L、(5.3±3.7)μmol/L,P>0.05;健康体检组Hcy水平分别为(5.1±3.0)μmol/L、(4.5±2.0)μmol/L,P>0.05.结论 Hcy的测定在不同临床诊断中可以进行区别,不同方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清中的特殊成分会对不同测定方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者:胡秀梅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氨茶碱与多索茶碱治疗中度哮喘6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氨茶碱与多索茶碱治疗中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选取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静脉注射氨茶碱配合吸入复方异丙托溴胺和布地奈德,治疗组静脉注射多索茶碱配合吸入复方异丙托溴胺和布地奈德,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疗效.结果 注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2.3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9%,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为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索茶碱疗效优于氨茶碱,不良反应少于氨茶碱.

    作者:张令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肺栓塞误诊及漏诊2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肺栓塞误漏诊常见原因,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和诊断,以降低误、漏诊率、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诊断明确的肺栓塞的临床资料及误诊情况,就误、漏诊原因加以分析.结果 肺栓塞常见误漏诊原因为临床医生对肺栓塞的不认识或重视不够;肺栓塞起病隐匿,症状多样,缺乏特异性;合并心、肺慢性疾病掩盖了肺栓塞的临床表现.结论 加强对肺栓塞的认识,对疑似肺栓塞症状患者,特别对有肺栓塞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尽早行特异性检查,以提高确诊率和早期抢救成功率.

    作者:程德忠 刊期: 2012年第1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