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

贾士全;杨文东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超敏C-反应蛋白, 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 相关性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探讨其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超敏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185例ACI患者和45例健康对照组血清MMP-9、hs-CRP水平.结果 (1)ACI患者血清MMP-9、hs-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颈动脉斑块形成组显著高于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及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1);颈动脉内膜增厚组显著高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1);颈动脉内膜正常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血清MMP-9、hs-CRP水平随着IMT值增大而升高.(2)ACI患者血清MMP-9、hs-CRP与IMT值呈显著正相关(r=0.357、0.409,P<0.01),且血清MMP-9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415,P<0.01),其相关性良好.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MMP-9、hs-CRP水平,可作为判断ACI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临床疗效及评估预后的重要参数.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骨折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骨折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将2008年2月至2011年6月期间本院住院骨折患者167例作为实验组,同期门诊体检健康人群167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两组之间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骨折患者与健康人群比较PT、APTT、PLT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Fib指标骨折患者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折患者早期检测凝血功能变化,可以有助于及早发现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异常情况,对于预防骨折术中及术后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朝霞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35例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观察

    目的 通过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注射胰岛素后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前后变化观察治疗效果.方法 对35例患者进行胰岛素皮下注射,同时监测血糖调节胰岛素用量.3周后分别测定FBG、2 h PG、HbA1c、的含量.结果 35例 FBG、2 h PG、HbA1c、均得到控制.结论 初诊T2DM患者经个体化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能快速降糖,解除高糖毒性,有助于恢复胰岛B细胞功能.

    作者:黄爱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58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根本死亡原因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了解分析精神疾病患者根本死亡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对本院2006~2011年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中58例死亡病例进行根本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结果 58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根本死亡原因中慢性支气管炎20例占34.48%;肺癌9例占15.52%;痴呆8例占13.79%;肿瘤6例占10.34%;脑梗死5例占8.62%;胆囊结石伴胆囊炎4例占6.89%;偏执型精神分裂症3例占5.17%;糖尿病2例占3.45%;抑郁症1例占1.72%.精神疾病诊断、性别及年龄相关因素调查中,精神分裂症、男性、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的患者占主要比例.结论 针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根本死亡原因,尽早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慢疾病的发生发展,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杨蕉;李天萍;赖成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Hepcidin与肾脏疾病关系研究的进展

    Hepcidin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肽,为炎症急性期反应蛋白[1-2].2000年,由Krause等分别从人类血浆超滤液和尿液中分离出并命名为肝脏表达的抗微生物多肽(LEAP-1)和Hepcidin[3-4].Hepcidin在肝脏特异表达[5],在肾脏、胰腺β细胞、脂肪组织、心脏少量表达[6-9].铁代谢中Hepcidin起着重要作用,与其他疾病引起的慢性病贫血、组织缺氧、慢性感染、炎症反应也有密切联系[10].Hepcidin与肾脏疾病关系的研究是近年研究的一个热点,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Hepcidin与肾脏疾病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就近年来Hepcidin与肾脏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兴情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检验科结核病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而引起的慢性传染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结核病作为重点防控的恶性传染病之一,其防控类别也由二类上升至一类.由于结核病疫情呈现全球性回升趋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当前我国的结核病疫情已相当严重,结核病防治形势十分严峻[1-2].从事结核病诊断的检验科医务人员每天要面对很多的结核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患者就诊时通过咳嗽、咳痰严重污染了就诊室、病房及实验室,医务人员随时都有被感染的可能[3].因此,必须加强医务人员感染的预防及控制工作[4].

    作者:董洁莉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PH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球肿瘤相关死亡的第三位[1].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仍是外科手术切除[2],但因患者就诊时大多属于中晚期,又因肝癌的多中心起源、肿瘤临近大血管和胆管以及合并肝硬化导致肝脏储备功能差等因素,使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术后肿瘤复发率高[3].为解决这一难题各国学者一直在探寻新的治疗方法.射频消融(RFA)是目前治疗PHC的一种有效方法,合理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治疗途径,并辅以其他治疗能使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匡远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探讨其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超敏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185例ACI患者和45例健康对照组血清MMP-9、hs-CRP水平.结果 (1)ACI患者血清MMP-9、hs-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颈动脉斑块形成组显著高于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及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1);颈动脉内膜增厚组显著高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1);颈动脉内膜正常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血清MMP-9、hs-CRP水平随着IMT值增大而升高.(2)ACI患者血清MMP-9、hs-CRP与IMT值呈显著正相关(r=0.357、0.409,P<0.01),且血清MMP-9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415,P<0.01),其相关性良好.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MMP-9、hs-CRP水平,可作为判断ACI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临床疗效及评估预后的重要参数.

    作者:贾士全;杨文东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探讨分析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以及对策.方法 选取2010年6~12月期间,本院各科住院患者采集血液作生化、免疫、血液细胞学检查的630 份血液标本作为统计分析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由临床护士采集.所有检验标本均由护理人员采集、送检.采取严格监管措施,判断标本是否合格,对于不合格标本进行详细登记,注明不合格标本的原因,针对原因探讨解决方法.结果 共收集血液标本630份,其中血清430份,血浆149份,全血51份.其中不合格标本41份,占总标本的6.51%(41/630).依据不合格标本的不同原因分为5类:即溶血、凝固、错用抗凝、量不准及其他,各自的所占的比例为29.27%、14.63%、12.20%、31.71%以及12.20%.结论 医护人员必须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标本采集规范,注意标本采集、送检、处理等事项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依据,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陈锦容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体外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逐渐升高,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威胁日趋严重,传统的放化疗及手术治疗方式虽在治疗肿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对于年龄较大及失去治疗机会的中晚期肿瘤患者却束手无策,因此各种肿瘤生物治疗的新方法应运而生,以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为代表的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即是其中一种.CIK细胞由Schmidt-Wolf等[1]于1991年首次报道,是一种由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IFN-γ、抗CD3单克隆抗体及IL-2)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异质细胞群.该群细胞以CD3+CD56+T淋巴细胞为主要效应细胞,具有T淋巴细胞的杀瘤活性和NK(natural killer)细胞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限制性等杀瘤优点.与其他免疫治疗细胞相比具有增殖速度快、抗瘤谱广、杀瘤活性高等优点,故迅速成为了细胞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案.现就CIK细胞的特点、杀瘤特性、临床应用等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梁顺嗣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妊娠期妇女四项生化指标变化的探讨

    目的 探讨妊娠期妇女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葡萄糖(GLU)四项生化指标的生理变化.方法 采用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05例妊娠期妇女(测定组)及205例同年龄段健康体检的妇女(对照组)进行BUN、Cr、UA、GLU四项生化指标的分析.结果 测定组BUN、Cr、UA、GLU四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妊娠期妇女肾脏功能和糖的代谢发生了改变,BUN、Cr、UA、GLU不适用于健康人的参考值范围,各个实验室应建立妊娠期BUN、Cr、UA、GLU的参考值范围,以利于临床医师对妊娠期妇女各项指标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更准确的对妊娠期妇女并发症作出判断.

    作者:张晓宇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156株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为了了解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对分离出的15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送检标本中细菌检出高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在痰液标本中分布高,为80.1%.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耐药性分别是为11.5%、14.1%、17.9%、22.4%、23.7%,耐药率较高的是头孢噻肟、氨曲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39.1%、40.4%、41.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为医院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不同程度耐药.加强动态监测,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预防和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故应加强其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茅庆云;赵波;李飞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汉中市无偿献血者血小板含量调查与分析

    目的 调查汉中市无偿献血者血小板的含量,建立机采血小板档案库,为临床提供合格的机采血小板.方法 将体检合格的1 086名本地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献血前的初筛实验中,按血小板计数的要求先采集其末梢血,标本采集后在2 h内完成血小板计数.然后统计其中有多少无偿献血者可以捐献机采血小板.结果 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小板含量偏低,血小板含量大于或等于150×109/L不足调查者的一半.结论 本调查对建立无偿献血者机采血小板库和临床用机采血小板全部来自无偿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余辉;张晓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地震伤员主管护士工作负荷的质性研究

    目的 研究5.12汶川地震伤员主管护士工作负荷情况.方法 本研究采取质性研究方法,以半结构访谈法收集了垫江县中医院8名5.12汶川地震伤员主管护士,使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归纳出2个主题以及11个次主题.结论 在应对地震重大自然灾害时,震后伤员护理者存在着巨大的压力,既有业务上的,也有心理上的,工作单位应该加强对护士的培训与心理关怀,只有这样才能让护士更好的投入到震后伤员抢救中.

    作者:刘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急性乙醇中毒严重并发症23例临床分析

    急性乙醇中毒是急诊科常见急诊之一,尤其是中重度急性乙醇中毒引起的严重合并症较多,因为其表现不易于单纯急性乙醇中毒区分,易造成漏诊和误诊.本院急诊科于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急性中重度乙醇中毒伴严重合并症患者23例,现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周莉;王晓燕;张流忠;张莉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扁桃体结核误诊为慢性扁桃体炎1例

    扁桃体结核临床较少见,随着近几年结核病的增多,扁桃体结核、喉结核、脾结核等少见器官结核病患者亦相应增多,但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造成不少误诊,耽误了治疗的佳时机[1].现就本科2010年5月收住1例扁桃体结核患者,院外误诊为慢性扁桃体炎长达1年之久,现报告如下,以引起同行的重视.

    作者:原亚文;南鹏飞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优质护理对腹部全麻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性优质护理服务用于普外科全麻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效果评价.方法 功能制护理组:随机选取2010年1~5月入住本院的普外科行腹部手术全麻患者200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62岁.优质护理组:随机选取2011年1~5月入住本院的普外科行腹部手术全麻患者200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63岁.(两组造血功能异常、外伤、腹腔镜除外).结果 优质护理组下肢深静脉栓塞(DVT) 发生率明显低于功能制护理组.结论 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性优质护理服务在普外科全麻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效果明显.

    作者:杨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头穴丛刺结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头穴丛刺结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脑梗死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头穴丛刺结合护理干预组27例(A组)、护理干预组25例(B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定、同时比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同时比较平均住院时间、临床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MMSE、NIHSS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显著优于B组(P<0.01),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头穴丛刺结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缩短病程,预防并发症.

    作者:胡明才;陈林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神经元蛋白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 为培养的小鼠神经元蛋白质含量测定选择佳方案.方法 采用四种较为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酚试剂法(Lowry)、二喹啉甲酸(BCA)和Bio-Rad DC法分别对培养的小鼠神经元全细胞蛋白质提取样品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蛋白质含量测定及重复性实验对比分析可见,用Bradford、BCA和Bio-Rad DC法测定神经元蛋白质样品,结果均较稳定;而Lowry法不稳定.结论 确定神经元蛋白含量的佳测定方法为Bio-Rad DC法.

    作者:魏聪;刘远程;刘寒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243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海门市人民医院临床的分布状况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控制与合理用药.方法 对本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送检的临床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分离培养,采用ATB Express系统进行菌株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从痰标本中分离到207株铜绿假单胞菌,占85.1%,且主要集中在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呼吸内科,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比例,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0.6%与14.4%.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且易产生多重耐药、泛耐药,应对其加强耐药性监测及院感的防治,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李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乙肝五项定量检测及罕见模式分析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流行的疾病,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及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1].我国是慢性HBV感染的重灾区,据文献报道[2]:我国现有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9 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V-M)是检测乙型肝炎感染和机体免疫状态的常见指标,通常检测标志物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即所谓乙型肝炎五项检测.

    作者:吕迎霞;张学东;于林 刊期: 2012年第1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