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迎霞;张学东;于林
目的 探讨住院老年患者细菌定植的病原菌类型及耐药性特点,为院内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科365份呼吸道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判定出119例定植菌,定植率32.6%;其中8株产β-内酰胺酶的溶血葡萄球菌,14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结论 老年科细菌定植处在中等水平,多重耐药菌定植率高,应加强重视,预防老年患者的院内感染暴发.同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童;王淑玲;李甜;廖璞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为了了解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对分离出的15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送检标本中细菌检出高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在痰液标本中分布高,为80.1%.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耐药性分别是为11.5%、14.1%、17.9%、22.4%、23.7%,耐药率较高的是头孢噻肟、氨曲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39.1%、40.4%、41.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为医院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不同程度耐药.加强动态监测,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预防和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故应加强其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茅庆云;赵波;李飞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锻丝卡环结合网状基托铸造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老年患者牙列缺损便于修改或修理的体会.方法 对685例老年患者佩戴锻丝卡环结合网状基托铸造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的老年患者进行义齿修理或修改.结果 680例老年患者经过义齿及卡环的修理和增补人工牙等,原义齿仍能较满意的使用;5例由于旧义齿戴用的时间过长,旧义齿根本无法修理或患者主动要求更换,重新制作了义齿.结论 针对老年患者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时,采用锻丝卡环结合铸造支架以及网状基托的合理设计形式,以便于日后义齿的修理或调改,更加地延长了义齿使用寿命,既减少了老年患者的不适又为患者节约费用.
作者:龙刚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中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 随机选择一所中学872名新生,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五项血清学标志物.结果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8.94%,HBsAg阳性率在男性(7.86%)和女性(7.73%)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式以单抗-HBs阳性率高,占52.87%;其次五项全阴性占36.47%;HBsAg阳性感染者中以HBsAg阳性合并抗-HBe、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为主模式,占35.90%,其次HBsAg合并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占26.92%.结论 对中学生在做HBsAg感染检测时,对阳性者同时做五项血清标志物检测,判断其感染程度并及时治疗.
作者:林国聪 刊期: 2012年第14期
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逐渐升高,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威胁日趋严重,传统的放化疗及手术治疗方式虽在治疗肿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对于年龄较大及失去治疗机会的中晚期肿瘤患者却束手无策,因此各种肿瘤生物治疗的新方法应运而生,以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为代表的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即是其中一种.CIK细胞由Schmidt-Wolf等[1]于1991年首次报道,是一种由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IFN-γ、抗CD3单克隆抗体及IL-2)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异质细胞群.该群细胞以CD3+CD56+T淋巴细胞为主要效应细胞,具有T淋巴细胞的杀瘤活性和NK(natural killer)细胞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限制性等杀瘤优点.与其他免疫治疗细胞相比具有增殖速度快、抗瘤谱广、杀瘤活性高等优点,故迅速成为了细胞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案.现就CIK细胞的特点、杀瘤特性、临床应用等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梁顺嗣 刊期: 2012年第14期
随着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医院安全问题也受到极大的关注和重视,每年医院都会发生众多的意外事件.为了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家属的放心,对于医院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目前,精神科这一特殊的患者群体,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更多,在医院中,其发生意外事件的可能性也是大的.所以,医院亟需解决该问题,对于精神科护理工作也应该加大力度,对存在的不安全,采取预防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从而将其危险性降到低.
作者:郑琼;肖容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分析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液和脑脊液检验结果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分析 51例 HFMD 患儿的血常规、心肌酶谱、脑脊液常规生化和血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重症HFMD 患儿血常规中白细胞增高者占35.3%,以淋巴单核细胞增高为主.脑脊液有核细胞计数升高者占 82.3%,脑脊液蛋白质生化检查蛋白增高31.37%,糖增高94.11%,氯化物增高29.41%,氯化物降低1.96%.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伴二氧化碳分压升高49.02%.患儿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异常占29.41%;乳酸脱氢酶(LDH)异常占19.61%;肌酸激酶(CK)异常占54.90%;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异常占60.78%.结论 对重症HFMD患儿进行血液和脑脊液检验有利于对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和采取及时有效地治疗措施,对预后判断也有极其重要意义.
作者:薛春梅;王丽霞;毕学杰 刊期: 2012年第14期
原发性肝癌(PH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球肿瘤相关死亡的第三位[1].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仍是外科手术切除[2],但因患者就诊时大多属于中晚期,又因肝癌的多中心起源、肿瘤临近大血管和胆管以及合并肝硬化导致肝脏储备功能差等因素,使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术后肿瘤复发率高[3].为解决这一难题各国学者一直在探寻新的治疗方法.射频消融(RFA)是目前治疗PHC的一种有效方法,合理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治疗途径,并辅以其他治疗能使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匡远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确认1例初筛为Rh阴性的无偿献血者.方法 采用抗人球蛋白试验、吸收放散试验等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Rh阴性确认.结果 该献血者Rh血型不同于正常Rh阴性或Rh阳性结果,经检测是一例RhD抗原变异体.结论 Rh阴性确认试验使用的试剂尽可能多选择几个不同厂家、不同细胞株试剂,包括人源血清、单克隆IgG和单克隆IgM/IgG混合性质血清,避免RhD抗原变异体误定为Rh阴性.
作者:舒群峰;刘冬;崔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检测在甲状腺功能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全自动微粒子发光法分析20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中的TGAb、TPO-Ab水平.结果 甲状腺功能亢进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组及桥本甲状腺炎组与单纯性甲状腺肿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TGAb和TPO-Ab定量检测值及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单纯性甲状腺肿组与健康对照组的TGAb和TPO-Ab定量检测值及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定量检测TGAb和TPO-Ab有助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
作者:罗雪平;郭满盈;邱黎霞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调查医院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6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使用WHONET5.4 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62.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株.结论 加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监控工作,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红升;韩晶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建立一种为需要进行疑难配血的患者自动化、快速、准确的血源筛查方法.方法 从医院送检的疑难配血标本中选取2个具有代表性的标本,一个标本同时含有IgG 类抗-C和抗-e,另一个标本含有IgG 类抗-D,使用U型板、凝聚胺溶液和自动加样器联合应用的方法在528个供血者全血标本中为上述两个标本筛查相合血源,同时使用手工试管法进行平行实验,记录并对比上述两种方法筛查总过程使用的时间,筛查出的供者标本数.结果 快速微板自动血源筛查法、试管法均能筛查出相合血源,微孔板筛查所需要的总时间较短,试剂用量也较少.结论 快速微板自动血源筛查法在疑难配血中筛查相合血源,具有快速、准确的效果.
作者:钟展华;严凤好;李雪群;万小春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血浆C-反应蛋白(CRP)联合白细胞(WBC)水平在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前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76例AECOPD入院患者,记录入院时及出院时及出院后随访的临床症状,并测定患者血清中CRP、WBC水平等情况并于健康志愿者的相同指标相比较,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急性加重期CPR及WBC水平较临床症状缓解后及健康志愿者血浆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联合白细胞水平可作为评估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病情程度,并能提示其病情转归变化,具有一定敏感性,可动态检测两者水平联合评估患者病情程度及治疗效果.
作者:廖洪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以及对策.方法 选取2010年6~12月期间,本院各科住院患者采集血液作生化、免疫、血液细胞学检查的630 份血液标本作为统计分析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由临床护士采集.所有检验标本均由护理人员采集、送检.采取严格监管措施,判断标本是否合格,对于不合格标本进行详细登记,注明不合格标本的原因,针对原因探讨解决方法.结果 共收集血液标本630份,其中血清430份,血浆149份,全血51份.其中不合格标本41份,占总标本的6.51%(41/630).依据不合格标本的不同原因分为5类:即溶血、凝固、错用抗凝、量不准及其他,各自的所占的比例为29.27%、14.63%、12.20%、31.71%以及12.20%.结论 医护人员必须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标本采集规范,注意标本采集、送检、处理等事项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依据,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陈锦容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对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两项指标的联合检测为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对40例胸痛开始在0~6 h、6~12 h、12 h 3个时间段的ACS患者血清中的H-FABP、cTnI的值进行检测.结果 cTn1在40例ACS患者发作0~6 h测得阳性率为55%,H-FABP在40例ACS患者发作0~6 h测得阳性率为85%,2项指标联合分析阳性率可达92.5%.而且在12 h内的几个时段所测得的结果灵敏度在联合检测上都相应提高了很多.结论 H-FABP与cTnI联合检测对ACS早期诊断具有高灵敏性.
作者:张瑞强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汕头市城镇健康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和核酸分型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采用导流杂交(FH)低密度基因芯片技术,对3 399例健康妇女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高危型HPV感染阳性人群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结果 3399例妇女HPV阳性315例,总阳性检出率为9.27%(315/3 399),其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8.15%(277/3 399)、低危型HPV感染率为2.62%(89/3 399),本地区健康妇女HPV亚型感染常见依次分别为HPV52、HPV58、HPV16,该人群未检出HPV43.在315例HPV阳性中,以单一HPV亚型感染为主,占86.3%(272/315),并以高危型HPV为主,排在前3位依次为HPV52(21.6%,68/315),HPV16(11.1%,35/315),HPV58(11.1%,35/315).各年龄段HPV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感染高危型HPV人群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率为5.4%.结论 健康妇女中有相当比例的女性感染HPV,并以单一高危型为主,HPV亚型感染具有独特的地方特征;结合TCT检查,可早期发现宫颈病变及癌变发生、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
作者:陈绩才;杨晓珊;许少武;陈韧;王惠莹 刊期: 2012年第14期
沙门菌属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人和动物常见的致病菌,可引起人类伤寒、副伤寒、急性胃肠炎及败血症等疾病.本文就2009~2010年本院儿科收住的3例由沙门菌属细菌引起腹泻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检验指标特征性表现总结如下.
作者:童学农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调查汉中市无偿献血者血小板的含量,建立机采血小板档案库,为临床提供合格的机采血小板.方法 将体检合格的1 086名本地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献血前的初筛实验中,按血小板计数的要求先采集其末梢血,标本采集后在2 h内完成血小板计数.然后统计其中有多少无偿献血者可以捐献机采血小板.结果 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小板含量偏低,血小板含量大于或等于150×109/L不足调查者的一半.结论 本调查对建立无偿献血者机采血小板库和临床用机采血小板全部来自无偿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余辉;张晓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海门市人民医院临床的分布状况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控制与合理用药.方法 对本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送检的临床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分离培养,采用ATB Express系统进行菌株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从痰标本中分离到207株铜绿假单胞菌,占85.1%,且主要集中在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呼吸内科,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比例,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0.6%与14.4%.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且易产生多重耐药、泛耐药,应对其加强耐药性监测及院感的防治,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李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医院检验科是确保治疗质量的重要监管部门,其生化质控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临床的治疗效果.认真落实医院检验科生化质控管理工作,不断改进质控管理措施是当前医院管理的重点任务之一.为了不断突破当前医院检验科生化质控管理的瓶颈,提升检验科生化质控管理的工作效率,全方位透析当前检验科生化质控管理工作的现状,深入分析问题,创新性地寻找实用性的改进措施,强化监管力度,优化质控方法,终确保检验科职能的充分发挥.
作者:吴胜英 刊期: 2012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