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20例手术后输注冷沉淀效果的回顾性分析

石兴景

关键词:手术后, 冷沉淀, 回顾性分析
摘要:目的 回顾性地分析在各种手术后输注冷沉淀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对320例各类型手术后患者输注冷沉淀进行治疗,通过观察患者的出血表现和相关指标的检测来评价冷沉淀的效果.结果 输注冷沉淀的总有效率为88.75%.结论 输注冷沉淀应成为对严重创伤和感染病例综合治疗的一种重要的措施.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54例病理性黄疸患儿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测定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γ-GT)活性变化在病理性黄疸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国际临床化学学会推荐的血清γ-GT测定方法,测定病理性黄疸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γ-GT活性变化.结果 有92.6%(50/54)的患儿γ-GT增高;γ-GT活性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7~15 d组和>15~42 d组治疗前后的γ-GT活性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γ-GT活性测定对出生7 d以上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有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李丽;刘文亮;张彩宁;邵杰锐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会阴烧伤随访者出院后社区护理

    会阴部烧伤因为病变部位特殊,经在院期间积极治疗与护理,愈合出院,患者仍然需要功能恢复、心理辅导等社区护理工作.本院自2006年开始对会阴烧伤患者提供出院后1年的社区护理服务,经后期随访达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文琴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抗-CCP抗体与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RA患者184例(RA组)、非RA患者76例(非RA组)、健康对照组30例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抗CCP IgG型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RF,比较单项和两项联合检测对RA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RA患者的抗CCP 抗体和RF阳性率分别为77.7%和76.09%;串联方式的特异性高(96.22%),但敏感度(60.32%)减低;并联方式的敏感度(93.48%)明显提高,但特异性(39.67%)较低.结论 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可提高RA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叶震璇;李红梅;黄盛文;张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联合测定血清PCT与CRP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测定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用酶联荧光分析法、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6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30例病毒感染性疾病和30例健康者血清的PCT、CRP,对其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重症细菌感染组、一般细菌感染组PCT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感染组间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PCT与CRP之间呈正相关性(P<0.05),病毒感染组PCT与CRP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PCT和CRP测定均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在细菌感染中PCT比CRP更敏感、更特异,动态联合检测PCT和CRP对鉴别诊断重症、一般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性疾病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何静;卢卫国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小切口手指辅助复杂病例经皮肾穿刺的体会

    目的 总结经皮肾镜建立皮肾通道方法 的经验与体会.方法 从2007年5月至2011年12月共施行复杂结石手术6例,通过建立经皮肾通道时,采用3 cm腰部皮肤小切口,钝性分离肌肉,腰背筋膜,手指引导下触及肾,穿刺肾盏或肾盂.结果 所有病例均穿刺成功,未出现大出血、尿漏、肠道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手指辅助肾穿刺造瘘对患者损伤较小,传统定位方法 经皮肾穿刺通道难以建立时,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作者:陈峰;鲁伟;游刚;窦红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96例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 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9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单纯西医治疗有效率为70.8%,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江芬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富西亚分枝杆菌从血液与静脉插管中的分离与鉴定

    目的 对从同一患者血液和静脉插管中分离的两株抗酸阳性细菌B0793、V1948进行菌种鉴定.方法 广谱PCR扩增细菌的16S核糖体核糖核酸(16S rRNA)基因与核糖核酸(RNA)聚合酶β亚单位(rpoB)基因,测序其核苷酸序列并与相关菌种进行同源性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以传统的表型实验对基因鉴定的结果 进行验证,并参考CLSI M24-A的方法 和解释标准进行分离株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该2株细菌均为血平板上生长缓慢的革兰染色着色较淡的抗酸阳性杆菌,但2株细菌的菌落形态差别较大,B793在血平板培养4 d形成直径1 cm、米黄色、圆形、突起、不溶血、易乳化的光滑型菌落,V948则为直径约2 cm、米黄色、豆腐渣样、边缘不规则的粗糙型菌落.16S rRNA基因和rpoB基因序列与富西亚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phocaicum)的同源性均在99%以上,其半定量触酶、68 ℃触酶试验、5% NaCl耐受试验与脲酶试验阴性,亦符合富亚分枝杆菌的特征.结论 该2株抗酸阳性细菌在分类学上属于富西亚分枝杆菌,其光滑型/粗糙型菌落变异为国际上首次发现.

    作者:鄂顺梅;屈平华;黄彬;陈茶;张妮;袁慧;吴河森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心力衰竭患者B 型尿钠肽浓度变化及预后判断

    目的 了解维吾尔族心力衰竭患者B 型尿钠肽(B-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的变化,以判断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浆BNP水平的检测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罗氏Cardiac reader快速心功能测定仪分别测定该院2011 年8~12月收治的76 例维吾尔族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根据BNP水平将心力衰竭患者分为3组,高水平组:入院后3周持续大于500 pg/mL;中水平组:入院时大于500 pg/mL,治疗1周后下降并波动在200~500 pg/mL;低水平组:入院时大于500 pg/mL,治疗1周后明显下降至小于200 pg/mL.心功能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观察患者NYHA分级,根据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相应的BNP浓度,比较其出院后30 d内再次入院率和60 d心力衰竭病死率,评价BNP浓度变化对心力衰竭患者危险分级和预后判断的意义.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BNP的浓度随着心功能的下降而升高,高水平组30 d内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率和心力衰竭60 d内病死率均较中水平组、低水平组明显升高.结论 血浆BNP 的浓度随心功能的下降而升高,血浆BNP持续高水平组的短期再次住院率及病死率高,提示血浆BNP浓度水平及其变化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贾馨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效果与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气管切开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气管切开时间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56例)在受伤后12 h内气管切开,对照组(56例)在受伤后12 h后气管切开.对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的控制率、控制感染的时间以及病死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染的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控制感染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气管切开治疗可以很好地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且感染容易控制,同时能降低病死率.

    作者:王忠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急诊科护理实习生带教问题及方法探讨

    临床带教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向临床实践的过渡,带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护理实习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1].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在保证医疗质量的情况下,高质量完成护理实习生带教工作,是作为教学医院急诊科的重要任务之一.现结合作者急诊科护理实习生带教经验,就急诊科护理实习带教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孙锡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110例真菌性上颌窦炎鼻内镜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真菌性上颌窦炎鼻内镜下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通过对110例真菌性上颌窦炎鼻内镜下手术的分析,寻找清除上颌窦病灶的好方法.结果 随访6~12个月,一次性治愈107例,一次性治愈率97.3%,复发3例,占2.7%.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是上颌窦腔内病灶清除的彻底性.结论 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尽量扩大上颌窦开口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关键.

    作者:郭子文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Rh(D)阴性血型孕妇预存式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产科中Rh(D)阴性血型有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妊娠晚期孕妇预存式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Rh(D)阴性血型有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孕妇在产前3周内进行自体备血1~2次,每次200 mL,采血期间加强营养,口服铁剂,采血前后及输血后检测各项血液指标,采血过程中进行胎心监护.结果 采血过程孕妇和胎儿生命体征正常,产后或术后母婴健康;采血前后及输血后各项血液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D)阴性血型孕妇预存式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输血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孔晓红;汪君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20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将患者的送检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出206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于痰或咽拭子(81.55%),以呼吸内科和肿瘤科为主,其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分别为97.08%和91.75%.其对多粘菌素B敏感性高(100.0%),其次为亚胺培南(88.83%),阿米卡星(84.95%),美洛培南(84.9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检出率高,建议临床医生根据药敏结果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张砾;申建维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淮北地区血站血液检测ELISA法弱阳性标本与PCR测定结果的比较

    目的 探讨献血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ELISA弱阳性标本与PCR检测HBV-DNA结果 的符合程度,为献血者获得更准确的检测结果,以及为临床提供更安全的用血服务.方法 对50例献血者HBsAg检测ELISA弱阳性标本与PCR检测的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50例 献血者HBsAg检测ELISA弱阳性标本的PCR检测19例阳性,31例阴性,两者有相关性但也有差异.结论 临床须提高ELISA血液筛查试剂检测灵敏度,积极改善其检测特异性,为献血者提供更准确的检测结果.

    作者:郭滔;程训民;刘飒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应用MPB64抗原检测快速鉴定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

    目的 评价检测分枝杆菌MPB64抗原对快速鉴别分枝杆菌菌种的价值.方法 采用结核分枝杆菌MPB64抗原胶体金法和传统对硝基苯酸(PNB)生长实验,对652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别并比较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 的检测结果 相符647株,不符5株,符合率99.2%(647/652),两种方法 对分枝杆菌复合群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胶体金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敏感性为99.1%,特异性为100.0%.结论 与PNB方法 相比,分枝杆菌MPB64抗原胶体金法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方法 简便、快速,是分枝杆菌菌种鉴别的有效方法.

    作者:沈建山;张丽水;黄明翔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EMAb、血清β-HCG及黄体酮联合预测早孕先兆流产结局

    目的 探讨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黄体酮联合检查预测早孕先兆流产结局的价值.方法 将早孕先兆流产120例病例根据保胎治疗后的妊娠结局分为两组,即保胎成功组78例、保胎失败组42例,分别检测治疗前后两组血清中EMAb,β-HCG及黄体酮的含量,以评价早孕先兆流产的预后.结果 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EMAb阳性率,保胎成功组为7.69%,保胎失败组为38.10%,保胎成功组中EMAb阳性率低(P<0.05);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β-HCG及黄体酮水平,在治疗前后保胎成功组均较保胎失败组高(P<0.05);两组患者经保胎治疗后血清β-HCG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而黄体酮无明显变化.结论 EMAb、β-HCG、黄体酮联合检查可更准确预测先兆流产结局,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杨艳;蔺雪晴;黄楠;李娟;樊萍;杨雪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肿瘤标志物CA125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评价

    目的 观察肿瘤标志物癌抗原125(CA125)在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及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42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按纽约心功能分级分组,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患者入院后及出院前血清CA125水平,并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 及射血分数(EF).结果 NYHAⅢ~Ⅳ级组的CA125水平明显高于NYHAⅡ级组(P<0.05);NYHAⅢ~Ⅳ级组的LVEDD显著高于NYHAⅡ级组(P<0.05),NYHAⅢ~Ⅳ级组的LVESD显著高于NYHAⅡ级组(P<0.05),NYHAⅢ~Ⅳ级组的EF显著低于NYHAⅡ级组(P<0.05);CA125水平NYHA Ⅱ级治疗前为(19.5±8.4)U/mL,治疗后为(9.7±4.5)U/mL;NYHAⅢ~Ⅳ级治疗前为(116.3±65.7)U/mL,治疗后为(37.1±24.6)U/mL.结论 CHF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心功能恶化的程度呈高度正相关,并且可以作为观察CHF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

    作者:蒋翔宁;吴捷华;吴永峰;杨书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2010~2011年乐山市手足口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乐山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科学的防控措施.方法 每周监测哨点医院的疑似手足口病病例和辖区内送检的咽拭子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进行病毒型别鉴定.结果 2010~2011年全市共监测疑似手足口病标本436份,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年龄组,占95.41%;男女性别比为1.36∶1,发病主要分布于散居儿童(44%)和托幼儿童(46%).实验室检测表明,引起乐山市手足口病流行的病原体没有明显的型别优势,肠道疾病71型(EV71型)和柯萨奇A组16型(Cox A16型)几乎各占一半.结论 加强疫情监测、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以及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手足口病防控的关键.

    作者:谢应国;陈霞;牟怀德;刘昕亮;何君茹;李娜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不同方法检测尿红细胞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 检测尿红细胞时的差异性,比较不同仪器检测方法 对红细胞尿的携带污染率情况.方法 对来自临床1 000例尿液标本分别用URISYS2400干化学分析仪、UF-5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显微镜镜检进行检测.对健康成人尿标本和与之混合的不同浓度红细胞悬液交叉排列分别用干化学法和尿沉渣法进行检测.结果 分别用干化学法、尿沉渣法、显微镜镜检检测尿红细胞的阳性率为41.1%(411/1 000)、22.6%(226/1 000)、19.7%(197/1 000),干化学法和尿沉渣法分别与显微镜镜检比较复合率分别是76.8%(768/1 000)、97.1%(971/1 000).干化学和尿沉渣同时红细胞检测阴性为512例,采用显微镜复检均为阴性.携带污染率URISYS2400干化学分析仪为0.000%、UF-500i尿有形成分析仪为0.113%.结论 干化学法、尿沉渣法检查尿红细胞可以提高检测效率,两者相互补充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度,但仍有影响因素不可避免,所以当两者检测不符时,仍然需要显微镜镜检确认.

    作者:马萍;聂庆东;李洪利;张秀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某医院门诊患者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伍家医院门诊患者阴道分泌物的病原菌检出率并研究阴道清洁度情况.方法 对门诊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女性2 293例,进行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通过盐水涂片法查找滴虫,进行革兰染色判断清洁度及检查念珠菌、线索细胞.通过多胺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BV).结果 清洁度Ⅰ度占21.2%,Ⅱ度占42.3%,Ⅲ度占23.9%,Ⅳ度占12.6%;念珠菌感染占16.8%,滴虫感染占12.7%,念珠菌和滴虫混合感染占0.3%,BV阳性占20.1%,BV弱阳性占6.1%.结论 对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检测,能够快速、简便筛查女性的性传播疾病和常见的外阴及阴道感染性疾病.

    作者:王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