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童;李甜;马永鹏;贺淑丹;廖璞
目的 分析2010~2011年门诊妇科女性患者阴道分泌物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分布情况及其对临床常用的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液体培养方法半定量鉴定Uu和Mh,同时进行9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2010~2011年共检测门诊妇科602例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送检标本患者年龄小于20岁6例,占1.0%,20~40岁有514例,占85.4%,大于40岁82例,占13.6%.检出阳性样本359例(59.6%),其中单纯Uu阳性255例(42.4%),单纯Mh阳性15例(2.5%),Uu合并Mh阳性89例(14.8%); Uu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抗菌药物敏感性前3位分别为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Mh药物敏感结果显示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前3位分别为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Uu合并Mh药物敏感性前3位分别为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其耐药性明显增强.结论单纯Uu感染率较高,Mh合并Uu感染的耐药性明显增强,应结合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张乃丹;袁成良;蒋香梅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该院革兰阴性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对该院2003年5月至2006年12月门诊和住院的所有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进行鉴定及分析.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的分离率为63%,分别是非发酵菌、大肠埃希菌、沙雷菌、阴沟肠杆菌、克雷伯菌,常见于呼吸道、泌尿道和各种分泌物.阴沟肠杆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非发酵菌、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哌拉西林耐药率较高.结论 应加强对产酶菌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为临床正确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贾冀川;柏艳;张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随着人们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其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神经外科患者由于专科疾病的特点,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且由于长期卧床,意识障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视力视野受损等因素,在住院期间易发生感染、坠床、跌倒、碰伤、压疮等危险;以及护士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下,应急能力降低,责任心不强,护理记录不及时甚至出现疏漏.针对以上情况应组织护士进行护理安全问题的分析,找出神经外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常见种类,风险事件产生的特点,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保障患者医疗、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孙玉梅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性试验中cut off值再确定的必要性及其可行方法.方法 应用定值血清法,阴性对照均值法及ROC曲线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cut off值进行了探讨.结果 ROC曲线法计算的cut off值为0.109,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8.1%、96.0%,曲线下面积(AUC)为0.992;定值血清法计算的cut off值为0.169;阴性对照均值法计算的cut off值为0.101.结论重新认识和确定HBsAg定性试验的cut off值有利于提高其检验质量.
作者:王良梅 刊期: 2012年第16期
作为一个检验工作者,对送检标本严格按SOP文件操作,用室内、室间质控来保证实验过程[1],以达到实验结果可靠目的,已跟不上当前形势的需要.目前,实验室除按规则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医疗安全外[2],尚有诸多缺陷与不足:(1)对标本的质量前控制不够;(2)依赖室内质控对仪器性能的监控,对实验结果少了人为思索与干预;(3)对异常标本和不合格标本描述不够准确;(4)只重视检验结果和质控规则的落实,不重视与临床疾病的结合,不重视质量后控制;(5)不重视对临床应有的指导工作;(6)不重视和上级实验室的结果比对;(7)不重视学习,标准更新落后.为此,建议实验室在做好室内、室间质量控制的同时,及时发现质控外问题,及时处理,以确保医疗安全.
作者:马成碧;罗乾元;张健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单侧单瓶血培养的阳性率与检出菌的分布状况.方法 对该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所有送检的血培养标本进行分析,采用BacT/ALERT 3D 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阳性瓶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转种,用ATB Expression系统进行菌株鉴定.结果 2010年送检914份,阳性54份,阳性率5.9%.2011年送检2 335份,阳性142份,阳性率6.1%.结论 单侧单瓶血培养阳性率低,应常规开展双侧双套或双瓶血培养.
作者:李进;茅小波;杨丹丹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对不同临床分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的声像图特征,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方法,将子宫内膜癌分为Ⅰ~Ⅳ期,将TVCDS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经TVCDS检查的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对无肌层浸润的准确率为80.0%(4/5),对浅肌层浸润的准确率为80.0%(16/20),对深肌层浸润的准确率为86.0% (13/15),宫颈与周围组织出现转移的符合率为88.9%(8/9),总符合率为83.7%.结论 应用TVCDS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分期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判断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周蕾;王晓燕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高频电刀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同时预防皮肤烫伤,以提高手术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科5例使用高频单极电刀发生烫伤的原因.结果 旁路烫伤1例、负极板下皮肤烫伤2例以及电刀头在工作状态下误伤患者皮肤2例.5例皮肤烫伤均与术中未注重高频电刀的安全管理有关.术后经过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解释,局部用烫伤膏治疗后痊愈.结论 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可快速止血、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但一定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严格按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才能避免安全隐患.
作者:黄长先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EA)、铁蛋白(Fer)、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胆固醇(CHOL)在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连续监测法分别测定48例恶性胸腔积液、4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63例其他良性胸腔积液中CEA、Fer、ADA、LDH、TP、CHOL含量.结果 CEA、Fer含量在恶性组胸腔积液中明显高于结核性组及其他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著意义(P<0.01).ADA含量在结核性组胸腔积液中明显高于恶性组及其他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DH、TP、CHOL含量在恶性组及结核性组中均明显高于其他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胸腔积液CEA、Fer、ADA、LDH、TP、CHOL水平检测对鉴别渗出性胸腔积液性质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邓敏茹;张普春;陈佩莹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孕妇分娩前后以及分娩方式体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84例临产孕妇和非孕健康对照组40例,将临产孕妇分成自然分娩组(n=83),剖宫产组(n=101);采用酶免荧光法和凝固法检测孕妇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评价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并随访其妊娠结局,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追踪.结果 剖宫产组年龄、孕龄、住院天数明显大于自然分娩组;所有孕妇体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孕妇产后D-二聚体水平高于分娩前,而且剖宫产组产后第1天D-二聚体水平也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产后第1天(P<0.01);临产孕妇中共有5例发生产后DIC,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无相关性(P>0.05).结论 妊娠妇女机体处于高凝状态,体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非孕健康人群,然而对于高危人群应该动态监测D-二聚体水平,降低血栓事件的发生.
作者:杨桂琼;赖必发;刘春林;吴贻敬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调查将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与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TPO)这2个项目作为甲状腺功能检查常规项目的 可行性.方法 提取这2个项目的 强阳性结果,调阅病历并查看诊断,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TG与A-TPO的假阳性率比较高,而且其真阳性的辅助诊断作用也很有限.结论 A-TG与A-TPO不宜作为甲状腺功能检查常规项目.
作者:张知;刘顺军;张燕萍;梁海琦;李远香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手术输血前患者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疾病的感染情况.方法 对输血前19 195例患者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丙肝、艾滋、梅毒标志物.结果 乙肝病毒感染率18.52%,丙肝感染率0.25%,梅毒感染率1.36%,艾滋感染率0.15%.结论 输血前患者乙肝病毒感染率较高.
作者:曹霜;曾若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恶性肿瘤已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目前已占人类死亡原因的第2位.研究显示,有50%~90%的恶性肿瘤患者出现体质量下降、营养不良的现象[1].一般认为,3个月内体质量下降超过平常的5%,6个月内下降超过10%,就会存在营养不良[2].据报道,每年全球大约有200万肿瘤患者死于严重的营养不良[3].因此,提高对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视程度,及时做出准确有效的营养评估是非常必要的.营养不良会导致患者对化疗等抗肿瘤治疗的耐受力下降,生活质量下降,生存期缩短.针对肿瘤患者运用正确的营养评价方法,准确全面地评估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发现患者营养的潜在隐患,对于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和饮食护理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作者:施黎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近年来,中国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纠纷时有发生.经调查发现,许多纠纷所涉及的医疗事件,往往本身并不构成医疗事故或医疗过失,而只是由于医患沟通不够或不当所造成.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是未来的专业医疗技术工作人员,是医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样要面临与患者沟通的问题.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成为一名合格专业技术工作人员不可缺少的条件.但由于检验医学专业实习生刚从学校走入临床,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无所适从,在与人沟通的实践中倍感困惑.如何和患者沟通,如何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都是检验医学专业实习生亟待解决的问题[1].
作者:丰先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探索模拟标本在尿液有形成分检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解决病理性标本存在生物安全隐患且不易保存的不足.方法 在正常尿液标本中按比例加入事先处理好的红、白细胞悬液,作为仿真病理性标本的模拟标本.结果 模拟标本中的红、白细胞形态,与病理性标本中的红、白细胞形态极其相似,不改变尿液中其他有形成分的形态.结论 模拟标本成本低廉、生物安全性好、制备简单、重现性好、仿真度高,适用于尿液中红、白细胞的形态学实践教学.
作者:赵翠红;段如春 刊期: 2012年第16期
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NF)是一种由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皮下组织和筋膜广泛坏死的疾病,病死率较高.本院收治1例骶尾部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采用臀上带动脉的臀大肌肌皮瓣术修复创面,对其围术期进行创面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等,患者痊愈出院.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德霞;宋世兰;雷山川;税春玲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的院前救护的护理要点.方法 通过对58例颅脑外伤患者在院前救护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主要分析病情观察情况和护理措施.结果 5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院前无1例死亡,均安全转运到院内进一步救治.结论 对于颅脑外伤患者做好院前初步评估、做好现场伤情评估、呼吸支持和静脉通路、减轻脑受压、安全转运、做好心理护理,可以提高院前救护质量,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谭辉;魏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佛波酯(PMA)对脂多糖/γ-干扰素(LPS/IFN-γ)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活性氧产生的影响.方法 于实验前0、3、6、9、12、18 h,用1 μg/mL的LPS和100 U/mL IFN-γ诱导处于对数生长期的RAW264.7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细胞中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对经LPS/IFN-γ诱导12 h的RAW264.7细胞加入终浓度为200 ng/mL的PMA,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RAW264.7细胞中活性氧的产生.结果 LPS/IFN-γ可使RAW264.7细胞的诱导型iNOS表达增加,同时PMA可刺激经LPS/IFN-γ诱导后的RAW264.7细胞产生呼吸爆发,细胞的荧光强度较未刺激组增强(P<0.01).结论 PMA可促使经LPS/IFN-γ诱导的RAW264.7细胞产生大量活性氧.
作者:陆红玲;黄跃;冯赞杰;涂应琴 刊期: 2012年第16期
医疗活动是以医学科学技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一项技术性活动,医疗活动的对象主要是具有生命、情感、思维的患者,医疗活动的结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由于医学的高技术性、疾病的复杂性、人体的个体差异性、医疗活动的多环节性和风险性,医疗活动稍有疏忽,就有可能给患者带来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方面的损害.医疗安全就是指医院及其医务人员,不会因主观方面的过失,直接给患者带来健康甚至生命方面的损害,使患者得到合理、安全的治疗[1].
作者:唐一吟;陈德滇;聂建云;邹天宁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初筛ABO血型鉴定和实验室血型鉴定不符的原因,以减少血型初筛错误率.方法 统计2011年该市无偿献血者42 063例中初筛与实验室血型不符的例数及原因分析.结果 无偿献血者42 063例中初筛血型不符57例,其中初筛定型错误39例(亚型1例),错定率为0.09%,计算机录入错误15例,条码标记错误2例,留样错误1例.结论 初筛ABO血型鉴定不符大多数是人为因素导致,应重视血型初筛工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减少初筛血型错误的发生.
作者:王明芬 刊期: 2012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