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骶尾部坏死性筋膜炎围术期护理体会

李德霞;宋世兰;雷山川;税春玲

关键词:坏死性筋膜炎, 臀大肌皮瓣术, 护理
摘要: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NF)是一种由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皮下组织和筋膜广泛坏死的疾病,病死率较高.本院收治1例骶尾部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采用臀上带动脉的臀大肌肌皮瓣术修复创面,对其围术期进行创面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等,患者痊愈出院.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2008~2010年非检验性质量不合格血液退回血站原因分析及措施

    输血是临床治疗某些疾病以及挽救大失血患者生命的治疗方法,是药物和其他治疗方法无法替代的.为了使血液能及时、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输血科(血库)每天都要贮存一定量的各型成分血液以满足临床的需要.血液质量是保障临床输血是否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导致非检验性质量不合格血液的产生与血站的采集、分离、贮存、运输以及医院输血科(血库)的贮存、发放等各个环节密不可分.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本科对来源于血站的各成分血液认真做好入库、贮存与发放,将不符合GB 18469-2001<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1]的全血及各种成分血退回血站.现本科对2008~2010年来源于血站的非检验性质量不合格库存血液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退回血站,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月宽;颜利江;钟吉康;刘福慧;张绍基;谭成孝;徐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成年女性阴道炎患者支原体感染趋势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2010~2011年门诊妇科女性患者阴道分泌物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分布情况及其对临床常用的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液体培养方法半定量鉴定Uu和Mh,同时进行9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2010~2011年共检测门诊妇科602例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送检标本患者年龄小于20岁6例,占1.0%,20~40岁有514例,占85.4%,大于40岁82例,占13.6%.检出阳性样本359例(59.6%),其中单纯Uu阳性255例(42.4%),单纯Mh阳性15例(2.5%),Uu合并Mh阳性89例(14.8%); Uu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抗菌药物敏感性前3位分别为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Mh药物敏感结果显示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前3位分别为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Uu合并Mh药物敏感性前3位分别为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其耐药性明显增强.结论单纯Uu感染率较高,Mh合并Uu感染的耐药性明显增强,应结合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张乃丹;袁成良;蒋香梅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新生儿换血治疗前后微量元素中钙的对比及分析

    目的 探讨因ABO溶血应用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血液内环境中血清钙离子浓度造成的变化.方法 对16例确诊为ABO溶血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使用O型红悬、AB型血浆,配血量为150~170 mL/kg,换血速度为92 mL·kg-1·h-1,检测治疗前和换血后1 h内微量元素血钙值.结果 换血治疗前后患儿血清钙离子浓度变化较大,血钙浓度较低时出现了不良反应.结论 微量元素血钙检测时,只需要患儿末梢血40 μL,检测时间10 min内可以完成,其操作简便,结果快速、准确,能保证临床对检查结果的及时性,对血钙的监测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少华;谢晓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生物防护的探讨

    检验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检验实验教学是检验医学教学的主干,加强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生物安全教育意义非常重大.临床检验实验室及教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范应从两方面抓起,一是生物安全人员的培训教育,要从学生的课堂教育抓起;二是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因此,生物安全防护教育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作者:王丽兰;全裔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孕期体质量干预对妊娠结局影响的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孕期营养及运动的一系列干预措施对孕期体质量增长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790例单胎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给予干预组孕妇一系列干预措施,加强孕期营养与孕期运动指导和监督,对照组给予一般围产保健服务,对比两组孕妇体质量指数增长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干预组孕期平均增加体质量(12.80±1.62)kg,对照组孕期平均增加体质量(18.50±1.25)kg,对照组孕妇体质量指数增加、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胎儿窘迫发生率及剖宫产率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孕期营养及运动指导,控制孕期体质量,可减少妊娠期并发症发生,促进母婴健康.

    作者:钟艳娟;季布;余晓凡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汉族和蒙古族男性公务员血清尿酸水平的调查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在汉族和蒙古族男性公务员人群中的发病率.方法 以来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男性公务员908名为研究对象,测定血尿酸水平.结果 高尿酸血症总体发病率11.7%,蒙古族男性公务员略高于汉族男性公务员.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饮食结构关系密切,调整饮食结构,控制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可降低其危害程度.

    作者:李萍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佛波酯对LPS/IFN-γ诱导的巨噬细胞活性氧产生的影响

    目的 研究佛波酯(PMA)对脂多糖/γ-干扰素(LPS/IFN-γ)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活性氧产生的影响.方法 于实验前0、3、6、9、12、18 h,用1 μg/mL的LPS和100 U/mL IFN-γ诱导处于对数生长期的RAW264.7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细胞中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对经LPS/IFN-γ诱导12 h的RAW264.7细胞加入终浓度为200 ng/mL的PMA,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RAW264.7细胞中活性氧的产生.结果 LPS/IFN-γ可使RAW264.7细胞的诱导型iNOS表达增加,同时PMA可刺激经LPS/IFN-γ诱导后的RAW264.7细胞产生呼吸爆发,细胞的荧光强度较未刺激组增强(P<0.01).结论 PMA可促使经LPS/IFN-γ诱导的RAW264.7细胞产生大量活性氧.

    作者:陆红玲;黄跃;冯赞杰;涂应琴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术前患者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感染现状分析

    目的 探讨手术输血前患者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疾病的感染情况.方法 对输血前19 195例患者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丙肝、艾滋、梅毒标志物.结果 乙肝病毒感染率18.52%,丙肝感染率0.25%,梅毒感染率1.36%,艾滋感染率0.15%.结论 输血前患者乙肝病毒感染率较高.

    作者:曹霜;曾若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两种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骨折类型均匀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骨近端髓内钉(PFN)固定及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两种手术术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复位情况、患者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情况及伤髋功能.结果 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及伤髋功能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复位方面,使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固定,骨折复位更理想,但需要特别强调大小转子重建及固定的重要性;在早期下床方面,PFN内固定治疗组下床时间更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邹文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重庆儿童医院婴幼儿秋季腹泻病因学分析

    目的 探讨婴幼儿秋季腹泻中病原菌分布与检出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对儿童医院住院部2011年9~12月551例腹泻病患儿进行病原学调查,分析腹泻患儿的病原分布规律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感染性腹泻占85.4%,非感染性腹泻占14.6%.感染性腹泻病原主要以轮状病毒为主,占70.1%.轮状病毒感染率高,容易重复感染和合并乳糖不耐受.细菌感染以痢疾杆菌多见,占2.68%.腹泻患儿院外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4%,院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4%,抗病毒药物和微生态制剂使用率高达91%和100%.结论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院外抗菌药物使用率相对较高,院内抗菌药物使用率基本合理,但抗病毒药物和微生态制剂使用率相对过高,应加强腹泻患儿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田仁义;陈琼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扁桃体切除术中并发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护理

    扁桃体切除术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手术之一.扁桃体剥离法为常见手术方法,多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扁桃体切除术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伤口感染、肺部感染等[1].扁桃体切除术中突发呼吸心搏骤停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本院成功抢救1例行扁桃体切除术中突发病情变化、呼吸心搏骤停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信秀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及其预防与控制措施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病原学送检情况,为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由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和临床监测医生负责调查工作.参与调查监测人员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集中统一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诊断标准、调查方法、调查表的填写等.调查日采取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填写<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个案登记表>及<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床旁调查表>,感染管理科负责资料整理、统计工作.结果共调查住院患者290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 5.17%,医院感染例次现患率为5.86 % ;医院感染现患率较高的科室为创伤外科(8.57%)、神经内科(5.36%);医院感染主要感染部位是下呼吸道(35.30%)、表浅手术切口(23.53%)、泌尿道(17.65%);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6.90%,治疗用药病原学送检率为15.49%.结论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方法简单、快速、有效,可基本反映医院感染情况,能增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为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金庆芬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乳腺科实习生安全教育培训思考

    医疗活动是以医学科学技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一项技术性活动,医疗活动的对象主要是具有生命、情感、思维的患者,医疗活动的结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由于医学的高技术性、疾病的复杂性、人体的个体差异性、医疗活动的多环节性和风险性,医疗活动稍有疏忽,就有可能给患者带来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方面的损害.医疗安全就是指医院及其医务人员,不会因主观方面的过失,直接给患者带来健康甚至生命方面的损害,使患者得到合理、安全的治疗[1].

    作者:唐一吟;陈德滇;聂建云;邹天宁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血浆D-二聚体在临产孕妇分娩前后及分娩方式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评价孕妇分娩前后以及分娩方式体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84例临产孕妇和非孕健康对照组40例,将临产孕妇分成自然分娩组(n=83),剖宫产组(n=101);采用酶免荧光法和凝固法检测孕妇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评价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并随访其妊娠结局,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追踪.结果 剖宫产组年龄、孕龄、住院天数明显大于自然分娩组;所有孕妇体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孕妇产后D-二聚体水平高于分娩前,而且剖宫产组产后第1天D-二聚体水平也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产后第1天(P<0.01);临产孕妇中共有5例发生产后DIC,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无相关性(P>0.05).结论 妊娠妇女机体处于高凝状态,体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非孕健康人群,然而对于高危人群应该动态监测D-二聚体水平,降低血栓事件的发生.

    作者:杨桂琼;赖必发;刘春林;吴贻敬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浅析5例高频电刀致皮肤烫伤的原因及预防

    目的 探讨高频电刀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同时预防皮肤烫伤,以提高手术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科5例使用高频单极电刀发生烫伤的原因.结果 旁路烫伤1例、负极板下皮肤烫伤2例以及电刀头在工作状态下误伤患者皮肤2例.5例皮肤烫伤均与术中未注重高频电刀的安全管理有关.术后经过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解释,局部用烫伤膏治疗后痊愈.结论 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可快速止血、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但一定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严格按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才能避免安全隐患.

    作者:黄长先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成人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体会

    目的 加强对维生素B1缺乏性疾病的认识,提高对维生素B1缺乏性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维生素B1缺乏的成年患者13例,入院给予维生素B1及对症治疗.结果 该组病例均好转出院.结论 临床中如遇到有多系统器官损害的病例时,应引起高度警惕,尽早予以维生素B1治疗,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作者:谢柯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EKF酶-电极法血糖仪和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评价EKF酶-电极法血糖仪和传统POCT血糖仪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及其测定毛细血管血糖的(CBG)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静脉血浆血糖(VPG)结果的相关性分析,从而比较两种血糖仪的差别.方法 通过64例对比EKF酶-电极法血糖仪、传统POCT血糖仪和OlympusAU400型生化分析仪检测(低、中、高)水平的血糖标本分析结果,分析各水平血糖仪的精密度,敏感性和准确度.结果 两种血糖仪的精密度均小于10%,EKF血糖仪的敏感性较传统POCT血糖仪要高,其检测结果与生化分析仪的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r2>0.95),在不同医学决定水平时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结论 两种血糖仪的精密度及准确度均符合临床要求,EKF血糖仪的性能较传统POCT血糖仪有显著提高,但两者各有所长.

    作者:徐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胸腹腔积液、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与乳酸脱氢酶测定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腹腔积液、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ADA)与乳酸脱氢酶(LDH)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雅培C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酶法测定163例患者胸腹腔积液及42例患者脑脊液中ADA及LDH水平.结果 结核性胸腹腔积液ADA水平高于其他炎性和瘤性胸腹腔积液ADA水平(P<0.05),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中ADA水平高于病毒性脑膜炎及脑肿瘤脑脊液中ADA水平(P<0.05),恶性组脑脊液、脓性胸腹腔积液中LDH水平显著高于结核脑脊液和结核性胸腔积液中LDH水平(P<0.05).结论 测定ADA与LDH的活性在结核性、癌性、炎性、脓性胸腹腔积液和脑脊液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丁慧红;杨茂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判断值的探讨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性试验中cut off值再确定的必要性及其可行方法.方法 应用定值血清法,阴性对照均值法及ROC曲线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cut off值进行了探讨.结果 ROC曲线法计算的cut off值为0.109,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8.1%、96.0%,曲线下面积(AUC)为0.992;定值血清法计算的cut off值为0.169;阴性对照均值法计算的cut off值为0.101.结论重新认识和确定HBsAg定性试验的cut off值有利于提高其检验质量.

    作者:王良梅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基层医院开展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测及质量控制

    目前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较高,可达10%左右,特别是在部分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感染率可高达10%~20%.检测和防治乙型肝炎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1].在基层医院及医疗机构中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在开设实验室和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过程中会受诸多因素影响[2].因此在开展到检测都必须得以规范,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作者:刘锋;李坚;隆维东 刊期: 2012年第16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