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柯
目的 探讨同一临床实验室内罗氏Modular E170与Cobas e601两台电化学发光仪检测结果的可比性,确保两套分析系统检测血清甲胎蛋白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 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指南文件EP9-A2文件要求,以罗氏Modular 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为对比仪器,罗氏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为实验仪器,采用用患者血清样本检测甲胎蛋白(AFP)含量,通过实验数据的比对分析,对两套分析系统之间的预期偏倚进行评估.结果 在AFP测定的线性范围内,两系统相关性好,在AFP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均可接受.结论 两套系统检测AFP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临床实验室内同一检测项目同时在两套或两套以上系统检测时应进行比对和偏倚评估,确保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作者:陈岩松;陈燕;胡敏华;林莺莺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高频电刀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同时预防皮肤烫伤,以提高手术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科5例使用高频单极电刀发生烫伤的原因.结果 旁路烫伤1例、负极板下皮肤烫伤2例以及电刀头在工作状态下误伤患者皮肤2例.5例皮肤烫伤均与术中未注重高频电刀的安全管理有关.术后经过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解释,局部用烫伤膏治疗后痊愈.结论 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可快速止血、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但一定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严格按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才能避免安全隐患.
作者:黄长先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Tim-1 mRNA及Tim-3 mRNA在变应性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表达,探讨其在变应性哮喘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随机收集临床变应性哮喘患者25例,以健康体检者12例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组Tim-1 mRNA和Tim-3的mRNA表达,并分析他们与哮喘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Tim-1 mRNA和Tim-3 mRNA在变应性哮喘患者PBMC 中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和临床严重程度相关,总IgE水平和临床严重程度分级越高,Tim-1 mRNA和Tim-3 mRNA表达越高(P<0.05).结论 Tim-1 mRNA和Tim-3 mRNA在变应性哮喘患者中表达明显升高,Tim-1 mRNA和Tim-3 mRNA可能参与变应性哮喘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武其文;浦春;方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该院2011~2012年临床常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细菌分析仪行药敏鉴定和数据分析.结果 共收集细菌967株,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仍较高,敏感率在90%以上.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属产ESBLs株阳性率分别为64.6%和28.8%.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敏感率在90%以上,较其他医院的耐药率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莫西沙星敏感率为90%以上;其耐甲氧西林株占22%,较其他医院低.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高度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 临床应合理选用抗菌药,及早检测耐药菌,加强感染控制是当务之急.
作者:王华丽;蒋洪彦;赖富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多年来,按照<江苏省检验科建设管理规范>的要求,在省临检中心的指导下,检验科的质量控制已取得很好的效果.近几年全程质量控制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要做好全程质量控制工作,单靠科主任和检验科的努力是不够的,也不可能把全程质量控制工作做细、做好.做好质量控制的过程就是解决矛盾的过程,认真协调和处理好矛盾,对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有积极推动作用;要做好全程质量控制工作,除按<江苏省检验科建设管理规范>要求外[1],还应注意妥善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
作者:杨艳艳;裴兵;吴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输血是临床治疗某些疾病以及挽救大失血患者生命的治疗方法,是药物和其他治疗方法无法替代的.为了使血液能及时、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输血科(血库)每天都要贮存一定量的各型成分血液以满足临床的需要.血液质量是保障临床输血是否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导致非检验性质量不合格血液的产生与血站的采集、分离、贮存、运输以及医院输血科(血库)的贮存、发放等各个环节密不可分.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本科对来源于血站的各成分血液认真做好入库、贮存与发放,将不符合GB 18469-2001<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1]的全血及各种成分血退回血站.现本科对2008~2010年来源于血站的非检验性质量不合格库存血液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退回血站,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月宽;颜利江;钟吉康;刘福慧;张绍基;谭成孝;徐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对不同临床分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的声像图特征,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方法,将子宫内膜癌分为Ⅰ~Ⅳ期,将TVCDS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经TVCDS检查的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对无肌层浸润的准确率为80.0%(4/5),对浅肌层浸润的准确率为80.0%(16/20),对深肌层浸润的准确率为86.0% (13/15),宫颈与周围组织出现转移的符合率为88.9%(8/9),总符合率为83.7%.结论 应用TVCDS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分期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判断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周蕾;王晓燕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确立柳州地区17-羟孕酮(17-OHP)对早产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筛查的cut-off值.方法 新生儿出生72 h后采集足跟血,滴于规定滤纸上,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17-OHP浓度.结果 收集1 721例早产儿,正常体质量(≥2 500 g)早产儿749例,17-OHP浓度的95%、99%分位数值分别为26.4 nmol/L、38.1 nmol/L;低体质量(<2 500 g)早产儿为972例,17-OHP浓度的95%、99%分位数值分别为37.7 nmol/L、67.0 nmol/L.低体质量早产儿17-OHP浓度与正常体质量早产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体质量早产儿17-OHP浓度cut-off值为30.0 nmol/L,低体质量早产儿的17-OHP浓度cut-off值为40.0 nmol/L.结论 早产儿17-OHP cut-off值确定,对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筛查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谢莉;郑敏;蔡稔;潘莉珍;杨金玲;黄丽华;谭建强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盐酸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在经皮肾穿刺活检术中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76例肾脏病患者应用盐酸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静脉麻醉,在B超引导下使用自动穿刺枪进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并与传统局麻下肾活检相比较.结果 应用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肾穿刺活检术并发症少,患者依从性好.结论 静脉麻醉下肾穿刺活检术效果好且安全.
作者:叶伦辉;黄炳强;郭晓丽;谢丽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深圳市龙岗区大鹏地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发病率以及主要突变基因类型.方法 从本地居民和外来人群中随机抽取各300名一般资料相匹配的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5~50岁,评估两组人群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发病率,以及主要突变基因类型.结果 (1)本地区居民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发病率高于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而外来人群两种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发病率无明显差别;同时,深圳市龙岗区大鹏地区本地居民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发病率高于外来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深圳市龙岗区大鹏地区本地居民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类型主要为--SEA/αα和--α4.2/αα,而外来人群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突变基因类型则均匀分布;(3)深圳市龙岗区大鹏地区本地居民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类型主要为CD41-42和CD17,而外来人群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突变基因类型也均匀分布.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大鹏地区原居民与外来人群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发病率,以及所携带主要突变基因类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徐威力;梁桂芳;吴国辉;杨翠红;张晓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检验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检验实验教学是检验医学教学的主干,加强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生物安全教育意义非常重大.临床检验实验室及教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范应从两方面抓起,一是生物安全人员的培训教育,要从学生的课堂教育抓起;二是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因此,生物安全防护教育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作者:王丽兰;全裔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摩托车车祸中颅脑损伤合并颈椎脱位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摩托车驾乘人员颅脑损伤患者中合并颈椎损伤的受伤方式及发生特点.结果 132例颅脑损伤患者中,恢复良好112例,中残7例,重残5例,死亡7例.结论 摩托车驾乘人员车祸是发生颅脑损伤合并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在紧急处理这类颅脑损伤患者时应注意颈椎损伤发生的可能性,以免漏诊.
作者:郑荣 刊期: 2012年第16期
心肌酶是心肌梗死的生化特征,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a-羟丁酸脱氢酶(a-HBD)、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五项是临床习惯申请、在检验科检测频率较高的检验项目之一[1].由于心肌梗死起病急、死亡率高,其结果特别受关注.然而,大量的试验数据和临床病例观察表明,心肌酶并非心肌专有,非心血管疾病、运动、新生儿、缺氧、酗酒等都可使心肌酶升高,是典型的不能单凭检验结果诊断疾病的范例.现对心肌酶检测导致临床误诊,报道如下.
作者:马翔;苏学飞;黄卫红;田红;李胡军;胡志萍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cTnI)、C-反应蛋白(CRP)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北京康思润技术有限公司RAMP心肌梗死仪和Sysmex 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分别进行cTnI和MPV的测定,用免疫比浊法进行CRP的测定.结果 AMI患者在发病24 h内测定cTnI,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PV、CRP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联合测定cTnI、MPV和CRP,有助于AMI患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红;赵花;白晓;张树苗 刊期: 2012年第16期
1 临床资料多颗乳恒牙阻生并存的病例在临床上极为罕见,本文旨在介绍1例11颗乳恒牙同时阻生并伴有多颗恒牙缺失及乳牙滞留的病例.患者,女,14岁,2009年7月因多颗牙齿缺失来本院口腔科就诊.自诉出生以来左侧多颗牙齿未见萌出,无先天性疾病史,无家族遗传史及外伤史,无其母亲在孕期疾病史,无特殊用药史及不良嗜好.专科检查:颜面部发育正常,颌面部基本对称,口内3颗乳牙滞留(1Ⅲ、3Ⅰ、4Ⅰ),另有10颗恒牙缺失(17、25、26、31、32、34、35、36、37、41).全口曲面断层片显示有11颗乳恒牙于牙槽骨内阻生(图1),包括8颗恒牙(17、25、26、27、34、35、36、37)和3颗乳牙(2Ⅴ、3Ⅳ、3Ⅴ),3颗恒牙先天缺失(31、32、41).影像显示阻生乳牙牙根已经吸收,阻生恒牙发育正常,形态基本完整.
作者:杨琴;温秀杰;刘金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术前访视单分析统计患者对手术的紧张恐惧感、与麻醉及手术的配合度、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满意度3方面.结果 两组观察结果构成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术前访视在增强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强护士综合素质方面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范萍;谭辉;张成凤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对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物体表面进行采样培养,了解物体表面细菌的污染情况.方法 取ICU物体表面(常规消毒前),如医务人员手表面、床头柜物体表面、门把手等共80个标本,作培养、革兰染色、生化编码鉴定,以了解ICU物体表面菌群分布.结果 80个物体表面标本,共分离出带菌件数27件,污染率33.75%,分离出细菌27株共9种,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37.04%,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70%,微球菌占11.11%,枯草杆菌占18.52%,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占7.41%,鲍曼不动杆菌占3.70%,铜绿假单胞菌占3.70%,肺炎克雷伯菌占7.41%,大肠埃希菌占7.41%.结论 物体表面污染是医院感染潜的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应提高医护人员对物体表面污染的认识度,制定好预防对策以减少和避免各种感染的发生,更好地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李童;徐顺军;李甜;廖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孕妇分娩前后以及分娩方式体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84例临产孕妇和非孕健康对照组40例,将临产孕妇分成自然分娩组(n=83),剖宫产组(n=101);采用酶免荧光法和凝固法检测孕妇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评价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并随访其妊娠结局,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追踪.结果 剖宫产组年龄、孕龄、住院天数明显大于自然分娩组;所有孕妇体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孕妇产后D-二聚体水平高于分娩前,而且剖宫产组产后第1天D-二聚体水平也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产后第1天(P<0.01);临产孕妇中共有5例发生产后DIC,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无相关性(P>0.05).结论 妊娠妇女机体处于高凝状态,体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非孕健康人群,然而对于高危人群应该动态监测D-二聚体水平,降低血栓事件的发生.
作者:杨桂琼;赖必发;刘春林;吴贻敬 刊期: 2012年第16期
教学医院教学、临床、科研任务重,人员短缺,如何提高师资水平,促进教学工作圆满、顺利、高质完成,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就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等做一探讨.
作者:兰春慧;樊丽琳;曹燕;陈东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1 candidiasis,VVC)包括无症状的阴道寄居及有症状的阴道炎.念珠菌外阴阴道炎一般以阴道为主,可同时合并外阴炎,但偶尔可见到念珠菌外阴炎单独存在.大多数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的症状、体征典型,容易作出诊断;对症状及体征不典型者,要根据有无诱发因素及实验室检查而作出诊断[1].女性一生中,阴道组织的解剖学特点及其生物学过程多有利于防御外界病原体的侵袭.不同时期女性阴道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是[2]:(1)从新生儿到青春期,双侧大小阴唇合扰严紧,处女膜完整,阴道的前后壁紧贴,使阴道管腔闭合,外界微生物不易进入.
作者:刘志贤 刊期: 2012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