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庆儿童医院婴幼儿秋季腹泻病因学分析

田仁义;陈琼

关键词:婴幼儿, 腹泻, 抗菌药物
摘要:目的 探讨婴幼儿秋季腹泻中病原菌分布与检出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对儿童医院住院部2011年9~12月551例腹泻病患儿进行病原学调查,分析腹泻患儿的病原分布规律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感染性腹泻占85.4%,非感染性腹泻占14.6%.感染性腹泻病原主要以轮状病毒为主,占70.1%.轮状病毒感染率高,容易重复感染和合并乳糖不耐受.细菌感染以痢疾杆菌多见,占2.68%.腹泻患儿院外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4%,院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4%,抗病毒药物和微生态制剂使用率高达91%和100%.结论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院外抗菌药物使用率相对较高,院内抗菌药物使用率基本合理,但抗病毒药物和微生态制剂使用率相对过高,应加强腹泻患儿药物的合理应用.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KX21N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应用评价

    目的 对KX21N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应用评价.方法 参照类似文献提供的方法,对仪器的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及两种操作模式的精确度进行分析;此外还观察了静脉血标本放置时间对KX21N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 KX21N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几项基本参数测定的批内精密度符合仪器设计要求;各参数携带污染率均小于1%;两种操作模式比较,除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大血小板比率(P-LCR)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V)外,其余参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抗凝血标本在室温下放置6 h后测定的数据与10 min内测定的结果无明显变化.结论 该分析仪测定参数的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均满足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分析性能;为了测定的准确,应尽量采用静脉血模式分析;此外,KX21N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可满足大批量体检标本的检测.

    作者:冯志伟;李强;瞿幸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Southgate胭脂红染色显示涎腺黏液表皮样癌黏液的应用

    目的 探讨Southgate胭脂红染色显示涎腺黏液表皮样癌(MEC)黏液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科室自1997年1月至2011年8月间确诊为MEC的96例患者,分析Southgate胭脂红染色与常规HE染色的两种方法,并对染色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Southgate胭脂红染色对MEC中黏液显色效果佳.结论 Southgate胭脂红染色对MEC中黏液显示效果优于常规HE,结果稳定、不易褪色,是诊断MEC一补充染色方法,也可作为其他非黏液性肿瘤鉴别诊断的染色方法.

    作者:杨世娟;翁秀琴;彭凤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瘦素与肥胖高血压的初步探讨

    瘦素(leptin)是Zhang等[1]在1994年发现由肥胖基因编码,脂肪细胞合成分泌的肽类激素.它是一种脂肪组织分泌的脂源性内分泌多肽激素,进入血液循环后作用于瘦素受体,参与糖、脂肪及能量代谢的调节,促使机体减少摄食、增加能量释放、促进脂肪消耗等多种生物效应.已有众多研究表明,瘦素与肥胖、高血压、胰岛素抵抗、脂类代谢异常等存在相互联系[2].

    作者:史俊敏;吴晓勇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58例重型颅脑外伤院前救护体会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的院前救护的护理要点.方法 通过对58例颅脑外伤患者在院前救护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主要分析病情观察情况和护理措施.结果 5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院前无1例死亡,均安全转运到院内进一步救治.结论 对于颅脑外伤患者做好院前初步评估、做好现场伤情评估、呼吸支持和静脉通路、减轻脑受压、安全转运、做好心理护理,可以提高院前救护质量,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谭辉;魏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柳州地区早产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筛查实验cut-off值初探

    目的 确立柳州地区17-羟孕酮(17-OHP)对早产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筛查的cut-off值.方法 新生儿出生72 h后采集足跟血,滴于规定滤纸上,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17-OHP浓度.结果 收集1 721例早产儿,正常体质量(≥2 500 g)早产儿749例,17-OHP浓度的95%、99%分位数值分别为26.4 nmol/L、38.1 nmol/L;低体质量(<2 500 g)早产儿为972例,17-OHP浓度的95%、99%分位数值分别为37.7 nmol/L、67.0 nmol/L.低体质量早产儿17-OHP浓度与正常体质量早产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体质量早产儿17-OHP浓度cut-off值为30.0 nmol/L,低体质量早产儿的17-OHP浓度cut-off值为40.0 nmol/L.结论 早产儿17-OHP cut-off值确定,对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筛查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谢莉;郑敏;蔡稔;潘莉珍;杨金玲;黄丽华;谭建强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检测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通过对肾病综合征(NS)患者检测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指标,以探讨这些高凝指标在NS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健康者(对照组)和肾病科明确诊断的NS患者组(NS组)血液进行凝血功能和血液细胞学的检测,并将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和NS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分布宽度(PWD)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检测与分析,对NS患者的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的诊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远;丘艳英;余新跃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盐酸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在无痛肾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盐酸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在经皮肾穿刺活检术中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76例肾脏病患者应用盐酸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静脉麻醉,在B超引导下使用自动穿刺枪进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并与传统局麻下肾活检相比较.结果 应用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肾穿刺活检术并发症少,患者依从性好.结论 静脉麻醉下肾穿刺活检术效果好且安全.

    作者:叶伦辉;黄炳强;郭晓丽;谢丽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1例骶尾部坏死性筋膜炎围术期护理体会

    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NF)是一种由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皮下组织和筋膜广泛坏死的疾病,病死率较高.本院收治1例骶尾部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采用臀上带动脉的臀大肌肌皮瓣术修复创面,对其围术期进行创面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等,患者痊愈出院.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德霞;宋世兰;雷山川;税春玲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扁桃体切除术中并发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护理

    扁桃体切除术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手术之一.扁桃体剥离法为常见手术方法,多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扁桃体切除术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伤口感染、肺部感染等[1].扁桃体切除术中突发呼吸心搏骤停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本院成功抢救1例行扁桃体切除术中突发病情变化、呼吸心搏骤停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信秀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尿微量清蛋白的检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检测在高血压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胶体金法检测健康对照组30例与原发性高血压组20例的MA的水平.结果 高血压病组的MA的检测平均值为(51.83±39.0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6.2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MA的异常检出率高,有助于发现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损伤,对临床治疗高血压,指导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苍忠齐;李卫东;赵青平;蔡奕蓉;王忠武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血浆D-二聚体在临产孕妇分娩前后及分娩方式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评价孕妇分娩前后以及分娩方式体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84例临产孕妇和非孕健康对照组40例,将临产孕妇分成自然分娩组(n=83),剖宫产组(n=101);采用酶免荧光法和凝固法检测孕妇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评价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并随访其妊娠结局,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追踪.结果 剖宫产组年龄、孕龄、住院天数明显大于自然分娩组;所有孕妇体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孕妇产后D-二聚体水平高于分娩前,而且剖宫产组产后第1天D-二聚体水平也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产后第1天(P<0.01);临产孕妇中共有5例发生产后DIC,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无相关性(P>0.05).结论 妊娠妇女机体处于高凝状态,体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非孕健康人群,然而对于高危人群应该动态监测D-二聚体水平,降低血栓事件的发生.

    作者:杨桂琼;赖必发;刘春林;吴贻敬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989名学龄前儿童血红蛋白测定分析

    目的 了解该地区学龄前儿童的血红蛋白(Hb)水平,为生长发育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HiCN),分别对989名2~7岁儿童进行Hb测定.结果 该地区学龄前儿童Hb的医学参考值为98~135 g/L,男女童Hb均值低于总体均数;贫血率与龋齿数呈正相关;走读制和农村儿童的Hb值低于住宿制和城区儿童;不同转化液测得的Hb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iCN法是测定Hb较准确的方法;合理的膳食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

    作者:李玉乾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校正方法分析

    目的 探讨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校正方法的分析.方法 测定所有自愿者不同溶血程度的情况下,21项生化指标的变化并探讨.结果 溶血对所有检验结果均有影响,并对其中六项敏感性好的项目进行回归分析,分析校正的方法.结论 不同浓度的溶血样本均对生化检验结果有影响,采用回归分析后,可以有效地对结果进行校正.

    作者:赵东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睡眠呼吸紊乱与交通事故风险关联的研究进展

    睡眠呼吸紊乱疾病(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SDB)是一种常见病,主要包括鼾症、上气道阻力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其中以OSAHS为常见.SDB患者主要表现为夜间睡眠时反复发生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或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使睡眠质量下降,引起晨起头痛、白天过度嗜睡、疲乏等症状[1].由于长期夜间低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睡眠呼吸紊乱患者认知能力、注意力及警觉性下降.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警觉性下降等极易酿成SDB驾驶员交通事故的发生.

    作者:彭素芬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判断值的探讨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性试验中cut off值再确定的必要性及其可行方法.方法 应用定值血清法,阴性对照均值法及ROC曲线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cut off值进行了探讨.结果 ROC曲线法计算的cut off值为0.109,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8.1%、96.0%,曲线下面积(AUC)为0.992;定值血清法计算的cut off值为0.169;阴性对照均值法计算的cut off值为0.101.结论重新认识和确定HBsAg定性试验的cut off值有利于提高其检验质量.

    作者:王良梅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微量元素和免疫功能水平的测定与分析

    目的 探讨全血微量元素Cu、Fe、Zn、Ca、Mg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指标的关系.方法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方法测定5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RRI组)全血中微量元素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并与5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全血中微量元素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RRI组全血中Zn、Fe、C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血清IgA、IgG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存在Zn、Fe、Ca含量的缺乏,同时低锌也是造成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之一,需临床医师特别注意,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需常规检测微量元素,尤其Zn,并及时补充.

    作者:金一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凝块检测系统验证

    由于现在各医院临床标本较多,且急诊频繁,以前经常由于操之过急生化分析仪经常出现堵针现象,延误患者就诊时间[1].本院于2011年7月21日购置一台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且带有凝块检测系统.为了更好了解该仪器的凝块检测系统,对仪器进行了实验性能验证,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苏大林;朱国勇;李沛;彭骏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生物防护的探讨

    检验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检验实验教学是检验医学教学的主干,加强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生物安全教育意义非常重大.临床检验实验室及教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范应从两方面抓起,一是生物安全人员的培训教育,要从学生的课堂教育抓起;二是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因此,生物安全防护教育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作者:王丽兰;全裔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2049例白带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白带病原体的感染分布情况,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妇科病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 049例阴道分泌物标本,并进行白带常规检查.结果 2 049例标本中,清洁度为Ⅰ~Ⅱ度占总数的48.65%,Ⅲ~Ⅳ度的占总数的51.35%;其中细菌性阴道炎占总数的23.52%,真菌占总数的18.25%,滴虫占总数的4.2%,淋球菌占总数的0.2%.结论 女性阴道炎主要为细菌性及真菌性阴道炎.在白带常规检查中,应注意查找病原体,防止漏检,这对阴道炎的早期治疗及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彭骏;苏大林;杭国琴;许云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超声诊断乳腺增生110例分析

    目的 讨论女性乳腺增生的声像图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自乳腺结构边缘开始,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连续转动扫查,显示乳腺管长、短轴及乳腺质地特征.结果 参照WHO对乳腺结构不良病理分类,将乳腺增生超声表现分5型:导管增生型、小叶增生型、囊肿型、局灶性纤维化型及纤维腺瘤样增生型.按其图像特征诊断,发病率符合年龄变化和病理发生过程,导管增生型、小叶增生型发病年龄稍低;囊肿型、局灶纤维化型与纤维腺瘤样增生型发病年龄稍高.随着年龄增长,间质型增多,导管型减少.结论 女性乳腺增生的声像图特征有助于超声鉴别诊断.

    作者:周蕾;王晓燕 刊期: 2012年第16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