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989名学龄前儿童血红蛋白测定分析

李玉乾

关键词:血红蛋白, 学龄前儿童, 贫血
摘要:目的 了解该地区学龄前儿童的血红蛋白(Hb)水平,为生长发育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HiCN),分别对989名2~7岁儿童进行Hb测定.结果 该地区学龄前儿童Hb的医学参考值为98~135 g/L,男女童Hb均值低于总体均数;贫血率与龋齿数呈正相关;走读制和农村儿童的Hb值低于住宿制和城区儿童;不同转化液测得的Hb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iCN法是测定Hb较准确的方法;合理的膳食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腹腔积液、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与乳酸脱氢酶测定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腹腔积液、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ADA)与乳酸脱氢酶(LDH)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雅培C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酶法测定163例患者胸腹腔积液及42例患者脑脊液中ADA及LDH水平.结果 结核性胸腹腔积液ADA水平高于其他炎性和瘤性胸腹腔积液ADA水平(P<0.05),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中ADA水平高于病毒性脑膜炎及脑肿瘤脑脊液中ADA水平(P<0.05),恶性组脑脊液、脓性胸腹腔积液中LDH水平显著高于结核脑脊液和结核性胸腔积液中LDH水平(P<0.05).结论 测定ADA与LDH的活性在结核性、癌性、炎性、脓性胸腹腔积液和脑脊液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丁慧红;杨茂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判断值的探讨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性试验中cut off值再确定的必要性及其可行方法.方法 应用定值血清法,阴性对照均值法及ROC曲线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cut off值进行了探讨.结果 ROC曲线法计算的cut off值为0.109,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8.1%、96.0%,曲线下面积(AUC)为0.992;定值血清法计算的cut off值为0.169;阴性对照均值法计算的cut off值为0.101.结论重新认识和确定HBsAg定性试验的cut off值有利于提高其检验质量.

    作者:王良梅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EKF酶-电极法血糖仪和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评价EKF酶-电极法血糖仪和传统POCT血糖仪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及其测定毛细血管血糖的(CBG)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静脉血浆血糖(VPG)结果的相关性分析,从而比较两种血糖仪的差别.方法 通过64例对比EKF酶-电极法血糖仪、传统POCT血糖仪和OlympusAU400型生化分析仪检测(低、中、高)水平的血糖标本分析结果,分析各水平血糖仪的精密度,敏感性和准确度.结果 两种血糖仪的精密度均小于10%,EKF血糖仪的敏感性较传统POCT血糖仪要高,其检测结果与生化分析仪的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r2>0.95),在不同医学决定水平时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结论 两种血糖仪的精密度及准确度均符合临床要求,EKF血糖仪的性能较传统POCT血糖仪有显著提高,但两者各有所长.

    作者:徐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荧光磁微粒酶免法测血总β-HCG出现后带现象1例

    荧光磁微粒酶免法的基本原理是使用两种特异性抗体的一步酶免疫测定(EIA)夹心法,将其应用分析血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出现后带现象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伍海涛;姜解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临床实验室在质量控制外所面临的问题

    作为一个检验工作者,对送检标本严格按SOP文件操作,用室内、室间质控来保证实验过程[1],以达到实验结果可靠目的,已跟不上当前形势的需要.目前,实验室除按规则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医疗安全外[2],尚有诸多缺陷与不足:(1)对标本的质量前控制不够;(2)依赖室内质控对仪器性能的监控,对实验结果少了人为思索与干预;(3)对异常标本和不合格标本描述不够准确;(4)只重视检验结果和质控规则的落实,不重视与临床疾病的结合,不重视质量后控制;(5)不重视对临床应有的指导工作;(6)不重视和上级实验室的结果比对;(7)不重视学习,标准更新落后.为此,建议实验室在做好室内、室间质量控制的同时,及时发现质控外问题,及时处理,以确保医疗安全.

    作者:马成碧;罗乾元;张健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变应性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im-1mRNA及Tim-3mRNA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Tim-1 mRNA及Tim-3 mRNA在变应性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表达,探讨其在变应性哮喘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随机收集临床变应性哮喘患者25例,以健康体检者12例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组Tim-1 mRNA和Tim-3的mRNA表达,并分析他们与哮喘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Tim-1 mRNA和Tim-3 mRNA在变应性哮喘患者PBMC 中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和临床严重程度相关,总IgE水平和临床严重程度分级越高,Tim-1 mRNA和Tim-3 mRNA表达越高(P<0.05).结论 Tim-1 mRNA和Tim-3 mRNA在变应性哮喘患者中表达明显升高,Tim-1 mRNA和Tim-3 mRNA可能参与变应性哮喘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武其文;浦春;方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乳腺科实习生安全教育培训思考

    医疗活动是以医学科学技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一项技术性活动,医疗活动的对象主要是具有生命、情感、思维的患者,医疗活动的结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由于医学的高技术性、疾病的复杂性、人体的个体差异性、医疗活动的多环节性和风险性,医疗活动稍有疏忽,就有可能给患者带来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方面的损害.医疗安全就是指医院及其医务人员,不会因主观方面的过失,直接给患者带来健康甚至生命方面的损害,使患者得到合理、安全的治疗[1].

    作者:唐一吟;陈德滇;聂建云;邹天宁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T、B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ITP患者及30例对照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ITP患者CD3+比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CD19+、CD3-CD16+CD5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免疫功能的变化可能参与ITP的发病机制.

    作者:林元峰;郑源海;周艳贞;周艺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基层医院检验科做好生化质控的探析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医疗事业的发展,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逐渐朝着快速、准确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临床医生对生化检验结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层医院检验科在使用生化分析仪后也取得了很快的发展,其中主要的任务是进行生化检验工作.生化检验结果是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因此,为确保医生诊断的准确性,提高医生治疗的效率,减轻患者的负担,基层医院检验科必须做好生化检验质量控制工作,提高生化检验的可靠度与准确性,避免因检验错误而引起医疗事故纠纷[1].

    作者:张利红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校正方法分析

    目的 探讨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校正方法的分析.方法 测定所有自愿者不同溶血程度的情况下,21项生化指标的变化并探讨.结果 溶血对所有检验结果均有影响,并对其中六项敏感性好的项目进行回归分析,分析校正的方法.结论 不同浓度的溶血样本均对生化检验结果有影响,采用回归分析后,可以有效地对结果进行校正.

    作者:赵东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胸腔积液乳酸脱氢酶蛋白定量及其与血清蛋白比值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乳酸脱氢酶(LDH)、蛋白质及其与血清总蛋白(TP)比值检测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强生全自动干生化分析仪分别对细胞学确诊癌性胸腔积液和良性胸腔积液各40例进行分析,检测其胸腔积液LDH、蛋白质及其血清TP含量,并计算出胸腔积液蛋白/血清TP比值.结果 癌性胸腔积液LDH、蛋白质及胸腔积液蛋白/血清TP比值依次为(1 535.1±1 519.8)U/L、(44.5±11.4) g/ L和(0.69±0.17),良性胸腔积液LDH、蛋白质及胸腔积液蛋白/血清TP比值依次为(958.9±978.8)U/L、(38.4±12.8)g/L和(0.59±0.19).癌症组胸腔积液LDH、蛋白质和胸腔积液蛋白/血清TP比值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症组与对照组血清TP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H、蛋白定量及其与血清TP比值是良、恶性肿瘤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良好指标.

    作者:黄新明;高绪锋;张守永;郑勇;孙磊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不孕不育症的实验室研究进展

    不孕不育是全世界关注的人类自身生殖健康问题.阻碍受孕的因素有女性、男性或男女双方,据统计女性因素占60%,男性因素占30%,男女双方因素占10%,总发病率为10%~15%[1].女性因素致不孕在不孕不育患者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因素,达到50%.女性不孕因素主要有排卵异常、盆腔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等.在国外学者的研究中,女性不孕因素以排卵异常为主,包括闭经、排卵稀少及高泌乳素血症,其次为盆腔因素,如输卵管阻塞、输卵管缺、子宫内膜异位症等[2].

    作者:徐文莉;李康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

    随着人们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其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神经外科患者由于专科疾病的特点,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且由于长期卧床,意识障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视力视野受损等因素,在住院期间易发生感染、坠床、跌倒、碰伤、压疮等危险;以及护士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下,应急能力降低,责任心不强,护理记录不及时甚至出现疏漏.针对以上情况应组织护士进行护理安全问题的分析,找出神经外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常见种类,风险事件产生的特点,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保障患者医疗、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孙玉梅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常见临床病原微生物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该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临床感染的菌群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 细菌鉴定采用手工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 共分离细菌491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5.2%),分离率以大肠埃希菌高,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率高的是亚胺培南,革兰阳性球菌中未分离出耐万古霉素的菌株.结论 临床科室应根据微生物实验室所提供的细菌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王勇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评价进展

    恶性肿瘤已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目前已占人类死亡原因的第2位.研究显示,有50%~90%的恶性肿瘤患者出现体质量下降、营养不良的现象[1].一般认为,3个月内体质量下降超过平常的5%,6个月内下降超过10%,就会存在营养不良[2].据报道,每年全球大约有200万肿瘤患者死于严重的营养不良[3].因此,提高对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视程度,及时做出准确有效的营养评估是非常必要的.营养不良会导致患者对化疗等抗肿瘤治疗的耐受力下降,生活质量下降,生存期缩短.针对肿瘤患者运用正确的营养评价方法,准确全面地评估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发现患者营养的潜在隐患,对于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和饮食护理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作者:施黎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医院感染已成为一个当今非常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又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难题.护理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运行状况直接直接影响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与水平.医院感染工作几乎渗透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操作及每一个需要护理的患者中,因此,加强护理管理力度,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本县通过发挥各医院护理部作用,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教育,做到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持续质量改进.因此,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医院感染率逐年下降,有效地提高了医护质量.充分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协同作用,可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燕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柳州地区早产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筛查实验cut-off值初探

    目的 确立柳州地区17-羟孕酮(17-OHP)对早产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筛查的cut-off值.方法 新生儿出生72 h后采集足跟血,滴于规定滤纸上,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17-OHP浓度.结果 收集1 721例早产儿,正常体质量(≥2 500 g)早产儿749例,17-OHP浓度的95%、99%分位数值分别为26.4 nmol/L、38.1 nmol/L;低体质量(<2 500 g)早产儿为972例,17-OHP浓度的95%、99%分位数值分别为37.7 nmol/L、67.0 nmol/L.低体质量早产儿17-OHP浓度与正常体质量早产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体质量早产儿17-OHP浓度cut-off值为30.0 nmol/L,低体质量早产儿的17-OHP浓度cut-off值为40.0 nmol/L.结论 早产儿17-OHP cut-off值确定,对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筛查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谢莉;郑敏;蔡稔;潘莉珍;杨金玲;黄丽华;谭建强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中药配合钻孔置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首选钻孔引流治疗.本院2001年7月至2010年11月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8例,钻孔引流52例,服用中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尔兴;胡生雄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睡眠呼吸紊乱与交通事故风险关联的研究进展

    睡眠呼吸紊乱疾病(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SDB)是一种常见病,主要包括鼾症、上气道阻力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其中以OSAHS为常见.SDB患者主要表现为夜间睡眠时反复发生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或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使睡眠质量下降,引起晨起头痛、白天过度嗜睡、疲乏等症状[1].由于长期夜间低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睡眠呼吸紊乱患者认知能力、注意力及警觉性下降.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警觉性下降等极易酿成SDB驾驶员交通事故的发生.

    作者:彭素芬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罗氏Modular E170与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血清甲胎蛋白的比对分析

    目的 探讨同一临床实验室内罗氏Modular E170与Cobas e601两台电化学发光仪检测结果的可比性,确保两套分析系统检测血清甲胎蛋白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 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指南文件EP9-A2文件要求,以罗氏Modular 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为对比仪器,罗氏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为实验仪器,采用用患者血清样本检测甲胎蛋白(AFP)含量,通过实验数据的比对分析,对两套分析系统之间的预期偏倚进行评估.结果 在AFP测定的线性范围内,两系统相关性好,在AFP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均可接受.结论 两套系统检测AFP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临床实验室内同一检测项目同时在两套或两套以上系统检测时应进行比对和偏倚评估,确保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作者:陈岩松;陈燕;胡敏华;林莺莺 刊期: 2012年第16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