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胆红素和血脂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禤彩云;詹永聪;黄建宏;郑通明

关键词:冠心病, 胆红素, 血脂
摘要: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和血脂变化与冠心病(CHD)的关系,为CHD的预防、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以87例CHD患者作为观察组,87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HD观察组对比健康对照组血清TBIL、DBIL、HDL-C浓度明显降低,TC、TG、LDL-C浓度CHD观察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IL、DBIL、HDL-C浓度降低和TC、TG、LDL-C浓度增高是影响CHD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抗螺旋刀片治疗的临床体会

    分析高龄肌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抗螺旋刀片(PFNA)微创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 7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30例,均经闭合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固定.结果 经3~9个月随访(平均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生骨不连、内固定松动、脱出或再骨折等并发症.疗效按Harris功能评分,优18例,良10例,差2例,优良率93.3%.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早期负重、固定牢靠、防旋转、防切割及塌陷、对血供影响小等优点,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远泽;杜云峰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福建地区人乳头瘤状病毒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明确福建地区无症状女性人群宫颈人乳头瘤状病毒(HPV)的感染现状,指导相关预防性疫苗的接种.方法采用流式荧光杂交法对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采集的3 052例健康体检女性人群宫颈脱落细胞样本进行分型检测.结果 总HPV感染率为11.3%,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0.4%,感染前5位的型别分别为HPV-52(2.3%),HPV-58(1.7%),HPV-16(1.6%),HPV-18(0.8%),HPV-68(0.7%).HPV感染年龄分布存在双峰现象,20~24岁年龄组的HPV-16感染率明显较高.结论 福建地区无症状女性人群中,HPV-52及HPV-58的感染率相对较高,提示包含HPV-52及HPV-58的第2代预防性疫苗能为福建地区女性提供更好的保护.HPV感染存在2个年龄高峰,对疫苗的适用具有指导意义.对有性生活的年轻女性进行普遍的包含HPV-16的预防性疫苗的补救性接种会获得较大收益.

    作者:王颖;黄毅;陈渝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乳腺癌患者Bcl-2基因表达临床应用

    研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在检测患者Bcl-2基因表达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FQ-PCR对50例非乳腺癌患者(其中包括21例健康妇女和29例被确诊为良性乳腺肿瘤的患者)和60例乳腺癌患者Bcl-2基因表达进行了相关的检测,运用化学发光的方法对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等进行了检测,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的患者与健康检查者以及良性乳腺疾病患者相比其Bcl-2、CEA、CA153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患者 Bcl-2基因的表达用FQ-PCR法加以检测的诊断灵敏度要明显高于CEA和CA153,其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FQ-PCR法对乳腺癌患者Bcl-2基因表达水平加以检测,在临床上对于此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都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作者:徐仁根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医院药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药事管理是保障基层医院医疗、保健、科研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维护患者健康,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之一[1].科学有序的药事管理工作可使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有力地改善和提升[2].

    作者:安振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MCV与RDW联合检测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意义

    探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联合检测对缺铁性贫血(ID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8例IDA患者和75例健康人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中红细胞参数:MCV、RDW.同时对缺铁性贫血患者作骨髓涂片铁染色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缺铁性贫血患者MCV、RDW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V与RDW联合检测和综合分析对诊断缺铁性贫血意义甚大,可作为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一项初筛指标.

    作者:李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重庆市等级护理成本与效益的现状研究及对策

    结合重庆市医院特点,进一步完善和调整重庆市护理服务收费项目与标准,为促进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提供有效保障.方法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专职人员根据卫生部关于<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及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的条目,对重庆市卫生局确定的试点医院的等级护理中各项护理操作的耗费时间及操作中使用的不收费耗材进行统计,再与重庆市现行医疗服务价格相比较.结果 目前重庆市等级护理收费标准偏低,护理劳动力成本被忽略,护理操作使用耗材收费项目不全.结论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等级护理收费标准迫在眉睫.

    作者:盛孝敏;甘秀妮;王世纯;朱京慈;李玲娜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内蒙古二级以上蒙医中医医院输血科现状分析

    评价内蒙古自治区34家申报二级、三级蒙医和中医医院输血科(血库)管理工作,了解西部边远地区基层医院输血科(血库)近年来的发展建设现状,旨在提高全区基层蒙医、中医医院输血科(血库)的管理水平,为该区政府职能部门制订有关蒙医、中医医院输血安全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全区34家蒙医、中医医院输血科(血库)的评审评价主要以<内蒙古自治区蒙医中医医院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内蒙古自治区蒙医中医医院评价标准考核细则>(以下简称<细则>)里输血科的内容:落实<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评价医院是否具备为临床提供24 h供血服务的能力、医院输血管理组织工作制度技术操作规范、掌握输血适应症和开展成份输血、临床用血登记制度和用血报批、控制输血感染方案执行情况等6个方面考核检查.结果 上述6个方面的考核达标率分别为85.8%、100.0%、69.5%、60.1%、75.1%、47.0%.结论 通过评审评价加强西部边远地区蒙医、中医医院输血科(血库)的发展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保证输血质量和输血安全.

    作者:刘丽;郭军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β-谷甾醇对人自然杀伤细胞杀伤胰腺癌SW-1990细胞的影响

    研究β-谷甾醇对人自然杀伤(NK)细胞和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增殖率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本室建立的专用培养液培养NK细胞.不同浓度的β-谷甾醇作用于NK细胞及胰腺癌SW-1990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β-谷甾醇对NK细胞及胰腺癌SW-1990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胰腺癌SW-1990细胞生长周期和凋亡情况;乳酸脱氢酶法评价经不同浓度β-谷甾醇干预后,NK细胞对胰腺癌SW-1990细胞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 浓度为1.25~10.00 μg/mL的β-谷甾醇作用48 h后,NK细胞生长抑制率呈负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浓度增加到40~80 μg/mL 后,NK细胞生长抑制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浓度为10~80 μg/mL的β-谷甾醇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浓度为10 μg/mL的β-谷甾醇作用后胰腺癌SW-1990细胞凋亡率为27.18%,较对照组及低浓度组明显增加(P<0.05);β-谷甾醇使SW-1990细胞周期主要停滞于S期;浓度为1.25及2.5 μg/mL的β-谷甾醇作用48 h后,NK细胞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1.25 μg/mL时达高峰(76.3%);当β-谷甾醇浓度大于5 μg/mL,NK细胞的杀伤活性随药物浓度的增加逐渐下降.结论 β-谷甾醇能够有效提高NK细胞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的杀伤能力.

    作者:程静;刘军权;陈复兴;吕小婷;费素娟;杨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培养药敏分析

    评价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培养药敏的分析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減少滥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11年1月1日至12月30日,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院门诊与住院的753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在排尿后使用1%苯扎溴胺对尿道口做消毒处理,并对前列腺实施按摩之后无菌收集前列腺液,第1滴用作常规检查,第2滴用作细菌培养加药敏和支原体培养.结果 在753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普通细菌培养共分离出262例阳性标本,为34.8%,其中两种致病菌混合感染有3例,占细菌培养阳性的1.1%.262例细菌培养阳性标本中有57例做支原体培养,其中16例解脲脲原体阳性,阳性率占28.1%,人型支原体没有发现阳性.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EPS)的病原体检测对临床诊治慢性前列腺炎具有重要意义.抗菌药物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常用方法,但不可忽视前列腺炎细菌混合感染及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的存在.

    作者:张文辉;李永成;魏辉;黄英;杨小兵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IL-13IL-18LTB-4在哮喘患者中的变化研究

    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8(IL-8)、白三烯(LTB-4)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选择健康者、哮喘急性发作者、临床缓解者各36例.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IL-13、IL-18、LTB-4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哮喘患者血清IL-13、IL-18、LTB-4水平急性发作者显著高于缓解者,且两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13、IL-18、LTB-4参与了哮喘慢性炎性反应的形成,检测IL-13、IL-18、LTB-4可评估哮喘病情发展状态,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刘永生;段莉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提高高等中医院校实验诊断学教学质量初探

    如今实验诊断学已是高等中医院校学生学习现代医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中医院校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现对如何提高高等中医院校实验诊断学教学质量进行探讨,为高等中医院校实验诊断学教学提供参考.

    作者:梁淑慧;李翠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血中乳酸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乳酸监测广泛用于临床医学,产房现场检测,可及时发现新生儿宫内缺氧;急诊现场,可用于急诊患者血气监测;手术现场,可作为麻醉患者的氧合供应及酸中毒监测指标.病床前,高能输液的酸中毒监测及糖源性疾病患者的代谢监测;医院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的运动监护.同时广泛用于体育界判断个性化的体内乳酸代谢状态,科学选拔体育人才,运动中多采点间隔性乳酸监测,为科学合理的强度训练提供重要依据,近年来也应用于康复医学[1,6-7,9-14].

    作者:陈允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出血的应用

    探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出血的应用.方法 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重庆市合川区妇幼保健院50例剖宫产术宫缩乏力中出血患者行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止血的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50例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出血患者行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均获得满意的止血效果,成功保留子宫,无晚期产后出血,产后42 d 随访子宫复旧良好,月经恢复情况均正常,随访4~12个月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所致的出血方法简单,效果明显,是一种有效保留子宫的止血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刘兴碧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体外循环术后早期血液流变学变化与术后谵妄的关系

    研究体外循环(CPB) 术后早期血液流变学变化并初步分析其与术后谵妄(POD)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简阳市人民医院择期行CPB下单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瓣膜性心脏患者30例,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浅低温高流量CPB.分别在麻醉输液实施前(T0),CPB毕(T1),CPB后1 d(T2),CPB后2 d(T3),CPB后3 d(T4)经动脉各采血5 mL,检测中切全血黏度(Mηb)、血浆黏度(ηP).并于 T2 ~T4 用重症监护病房(ICU)精神错乱评估量表(CAM-ICU)测定患者的神经精神状态.结果 27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其中9例患者在术后1~3 d 出现急性精神障碍,故以CAM-ICU分为POD组(9例)和未发生谵妄(NPOD)组(18例).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D 组在T2 ~T4 时间点Mηb水平均比NPO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ηP水平在T1时间点比NPO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B后出现谵妄的患者表现出血液流变学的早期恶化,应加强对血液流变学的监测与治疗.

    作者:付建;陈军;岑斌;陈涛;汪辉德;钟庆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在诊断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意义

    观察心绞痛患者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浓度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88例观察对象分为3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4例,稳定性心绞痛组24例,健康对照组30例.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IMA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室壁运动和心功能.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清IMA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血清IMA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686,P<0.05);LVEF减低(LVEF<50%)的患者血清IMA水平明显高于LVEF正常(LVEF≥50%)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VEF正常的患者中,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清IMA水平仍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MA浓度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中明显升高,且升高水平与LVEF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桑玉玉;苏建友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医学检验科专科医师培训体会

    根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医学检验科细则>和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作为医学院的附属医院,本院从2008年以来就将检验医师的培养纳入院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框架内,并积极探索检验医师的培训模式.2011年本院被四川省卫生厅确定为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后,开始面向社会招收受训检验医师.

    作者:许颖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对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影响

    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对凝血及纤溶指标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AMI患者30例,根据溶栓治疗标准分为溶栓组(20例)和非溶栓组.观察其溶栓前后D-D和FIB的改变.根据融通成功与否,将溶栓组分为再通组与未通组,同样进行比较.结果 溶栓治疗后血浆D-D较溶栓前增高,FIB较溶栓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思(P<0.05);再通组D-D达峰时间短且恢复快.结论 凝血指标FIB和纤溶指标D-D可作为AMI溶栓治疗效果的辅助性指标.

    作者:沈静;张杰;严佳斌;俞刚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研究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佛山市顺德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及合作医院接受HPV21分型及TCT检查的1 832例患者临床资料,TCT检查结果有异常及TCT结果阴性的患者进行引导镜及组织活检.结果 1 832例患者中TCT检测异常者813例,无宫颈上皮内瘤变228例,高危型HPV阳性率为9.6%;CINⅠ522例,高危型HPV阳性率为52.5%;CINⅡ~Ⅲ 63例,高危型HPV阳性率为93.7%.TCT检查对CIN检测的敏感度为46.7%,特异度为96.9%,对CIN Ⅱ~Ⅲ的敏感度为93.7%,特异度为70.5%,阴性预测值为99.1%;HR-HPV对CIN检测的敏感度为56.9%,特异度为90.4%,对CINⅡ~Ⅲ的敏感度为93.7%,特异度为60.5%,阴性预测值为99.2%;二者联合对CIN检测的敏感度为66.5%,特异度为89.0%,对CIN Ⅱ~Ⅲ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53.2%,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 HR-HPV检测联合TCT可有效提高宫颈癌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减少漏诊的发生,使宫颈癌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作者:刘国强;李辉腾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

    探讨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56例临产孕妇(实验组)及13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4项指标及血小板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血小板计数(PLT)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的改变提示其机体处于高凝状态,监测临产孕妇的凝血4项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永平;李琳;唐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干湿化学检测结果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比较干化学试纸法与湿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清葡萄糖(Glu)的检测结果,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VITROS350干化学分析仪和Olympus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8份血清标本的Glu结果,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检测的血清Glu检测结果高度相关,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式生化和湿式生化检测结果高度相关,但存在差异,应采取措施使它们的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作者:严蓓蓓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