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福建地区人乳头瘤状病毒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王颖;黄毅;陈渝

关键词:人乳头瘤状病毒, 流行病学, 预防性疫苗
摘要:明确福建地区无症状女性人群宫颈人乳头瘤状病毒(HPV)的感染现状,指导相关预防性疫苗的接种.方法采用流式荧光杂交法对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采集的3 052例健康体检女性人群宫颈脱落细胞样本进行分型检测.结果 总HPV感染率为11.3%,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0.4%,感染前5位的型别分别为HPV-52(2.3%),HPV-58(1.7%),HPV-16(1.6%),HPV-18(0.8%),HPV-68(0.7%).HPV感染年龄分布存在双峰现象,20~24岁年龄组的HPV-16感染率明显较高.结论 福建地区无症状女性人群中,HPV-52及HPV-58的感染率相对较高,提示包含HPV-52及HPV-58的第2代预防性疫苗能为福建地区女性提供更好的保护.HPV感染存在2个年龄高峰,对疫苗的适用具有指导意义.对有性生活的年轻女性进行普遍的包含HPV-16的预防性疫苗的补救性接种会获得较大收益.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穿琥宁与奈替米星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5例分析

    穿琥宁是从爵床科植物穿心莲叶提取的穿心莲内酯活性成分[1].临床常用穿琥宁注射液剂型为穿心莲内脂琥珀酸半酯单钾盐注射液,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肺炎的治疗.临床上常联合用抗菌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截至2008年底,本院已出现18例与本品有关的配伍变化,且5例均是与奈替米星混合后产生.

    作者:王馨;李晶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在健康个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水平,与此同时对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慢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和患者的IgA、IgG、IgM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化组IgA、IgG、IgM以及TBIL水平显著高于改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PTA值明显低于改善组(P<0.01).结论 血清免疫球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水平的变化可直接反映肝细胞的受损害程度,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永;严广;胥琳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在诊断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意义

    观察心绞痛患者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浓度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88例观察对象分为3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4例,稳定性心绞痛组24例,健康对照组30例.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IMA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室壁运动和心功能.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清IMA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血清IMA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686,P<0.05);LVEF减低(LVEF<50%)的患者血清IMA水平明显高于LVEF正常(LVEF≥50%)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VEF正常的患者中,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清IMA水平仍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MA浓度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中明显升高,且升高水平与LVEF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桑玉玉;苏建友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肝纤维化指标与HBV-DNA联合检测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

    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在肝纤维化非创伤性检查中的临床意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病毒载量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 14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PCⅢ)检测采用放免法;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分别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肝纤维化4项指标中HA和PCⅢ在慢性肝炎轻、中、重度和肝硬化患者中有依次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HBV-DNA阳性组中血清肝纤4项指标低,在HBeAg阴性、HBV-DNA阴性组呈中等偏高,而在HBeAg阴性、HBV-DNA阳性组中高.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HBV-DNA阳性和年龄增长,肝病持续发展,炎性和纤维化程度加重,肝纤维化4项指标与HBV-DNA联合检测对临床判断肝纤维化程度、肝硬化早期诊断和指导抗纤维化及抗病毒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胡恒贵;秦淑国;李林茹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培养药敏分析

    评价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培养药敏的分析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減少滥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11年1月1日至12月30日,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院门诊与住院的753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在排尿后使用1%苯扎溴胺对尿道口做消毒处理,并对前列腺实施按摩之后无菌收集前列腺液,第1滴用作常规检查,第2滴用作细菌培养加药敏和支原体培养.结果 在753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普通细菌培养共分离出262例阳性标本,为34.8%,其中两种致病菌混合感染有3例,占细菌培养阳性的1.1%.262例细菌培养阳性标本中有57例做支原体培养,其中16例解脲脲原体阳性,阳性率占28.1%,人型支原体没有发现阳性.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EPS)的病原体检测对临床诊治慢性前列腺炎具有重要意义.抗菌药物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常用方法,但不可忽视前列腺炎细菌混合感染及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的存在.

    作者:张文辉;李永成;魏辉;黄英;杨小兵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某院五年来病原菌感染分布及细菌耐药性分析

    了解兰州市中医院2007~2011年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细菌耐药性情况.方法 对2007~2011年住院患者病原学检查结果统计,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总感染病原菌的34.5%;革兰阳性球菌以肠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占总感染病原菌的18.2%;假单胞菌感染占总感染病原菌的11.5%;真菌占总感染病原菌的21.1%.这些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定等β-内酰胺类(除碳青霉烯类)均较非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株耐药率高,且对庆大霉素、氯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等也较ESBLs产生株耐药率高,头孢他定/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克拉维酸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 5年来该院的常见感染病原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假单胞菌、真菌为主,且存在严重耐药性,提醒临床医生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李琼;何静;刘小花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4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不同肝病中的诊断价值

    观察4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并探讨其在肝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结果 AFP、CA199、CA125、CEA在原发性肝癌,肝炎后肝硬化,重度、中度、轻度慢性乙型肝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4项指标具有互补作用,可提高各种肝病的诊断效率.

    作者:吴敏娟;胥萍;杭茵;吴越人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胸腔积液1例

    多发性骨髓瘤(MM)临床上表现为贫血、感染、肾功能不全、高黏滞血症和病理性骨折等特征.由于该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漏诊或误诊[1].实验室检查是确诊该病的主要依据.本文对1例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胸腔积液患者从实验室诊断角度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卓志娟;雷鸣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体外循环术后早期血液流变学变化与术后谵妄的关系

    研究体外循环(CPB) 术后早期血液流变学变化并初步分析其与术后谵妄(POD)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简阳市人民医院择期行CPB下单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瓣膜性心脏患者30例,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浅低温高流量CPB.分别在麻醉输液实施前(T0),CPB毕(T1),CPB后1 d(T2),CPB后2 d(T3),CPB后3 d(T4)经动脉各采血5 mL,检测中切全血黏度(Mηb)、血浆黏度(ηP).并于 T2 ~T4 用重症监护病房(ICU)精神错乱评估量表(CAM-ICU)测定患者的神经精神状态.结果 27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其中9例患者在术后1~3 d 出现急性精神障碍,故以CAM-ICU分为POD组(9例)和未发生谵妄(NPOD)组(18例).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D 组在T2 ~T4 时间点Mηb水平均比NPO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ηP水平在T1时间点比NPO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B后出现谵妄的患者表现出血液流变学的早期恶化,应加强对血液流变学的监测与治疗.

    作者:付建;陈军;岑斌;陈涛;汪辉德;钟庆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德阳市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调查分析

    了解德阳市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对2007~2011年125 709名无偿献血者的抗-HIV初筛阳性及确证结果进行比较,并对确证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 125 709名无偿献血者中抗-HIV初筛阳性75例,确证阳性33例,流行病学调查同性恋传播者12例,异性传播者21例;阳性者中男28例、女5例,年龄21~46岁,以21~30岁年龄段多(20例).结论 应加大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提高献血前的征询技巧,尽量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

    作者:钱立琼;蹇志伟;王松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两种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检测方法比较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被动凝集法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肺炎支原体(MP)的检测,评估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72例呼吸道患者同时采用ELISA、被动凝集法检测其MP的抗体免疫球蛋白M(IgM).结果 在67例临床诊断为MP感染的患儿中,ELISA阳性66例,敏感性98.5%;被动凝集法阳性62例,敏感性92.5%.结论可作为支原体肺炎实验室诊断的常规检测.

    作者:谌晓燕;张银辉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血清胱抑素C联合检测尿微量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及尿中微量清蛋白(mAlb)、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尿常规检测尿蛋白阴性)106例及健康体检者(阴性对照组)50例.两组均采集空腹血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CysC,取晨尿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mAlb、α1-MG、β2-MG.结果 糖尿病患者组CysC、mAlb、α1-MG、β2-MG含量较健康对照组高(P<0.01).其中单项检测诊断早期肾脏损伤阳性率较低,采用4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可达89.6%.结论 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李健;李磊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应用密闭式吸痰管注入固尔苏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研究

    探讨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将8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气管插管注入固尔苏后加压给氧,连接呼吸机机械通气;实验组采取常规气管插管后,接呼吸机机械通气,用注射器经密闭式吸痰管注药口注入固尔苏,呼吸机继续机械通气.两组均观察患儿面色改变及监护情况.结果 实验组药物反流及面色发绀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推药过程中,实验组血氧饱和度、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密闭式吸痰管注入固尔苏,同时注意给药前后的护理可减少给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晏玲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血清Tg测定和131I-全身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清除甲状腺后随访中的价值

    探讨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清除甲状腺后随访中,测定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和131I全身显像(WBS)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96例在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行甲状腺全切或部分切除术,后经131I去除残余甲状腺的DTC患者,口服诊断剂量131I后进行全身显像,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测定血清Tg含量.结果 96例患者中经临床确诊复发或转移48例,其中Tg≤2 ng/mL 9例(18.37%);Tg在2~10 ng/mL 7例(46.67%);Tg≥10 ng/mL 32例(10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和131I-WBS联合检测,灵敏度为100.0%,特异性为84.2%,准确度为90.5%,阳性预测值87.9%,阴性预测值为100.0%.结论 血清Tg和131I-WBS是DTC术后随访的重要参考指标,联合检测对判断DTC术后是否转移或复发有重要监测价值.

    作者:朱李茹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ABO血型误判原因探讨

    作者在负责门急诊检验工作时曾经处理过2个至今记忆犹深的ABO血型误判的病例,现呈现于此,供从事临床检难工作的同行分析参考.1 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女,51岁,为因急性贫血而住院的急诊患者,检验人员已判血型为AB型,并已发出报告,但检验人员1 h 后发现该患者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血标本似有颗粒状凝集现象,立即镜检抗凝血标本,发现镜下多数红细胞分散聚集成大小不等的小团块且边缘有破损红细胞,然后请病区立即重取EDTA-K2抗凝血标本送检.

    作者:郑兴忠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抗螺旋刀片治疗的临床体会

    分析高龄肌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抗螺旋刀片(PFNA)微创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 7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30例,均经闭合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固定.结果 经3~9个月随访(平均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生骨不连、内固定松动、脱出或再骨折等并发症.疗效按Harris功能评分,优18例,良10例,差2例,优良率93.3%.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早期负重、固定牢靠、防旋转、防切割及塌陷、对血供影响小等优点,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远泽;杜云峰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研究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佛山市顺德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及合作医院接受HPV21分型及TCT检查的1 832例患者临床资料,TCT检查结果有异常及TCT结果阴性的患者进行引导镜及组织活检.结果 1 832例患者中TCT检测异常者813例,无宫颈上皮内瘤变228例,高危型HPV阳性率为9.6%;CINⅠ522例,高危型HPV阳性率为52.5%;CINⅡ~Ⅲ 63例,高危型HPV阳性率为93.7%.TCT检查对CIN检测的敏感度为46.7%,特异度为96.9%,对CIN Ⅱ~Ⅲ的敏感度为93.7%,特异度为70.5%,阴性预测值为99.1%;HR-HPV对CIN检测的敏感度为56.9%,特异度为90.4%,对CINⅡ~Ⅲ的敏感度为93.7%,特异度为60.5%,阴性预测值为99.2%;二者联合对CIN检测的敏感度为66.5%,特异度为89.0%,对CIN Ⅱ~Ⅲ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53.2%,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 HR-HPV检测联合TCT可有效提高宫颈癌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减少漏诊的发生,使宫颈癌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作者:刘国强;李辉腾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的护理体会

    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对30例新生儿实施PICC置管的效果和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30例患儿中有29例患儿穿刺成功,成功率为96%.导管留置时间短3 d,长35 d,平均滞留时间为19 d.结论 PICC为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提供了可靠安全的静脉通道,为患儿的恢复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作者:李霞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垫江地区9500例健康体检者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了解垫江地区居民的血脂异常情况,指导临床合理控制高脂血症.方法 收集2006~2011年垫江县人民医院9 5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脂检测结果,按不同年龄、学历进行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3~49岁组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70岁以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专及以上学历组TG、TC、HDL-C及LDL-C异常率与初中及以下学历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脂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学历越高,居民的保健意识越强,应加强血脂异常危害性的宣传,增加低学历人群的保健意识.

    作者:廖俐雅;魏进武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常见致病真菌方法的建立

    建立快速的检测临床致病真菌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方法 使用真菌的通用引物ITS86和ITS4,检测临床常见的致病性真菌,并观察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建立的荧光定量PCR可以准确地检测念珠菌属、曲霉菌属和新型隐球菌等常见的致病真菌,白色念珠菌的敏感性为0.87 fg,光滑念珠菌的敏感性为4.2 fg,与细菌和人类基因组DNA以及病毒DNA均无交叉反应,根据融解曲线的Tm值可以进行菌种的初步鉴定.结论 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真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好,可以应用于临床进行快速检测.

    作者:韩学贞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