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培养药敏分析

张文辉;李永成;魏辉;黄英;杨小兵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 细菌鉴定, 支原体, 混合感染
摘要:评价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培养药敏的分析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減少滥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11年1月1日至12月30日,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院门诊与住院的753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在排尿后使用1%苯扎溴胺对尿道口做消毒处理,并对前列腺实施按摩之后无菌收集前列腺液,第1滴用作常规检查,第2滴用作细菌培养加药敏和支原体培养.结果 在753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普通细菌培养共分离出262例阳性标本,为34.8%,其中两种致病菌混合感染有3例,占细菌培养阳性的1.1%.262例细菌培养阳性标本中有57例做支原体培养,其中16例解脲脲原体阳性,阳性率占28.1%,人型支原体没有发现阳性.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EPS)的病原体检测对临床诊治慢性前列腺炎具有重要意义.抗菌药物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常用方法,但不可忽视前列腺炎细菌混合感染及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的存在.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某院临床用血合理性的调查分析

    了解本院临床用血合理性情况.方法 对本院2007~2010年住院输血患者的输血情况进行统计,特别对2009年1~12月份各大科室的输血合理性进行评估.结果 成分输血呈上升趋势,红细胞合理性输注约为70%,血浆合理性输注约为30%.结论加强医务人员的输血知识培训,严格把握输血指征.

    作者:陈敏霞;严建新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医院药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药事管理是保障基层医院医疗、保健、科研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维护患者健康,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之一[1].科学有序的药事管理工作可使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有力地改善和提升[2].

    作者:安振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β-谷甾醇对人自然杀伤细胞杀伤胰腺癌SW-1990细胞的影响

    研究β-谷甾醇对人自然杀伤(NK)细胞和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增殖率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本室建立的专用培养液培养NK细胞.不同浓度的β-谷甾醇作用于NK细胞及胰腺癌SW-1990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β-谷甾醇对NK细胞及胰腺癌SW-1990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胰腺癌SW-1990细胞生长周期和凋亡情况;乳酸脱氢酶法评价经不同浓度β-谷甾醇干预后,NK细胞对胰腺癌SW-1990细胞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 浓度为1.25~10.00 μg/mL的β-谷甾醇作用48 h后,NK细胞生长抑制率呈负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浓度增加到40~80 μg/mL 后,NK细胞生长抑制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浓度为10~80 μg/mL的β-谷甾醇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浓度为10 μg/mL的β-谷甾醇作用后胰腺癌SW-1990细胞凋亡率为27.18%,较对照组及低浓度组明显增加(P<0.05);β-谷甾醇使SW-1990细胞周期主要停滞于S期;浓度为1.25及2.5 μg/mL的β-谷甾醇作用48 h后,NK细胞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1.25 μg/mL时达高峰(76.3%);当β-谷甾醇浓度大于5 μg/mL,NK细胞的杀伤活性随药物浓度的增加逐渐下降.结论 β-谷甾醇能够有效提高NK细胞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的杀伤能力.

    作者:程静;刘军权;陈复兴;吕小婷;费素娟;杨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血中乳酸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乳酸监测广泛用于临床医学,产房现场检测,可及时发现新生儿宫内缺氧;急诊现场,可用于急诊患者血气监测;手术现场,可作为麻醉患者的氧合供应及酸中毒监测指标.病床前,高能输液的酸中毒监测及糖源性疾病患者的代谢监测;医院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的运动监护.同时广泛用于体育界判断个性化的体内乳酸代谢状态,科学选拔体育人才,运动中多采点间隔性乳酸监测,为科学合理的强度训练提供重要依据,近年来也应用于康复医学[1,6-7,9-14].

    作者:陈允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提高高等中医院校实验诊断学教学质量初探

    如今实验诊断学已是高等中医院校学生学习现代医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中医院校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现对如何提高高等中医院校实验诊断学教学质量进行探讨,为高等中医院校实验诊断学教学提供参考.

    作者:梁淑慧;李翠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德阳市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调查分析

    了解德阳市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对2007~2011年125 709名无偿献血者的抗-HIV初筛阳性及确证结果进行比较,并对确证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 125 709名无偿献血者中抗-HIV初筛阳性75例,确证阳性33例,流行病学调查同性恋传播者12例,异性传播者21例;阳性者中男28例、女5例,年龄21~46岁,以21~30岁年龄段多(20例).结论 应加大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提高献血前的征询技巧,尽量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

    作者:钱立琼;蹇志伟;王松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血清胆红素和血脂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和血脂变化与冠心病(CHD)的关系,为CHD的预防、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以87例CHD患者作为观察组,87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HD观察组对比健康对照组血清TBIL、DBIL、HDL-C浓度明显降低,TC、TG、LDL-C浓度CHD观察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IL、DBIL、HDL-C浓度降低和TC、TG、LDL-C浓度增高是影响CHD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

    作者:禤彩云;詹永聪;黄建宏;郑通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

    流感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小杆菌,常寄生于人体呼吸道,可引起儿童严重细菌性感染如脑膜炎、肺炎、菌血症等.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是治疗流感嗜血杆菌常用的首选药物,但在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下产生耐药菌株.1972年欧洲报道对氨苄西林耐药,随后的30多年这种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断上升,如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大环内酯类等.

    作者:杨帆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3项指标动态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探讨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动态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0~2012年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临床确诊的1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在10~36 h和72~96 h内多次测定CK、CK-MB、hs-cTnT水平,选取2个时间段内峰值变化幅度进行对比.结果病情好转患者的CK、CK-MB、hs-cTnT在 10~36 h 的峰值较72~96 h 的峰值降低幅度分别为3.72±2.52、4.56±3.25、1.11±1.00,而死亡组降低幅度分别为0.93±0.57、0.98±0.73、0.66±0.46,两组间3项指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CK、CK-MB、hs-cTnT动态变化幅度与病情呈正相关,可作为病死率的预测性指标.

    作者:龚国忠;唐川苏;蒲泽晏;黄刚;刘友迎;李祥坤;杨瀚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

    探讨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56例临产孕妇(实验组)及13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4项指标及血小板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血小板计数(PLT)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的改变提示其机体处于高凝状态,监测临产孕妇的凝血4项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永平;李琳;唐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1年保存期质量调查研究

    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病毒灭活血浆在1年保存期内不同时间点成分的质量变化.方法 30人份全血制备新鲜血浆和病毒灭活新鲜血浆,同一人份制备的新鲜血浆分两组留样,一组为不灭活的新鲜血浆,另一组为病毒灭活后新鲜血浆,分别检测每组样本保存不同时间后的凝血因子活性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变化.结果 病毒灭活前后FⅡ:C、FⅤ:C、FⅦ:C、FⅧ:C、FⅨ:C、FⅩ:C的含量比较发现,灭活前后血浆凝血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的含量在病毒灭活前后有差异.同时还发现,FⅡ:C、FⅤ:C、FⅦ:C和FⅩ:C的含量在冻存期间呈缓慢下降趋势,在冻存12个月时含量还能维持在70%以上.而FⅧ:C和FⅨ:C在冻存后含量迅速下降,在冻存12个月时含量仅维持在30%~50%.Fib在冻存期间的含量也呈逐渐下降趋势,在冻存12个月时含量约维持在60%.结论 作者认为应加强对病毒灭活血浆质量标准及血制品冻存等操作规程的研究,在保证输血安全的同时应确保输注血浆成分的疗效.

    作者:汤龙海;杨春晖;周群刚;边国慧;方敏;曹谊;王明元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剖宫产子宫切口裂伤60例的临床分析

    探讨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裂伤的病因,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宁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1 098例产妇病例资料.结果 发生子宫切口裂伤者60例,子宫切口裂伤发生率5.55%,枕后位切口裂伤发生率高达17.27%,胎头深固切口裂伤发生率11.80%,宫口扩张程度在7~10 cm 者切开裂伤发生率高37.62%,胎儿体质量大于4 000 g 时切开裂伤发生率高32.58%,不同胎方位、先露高低、宫口扩张程度、胎儿体质量之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横行裂伤42例,T型裂伤18例,当切口距膀胱子宫反折腹膜大于3 cm 时切口裂伤率明显高于距离在3 cm 以下者,单用钝性分离法扩大子宫切口时,子宫发生切开裂伤概率明显高于钝性加锐型扩大方式的患者.结论 在剖宫产时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掌握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是防止切口裂伤的关键.

    作者:丁会莲;谢玉梅;孙凤玲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内蒙古二级以上蒙医中医医院输血科现状分析

    评价内蒙古自治区34家申报二级、三级蒙医和中医医院输血科(血库)管理工作,了解西部边远地区基层医院输血科(血库)近年来的发展建设现状,旨在提高全区基层蒙医、中医医院输血科(血库)的管理水平,为该区政府职能部门制订有关蒙医、中医医院输血安全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全区34家蒙医、中医医院输血科(血库)的评审评价主要以<内蒙古自治区蒙医中医医院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内蒙古自治区蒙医中医医院评价标准考核细则>(以下简称<细则>)里输血科的内容:落实<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评价医院是否具备为临床提供24 h供血服务的能力、医院输血管理组织工作制度技术操作规范、掌握输血适应症和开展成份输血、临床用血登记制度和用血报批、控制输血感染方案执行情况等6个方面考核检查.结果 上述6个方面的考核达标率分别为85.8%、100.0%、69.5%、60.1%、75.1%、47.0%.结论 通过评审评价加强西部边远地区蒙医、中医医院输血科(血库)的发展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保证输血质量和输血安全.

    作者:刘丽;郭军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干湿化学检测结果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比较干化学试纸法与湿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清葡萄糖(Glu)的检测结果,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VITROS350干化学分析仪和Olympus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8份血清标本的Glu结果,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检测的血清Glu检测结果高度相关,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式生化和湿式生化检测结果高度相关,但存在差异,应采取措施使它们的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作者:严蓓蓓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外周神经纤维瘤的超声诊断

    探讨外周神经纤维瘤弥漫型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外周神经纤维瘤弥漫型患者10例,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回声特点、血流分布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边界不清的皮下软组织增厚(10/10),多数病变区呈弥漫型回声增强伴多发条带状或结节状低回声(7/10),多数病变区内见大量血流信号(8/10).有以下3种类型:(1)结节型多数为卵圆形、低回声、边界清晰、后方回声增强内部血供较丰富,4例生长在较大神经干的肿瘤可见瘤体与神经干相连;(2)蔓丛型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低回声结节伴周围条带状低回声与之相连,结节内血供较丰富;(3)弥漫型均表现为皮下脂肪层增厚伴边界不清.结论 蔓丛型及弥漫型神经纤维瘤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超声容易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何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血清蛋白电泳在M蛋白相关性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探讨琼脂糖凝胶血清蛋白电泳(AGE)在M蛋白相关性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532例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做AGE,对检出M蛋白带的43例样本,先做免疫固定电泳分型,再做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测定、尿本-周氏蛋白定量试验、红细胞沉降率、尿蛋白电泳、血生化钙磷以及蛋白的测定等实验室检查,分析AGE对M蛋白相关疾病的诊断意义.结果 43例在AGE中出现不同位置的M蛋白带,结合其临床表现,诊断出多发性骨髓瘤(MM)39例,巨球蛋白血症3例,POEMS综合征1例.其中39例MM患者中大于或等于54岁者居多(32例),男性略多于女性(23∶16).IgG类MM所占比例高(58.10%),IgM类MM低(4.20%).对骨髓瘤的诊断,电泳出现M蛋白带的阳性率为91.9%,总蛋白大于85 g/L,占71.7%,球蛋白大于40 g/L,占87.1%,本-周氏蛋白定量试验阳性率76.9%,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占100%,lgG升高者占89.2%.尿蛋白电泳中发现M蛋白阳性率79.4%.结论 AGE有助于M蛋白相关疾病的筛查、鉴别和诊断.

    作者:霍美凤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小儿麻醉临床实习带教体会

    要当好一名儿科麻醉医生,不仅要掌握好儿童与成人在解剖和生理方面的差别以及小儿外科各种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等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练就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小儿麻醉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小孩要有爱心、耐心、细心和良好的医德医风,更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培养他们系统的临床思维,在临床实习中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相长,共同提高[1].

    作者:舒仕瑜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某院五年来病原菌感染分布及细菌耐药性分析

    了解兰州市中医院2007~2011年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细菌耐药性情况.方法 对2007~2011年住院患者病原学检查结果统计,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总感染病原菌的34.5%;革兰阳性球菌以肠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占总感染病原菌的18.2%;假单胞菌感染占总感染病原菌的11.5%;真菌占总感染病原菌的21.1%.这些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定等β-内酰胺类(除碳青霉烯类)均较非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株耐药率高,且对庆大霉素、氯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等也较ESBLs产生株耐药率高,头孢他定/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克拉维酸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 5年来该院的常见感染病原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假单胞菌、真菌为主,且存在严重耐药性,提醒临床医生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李琼;何静;刘小花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血清胱抑素C联合检测尿微量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及尿中微量清蛋白(mAlb)、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尿常规检测尿蛋白阴性)106例及健康体检者(阴性对照组)50例.两组均采集空腹血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CysC,取晨尿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mAlb、α1-MG、β2-MG.结果 糖尿病患者组CysC、mAlb、α1-MG、β2-MG含量较健康对照组高(P<0.01).其中单项检测诊断早期肾脏损伤阳性率较低,采用4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可达89.6%.结论 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李健;李磊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相关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探讨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氢合成酶(NOS)、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放免法和化学法对38例COPD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NO、NOS、IL-10、IL-18和GM-CSF水平检测,并与35例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COPD患者在治疗前血清NO、NOS、IL-10、IL-18和GM-CSF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经综合治疗后2周,除NO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差异外,NOS、IL-10、IL-18和GM-CSF水平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NOS、IL-10、IL-18和GM-CSF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COPD的发病,其水平的检测对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马建国;姚加平;赵兴国;茆春红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