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周神经纤维瘤的超声诊断

何琳

关键词:超声, 外周神经纤维瘤, 诊断
摘要:探讨外周神经纤维瘤弥漫型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外周神经纤维瘤弥漫型患者10例,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回声特点、血流分布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边界不清的皮下软组织增厚(10/10),多数病变区呈弥漫型回声增强伴多发条带状或结节状低回声(7/10),多数病变区内见大量血流信号(8/10).有以下3种类型:(1)结节型多数为卵圆形、低回声、边界清晰、后方回声增强内部血供较丰富,4例生长在较大神经干的肿瘤可见瘤体与神经干相连;(2)蔓丛型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低回声结节伴周围条带状低回声与之相连,结节内血供较丰富;(3)弥漫型均表现为皮下脂肪层增厚伴边界不清.结论 蔓丛型及弥漫型神经纤维瘤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超声容易作出正确诊断.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探讨中山市人民医院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情况,指导临床更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中山市人民医院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0日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标本分离病原菌进行回顾性总结,对逐年分离病原菌进行种类分布与构成比分析,分析主要的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 525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 032株(67.7%),革兰阳性球菌223株(14.6%),真菌270株(17.7%).主要致病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645株(42.3%)、肺炎克雷伯菌117株(7.7%)、铜绿假单胞菌110株(7.2%)、白色假丝酵母菌105株(6.9%)、粪肠球菌92株(6.0%)、光滑假丝酵母菌79株(5.2%)、屎肠球菌42株(2.8%).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361株(产酶率56.0%)和57株(产酶率48.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临床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较严重.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是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病原菌的耐药现象较严重.重视尿路感染病原菌的监测和耐药性分析,对指导临床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菌株的播散和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卢兰芬;张秀明;兰海丽;吴秀娟;陈佳铃;冯雪琴;孙各琴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抗螺旋刀片治疗的临床体会

    分析高龄肌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抗螺旋刀片(PFNA)微创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 7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30例,均经闭合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固定.结果 经3~9个月随访(平均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生骨不连、内固定松动、脱出或再骨折等并发症.疗效按Harris功能评分,优18例,良10例,差2例,优良率93.3%.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早期负重、固定牢靠、防旋转、防切割及塌陷、对血供影响小等优点,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远泽;杜云峰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早期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的临床意义

    研究肺炎支原体(MP)抗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小儿MP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被动凝集法对77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和50例非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同时测定hs-CRP.结果 支原体肺炎组阳性率低于非支原体感染肺炎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MP抗体和hs-CRP对支原体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丽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重庆市不同地区中小学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分析

    分析比较重庆市不同地区中小学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方法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将重庆划分为一圈两翼三个片区,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23 316名中小学学生进行身高、体质量的测量,按<儿童青少年身高标准体重筛查标准表(2002年)>分为营养不良、较低体质量、正常体质量、超重、肥胖5个层次来判断生长发育水平.结果 主城区男、女生的身高均显著高于东南翼和东北翼相同年龄的学生(P<0.05),主城区7~18岁男生、8~11岁女生的体质量显著高于东南翼和东北翼的学生(P<0.05),而3个地区其余年龄女生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城区、东南翼、东北翼男生肥胖率为10.79%、5.13%、7.29%,女生肥胖率为6.68%、5.21%、5.54%.结论 主城区中小学学生的身高明显高于两翼地区,但主城区中小学学生的肥胖率也很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营养改善.

    作者:陈燕;龚玲;谷政;糜漫天;郑华民;郎和东;万婧;张乾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60例乳腺癌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随机原则将6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及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术后康复、对护士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比对照组患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帮助乳腺癌患者掌握相关知识,可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成本,改变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起到提高生存率的重要作用.

    作者:郑颖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护士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护士职业道德是指在护理专业这一特定范围内的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护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1].它是护士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动指南和行为准则,也是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和谐护患关系的基础,对促进医疗卫生战线的精神文明建设,造福于人民的健康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刘俐;向国春;张艳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

    流感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小杆菌,常寄生于人体呼吸道,可引起儿童严重细菌性感染如脑膜炎、肺炎、菌血症等.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是治疗流感嗜血杆菌常用的首选药物,但在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下产生耐药菌株.1972年欧洲报道对氨苄西林耐药,随后的30多年这种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断上升,如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大环内酯类等.

    作者:杨帆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ABO血型误判原因探讨

    作者在负责门急诊检验工作时曾经处理过2个至今记忆犹深的ABO血型误判的病例,现呈现于此,供从事临床检难工作的同行分析参考.1 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女,51岁,为因急性贫血而住院的急诊患者,检验人员已判血型为AB型,并已发出报告,但检验人员1 h 后发现该患者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血标本似有颗粒状凝集现象,立即镜检抗凝血标本,发现镜下多数红细胞分散聚集成大小不等的小团块且边缘有破损红细胞,然后请病区立即重取EDTA-K2抗凝血标本送检.

    作者:郑兴忠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乳腺癌患者Bcl-2基因表达临床应用

    研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在检测患者Bcl-2基因表达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FQ-PCR对50例非乳腺癌患者(其中包括21例健康妇女和29例被确诊为良性乳腺肿瘤的患者)和60例乳腺癌患者Bcl-2基因表达进行了相关的检测,运用化学发光的方法对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等进行了检测,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的患者与健康检查者以及良性乳腺疾病患者相比其Bcl-2、CEA、CA153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患者 Bcl-2基因的表达用FQ-PCR法加以检测的诊断灵敏度要明显高于CEA和CA153,其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FQ-PCR法对乳腺癌患者Bcl-2基因表达水平加以检测,在临床上对于此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都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作者:徐仁根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乙状结肠冗长症的临床诊治

    乙状结肠冗长症是一种先天性结肠畸形,发病率很低[1].乙状结肠冗长症可出现腹痛、腹胀、顽固性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甚至可因肠系膜相对较短而发生乙状结肠扭转,造成梗阻.本院2009~2012年共收治12例乙状结肠冗长症患者,其中10例经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葛曼青;范颖;李五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孕妇的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分析

    观察武鸣县辖区内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降低的适龄孕妇的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突变类型,为这一地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对武鸣县辖区内641例孕妇进行血细胞分析,筛查出MCH降低孕妇475例,运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其进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类型基因检测,观察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475例MCH降低的孕妇发生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类型基因者428例,其中319例发生β突变,116例发生α突变;β突变呈现654M、17M、28M、27/28M、29M、CD41-42M、βEM、43M、71-72M、IVS-I-1M 10种突变类型,α突变呈现为αCS、αQS、αWS 3种突变;β突变以41-42M及17M突变为主,分别占β突变类型的44.83%和30.12%;α以αCS突变及αWS突变为主,分别占α突变类型的55.93%和36.21%;发生α/β杂合突变18例,以αWS联合β链41-42M、17M突变的类型多见.结论 武鸣县辖区内MCH降低孕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突变类型以β突变的41-42M突变及17M 突变为主,在实施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防治的考量中应考虑患者的地域因素.

    作者:骆朝京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

    探讨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56例临产孕妇(实验组)及13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4项指标及血小板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血小板计数(PLT)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的改变提示其机体处于高凝状态,监测临产孕妇的凝血4项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永平;李琳;唐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534例流浪精神障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分析

    了解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病毒(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明胶凝集法检测534例流浪精神障碍患者和400例非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血清样本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抗体(抗-HBe)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病毒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结果 流浪精神障碍患者HBsAg、抗-HBs、抗-HCV、抗-Tp和抗-HIV的阳性率分别是12.36%、36.32%、1.49%、4.68%、0.00%;抗-HBs、抗-HBe阳性率高于非流浪精神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性别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浪精神障碍患者HBV感染率高,专科医院应加强监测,预防院内感染及职业暴露的发生并对患者保护性接种疫苗.

    作者:高晓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研究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佛山市顺德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及合作医院接受HPV21分型及TCT检查的1 832例患者临床资料,TCT检查结果有异常及TCT结果阴性的患者进行引导镜及组织活检.结果 1 832例患者中TCT检测异常者813例,无宫颈上皮内瘤变228例,高危型HPV阳性率为9.6%;CINⅠ522例,高危型HPV阳性率为52.5%;CINⅡ~Ⅲ 63例,高危型HPV阳性率为93.7%.TCT检查对CIN检测的敏感度为46.7%,特异度为96.9%,对CIN Ⅱ~Ⅲ的敏感度为93.7%,特异度为70.5%,阴性预测值为99.1%;HR-HPV对CIN检测的敏感度为56.9%,特异度为90.4%,对CINⅡ~Ⅲ的敏感度为93.7%,特异度为60.5%,阴性预测值为99.2%;二者联合对CIN检测的敏感度为66.5%,特异度为89.0%,对CIN Ⅱ~Ⅲ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53.2%,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 HR-HPV检测联合TCT可有效提高宫颈癌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减少漏诊的发生,使宫颈癌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作者:刘国强;李辉腾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德阳市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调查分析

    了解德阳市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对2007~2011年125 709名无偿献血者的抗-HIV初筛阳性及确证结果进行比较,并对确证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 125 709名无偿献血者中抗-HIV初筛阳性75例,确证阳性33例,流行病学调查同性恋传播者12例,异性传播者21例;阳性者中男28例、女5例,年龄21~46岁,以21~30岁年龄段多(20例).结论 应加大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提高献血前的征询技巧,尽量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

    作者:钱立琼;蹇志伟;王松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3项指标动态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探讨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动态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0~2012年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临床确诊的1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在10~36 h和72~96 h内多次测定CK、CK-MB、hs-cTnT水平,选取2个时间段内峰值变化幅度进行对比.结果病情好转患者的CK、CK-MB、hs-cTnT在 10~36 h 的峰值较72~96 h 的峰值降低幅度分别为3.72±2.52、4.56±3.25、1.11±1.00,而死亡组降低幅度分别为0.93±0.57、0.98±0.73、0.66±0.46,两组间3项指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CK、CK-MB、hs-cTnT动态变化幅度与病情呈正相关,可作为病死率的预测性指标.

    作者:龚国忠;唐川苏;蒲泽晏;黄刚;刘友迎;李祥坤;杨瀚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MCV与RDW联合检测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意义

    探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联合检测对缺铁性贫血(ID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8例IDA患者和75例健康人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中红细胞参数:MCV、RDW.同时对缺铁性贫血患者作骨髓涂片铁染色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缺铁性贫血患者MCV、RDW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V与RDW联合检测和综合分析对诊断缺铁性贫血意义甚大,可作为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一项初筛指标.

    作者:李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提高高等中医院校实验诊断学教学质量初探

    如今实验诊断学已是高等中医院校学生学习现代医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中医院校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现对如何提高高等中医院校实验诊断学教学质量进行探讨,为高等中医院校实验诊断学教学提供参考.

    作者:梁淑慧;李翠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IL-13IL-18LTB-4在哮喘患者中的变化研究

    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8(IL-8)、白三烯(LTB-4)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选择健康者、哮喘急性发作者、临床缓解者各36例.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IL-13、IL-18、LTB-4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哮喘患者血清IL-13、IL-18、LTB-4水平急性发作者显著高于缓解者,且两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13、IL-18、LTB-4参与了哮喘慢性炎性反应的形成,检测IL-13、IL-18、LTB-4可评估哮喘病情发展状态,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刘永生;段莉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医学检验科专科医师培训体会

    根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医学检验科细则>和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作为医学院的附属医院,本院从2008年以来就将检验医师的培养纳入院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框架内,并积极探索检验医师的培训模式.2011年本院被四川省卫生厅确定为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后,开始面向社会招收受训检验医师.

    作者:许颖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