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士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刘俐;向国春;张艳琳

关键词:护士, 职业道德, 护理, 建设
摘要:护士职业道德是指在护理专业这一特定范围内的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护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1].它是护士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动指南和行为准则,也是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和谐护患关系的基础,对促进医疗卫生战线的精神文明建设,造福于人民的健康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国外新教师培训模式比较研究

    但近年来,医学科学飞速发展,掀起了新的医学教育改革浪潮,新的医学教育方法技能层出不穷,如何让高校年轻的助教们既能解决顺利入职问题,又能在医学教育职业生涯早期持续提高教学能力[1];仅靠岗前培训显然无法达到目的,研究和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助教培训模式,对加强医学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为此,作者选择了新教师培训比较成熟的国家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医学院校的助教培训提供初步事实依据.

    作者:胡彦;张雪;毕延芹;徐宝峰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探讨中山市人民医院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情况,指导临床更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中山市人民医院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0日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标本分离病原菌进行回顾性总结,对逐年分离病原菌进行种类分布与构成比分析,分析主要的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 525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 032株(67.7%),革兰阳性球菌223株(14.6%),真菌270株(17.7%).主要致病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645株(42.3%)、肺炎克雷伯菌117株(7.7%)、铜绿假单胞菌110株(7.2%)、白色假丝酵母菌105株(6.9%)、粪肠球菌92株(6.0%)、光滑假丝酵母菌79株(5.2%)、屎肠球菌42株(2.8%).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361株(产酶率56.0%)和57株(产酶率48.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临床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较严重.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是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病原菌的耐药现象较严重.重视尿路感染病原菌的监测和耐药性分析,对指导临床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菌株的播散和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卢兰芬;张秀明;兰海丽;吴秀娟;陈佳铃;冯雪琴;孙各琴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血中乳酸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乳酸监测广泛用于临床医学,产房现场检测,可及时发现新生儿宫内缺氧;急诊现场,可用于急诊患者血气监测;手术现场,可作为麻醉患者的氧合供应及酸中毒监测指标.病床前,高能输液的酸中毒监测及糖源性疾病患者的代谢监测;医院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的运动监护.同时广泛用于体育界判断个性化的体内乳酸代谢状态,科学选拔体育人才,运动中多采点间隔性乳酸监测,为科学合理的强度训练提供重要依据,近年来也应用于康复医学[1,6-7,9-14].

    作者:陈允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垫江地区9500例健康体检者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了解垫江地区居民的血脂异常情况,指导临床合理控制高脂血症.方法 收集2006~2011年垫江县人民医院9 5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脂检测结果,按不同年龄、学历进行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3~49岁组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70岁以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专及以上学历组TG、TC、HDL-C及LDL-C异常率与初中及以下学历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脂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学历越高,居民的保健意识越强,应加强血脂异常危害性的宣传,增加低学历人群的保健意识.

    作者:廖俐雅;魏进武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3项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和抗角蛋白抗体(AKA)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测定抗CCP,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RF.结果 抗CCP的阳性率在RA患者中为65.45%,在非RA中为3.33%,并且3项指标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抗CCP 65.45%;97.83%,AKA 33.64%、96.83%;RF 75.45%、78.98%.RA患者的3项指标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RA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CCP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联合检测抗CCP、AKA与RF可明显提高对RA诊断的特异性.

    作者:张福军;王厚照;马莉;解放军第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1年保存期质量调查研究

    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病毒灭活血浆在1年保存期内不同时间点成分的质量变化.方法 30人份全血制备新鲜血浆和病毒灭活新鲜血浆,同一人份制备的新鲜血浆分两组留样,一组为不灭活的新鲜血浆,另一组为病毒灭活后新鲜血浆,分别检测每组样本保存不同时间后的凝血因子活性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变化.结果 病毒灭活前后FⅡ:C、FⅤ:C、FⅦ:C、FⅧ:C、FⅨ:C、FⅩ:C的含量比较发现,灭活前后血浆凝血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的含量在病毒灭活前后有差异.同时还发现,FⅡ:C、FⅤ:C、FⅦ:C和FⅩ:C的含量在冻存期间呈缓慢下降趋势,在冻存12个月时含量还能维持在70%以上.而FⅧ:C和FⅨ:C在冻存后含量迅速下降,在冻存12个月时含量仅维持在30%~50%.Fib在冻存期间的含量也呈逐渐下降趋势,在冻存12个月时含量约维持在60%.结论 作者认为应加强对病毒灭活血浆质量标准及血制品冻存等操作规程的研究,在保证输血安全的同时应确保输注血浆成分的疗效.

    作者:汤龙海;杨春晖;周群刚;边国慧;方敏;曹谊;王明元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提高高等中医院校实验诊断学教学质量初探

    如今实验诊断学已是高等中医院校学生学习现代医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中医院校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现对如何提高高等中医院校实验诊断学教学质量进行探讨,为高等中医院校实验诊断学教学提供参考.

    作者:梁淑慧;李翠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检测血脂及血尿酸在老年脂肪肝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探讨老年脂肪肝患者血脂检测与血尿酸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东桥卫生院2011年2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老年脂肪肝患者147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50例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人员的血脂水平与血尿酸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脂肪肝患者伴有血脂与血尿酸代谢异常.及早及时进行血脂水平与血尿酸浓度检测可以为老年脂肪肝的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对老年脂肪肝的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胜英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临床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了解临床上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彭州市人民医院住院和门诊患者所送检的标本,对其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共收集标本8 115份,分离出细菌2 064株,分离率为25.43%.病原菌主要来自于痰液、小便、血液、分泌物、大便等标本.其中分离出的主要病原菌是肺炎克雷伯菌(438株)、大肠杆菌(358株)、铜绿假单胞菌(198株)、阴沟肠杆菌(108株)、鲍曼不动杆菌(1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09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9株).在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中对头孢替坦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100%,对奈替米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较高.结论 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和运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医院内感染的监测、预防、控制和管理水平.

    作者:黄建军;游莉;赖倩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小儿麻醉临床实习带教体会

    要当好一名儿科麻醉医生,不仅要掌握好儿童与成人在解剖和生理方面的差别以及小儿外科各种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等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练就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小儿麻醉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小孩要有爱心、耐心、细心和良好的医德医风,更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培养他们系统的临床思维,在临床实习中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相长,共同提高[1].

    作者:舒仕瑜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穿琥宁与奈替米星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5例分析

    穿琥宁是从爵床科植物穿心莲叶提取的穿心莲内酯活性成分[1].临床常用穿琥宁注射液剂型为穿心莲内脂琥珀酸半酯单钾盐注射液,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肺炎的治疗.临床上常联合用抗菌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截至2008年底,本院已出现18例与本品有关的配伍变化,且5例均是与奈替米星混合后产生.

    作者:王馨;李晶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老年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护理效果

    探讨对老年癌症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护理的意义,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将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医院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的60例老年癌症临终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在常规基础护理的同时按照临终关怀程序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基础护理.6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并加以总结分析.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在躯体功能、情绪、认知功能及整体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0.00%和16.67%,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抢救率及日均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癌症临终患者的身心特点,提供合适的临终关怀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刘妙仪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Sysmex XE-5000血细胞分析仪体液模式对胸腔积液和腹水肿瘤细胞的筛查作用

    评价Sysmex XE-5000血细胞分析仪体液模式对胸腔积液和腹水中肿瘤细胞的筛查作用.方法用Sysmex XE-5000血细胞分析仪体液模式测定91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的胸腔积液和腹水标本,分析其研究参数中高荧光细胞比率及其散点图对胸腔积液和腹水中肿瘤细胞的筛查作用.采用SPSS11.5及Excel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肿瘤细胞阳性的标本中,高荧光细胞比率较阴性标本显著增高;散点图上,在高侧向荧光及高侧向散射光区域呈现细胞密集构成亮带的标本检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大.结论 Sysmex XE-5000血细胞分析仪体液模式所提供的高荧光细胞比率及其散点图可以提供肿瘤细胞的筛选信息以做进一步显微镜检查.

    作者:李艳丽;朱立强;方先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IL-13IL-18LTB-4在哮喘患者中的变化研究

    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8(IL-8)、白三烯(LTB-4)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选择健康者、哮喘急性发作者、临床缓解者各36例.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IL-13、IL-18、LTB-4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哮喘患者血清IL-13、IL-18、LTB-4水平急性发作者显著高于缓解者,且两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13、IL-18、LTB-4参与了哮喘慢性炎性反应的形成,检测IL-13、IL-18、LTB-4可评估哮喘病情发展状态,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刘永生;段莉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剖宫产子宫切口裂伤60例的临床分析

    探讨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裂伤的病因,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宁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1 098例产妇病例资料.结果 发生子宫切口裂伤者60例,子宫切口裂伤发生率5.55%,枕后位切口裂伤发生率高达17.27%,胎头深固切口裂伤发生率11.80%,宫口扩张程度在7~10 cm 者切开裂伤发生率高37.62%,胎儿体质量大于4 000 g 时切开裂伤发生率高32.58%,不同胎方位、先露高低、宫口扩张程度、胎儿体质量之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横行裂伤42例,T型裂伤18例,当切口距膀胱子宫反折腹膜大于3 cm 时切口裂伤率明显高于距离在3 cm 以下者,单用钝性分离法扩大子宫切口时,子宫发生切开裂伤概率明显高于钝性加锐型扩大方式的患者.结论 在剖宫产时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掌握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是防止切口裂伤的关键.

    作者:丁会莲;谢玉梅;孙凤玲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抗螺旋刀片治疗的临床体会

    分析高龄肌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抗螺旋刀片(PFNA)微创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 7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30例,均经闭合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固定.结果 经3~9个月随访(平均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生骨不连、内固定松动、脱出或再骨折等并发症.疗效按Harris功能评分,优18例,良10例,差2例,优良率93.3%.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早期负重、固定牢靠、防旋转、防切割及塌陷、对血供影响小等优点,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远泽;杜云峰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外周神经纤维瘤的超声诊断

    探讨外周神经纤维瘤弥漫型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外周神经纤维瘤弥漫型患者10例,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回声特点、血流分布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边界不清的皮下软组织增厚(10/10),多数病变区呈弥漫型回声增强伴多发条带状或结节状低回声(7/10),多数病变区内见大量血流信号(8/10).有以下3种类型:(1)结节型多数为卵圆形、低回声、边界清晰、后方回声增强内部血供较丰富,4例生长在较大神经干的肿瘤可见瘤体与神经干相连;(2)蔓丛型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低回声结节伴周围条带状低回声与之相连,结节内血供较丰富;(3)弥漫型均表现为皮下脂肪层增厚伴边界不清.结论 蔓丛型及弥漫型神经纤维瘤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超声容易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何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影响基层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工作的心理因素及对策

    重症监护室(ICU)常常由于护理工作量大、风险系数高、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抢救多、病死率高等因素,使护士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当前严峻的医疗形势和紧张的医患关系,对ICU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无形中进一步增加了ICU护士的心理压力.本文对影响基层医院ICU护士工作的心理因素及相应对策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华英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福建地区人乳头瘤状病毒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明确福建地区无症状女性人群宫颈人乳头瘤状病毒(HPV)的感染现状,指导相关预防性疫苗的接种.方法采用流式荧光杂交法对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采集的3 052例健康体检女性人群宫颈脱落细胞样本进行分型检测.结果 总HPV感染率为11.3%,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0.4%,感染前5位的型别分别为HPV-52(2.3%),HPV-58(1.7%),HPV-16(1.6%),HPV-18(0.8%),HPV-68(0.7%).HPV感染年龄分布存在双峰现象,20~24岁年龄组的HPV-16感染率明显较高.结论 福建地区无症状女性人群中,HPV-52及HPV-58的感染率相对较高,提示包含HPV-52及HPV-58的第2代预防性疫苗能为福建地区女性提供更好的保护.HPV感染存在2个年龄高峰,对疫苗的适用具有指导意义.对有性生活的年轻女性进行普遍的包含HPV-16的预防性疫苗的补救性接种会获得较大收益.

    作者:王颖;黄毅;陈渝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膜分子检测分析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以及CD30 3种表面抗原的表达与SLE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流式细胞仪采用三色荧光标记分析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CD4、CD25及CD30 3种表面抗原的表达.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记分(SLE DAI)标准评分来判断SLE疾病活动性.结果 SLE患者PBMC中CD4+细胞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减少,CD4+CD25+细胞的百分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两组几乎均无CD4+CD30+细胞表达,也未见CD4-CD30+细胞.结论 SLE患者CD4+CD25+细胞阳性率与疾病的活动性显著相关.

    作者:邹立新;焦鑫;李清明;何思春;王利君;魏中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