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军;王厚照;马莉;解放军第
如今实验诊断学已是高等中医院校学生学习现代医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中医院校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现对如何提高高等中医院校实验诊断学教学质量进行探讨,为高等中医院校实验诊断学教学提供参考.
作者:梁淑慧;李翠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研究体外循环(CPB) 术后早期血液流变学变化并初步分析其与术后谵妄(POD)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简阳市人民医院择期行CPB下单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瓣膜性心脏患者30例,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浅低温高流量CPB.分别在麻醉输液实施前(T0),CPB毕(T1),CPB后1 d(T2),CPB后2 d(T3),CPB后3 d(T4)经动脉各采血5 mL,检测中切全血黏度(Mηb)、血浆黏度(ηP).并于 T2 ~T4 用重症监护病房(ICU)精神错乱评估量表(CAM-ICU)测定患者的神经精神状态.结果 27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其中9例患者在术后1~3 d 出现急性精神障碍,故以CAM-ICU分为POD组(9例)和未发生谵妄(NPOD)组(18例).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D 组在T2 ~T4 时间点Mηb水平均比NPO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ηP水平在T1时间点比NPO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B后出现谵妄的患者表现出血液流变学的早期恶化,应加强对血液流变学的监测与治疗.
作者:付建;陈军;岑斌;陈涛;汪辉德;钟庆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探讨外周神经纤维瘤弥漫型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外周神经纤维瘤弥漫型患者10例,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回声特点、血流分布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边界不清的皮下软组织增厚(10/10),多数病变区呈弥漫型回声增强伴多发条带状或结节状低回声(7/10),多数病变区内见大量血流信号(8/10).有以下3种类型:(1)结节型多数为卵圆形、低回声、边界清晰、后方回声增强内部血供较丰富,4例生长在较大神经干的肿瘤可见瘤体与神经干相连;(2)蔓丛型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低回声结节伴周围条带状低回声与之相连,结节内血供较丰富;(3)弥漫型均表现为皮下脂肪层增厚伴边界不清.结论 蔓丛型及弥漫型神经纤维瘤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超声容易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何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探讨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裂伤的病因,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宁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1 098例产妇病例资料.结果 发生子宫切口裂伤者60例,子宫切口裂伤发生率5.55%,枕后位切口裂伤发生率高达17.27%,胎头深固切口裂伤发生率11.80%,宫口扩张程度在7~10 cm 者切开裂伤发生率高37.62%,胎儿体质量大于4 000 g 时切开裂伤发生率高32.58%,不同胎方位、先露高低、宫口扩张程度、胎儿体质量之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横行裂伤42例,T型裂伤18例,当切口距膀胱子宫反折腹膜大于3 cm 时切口裂伤率明显高于距离在3 cm 以下者,单用钝性分离法扩大子宫切口时,子宫发生切开裂伤概率明显高于钝性加锐型扩大方式的患者.结论 在剖宫产时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掌握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是防止切口裂伤的关键.
作者:丁会莲;谢玉梅;孙凤玲 刊期: 2012年第24期
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医医院进行宫颈液基细胞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妇科液基薄层制片技术和传统宫颈刮片技术的优缺点.方法 将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320例体检者的宫颈细胞学检查分别采用液基薄层涂片技术和传统宫颈刮片技术制成的涂片进行固定、染色、镜检,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妇科液基薄层制片技术样本无需多次转移,操作环节少,可以去除黏液、红细胞等杂质,制成优质薄片,涂片内细胞分布均匀,图像清晰,便于阅片.与传统方法相比,不遗漏病变细胞,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检出率提高了63.4%,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检出率提高了60.1%,同时降低了52.9%的不满意标本.传统宫颈刮片涂片厚,细胞重叠,视野不清,难于发现和辨别细胞,阳性率低,漏检率高.结论 液基薄层涂片技术在妇科疾病的诊断方面更优于传统宫颈刮片技术,值得在临床检验工作中推广.
作者:田居祥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研究β-谷甾醇对人自然杀伤(NK)细胞和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增殖率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本室建立的专用培养液培养NK细胞.不同浓度的β-谷甾醇作用于NK细胞及胰腺癌SW-1990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β-谷甾醇对NK细胞及胰腺癌SW-1990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胰腺癌SW-1990细胞生长周期和凋亡情况;乳酸脱氢酶法评价经不同浓度β-谷甾醇干预后,NK细胞对胰腺癌SW-1990细胞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 浓度为1.25~10.00 μg/mL的β-谷甾醇作用48 h后,NK细胞生长抑制率呈负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浓度增加到40~80 μg/mL 后,NK细胞生长抑制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浓度为10~80 μg/mL的β-谷甾醇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浓度为10 μg/mL的β-谷甾醇作用后胰腺癌SW-1990细胞凋亡率为27.18%,较对照组及低浓度组明显增加(P<0.05);β-谷甾醇使SW-1990细胞周期主要停滞于S期;浓度为1.25及2.5 μg/mL的β-谷甾醇作用48 h后,NK细胞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1.25 μg/mL时达高峰(76.3%);当β-谷甾醇浓度大于5 μg/mL,NK细胞的杀伤活性随药物浓度的增加逐渐下降.结论 β-谷甾醇能够有效提高NK细胞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的杀伤能力.
作者:程静;刘军权;陈复兴;吕小婷;费素娟;杨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观察4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并探讨其在肝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结果 AFP、CA199、CA125、CEA在原发性肝癌,肝炎后肝硬化,重度、中度、轻度慢性乙型肝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4项指标具有互补作用,可提高各种肝病的诊断效率.
作者:吴敏娟;胥萍;杭茵;吴越人 刊期: 2012年第24期
了解垫江地区居民的血脂异常情况,指导临床合理控制高脂血症.方法 收集2006~2011年垫江县人民医院9 5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脂检测结果,按不同年龄、学历进行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3~49岁组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70岁以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专及以上学历组TG、TC、HDL-C及LDL-C异常率与初中及以下学历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脂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学历越高,居民的保健意识越强,应加强血脂异常危害性的宣传,增加低学历人群的保健意识.
作者:廖俐雅;魏进武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研究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佛山市顺德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及合作医院接受HPV21分型及TCT检查的1 832例患者临床资料,TCT检查结果有异常及TCT结果阴性的患者进行引导镜及组织活检.结果 1 832例患者中TCT检测异常者813例,无宫颈上皮内瘤变228例,高危型HPV阳性率为9.6%;CINⅠ522例,高危型HPV阳性率为52.5%;CINⅡ~Ⅲ 63例,高危型HPV阳性率为93.7%.TCT检查对CIN检测的敏感度为46.7%,特异度为96.9%,对CIN Ⅱ~Ⅲ的敏感度为93.7%,特异度为70.5%,阴性预测值为99.1%;HR-HPV对CIN检测的敏感度为56.9%,特异度为90.4%,对CINⅡ~Ⅲ的敏感度为93.7%,特异度为60.5%,阴性预测值为99.2%;二者联合对CIN检测的敏感度为66.5%,特异度为89.0%,对CIN Ⅱ~Ⅲ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53.2%,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 HR-HPV检测联合TCT可有效提高宫颈癌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减少漏诊的发生,使宫颈癌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作者:刘国强;李辉腾 刊期: 2012年第24期
但近年来,医学科学飞速发展,掀起了新的医学教育改革浪潮,新的医学教育方法技能层出不穷,如何让高校年轻的助教们既能解决顺利入职问题,又能在医学教育职业生涯早期持续提高教学能力[1];仅靠岗前培训显然无法达到目的,研究和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助教培训模式,对加强医学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为此,作者选择了新教师培训比较成熟的国家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医学院校的助教培训提供初步事实依据.
作者:胡彦;张雪;毕延芹;徐宝峰 刊期: 2012年第24期
评价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培养药敏的分析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減少滥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11年1月1日至12月30日,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院门诊与住院的753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在排尿后使用1%苯扎溴胺对尿道口做消毒处理,并对前列腺实施按摩之后无菌收集前列腺液,第1滴用作常规检查,第2滴用作细菌培养加药敏和支原体培养.结果 在753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普通细菌培养共分离出262例阳性标本,为34.8%,其中两种致病菌混合感染有3例,占细菌培养阳性的1.1%.262例细菌培养阳性标本中有57例做支原体培养,其中16例解脲脲原体阳性,阳性率占28.1%,人型支原体没有发现阳性.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EPS)的病原体检测对临床诊治慢性前列腺炎具有重要意义.抗菌药物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常用方法,但不可忽视前列腺炎细菌混合感染及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的存在.
作者:张文辉;李永成;魏辉;黄英;杨小兵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剖宫产产后出血9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2 287例,产后出血96例,发生率为4.20%.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损伤及其他因素.结论 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预防和及时治疗子宫收缩乏力,及时处理胎盘因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手术操作技术.
作者:牟海波;夏红梅;孟晓蓉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流感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小杆菌,常寄生于人体呼吸道,可引起儿童严重细菌性感染如脑膜炎、肺炎、菌血症等.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是治疗流感嗜血杆菌常用的首选药物,但在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下产生耐药菌株.1972年欧洲报道对氨苄西林耐药,随后的30多年这种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断上升,如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大环内酯类等.
作者:杨帆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探讨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56例临产孕妇(实验组)及13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4项指标及血小板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血小板计数(PLT)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的改变提示其机体处于高凝状态,监测临产孕妇的凝血4项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永平;李琳;唐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了解兰州市中医院2007~2011年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细菌耐药性情况.方法 对2007~2011年住院患者病原学检查结果统计,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总感染病原菌的34.5%;革兰阳性球菌以肠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占总感染病原菌的18.2%;假单胞菌感染占总感染病原菌的11.5%;真菌占总感染病原菌的21.1%.这些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定等β-内酰胺类(除碳青霉烯类)均较非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株耐药率高,且对庆大霉素、氯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等也较ESBLs产生株耐药率高,头孢他定/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克拉维酸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 5年来该院的常见感染病原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假单胞菌、真菌为主,且存在严重耐药性,提醒临床医生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李琼;何静;刘小花 刊期: 2012年第24期
观察心绞痛患者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浓度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88例观察对象分为3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4例,稳定性心绞痛组24例,健康对照组30例.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IMA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室壁运动和心功能.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清IMA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血清IMA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686,P<0.05);LVEF减低(LVEF<50%)的患者血清IMA水平明显高于LVEF正常(LVEF≥50%)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VEF正常的患者中,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清IMA水平仍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MA浓度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中明显升高,且升高水平与LVEF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桑玉玉;苏建友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分析高龄肌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抗螺旋刀片(PFNA)微创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 7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30例,均经闭合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固定.结果 经3~9个月随访(平均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生骨不连、内固定松动、脱出或再骨折等并发症.疗效按Harris功能评分,优18例,良10例,差2例,优良率93.3%.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早期负重、固定牢靠、防旋转、防切割及塌陷、对血供影响小等优点,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远泽;杜云峰 刊期: 2012年第24期
作者在负责门急诊检验工作时曾经处理过2个至今记忆犹深的ABO血型误判的病例,现呈现于此,供从事临床检难工作的同行分析参考.1 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女,51岁,为因急性贫血而住院的急诊患者,检验人员已判血型为AB型,并已发出报告,但检验人员1 h 后发现该患者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血标本似有颗粒状凝集现象,立即镜检抗凝血标本,发现镜下多数红细胞分散聚集成大小不等的小团块且边缘有破损红细胞,然后请病区立即重取EDTA-K2抗凝血标本送检.
作者:郑兴忠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和血脂变化与冠心病(CHD)的关系,为CHD的预防、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以87例CHD患者作为观察组,87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HD观察组对比健康对照组血清TBIL、DBIL、HDL-C浓度明显降低,TC、TG、LDL-C浓度CHD观察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IL、DBIL、HDL-C浓度降低和TC、TG、LDL-C浓度增高是影响CHD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
作者:禤彩云;詹永聪;黄建宏;郑通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对南川区人民医院178例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围术前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经必要的心理护理、完善的术前检查及术前准备为手术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各管道的妥善护理,有效的预防感染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 178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平均住院时间9 d,痊愈出院.结论术前、术后精心的护理使患者预后取得更佳的临床效果是保证治疗成功关键.
作者:申梅利;田维;韦红群;夏敏 刊期: 2012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