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国;姚加平;赵兴国;茆春红
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医医院进行宫颈液基细胞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妇科液基薄层制片技术和传统宫颈刮片技术的优缺点.方法 将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320例体检者的宫颈细胞学检查分别采用液基薄层涂片技术和传统宫颈刮片技术制成的涂片进行固定、染色、镜检,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妇科液基薄层制片技术样本无需多次转移,操作环节少,可以去除黏液、红细胞等杂质,制成优质薄片,涂片内细胞分布均匀,图像清晰,便于阅片.与传统方法相比,不遗漏病变细胞,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检出率提高了63.4%,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检出率提高了60.1%,同时降低了52.9%的不满意标本.传统宫颈刮片涂片厚,细胞重叠,视野不清,难于发现和辨别细胞,阳性率低,漏检率高.结论 液基薄层涂片技术在妇科疾病的诊断方面更优于传统宫颈刮片技术,值得在临床检验工作中推广.
作者:田居祥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研究β-谷甾醇对人自然杀伤(NK)细胞和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增殖率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本室建立的专用培养液培养NK细胞.不同浓度的β-谷甾醇作用于NK细胞及胰腺癌SW-1990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β-谷甾醇对NK细胞及胰腺癌SW-1990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胰腺癌SW-1990细胞生长周期和凋亡情况;乳酸脱氢酶法评价经不同浓度β-谷甾醇干预后,NK细胞对胰腺癌SW-1990细胞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 浓度为1.25~10.00 μg/mL的β-谷甾醇作用48 h后,NK细胞生长抑制率呈负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浓度增加到40~80 μg/mL 后,NK细胞生长抑制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浓度为10~80 μg/mL的β-谷甾醇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浓度为10 μg/mL的β-谷甾醇作用后胰腺癌SW-1990细胞凋亡率为27.18%,较对照组及低浓度组明显增加(P<0.05);β-谷甾醇使SW-1990细胞周期主要停滞于S期;浓度为1.25及2.5 μg/mL的β-谷甾醇作用48 h后,NK细胞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1.25 μg/mL时达高峰(76.3%);当β-谷甾醇浓度大于5 μg/mL,NK细胞的杀伤活性随药物浓度的增加逐渐下降.结论 β-谷甾醇能够有效提高NK细胞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的杀伤能力.
作者:程静;刘军权;陈复兴;吕小婷;费素娟;杨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探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联合检测对缺铁性贫血(ID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8例IDA患者和75例健康人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中红细胞参数:MCV、RDW.同时对缺铁性贫血患者作骨髓涂片铁染色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缺铁性贫血患者MCV、RDW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V与RDW联合检测和综合分析对诊断缺铁性贫血意义甚大,可作为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一项初筛指标.
作者:李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调查石河子市无偿献血者中血液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阳性模式的种类与分布,探讨ALT与HBsAg、抗-HCV、抗-TP阳性模式彼此的相关程度,试图寻找有效的筛检模式,为筛检献血者提供理论数据支持,保证血液安全.方法 调查2006~2010年46 999例石河子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指标数据,对ALT阳性模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46 999例石河子市无偿献血者总阳性人数为2 558例,其中ALT阳性1 475例,HBsAg阳性511例,抗-HCV阳性406例,抗-TP阳性166例.在ALT阳性模式中,ALT单项阳性率94.85%,ALT与HBsAg 双项阳性率2.57%,ALT与抗-HCV双项阳性率1.41%;在HBsAg阳性模式中,HBsAg单项阳性率90.28%;在抗-HCV阳性模式中,抗-HCV单项阳性率89.82%.结论 ALT与HBsAg关联程度强于ALT与抗-HCV,建议加强献血前的ALT与HBsAg的筛检,以有效降低复检阳性率.
作者:王桂萍;张丽翠;程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了解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病毒(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明胶凝集法检测534例流浪精神障碍患者和400例非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血清样本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抗体(抗-HBe)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病毒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结果 流浪精神障碍患者HBsAg、抗-HBs、抗-HCV、抗-Tp和抗-HIV的阳性率分别是12.36%、36.32%、1.49%、4.68%、0.00%;抗-HBs、抗-HBe阳性率高于非流浪精神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性别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浪精神障碍患者HBV感染率高,专科医院应加强监测,预防院内感染及职业暴露的发生并对患者保护性接种疫苗.
作者:高晓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研究肺炎支原体(MP)抗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小儿MP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被动凝集法对77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和50例非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同时测定hs-CRP.结果 支原体肺炎组阳性率低于非支原体感染肺炎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MP抗体和hs-CRP对支原体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丽 刊期: 2012年第24期
评价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培养药敏的分析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減少滥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11年1月1日至12月30日,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院门诊与住院的753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在排尿后使用1%苯扎溴胺对尿道口做消毒处理,并对前列腺实施按摩之后无菌收集前列腺液,第1滴用作常规检查,第2滴用作细菌培养加药敏和支原体培养.结果 在753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普通细菌培养共分离出262例阳性标本,为34.8%,其中两种致病菌混合感染有3例,占细菌培养阳性的1.1%.262例细菌培养阳性标本中有57例做支原体培养,其中16例解脲脲原体阳性,阳性率占28.1%,人型支原体没有发现阳性.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EPS)的病原体检测对临床诊治慢性前列腺炎具有重要意义.抗菌药物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常用方法,但不可忽视前列腺炎细菌混合感染及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的存在.
作者:张文辉;李永成;魏辉;黄英;杨小兵 刊期: 2012年第24期
通过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法测定血清结核分枝杆菌IgG(TB-IgG),同时与痰涂片查找抗酸杆菌以及影像学检查比较,以探讨TB-IgG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斑点免疫渗滤试验法检测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兴市人民医院结核病住院患者106例和非结核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39例的血清TB-IgG,同时做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通过逻辑回归分析,影像学检查对结核诊断有显著影响;而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及TB-IgG影响不显著.且初治与复治结核患者TB-Ig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初次诊断结核病时,痰涂片镜检及影像学检查仍是主要的实验室方法.TB-IgG检测应联合其他检查手段才能较准确地诊断结核病.
作者:蔡波;周保健;潘虹霞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8(IL-8)、白三烯(LTB-4)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选择健康者、哮喘急性发作者、临床缓解者各36例.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IL-13、IL-18、LTB-4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哮喘患者血清IL-13、IL-18、LTB-4水平急性发作者显著高于缓解者,且两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13、IL-18、LTB-4参与了哮喘慢性炎性反应的形成,检测IL-13、IL-18、LTB-4可评估哮喘病情发展状态,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刘永生;段莉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探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出血的应用.方法 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重庆市合川区妇幼保健院50例剖宫产术宫缩乏力中出血患者行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止血的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50例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出血患者行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均获得满意的止血效果,成功保留子宫,无晚期产后出血,产后42 d 随访子宫复旧良好,月经恢复情况均正常,随访4~12个月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所致的出血方法简单,效果明显,是一种有效保留子宫的止血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刘兴碧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探讨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裂伤的病因,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宁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1 098例产妇病例资料.结果 发生子宫切口裂伤者60例,子宫切口裂伤发生率5.55%,枕后位切口裂伤发生率高达17.27%,胎头深固切口裂伤发生率11.80%,宫口扩张程度在7~10 cm 者切开裂伤发生率高37.62%,胎儿体质量大于4 000 g 时切开裂伤发生率高32.58%,不同胎方位、先露高低、宫口扩张程度、胎儿体质量之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横行裂伤42例,T型裂伤18例,当切口距膀胱子宫反折腹膜大于3 cm 时切口裂伤率明显高于距离在3 cm 以下者,单用钝性分离法扩大子宫切口时,子宫发生切开裂伤概率明显高于钝性加锐型扩大方式的患者.结论 在剖宫产时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掌握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是防止切口裂伤的关键.
作者:丁会莲;谢玉梅;孙凤玲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分析比较重庆市不同地区中小学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方法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将重庆划分为一圈两翼三个片区,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23 316名中小学学生进行身高、体质量的测量,按<儿童青少年身高标准体重筛查标准表(2002年)>分为营养不良、较低体质量、正常体质量、超重、肥胖5个层次来判断生长发育水平.结果 主城区男、女生的身高均显著高于东南翼和东北翼相同年龄的学生(P<0.05),主城区7~18岁男生、8~11岁女生的体质量显著高于东南翼和东北翼的学生(P<0.05),而3个地区其余年龄女生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城区、东南翼、东北翼男生肥胖率为10.79%、5.13%、7.29%,女生肥胖率为6.68%、5.21%、5.54%.结论 主城区中小学学生的身高明显高于两翼地区,但主城区中小学学生的肥胖率也很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营养改善.
作者:陈燕;龚玲;谷政;糜漫天;郑华民;郎和东;万婧;张乾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但近年来,医学科学飞速发展,掀起了新的医学教育改革浪潮,新的医学教育方法技能层出不穷,如何让高校年轻的助教们既能解决顺利入职问题,又能在医学教育职业生涯早期持续提高教学能力[1];仅靠岗前培训显然无法达到目的,研究和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助教培训模式,对加强医学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为此,作者选择了新教师培训比较成熟的国家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医学院校的助教培训提供初步事实依据.
作者:胡彦;张雪;毕延芹;徐宝峰 刊期: 2012年第24期
观察4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并探讨其在肝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结果 AFP、CA199、CA125、CEA在原发性肝癌,肝炎后肝硬化,重度、中度、轻度慢性乙型肝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4项指标具有互补作用,可提高各种肝病的诊断效率.
作者:吴敏娟;胥萍;杭茵;吴越人 刊期: 2012年第24期
了解兰州市中医院2007~2011年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细菌耐药性情况.方法 对2007~2011年住院患者病原学检查结果统计,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总感染病原菌的34.5%;革兰阳性球菌以肠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占总感染病原菌的18.2%;假单胞菌感染占总感染病原菌的11.5%;真菌占总感染病原菌的21.1%.这些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定等β-内酰胺类(除碳青霉烯类)均较非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株耐药率高,且对庆大霉素、氯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等也较ESBLs产生株耐药率高,头孢他定/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克拉维酸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 5年来该院的常见感染病原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假单胞菌、真菌为主,且存在严重耐药性,提醒临床医生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李琼;何静;刘小花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探讨和研究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近年来收治的37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的37例健康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妊娠并发症、围生儿结局以及胎儿生长发育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胎盘体积较健康对照组小,而孕妇HBV感染情况与新生儿体质量、身长以及胎儿生长受限(FGR)情况并无明显关系;新生儿中HBsAg阳性者体质量、身长及胎盘体积均较阴性者低,FGR发生率高;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eAg)阳性组FGR发生率较高;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组胎盘体积较大.结论 宫内感染HBV有可能导致胎盘体积缩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降低,而新生儿抗-HBs阳性对胎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侯福军 刊期: 2012年第24期
作者在负责门急诊检验工作时曾经处理过2个至今记忆犹深的ABO血型误判的病例,现呈现于此,供从事临床检难工作的同行分析参考.1 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女,51岁,为因急性贫血而住院的急诊患者,检验人员已判血型为AB型,并已发出报告,但检验人员1 h 后发现该患者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血标本似有颗粒状凝集现象,立即镜检抗凝血标本,发现镜下多数红细胞分散聚集成大小不等的小团块且边缘有破损红细胞,然后请病区立即重取EDTA-K2抗凝血标本送检.
作者:郑兴忠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对30例新生儿实施PICC置管的效果和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30例患儿中有29例患儿穿刺成功,成功率为96%.导管留置时间短3 d,长35 d,平均滞留时间为19 d.结论 PICC为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提供了可靠安全的静脉通道,为患儿的恢复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作者:李霞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和抗角蛋白抗体(AKA)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测定抗CCP,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RF.结果 抗CCP的阳性率在RA患者中为65.45%,在非RA中为3.33%,并且3项指标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抗CCP 65.45%;97.83%,AKA 33.64%、96.83%;RF 75.45%、78.98%.RA患者的3项指标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RA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CCP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联合检测抗CCP、AKA与RF可明显提高对RA诊断的特异性.
作者:张福军;王厚照;马莉;解放军第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探讨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动态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0~2012年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临床确诊的1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在10~36 h和72~96 h内多次测定CK、CK-MB、hs-cTnT水平,选取2个时间段内峰值变化幅度进行对比.结果病情好转患者的CK、CK-MB、hs-cTnT在 10~36 h 的峰值较72~96 h 的峰值降低幅度分别为3.72±2.52、4.56±3.25、1.11±1.00,而死亡组降低幅度分别为0.93±0.57、0.98±0.73、0.66±0.46,两组间3项指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CK、CK-MB、hs-cTnT动态变化幅度与病情呈正相关,可作为病死率的预测性指标.
作者:龚国忠;唐川苏;蒲泽晏;黄刚;刘友迎;李祥坤;杨瀚晅 刊期: 2012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