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干湿化学检测结果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严蓓蓓

关键词:干化学, 湿式化学, 相关性分析
摘要:比较干化学试纸法与湿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清葡萄糖(Glu)的检测结果,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VITROS350干化学分析仪和Olympus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8份血清标本的Glu结果,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检测的血清Glu检测结果高度相关,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式生化和湿式生化检测结果高度相关,但存在差异,应采取措施使它们的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影响基层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工作的心理因素及对策

    重症监护室(ICU)常常由于护理工作量大、风险系数高、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抢救多、病死率高等因素,使护士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当前严峻的医疗形势和紧张的医患关系,对ICU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无形中进一步增加了ICU护士的心理压力.本文对影响基层医院ICU护士工作的心理因素及相应对策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华英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IL-13IL-18LTB-4在哮喘患者中的变化研究

    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8(IL-8)、白三烯(LTB-4)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选择健康者、哮喘急性发作者、临床缓解者各36例.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IL-13、IL-18、LTB-4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哮喘患者血清IL-13、IL-18、LTB-4水平急性发作者显著高于缓解者,且两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13、IL-18、LTB-4参与了哮喘慢性炎性反应的形成,检测IL-13、IL-18、LTB-4可评估哮喘病情发展状态,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刘永生;段莉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3项指标动态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探讨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动态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0~2012年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临床确诊的1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在10~36 h和72~96 h内多次测定CK、CK-MB、hs-cTnT水平,选取2个时间段内峰值变化幅度进行对比.结果病情好转患者的CK、CK-MB、hs-cTnT在 10~36 h 的峰值较72~96 h 的峰值降低幅度分别为3.72±2.52、4.56±3.25、1.11±1.00,而死亡组降低幅度分别为0.93±0.57、0.98±0.73、0.66±0.46,两组间3项指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CK、CK-MB、hs-cTnT动态变化幅度与病情呈正相关,可作为病死率的预测性指标.

    作者:龚国忠;唐川苏;蒲泽晏;黄刚;刘友迎;李祥坤;杨瀚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孕妇的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分析

    观察武鸣县辖区内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降低的适龄孕妇的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突变类型,为这一地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对武鸣县辖区内641例孕妇进行血细胞分析,筛查出MCH降低孕妇475例,运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其进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类型基因检测,观察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475例MCH降低的孕妇发生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类型基因者428例,其中319例发生β突变,116例发生α突变;β突变呈现654M、17M、28M、27/28M、29M、CD41-42M、βEM、43M、71-72M、IVS-I-1M 10种突变类型,α突变呈现为αCS、αQS、αWS 3种突变;β突变以41-42M及17M突变为主,分别占β突变类型的44.83%和30.12%;α以αCS突变及αWS突变为主,分别占α突变类型的55.93%和36.21%;发生α/β杂合突变18例,以αWS联合β链41-42M、17M突变的类型多见.结论 武鸣县辖区内MCH降低孕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突变类型以β突变的41-42M突变及17M 突变为主,在实施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防治的考量中应考虑患者的地域因素.

    作者:骆朝京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Sysmex XE-5000血细胞分析仪体液模式对胸腔积液和腹水肿瘤细胞的筛查作用

    评价Sysmex XE-5000血细胞分析仪体液模式对胸腔积液和腹水中肿瘤细胞的筛查作用.方法用Sysmex XE-5000血细胞分析仪体液模式测定91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的胸腔积液和腹水标本,分析其研究参数中高荧光细胞比率及其散点图对胸腔积液和腹水中肿瘤细胞的筛查作用.采用SPSS11.5及Excel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肿瘤细胞阳性的标本中,高荧光细胞比率较阴性标本显著增高;散点图上,在高侧向荧光及高侧向散射光区域呈现细胞密集构成亮带的标本检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大.结论 Sysmex XE-5000血细胞分析仪体液模式所提供的高荧光细胞比率及其散点图可以提供肿瘤细胞的筛选信息以做进一步显微镜检查.

    作者:李艳丽;朱立强;方先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抗螺旋刀片治疗的临床体会

    分析高龄肌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抗螺旋刀片(PFNA)微创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 7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30例,均经闭合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固定.结果 经3~9个月随访(平均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生骨不连、内固定松动、脱出或再骨折等并发症.疗效按Harris功能评分,优18例,良10例,差2例,优良率93.3%.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早期负重、固定牢靠、防旋转、防切割及塌陷、对血供影响小等优点,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远泽;杜云峰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常见致病真菌方法的建立

    建立快速的检测临床致病真菌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方法 使用真菌的通用引物ITS86和ITS4,检测临床常见的致病性真菌,并观察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建立的荧光定量PCR可以准确地检测念珠菌属、曲霉菌属和新型隐球菌等常见的致病真菌,白色念珠菌的敏感性为0.87 fg,光滑念珠菌的敏感性为4.2 fg,与细菌和人类基因组DNA以及病毒DNA均无交叉反应,根据融解曲线的Tm值可以进行菌种的初步鉴定.结论 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真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好,可以应用于临床进行快速检测.

    作者:韩学贞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两种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检测方法比较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被动凝集法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肺炎支原体(MP)的检测,评估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72例呼吸道患者同时采用ELISA、被动凝集法检测其MP的抗体免疫球蛋白M(IgM).结果 在67例临床诊断为MP感染的患儿中,ELISA阳性66例,敏感性98.5%;被动凝集法阳性62例,敏感性92.5%.结论可作为支原体肺炎实验室诊断的常规检测.

    作者:谌晓燕;张银辉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β-谷甾醇对人自然杀伤细胞杀伤胰腺癌SW-1990细胞的影响

    研究β-谷甾醇对人自然杀伤(NK)细胞和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增殖率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本室建立的专用培养液培养NK细胞.不同浓度的β-谷甾醇作用于NK细胞及胰腺癌SW-1990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β-谷甾醇对NK细胞及胰腺癌SW-1990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胰腺癌SW-1990细胞生长周期和凋亡情况;乳酸脱氢酶法评价经不同浓度β-谷甾醇干预后,NK细胞对胰腺癌SW-1990细胞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 浓度为1.25~10.00 μg/mL的β-谷甾醇作用48 h后,NK细胞生长抑制率呈负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浓度增加到40~80 μg/mL 后,NK细胞生长抑制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浓度为10~80 μg/mL的β-谷甾醇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浓度为10 μg/mL的β-谷甾醇作用后胰腺癌SW-1990细胞凋亡率为27.18%,较对照组及低浓度组明显增加(P<0.05);β-谷甾醇使SW-1990细胞周期主要停滞于S期;浓度为1.25及2.5 μg/mL的β-谷甾醇作用48 h后,NK细胞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1.25 μg/mL时达高峰(76.3%);当β-谷甾醇浓度大于5 μg/mL,NK细胞的杀伤活性随药物浓度的增加逐渐下降.结论 β-谷甾醇能够有效提高NK细胞对胰腺癌SW-1990细胞的杀伤能力.

    作者:程静;刘军权;陈复兴;吕小婷;费素娟;杨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脓液中分离出诺卡菌2例

    近年来,由于器官移植、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例数的增加,诺卡菌感染病例有逐年增加趋势.由于其与一般细菌感染在临床表现方面无特异性,且临床医生对于这类少见病认识不足,故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鉴于此,作者总结分析近一年内本室发现的2例诺卡菌感染病例,以帮助临床医生了解诺卡菌病,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煜礼;侯伟伟;肖倩茹;江涟;刘沙沙;万海英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体外循环术后早期血液流变学变化与术后谵妄的关系

    研究体外循环(CPB) 术后早期血液流变学变化并初步分析其与术后谵妄(POD)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简阳市人民医院择期行CPB下单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瓣膜性心脏患者30例,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浅低温高流量CPB.分别在麻醉输液实施前(T0),CPB毕(T1),CPB后1 d(T2),CPB后2 d(T3),CPB后3 d(T4)经动脉各采血5 mL,检测中切全血黏度(Mηb)、血浆黏度(ηP).并于 T2 ~T4 用重症监护病房(ICU)精神错乱评估量表(CAM-ICU)测定患者的神经精神状态.结果 27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其中9例患者在术后1~3 d 出现急性精神障碍,故以CAM-ICU分为POD组(9例)和未发生谵妄(NPOD)组(18例).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D 组在T2 ~T4 时间点Mηb水平均比NPO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ηP水平在T1时间点比NPO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B后出现谵妄的患者表现出血液流变学的早期恶化,应加强对血液流变学的监测与治疗.

    作者:付建;陈军;岑斌;陈涛;汪辉德;钟庆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2010~2011年十堰市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原因及对策

    探讨十堰市中心血站2010~2011年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原因,对采集失败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确保在血液安全的基础上避免血液采集成本浪费.方法 对该血站2010~2011年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原因进行统计并分析原因.结果 2010~2011年该血站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5例,采集过程中离心杯漏液2例,中度脂血未采集到血小板1例,疑似溶血停止采集2例.结论 加强员工专业技术培训,工作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增强工作人员责任心,减少机采血小板的采集失败率,以减少血液资源浪费,节约社会资源.

    作者:刘敏;杨培琴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应用密闭式吸痰管注入固尔苏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研究

    探讨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将8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气管插管注入固尔苏后加压给氧,连接呼吸机机械通气;实验组采取常规气管插管后,接呼吸机机械通气,用注射器经密闭式吸痰管注药口注入固尔苏,呼吸机继续机械通气.两组均观察患儿面色改变及监护情况.结果 实验组药物反流及面色发绀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推药过程中,实验组血氧饱和度、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密闭式吸痰管注入固尔苏,同时注意给药前后的护理可减少给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晏玲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围术期护理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对南川区人民医院178例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围术前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经必要的心理护理、完善的术前检查及术前准备为手术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各管道的妥善护理,有效的预防感染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 178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平均住院时间9 d,痊愈出院.结论术前、术后精心的护理使患者预后取得更佳的临床效果是保证治疗成功关键.

    作者:申梅利;田维;韦红群;夏敏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3项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和抗角蛋白抗体(AKA)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测定抗CCP,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RF.结果 抗CCP的阳性率在RA患者中为65.45%,在非RA中为3.33%,并且3项指标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抗CCP 65.45%;97.83%,AKA 33.64%、96.83%;RF 75.45%、78.98%.RA患者的3项指标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RA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CCP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联合检测抗CCP、AKA与RF可明显提高对RA诊断的特异性.

    作者:张福军;王厚照;马莉;解放军第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的护理体会

    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对30例新生儿实施PICC置管的效果和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30例患儿中有29例患儿穿刺成功,成功率为96%.导管留置时间短3 d,长35 d,平均滞留时间为19 d.结论 PICC为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提供了可靠安全的静脉通道,为患儿的恢复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作者:李霞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研究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佛山市顺德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及合作医院接受HPV21分型及TCT检查的1 832例患者临床资料,TCT检查结果有异常及TCT结果阴性的患者进行引导镜及组织活检.结果 1 832例患者中TCT检测异常者813例,无宫颈上皮内瘤变228例,高危型HPV阳性率为9.6%;CINⅠ522例,高危型HPV阳性率为52.5%;CINⅡ~Ⅲ 63例,高危型HPV阳性率为93.7%.TCT检查对CIN检测的敏感度为46.7%,特异度为96.9%,对CIN Ⅱ~Ⅲ的敏感度为93.7%,特异度为70.5%,阴性预测值为99.1%;HR-HPV对CIN检测的敏感度为56.9%,特异度为90.4%,对CINⅡ~Ⅲ的敏感度为93.7%,特异度为60.5%,阴性预测值为99.2%;二者联合对CIN检测的敏感度为66.5%,特异度为89.0%,对CIN Ⅱ~Ⅲ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53.2%,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 HR-HPV检测联合TCT可有效提高宫颈癌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减少漏诊的发生,使宫颈癌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作者:刘国强;李辉腾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干湿化学检测结果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比较干化学试纸法与湿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清葡萄糖(Glu)的检测结果,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VITROS350干化学分析仪和Olympus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8份血清标本的Glu结果,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检测的血清Glu检测结果高度相关,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式生化和湿式生化检测结果高度相关,但存在差异,应采取措施使它们的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作者:严蓓蓓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肝纤维化指标与HBV-DNA联合检测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

    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在肝纤维化非创伤性检查中的临床意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病毒载量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 14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PCⅢ)检测采用放免法;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分别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肝纤维化4项指标中HA和PCⅢ在慢性肝炎轻、中、重度和肝硬化患者中有依次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HBV-DNA阳性组中血清肝纤4项指标低,在HBeAg阴性、HBV-DNA阴性组呈中等偏高,而在HBeAg阴性、HBV-DNA阳性组中高.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HBV-DNA阳性和年龄增长,肝病持续发展,炎性和纤维化程度加重,肝纤维化4项指标与HBV-DNA联合检测对临床判断肝纤维化程度、肝硬化早期诊断和指导抗纤维化及抗病毒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胡恒贵;秦淑国;李林茹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早期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的临床意义

    研究肺炎支原体(MP)抗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小儿MP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被动凝集法对77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和50例非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同时测定hs-CRP.结果 支原体肺炎组阳性率低于非支原体感染肺炎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MP抗体和hs-CRP对支原体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丽 刊期: 2012年第2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