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王生玲;郑强

关键词:中子活化分析, 微量元素, 生物样品, 综述
摘要:随着精密测量技术的逐渐发展,70年代以后国外出现了象中子活化分析这样先进的分析测试手段,我国此类技术虽起步较晚,但近十多年来也得到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运用计算机程序化的仪器来进行临床诊断和病因研究,以及在环境生态保护方面有效地监测工业有毒元素的污染,积极地开展有关的地方病和职业病的防治工作,使中子活化技术迅速地发展起来.由于中子活化分析是多元素与核素分析技术,具有准确度和灵敏度高且样品用量少等其它分析方法不能比拟的优点,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热点.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山东省防氟改水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山东省是全国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之一.据1978~1980年流行病学调查,病区分布在15个市(地)105个县(市、区)的8 041个村,其中重病区664(8.26%)个村,水氟含量高达20mg/L,中病区2 840(35.32%)个村,轻病区4 537(56.42%)个村,总受害人口652万,氟斑牙患者300多万,氟骨症患者23万.自1980年实施防氟改水以来,国家、集体、个人共投资2亿多元,兴建各类改水工程5 267处,设家庭除氟罐3万多个,完成了7 043个病村的改水任务,使607万人民群众喝上了含氟量适宜的卫生自来水,基本上摆脱了氟中毒的危害.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发现防氟改水工作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作者:云中杰;咸树梅;陈培忠;秦玉平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三起肉毒中毒案例报告

    1998年12月18日至1999年1月10日,新疆库尔勒哈满沟煤矿接连发生三起因食用自制豆豉引起肉毒中毒,致10人发病5人死亡的事故,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樊奇;李欣;尚金凤;曹儒牛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生物样品活性巯基测定法

    本实验室建立了一则用于生物样品活性巯基测定方法和实验程序.标准系列光密度与巯基含量成线性关系,在巯基含量为0~5.0μg范围内六次检测的相关系数γ为0.999 0~0.999 97.同一含量巯基10个月内7次测定变异系数为1.2%,18份样品加标准回收率为90.0%~105.0%,回收变异系数为4.2%.用此方法Ca++,Mg++,SO42-,PO43-,K+,Na+,CNS-,SO32-,CH3COO-和柠檬酸,葡萄糖,Vit C在正常组织浓度中无干扰.若贮存于冰箱中,标准溶液稳定,使用期在6个月以上.后讨论了检测中的注意事项.

    作者:王连方;李菁;张玲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托克逊县中小学生肠道蠕虫感染情况调查

    本文报告了新疆托克逊县中小学生肠道蠕虫和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的调查结果.在被检测的托台、博斯坦、郭勒布依、伊拉湖四乡中,肠道蠕虫感染率依次为11.6%(206/1 768)、19.3%(304/1 572)、8.8%(100/1 137)和11.4%(87/764);不同地区之间感染率有显著差异(P<0.01).托台和博斯坦乡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率分别为3.7%(133/3 596)和6.1%(193/3 144),两个乡有显著差异(P<0.01).本结果显示各乡中小学生肠道蠕虫均有不同程度感染,以博斯坦乡为严重.应加强寄生虫病防治宣传工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其传播.

    作者:马文林;刘沛敏;阿孜旦木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实验性豚鼠布鲁氏菌病肝脏的超微病理观察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布鲁氏菌进入人体后引起病人全身脏器的损害,肝脏是其常侵犯的器官之一,是造成患者肝硬化、肝腹水的重要原因.但是有关布鲁氏菌侵袭人或动物后,体内超微病理方面的研究与观察甚少.为了观察和研究本病的病理学,探讨布鲁氏菌对病体的损害机理,我们进行了实验性豚鼠布鲁氏菌病的系列超微病理观察研究,本研究主要对正常豚鼠与实验豚鼠的肝脏超微结构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星;赵华竹;高如常;刘永德;段玉梅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碘与大骨节病的关系

    通过对甘肃省大骨节病和碘缺乏病地理分布的调查,探讨了碘与大骨节病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显示大骨节病一般流行于碘缺乏病重病区,两病呈共存状况.病区补硒并实现持续性补碘后,大骨节病病情下降显著.对病区水、粮硒和碘含量及7~12岁儿童发硒、尿碘、血清T3、T4、TSH进行了测定,表明大骨节病病区为低硒、低碘环境,病区儿童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高于非病区,认为大骨节病与缺碘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徐吉敏;吴梅兰;程建华;周祥赓;王公度;王洁;王文龙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福建省鼠疫监测现状与分析

    1998年福建省鼠疫监测工作在全省24个监测点(厦门市3个、泉州市6个、漳州市3个、莆田市2个、南平市4个、福州市4个、龙岩和宁德地区各1个)开展,现将该年的鼠疫监测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李述杨;林代华;林祖华;陈亮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伊犁尼勒克乔尔玛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

    乔尔玛地区位于北天山系依连哈比尔尕山南坡与安迪尔乌拉山之间,喀什河上游地段.它地处北纬43.41'~43.48',东径84.21'~84.31'.为掌握乔尔玛地区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我们对其地理环境、自然景观、啮齿动物的分布、数量及其体外寄生蚤的组成情况做了多次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徐琪毅;吐尔洪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西藏加查县西贡乡一起人类鼠疫调查处理

    1998年7月13日~30日间西藏加查县西贡乡农民普琼因剖解病死旱獭取胆囊而感染鼠疫并造成流行,17天内发病5人,死亡3人,治愈2人,全部病例均为肺鼠疫.病例中女性4人,男性1人,年龄在29~42岁,均为当地农民.疫情经过39天处理,解除封锁.该县于1992年7月已判定为鼠疫疫源地.

    作者:蒋志勇;西绕若登;李景中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高原峡谷区鼠类感染日本血吸虫调查

    1998年7~8月,在洱源县高原峡谷区对鼠类、人群和家畜的血吸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捕获鼠类778只,隶属3目4科7属11种,以黄胸鼠、齐氏姬鼠和褐家鼠为优势种类.检验鼠760只,其中4种28只鼠类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阳性率为3.68%,EPG(每克粪便虫卵数)(-x)为25.47;人群阳性率为20.37%,EPG(-x)为3.36;牛阳性率为7.89%,EPG(-x)为0.013 5;马阳性率为2.56%,EPG(-x)为0.000 9;猪阳性率为8.75%,EPG(-x)为0.020 8.鼠类感染率低于人、牛和猪,但其EPG(-x)高于其他宿主.调查结果说明鼠类数量多、分布广,与人类关系密切,在该地血吸虫病的传播上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熊孟韬;杨光荣;吴兴;范崇正;陶开会;吴鹤松;苏禄权;段彩虹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婴儿利什曼原虫实验感染草原兔尾鼠的观察

    按常规方法,通过培养阳性动物(金仓鼠)脏器获取婴儿利什曼原虫901株(MHON/CH/90/SS-1)前鞭毛体,按(5×106)个/0.5mL;(2×107)个/0.5mL;(4×107)个/0.5mL三组不同剂量经腹腔接种草原兔尾鼠(Lagurus lagurus,为新疆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动物昆虫研究室驯化繁殖的封闭群实验动物,按体重、性别随机分成3组)23只.

    作者:侯岩岩;左新平;蒋卫;张松;张兰英;茹孜古丽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320名奶牛饲养从业人员包虫病调查

    为了解乌鲁木齐市奶牛饲养从业人员中包虫病感染情况,我们于1998年6月对乌鲁木齐市15家奶牛场的奶牛饲养从业人员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乌鲁木齐奶牛场的奶牛饲养及挤奶人员.方法采用SA-88P型电子线阵超声诊断仪.对受检人员进行腹部扫查.结果判断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包虫病防治手册>中影像学诊断的基本特征为依据.

    作者:郭清山;赛力汗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目前人体寄生虫病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指出,根据对全国726个县、1 447 742人的抽样调查,人体寄生虫的总感染率高达62.63%,感染人数高达7亿之多,情况相当严峻.综合全世界人体寄生虫病的近期研究成果,谨对目前人体寄生虫病的现状和研究进展作一简述.

    作者:柳建发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茶叶氟研究综合报告

    茶叶是山茶科植物一茶科(Camellia sinensis)的叶,山茶科植物有富集氟能力,为含氟高的植物,其含氟可高达6 400mg/kg[1].茶树生长于热带亚热带丘陵并有一定降水量的地区,它怕涝较耐旱,需水流畅通、土壤一般偏酸性的自然环境.

    作者:王连方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日本血吸虫环卵沉淀物中抗原的鉴定

    分析日本血吸虫环卵沉淀物中的抗原成分,为获得高敏感性、特异性且具有疗效考核价值的血吸虫病诊断抗原提供科学依据.制备日本血吸虫改良干卵,将其与重感染日本血吸虫病兔血清IgG进行环卵沉淀反应,用震荡结合尼龙绢筛过滤法分离环卵沉淀物,以0.2M Gly-HCl(pH2.2)缓冲液解离环卵沉淀物,对解离产物进行免疫印迹分析.改良干卵和重感染日本血吸虫的病兔血清IgG发生环卵沉淀反应,反应的环沉率达80.0%,分离的环卵沉淀物经免疫印迹分析,显示有8个抗原分子可被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识别,其中3个呈现强反应,分子量分别为71.9kD、67.6kD和61.2kD;5个呈现弱反应,分子量分别为104.1kD、97.6kD、93.4kD、86.9kD和80.5kD.8个抗原成分中分子量为61.2kD的成分为非糖蛋白,其余7个为糖蛋白.参与日本血吸虫环卵沉淀反应的抗原分子有8个,其中7个为糖蛋白.

    作者:舒新华;易新元;罗新松;曾宪芳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随着精密测量技术的逐渐发展,70年代以后国外出现了象中子活化分析这样先进的分析测试手段,我国此类技术虽起步较晚,但近十多年来也得到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运用计算机程序化的仪器来进行临床诊断和病因研究,以及在环境生态保护方面有效地监测工业有毒元素的污染,积极地开展有关的地方病和职业病的防治工作,使中子活化技术迅速地发展起来.由于中子活化分析是多元素与核素分析技术,具有准确度和灵敏度高且样品用量少等其它分析方法不能比拟的优点,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热点.

    作者:王生玲;郑强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作者撰稿和投稿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本文根据作者从事十几年的期刊编辑工作,从编辑与作者相互沟通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对准备投稿的作者有一定的指导所意义,同时也为提高编辑工作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温娟;曹汉礼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新疆博湖县学生包虫病患病情况调查报告

    通过对新疆博湖县中小学师生进行包虫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和用B超、X光对师生进行包虫病患病情况探查.对比1993至1994年度和1998至1999年度两批调查结果,包虫病患病率有了大幅度下降(由5.69‰降到1.88‰),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作者:顾再芦;周建华;恰格岱;吾斯曼·尕一提;马文林;吐逊·吐尔地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包虫病人唾液抗体的三种免疫学检测方法比较

    本文用间接法、点免疫法、ABC-ELISA法三种免疫学试验检测46例包虫病人唾液抗体,并做了比较,结果表明:点免疫法简便、敏感、准确,综合评估成绩高,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力的手段;间接法特异性好,ABC-ELISA法敏感度高,二者组合使用,可提高免疫诊断价值,适于科学研究和临床分析.

    作者:钱丽;张彤;姜国枢;刘素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快速薄层色谱法用于诊断恶性疟的研究

    为建立一种快速、简易而实用的恶性疟诊断方法,应用快速薄层色谱法检测恶性疟病人血样中的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LDH-P),诊断恶性疟感染.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和93.7%.应用快速薄层色谱法检测LDH-P诊断恶性疟,方法快速、简便,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具有很好的临床和现场应用前景.

    作者:刘玉冰;王福勇;贾凤菊;于振华;时法茂;张洪花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杂志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