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建发
按常规方法,通过培养阳性动物(金仓鼠)脏器获取婴儿利什曼原虫901株(MHON/CH/90/SS-1)前鞭毛体,按(5×106)个/0.5mL;(2×107)个/0.5mL;(4×107)个/0.5mL三组不同剂量经腹腔接种草原兔尾鼠(Lagurus lagurus,为新疆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动物昆虫研究室驯化繁殖的封闭群实验动物,按体重、性别随机分成3组)23只.
作者:侯岩岩;左新平;蒋卫;张松;张兰英;茹孜古丽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新疆吐鲁番地区为典型干旱荒漠大陆性气候,环境缺碘,水碘仅2~5μg/L,土盐储量大,分布广.维吾尔族农村居民自古以来就自采自食土盐,开展以加碘盐为主防治碘缺乏病(IDD)30多年,放弃土盐吃加碘盐的仅有17.4%,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34.8~73.6μg/L,B超法检测甲状腺肿大率71.1%~88.6%.在增大加碘盐推广力度的同时推广土盐水加碘,将有利于持续消除IDD目标的尽快实现.
作者:王绍华;徐秉臣;朱席华;蒋继勇;王锋锐;雷刚;乃吉木丁·斯卡德尔;于国林;艾尼瓦尔·外都拉;刘新华;祖农·巴吾东;阿扎提·热合木;吾普尔·艾比布;古丽娜;徐也晴;热娜·吐尔地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总结40多年来的新疆蝇类生态学调查资料.1964年沙湾县厩腐蝇、家蝇分别为2 095、1 254只/小时·笼;13种常见蝇类主要孳生场所调查,人畜粪便中主要为家蝇、尾蛆蝇,垃圾中主要是厩腐蝇;胃蝇、皮蝇和狂蝇科的某些常见种分布很广,其垂直分布高度,从海拔-155~5 700m均可见到;葱地种蝇是产蒜区危害较重的蝇种,侵害率高达88.75%,大都以蛹越冬.
作者:马德新;钱金泉;范滋德;赵建铭;薛万琦;倪涛;姚振祥;向超群;徐太树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本文用间接法、点免疫法、ABC-ELISA法三种免疫学试验检测46例包虫病人唾液抗体,并做了比较,结果表明:点免疫法简便、敏感、准确,综合评估成绩高,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力的手段;间接法特异性好,ABC-ELISA法敏感度高,二者组合使用,可提高免疫诊断价值,适于科学研究和临床分析.
作者:钱丽;张彤;姜国枢;刘素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1流行特征1.1流行强度:1998年报告伤寒病例354例,发病率为133.55/10万,较1997年上升137.84%.1.2地区分布:县辖14个乡镇中报告伤寒疫情的13个,占92.86%,其中发病水平<10/10万仅2个乡,超过全县发病水平的有鸡场镇、安谷乡、紫马乡和三宝4个乡.与1997年相比,除新增加2个发病乡外,发病强度上升的有7个乡镇,下降的只有4个乡镇.
作者:袁勇;郑云 刊期: 1999年第04期
1998年7~8月,在洱源县高原峡谷区对鼠类、人群和家畜的血吸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捕获鼠类778只,隶属3目4科7属11种,以黄胸鼠、齐氏姬鼠和褐家鼠为优势种类.检验鼠760只,其中4种28只鼠类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阳性率为3.68%,EPG(每克粪便虫卵数)(-x)为25.47;人群阳性率为20.37%,EPG(-x)为3.36;牛阳性率为7.89%,EPG(-x)为0.013 5;马阳性率为2.56%,EPG(-x)为0.000 9;猪阳性率为8.75%,EPG(-x)为0.020 8.鼠类感染率低于人、牛和猪,但其EPG(-x)高于其他宿主.调查结果说明鼠类数量多、分布广,与人类关系密切,在该地血吸虫病的传播上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熊孟韬;杨光荣;吴兴;范崇正;陶开会;吴鹤松;苏禄权;段彩虹 刊期: 1999年第04期
随着精密测量技术的逐渐发展,70年代以后国外出现了象中子活化分析这样先进的分析测试手段,我国此类技术虽起步较晚,但近十多年来也得到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运用计算机程序化的仪器来进行临床诊断和病因研究,以及在环境生态保护方面有效地监测工业有毒元素的污染,积极地开展有关的地方病和职业病的防治工作,使中子活化技术迅速地发展起来.由于中子活化分析是多元素与核素分析技术,具有准确度和灵敏度高且样品用量少等其它分析方法不能比拟的优点,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热点.
作者:王生玲;郑强 刊期: 1999年第04期
1998年福建省鼠疫监测工作在全省24个监测点(厦门市3个、泉州市6个、漳州市3个、莆田市2个、南平市4个、福州市4个、龙岩和宁德地区各1个)开展,现将该年的鼠疫监测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李述杨;林代华;林祖华;陈亮 刊期: 1999年第04期
1 前言鼠疫是由鼠疫菌-宿主-跳蚤和特定的地理空间等构成的特定的生态系统.跳蚤作为鼠疫菌的一种生存空间,有其特定的生态学和流行病学意义.目前关于跳蚤传播鼠疫的研究大多着眼于流行病学方面,而忽视了它的生态学意义.例如研究中用的是实验动物而不是天然的宿主动物(种间差),或用的是天然的宿主动物,但不是来源于自然疫源地本身(地区差)等,研究的系统性被削弱,限制了结论的现场运用[1、2].鉴于此,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从生态格局、生态位理论、媒介效能和系统生态学等方面,以结构与功能统一的原理,对云南省剑川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媒介作系统的阐述.
作者:田杰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小儿肺包虫囊肿病,在临床方面有其一定的特点.现将我院1993~1997年收治14岁以下的小儿肺包虫囊肿病74例的诊断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阿力玛斯·阿斯哈尔;伊马木·阿不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1998年甘肃省各疫源县鼠疫监测面积达391 595hm2.检验各种动物2 885只,分离鼠疫菌7 株;检验媒介昆虫2 267组,分离鼠疫菌3株.发生人类鼠疫1例,从鼠疫患者尸检材料分离鼠疫菌1株.用IHA方法检测各种血清1 879份,阳性42份;用RIHA法检测各种血清307份,阳性10份.
作者:席进孝;师彦龙;梁效成;石映祥 刊期: 1999年第04期
1997年10月~11月,青海省玉树州连续发生两起藏系绵羊鼠疫,并引起人间鼠疫,分离出鼠疫菌6株,其中5株分离自病死藏系绵羊,1株分离自患者淋巴液.
作者:彭哇才仁;王祖郧 刊期: 1999年第04期
1998年8月,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云南省思茅市云仙乡动物鼠疫病的流行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人蚤在自然条件下感染鼠疫并从其体内分离到鼠疫菌株,这在云南省尚属首次.本文讨论了人蚤在云南省鼠疫流行病学方面的实际意义.
作者:彭何碧;李天源;黄坚华;李强;杨珊;陈传良;张连云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犬种布鲁氏菌(B.Canis)病是布鲁氏菌病家族中的一种新发现的一个病种.1966年Carmichael[1]等在美国第一次从小猎犬中分离到犬种布鲁氏菌后,德国、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等近十个国家相继报告发现B.Canis感染[2],1970年WHO布病专家委员会正式把它列为布鲁氏菌属分类中的一个新种.我国台湾省1980年首次报道了该病的存在[3].
作者:李凡卡;刘为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监测工作对于及时掌握布病疫情,制订防治措施,控制其爆发和流行极其重要.1998年我们对石河子18个农牧团场特殊(职业)人群进行了布病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姚明琴;师茂林;吴本宇 刊期: 1999年第04期
1998年8~9月,云南省蒙自县红寨乡发生动物间鼠疫流行.共分离到鼠疫菌8株,其中黄胸鼠7株,印鼠客蚤1株.查出反相血凝阳性18份.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和血清学检验追溯诊断证实腺鼠疫患者6人.调查分析表明:此次鼠疫暴发流行是历史疫区家鼠鼠疫的复燃,该地家鼠密度与印鼠客蚤指数增高及当地居民不良的生活习俗是诱发此次流行的重要原因.
作者:高子厚;马永康;黄宁波;吴爱国 刊期: 1999年第04期
1998年7月13日~30日间西藏加查县西贡乡农民普琼因剖解病死旱獭取胆囊而感染鼠疫并造成流行,17天内发病5人,死亡3人,治愈2人,全部病例均为肺鼠疫.病例中女性4人,男性1人,年龄在29~42岁,均为当地农民.疫情经过39天处理,解除封锁.该县于1992年7月已判定为鼠疫疫源地.
作者:蒋志勇;西绕若登;李景中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本文根据作者从事十几年的期刊编辑工作,从编辑与作者相互沟通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对准备投稿的作者有一定的指导所意义,同时也为提高编辑工作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温娟;曹汉礼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当前,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传染病已不再是引起人类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但就全世界范围而言,传染病仍然是造成人类死亡的第一位原因.鼠疫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曾经给人类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危害.90年代以来,国内外鼠疫逐渐活跃起来,有关专家已经将鼠疫列入正在显现的传染病行列[1],并指出鼠疫在全球范围内进入了一个新的活跃时期,引起世人的极大关注.
作者:梁江明;杨进业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为观察三苯双脒(Tribendimidine)治疗蛔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的效果及副作用,对成人蛔虫感染者和鞭虫感染者随机分组,比较服用单剂三苯双脒300mg和单剂阿苯达唑400 mg驱除蛔虫的效果;比较用单剂三苯双脒400mg,每日一次,连服3天和阿苯达唑同样剂量和疗程驱除鞭虫的效果;对儿童蛲虫感染者(6~8岁)用单剂三苯双脒200 mg和阿苯达唑200 mg顿服的驱虫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成人服用三苯双脒300mg驱蛔虫的虫卵阴转率为97.43%,阿苯达唑为98.91%,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三苯双脒驱鞭虫的虫卵阴转率为33.33%,阿苯达唑为56.09%.三苯双脒200 mg驱蛲虫的虫卵阴转率为81.57%,阿苯达唑为92.23%.三苯双脒驱虫作用迅速,副作用轻,对血象、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无明显影响.认为三苯双脒具有广谱、安全、快速驱肠道线虫新药.
作者:孙凤华;吴中兴;钱益新;曹汉钧;陈锦英;赵兰凤;徐振刚;徐祥珍 刊期: 199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