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玲;叶扬;吕蕙伶
目的 研究该院血液感染的微生物种类以及构成.方法 用Bact/Alert3D60全自动培养仪培养,湖南天地人系统及宁波天润生物有限公司的诊断血清进行鉴定.结果 感染率高的是革兰阴性(G-)杆菌(49.4%),其次是G+球菌(43.3%),其他(7.3%),其中大肠埃希菌感染率高19%,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8%.综合内科占41%,儿科占24.7%.血培养直接涂片符合率达99.4%.培养时间:培育12、24、36、48、72 h的阳性率分别为6.8%、63.6%、84.7%、94.9%、97.7%.结论 快速血培养技术对本院血液感染病原学诊断有重大意义.
作者:周锋荣;刘淑芬;廖威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尿中百草枯的稳定性.方法 百草枯中毒患者的尿标本放置一定时间后,用比色法测定各时间点百草枯的浓度.结果 各时间点百草枯的浓度差别不大.结论 尿中百草枯比较稳定.
作者:姜家瑚;柳玉华;褚海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寻找更加直观的监控唐氏筛查室内质量控制的方法,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方法 参考Z-分数质量控制图的特点,每天做3个水平的质量控制品,算出不同水平的质量控制物的Z-分数,作Z-分数质量控制图.结果 该质量控制图绘制方便,对多个水平的质量控制物观察直接明了,在监测唐氏筛查的质量控制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 Z-分数质量控制图能将高、中、低不同浓度的质量控制血清测定值在同一张质量控制图上表示出来,直观性强且减轻工作量,适宜在多种检测项目中应用.
作者:李翠;周迎春;梁淑慧;何惠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及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在肝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100例原发性肝癌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根据临床表现,经影像、肿瘤标记物及各项实验室指标检查确诊,部分患者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肝癌.患者均行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癌相关抗原(CA)125、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及CT扫描.结果 肿瘤标记物血清AFP、CA199、CA125、CEA灵敏度及特异度随结节增大而升高,提高明显为4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将4项肿瘤标记物与CT扫描结果联合,灵敏度、特异度可提高到96.4%、90.0%.结论 CT扫描和肿瘤标记物合理的综合利用,可提高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及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作者:陈婷;艾力·吐尔逊;忙尼沙·阿不都拉;艾斯卡尔;杨颖;包永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加样针的携带污染问题.方法 选取40例血清样本(20例阳性,20例阴性),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上做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结果 做出3例加样污染的假阳性结果.结论 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加样时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携带污染,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改进,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作者:王永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本院是一所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二级甲等医院,每年接收80~100名护理实习生,每个教学科室按护理部要求,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并以纸质方式填写教学手册,但教学手册书写的格式和内容欠规范,不利用教学资料的填写和保管.2009年本院开通办公自动化系统(OA)系统后,利用局域网的优势,护理部将教学手册上传到OA系统上,科室可随时下载填写,并再次上传到OA系统,这样既方便了护理部对教学手册的监督,也缩短了科室填写教学手册的时间.现将内容介绍如下.
作者:张怡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两台血凝分析仪(法国Stago公司Stago CT型和Stago RE型)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 对两台血凝分析仪用配套校准物进行校准;用配套质控物常规室内质控评价凝血常规的稳定性;使用比对试验评价两台仪器检测凝血常规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 PT、INR、APTT、Fib 4项试验比对结果的变异百分率(CV)符合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凝血室间质量评价标准.两台血凝分析仪的检测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除Fib相关系数r值为0.959 8,其余检测项目相关系数均大于0.975 0.结论 通过不同血凝分析仪检测PT、APTT、Fib的比对试验,有效提高了本科室不同血凝分析仪器间的可比性,有效地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提高了检验的质量.
作者:张朝明;舒洪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UF-1000i沉渣分析仪、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结果的对比,对其产生的假阳性、假阴性结果进行探讨.方法 收集门诊患者新鲜随机尿液600例,分别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中WBC、RBC.结果 以显微镜镜检结果作为检测尿WBC、RBC的金标准.干化学分析仪、UF-1000i沉渣分析仪WBC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4.21%、97.74%,假阴性率分别为15.79%、2.26%,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5.51%、86.53%,假阳性率分别为4.49%、13.47%;RBC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3.60%、94.77%,假阴性率分别为6.40%、5.23%,阴性符合率分别为86.21%、87.15%,假阳性率分别为13.79%、12.85%.结论 UF-1000i沉渣分析仪与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尿中WBC、RBC快速简便,但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较高.只能做为过筛试验,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检查,必须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即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证检验质量,避免误诊和漏诊,从而给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
作者:马玲;叶扬;吕蕙伶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非HIV感染患者PCP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特点、治疗及转归.结果 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及咳嗽,12例有发热,为中~高热.血气分析:所有患者均有低氧血症(PaO2<70 mm Hg),12例有呼吸衰竭(35.2~57.7 mm Hg);胸部X线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及网状结节影等肺间质改变.8例患者合并其他细菌感染,4例为多种菌混合感染,4例合并一种细菌感染.4例患者在确诊PCP前2~4 d使用抗肺孢子菌药物,9例确诊后使用,其中6例确诊较早(病后5 d内),3例确诊晚(病后10~20 d).2例死亡后才确诊,未用抗肺孢子菌药物.死亡7例,3例为吸毒患者(其中2例有多种细菌混合感染),3例为确诊晚的老年患者(其中2例亦有多种细菌混合感染),1例为未能用抗肺孢子菌药物、死亡后确诊的无基础病患者.结论 非HIV感染PCP患者病死率高,对有干咳、呼吸困难和发热,且X线检查有肺间质病变的患者,尤其是免疫功能受损患者应注意PCP的可能,及早进行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学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预防其他感染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李无名;陈敬捷;黄大勇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照性分析.结果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检测冠心病组阳性率为79.5%(116/146),非冠心病组阳性率为22.2%(12/54).阳性预测值为90.6%(116/128),假阳性为9.4%(12/128),阴性预测值为58.3%(42/72),假阴性为41.7%(30/72),预测准确性为79.0%(158/200).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对疑诊冠心病的筛查有重要意义,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相结合更能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唐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组成眼睛的每个部分都很重要,但聚焦功能主要依靠角膜实现,角膜在视觉信息的获得中发挥重要作用.圆锥角膜是一种因结构或组成成分异常造成角膜比较薄弱的疾病.眼内压将薄弱的角膜顶起变形,由正常的类似弧形成为圆锥形,造成光学相差,出现视物变形症状.本文拟将近年来关于圆锥角膜的治疗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赵海涛;李景传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属于正黏病毒科,根据病毒内部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分为甲(A)、乙(B)、丙(C)三型.根据病毒表面结构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抗原性的不同,又将A型流感分为不同的血清亚型,已发现有15种HA亚型(H1~H15)和9种NA亚型(N1~N9)
作者:李勃;孙菲;李文悌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检测人血清附睾蛋白4(HE4)和癌抗原125(CA125)的浓度,从而辅助临床医师对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组妇女血清HE4和CA125的水平.3组分别为体检健康对照组(n=60)、卵巢良性病变组(n=48)和卵巢恶性病变组(n=36),以体检健康妇女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1)HE4和CA125的浓度在恶性病变组与健康对照和良性病变组的比较均有显著的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HE4和CA125在恶性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的浓度均有显著增高,其检出率为72.5%和60.0%,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病变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人血清HE4和CA125的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
作者:陈溶微;邵遵焘;江裕;谢文静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化学疗法(简称化疗)对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的影响.方法 乙二胺四乙酸三钾抗凝静脉血用Sysmex K-21 三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 与化疗前相比,化疗后白细胞各参数、血小板、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细胞、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细胞测定对判断化疗患者骨髓功能状态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何萌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致病毒素基因的分布特性及与致病性的关系.方法 对临床收集的80株金葡菌,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检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致病毒素基因中毒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杀白细胞毒素(PVL),分析TSST-1、PVL基因阳性金葡菌的临床分布特性及与致病性的相关性.结果 80株金葡菌中MRSA总检出率为58.8%,PVL基因阳性金葡菌在医院的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引起呼吸系统感染、化脓性感染,也可引起其他感染性疾病,严重的可导致败血症;TSST-1基因阳性的MRSA均PVL基因阳性,均取自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和化脓性感染的患者.结论 MRSA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携带致病毒素基因TSST-1、PVL的金葡菌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在医院的分布范围较广,致病毒素基因TSST-1、PVL可增强MRSA的致病力,这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
作者:王凤玲;张金艳;刘玉枝;刘国华;刘静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妇科肿瘤患者应用紫杉醇发生过敏反应原因,探讨其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36例紫杉醇过敏反应的临床资料.结果 紫杉醇溶解剂、输液器选择不当,患者精神紧张,医护人员相关知识缺乏是紫杉醇过敏的主要原因.结论 加强医护人员对紫杉醇过敏反应知识培训,制订紫杉醇用药规范,化学疗法(简称化疗)前充分评估患者,做好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选择专用化疗输液器具,做好监护及急救物品的准备,及时处理过敏反应,能预防和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提高紫杉醇化疗安全性.
作者:谭玉芬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分型诊断以及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取65例经本院血液科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清标本,同时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和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并对其中6例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跟踪检测.结果 59例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可检测出M蛋白带,6例未检测出.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分型:IgG型45例(69.2%),其中κ轻链型28例,λ轻链型17例;IgA型10例(15.4%),其中κ轻链型4例,λ轻链型6例;IgM型2例(3.1%),游离轻链型4例(6.2%),双克隆型4例(6.2%).免疫固定电泳结果持续阴性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 免疫固定电泳技术作为一种高灵敏度、特异性好的检测技术,可以在临床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作者:杨璐;徐俊荣;顾兵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将危机管理理念运用到眼科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中.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本院眼科手术室存在的危机因素及防止危机发生的管理对策.结果 有效防止和回避了危机事件的发生.结论 加强各项核心制度的落实,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及加强植入材料的规范管理等措施,能有效防止眼科手术室危机事件的发生,保障护理安全.
作者:余时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眼睛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光感受器官,人们视觉空间里每点信息都可在视网膜的特定位点被感应.外部视觉信息对应的神经信号由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的认知区域并被处理.在发育过程中,眼睛的探测结构及光线的聚合信息决定了一系列的诱发、形态发生和分化行为.但是,为了使视觉信息能被传递到中枢神经(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轴突肯定进行了一系列的路径寻找行为,以确保胚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al cells,RGC)轴突能够伸出眼外和CNS适当区域建立联系[1].
作者:赵海涛;李景传 刊期: 2011年第16期
输血是一种纠正血液缺乏的安全和暂时有效的方法,交叉配血是决定是否可以输血的检查项目,是输血前必须进行的工作
作者:王德付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