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Z-分数图在唐氏综合征三联筛查室内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李翠;周迎春;梁淑慧;何惠

关键词:Z-分数, 质量控制, 唐氏筛查
摘要:目的 寻找更加直观的监控唐氏筛查室内质量控制的方法,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方法 参考Z-分数质量控制图的特点,每天做3个水平的质量控制品,算出不同水平的质量控制物的Z-分数,作Z-分数质量控制图.结果 该质量控制图绘制方便,对多个水平的质量控制物观察直接明了,在监测唐氏筛查的质量控制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 Z-分数质量控制图能将高、中、低不同浓度的质量控制血清测定值在同一张质量控制图上表示出来,直观性强且减轻工作量,适宜在多种检测项目中应用.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梅毒抗体检测中胶体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对比分析

    近年来,中国性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梅毒是其中一种.这在全国各地均有报道,对该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已成为当前首要问题.对3 667例孕产妇、婴幼儿、婚检对象及部分已婚成年人用金标法进行常规梅毒血清学抗体的筛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红;刘道伟;王青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神经梅毒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临床的应用

    目的 观察神经梅毒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变化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法检查.同时进行脑脊液梅毒抗体及滴度检测.结果 20例患者脑脊液细胞学反应均为异常,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免疫活性细胞反应16例,占80%;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混合细胞学反应4例,占20%.结论 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细胞学变化均为异常.因此它对临床确诊以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林珊;陈梅根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63例肾性贫血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与新鲜全血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了解肾性贫血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与输注新鲜全血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 对63例肾性贫血患者分别输注红细胞悬液和新鲜全血前后的血清生物化学指标检测结果分析.结果 各种肾性贫血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和新鲜全血前、后,各项血清生物化学检测结果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性贫血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可取代输注新鲜全血,从而有利于成份血的进一步推广.

    作者:戴学庆;涂秀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两种仪器法与显微镜检测尿白细胞及红细胞的结果对比

    目的 通过UF-1000i沉渣分析仪、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结果的对比,对其产生的假阳性、假阴性结果进行探讨.方法 收集门诊患者新鲜随机尿液600例,分别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中WBC、RBC.结果 以显微镜镜检结果作为检测尿WBC、RBC的金标准.干化学分析仪、UF-1000i沉渣分析仪WBC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4.21%、97.74%,假阴性率分别为15.79%、2.26%,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5.51%、86.53%,假阳性率分别为4.49%、13.47%;RBC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3.60%、94.77%,假阴性率分别为6.40%、5.23%,阴性符合率分别为86.21%、87.15%,假阳性率分别为13.79%、12.85%.结论 UF-1000i沉渣分析仪与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尿中WBC、RBC快速简便,但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较高.只能做为过筛试验,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检查,必须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即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证检验质量,避免误诊和漏诊,从而给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

    作者:马玲;叶扬;吕蕙伶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前置胎盘患者自体贮血式输血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患者术前自体贮血式输血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住院行剖宫产分娩的前置胎盘患者26例(A组)进行术前自体贮血式输血观察,并选择同期行剖宫产分娩非自体贮血的前置胎盘患者21例(B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A组平均贮血640 mL,贮血全部回输.除1例因贮血不足分别加输异体血200 mL外,其余均未用异体血.血液采集过程中仅 1例母体有心悸主诉,1例胎动频繁,予吸氧、补液后好转,其余均未发生任何异常.回输过程中亦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B组异体输血平均520 mL,输血过程中除1例发生轻微发热反应外,其余均无异常.两组患者采血前、采血后及行剖宫产分娩术前、术后各项血液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及新生儿各项生理指标和生命体征均无明显异常.结论 对符合条件的前置胎盘患者进行术前贮血式自体输血,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且安全可靠、临床效果满意,同时又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是一种简便、经济、适用、可行的输血方法.

    作者:钟吉康;刘开;张绍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一起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

    2002年7月16日,忻城县思练镇发生一起因进食米粉引起的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证实,确定为蜡样芽胞杆菌所致,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作者:蓝凌花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尿中红细胞形态在肾小球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尿中红细胞形态在肾小球性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相差显微镜对血尿中红细胞进行计数及形态分型;应用CK-500尿液分析仪对尿中蛋白质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尿中红细胞在肾小球肾炎组与非肾小球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非肾小球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中红细胞形态在诊断肾小球肾炎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卢新兆;黄晓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办公自动化系统在护理教学手册中的应用

    本院是一所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二级甲等医院,每年接收80~100名护理实习生,每个教学科室按护理部要求,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并以纸质方式填写教学手册,但教学手册书写的格式和内容欠规范,不利用教学资料的填写和保管.2009年本院开通办公自动化系统(OA)系统后,利用局域网的优势,护理部将教学手册上传到OA系统上,科室可随时下载填写,并再次上传到OA系统,这样既方便了护理部对教学手册的监督,也缩短了科室填写教学手册的时间.现将内容介绍如下.

    作者:张怡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血浆EB病毒DNA定量检测在鼻咽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浆EB病毒DNA(EBV-DNA)含量在鼻咽癌(NPC)患者早期诊断、临床分期和监测疗效、复发或转移和预后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102名健康成人及274例早期和中晚期NPC患者治疗前、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后随诊的缓解组、复发或转移组血浆EBV-DNA含量.比较健康成人和NPC早期患者血浆EBV-DNA的敏感度、特异度,比较早期与中晚期NPC患者治疗前与放射疗后1周及放疗结束1个月后,持续缓解组与复发或转移组NPC患者血浆EBV-DNA差异,并比较EBV-DNA高浓度与低浓度的NPC患者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差异.结果 早期NPC患者血浆EBV-DNA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达到95.2%和97.6%,健康成人血浆EBV-DNA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2.9%和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与中晚期NPC患者治疗前血浆EBV-DNA中位拷贝数分别位2 431和41 068 copy/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复发或转移组与持续缓解组NPC患者血浆EBV-DNA中位浓度水平分别为42 380和18 610 copy/mL,放疗后1周、放疗结束1个月后复发或转移组与持续缓解组NPC患者血浆EBV-DNA中位浓度水平分别为17 642、10 460、1 612和0 copy/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BV-DNA高浓度与低浓度的NPC患者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8%和100%、61%和92%,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EBV-DNA定量检测在NPC患者早期诊断、临床分期和监测疗效、复发或转移和预后预测中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马德佳;李燕妮;何新发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检验医学专业教学实验室管理的实践与探讨

    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体制改革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检验医学各门专业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课占整个教学任务的一半左右

    作者:陈晶;芮勇宇;王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改良胺试验和计算线索细胞百分率在细菌性阴道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胺试验和计算线索细胞百分率在细菌性阴道病(BV)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生育期妇女672例进行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同时进行改良胺试验和计算线索细胞百分率检测,计算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与Asmel标准法作对比分析.结果 在妇科门诊就诊的生育期妇女672例中,检出BV 96例,占14.3%;真菌性阴道炎120例,占17.9%;滴虫性阴道炎24例,占3.6%.改良胺试验诊断BV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98.6%,与Asmel标准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索细胞阳性诊断BV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95.0%,与Asmel标准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胺试验联合线索细胞阳性诊断BV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100%,与Asmel标准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V是生育期妇女常见的一种疾病.改良胺试验可显著提高胺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加上线索细胞阳性,特异性更高,其应用于Asmel标准法中使诊断标准更加科学、客观、敏感和特异.

    作者:朱延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36例患者紫杉醇过敏反应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妇科肿瘤患者应用紫杉醇发生过敏反应原因,探讨其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36例紫杉醇过敏反应的临床资料.结果 紫杉醇溶解剂、输液器选择不当,患者精神紧张,医护人员相关知识缺乏是紫杉醇过敏的主要原因.结论 加强医护人员对紫杉醇过敏反应知识培训,制订紫杉醇用药规范,化学疗法(简称化疗)前充分评估患者,做好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选择专用化疗输液器具,做好监护及急救物品的准备,及时处理过敏反应,能预防和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提高紫杉醇化疗安全性.

    作者:谭玉芬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3780例孕前妇女检测TORCH的意义分析

    目的 通过对3 780例准备怀孕妇女TORCH的检测,了解TORCH阳性率并进行分析.方法 用酶联免疫方法对进行优生健康检查的3 780例孕前已婚妇女进行TORCH-IgM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的意义.结果 本地区孕前已婚妇女TORCH的IgM阳性率为弓形虫1.16%、风疹病毒3.01%、巨细胞病毒0.87%、单纯胞疹病毒0.85%.结论 准备怀孕前感染TORCH对胎儿有危害,对孕前已婚妇女进行TORCH检测,对优生优育工作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朱旭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二次抽血对体检人群血糖测定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二次抽血对体检人群血糖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物化学仪检测三组体检人群空腹血糖值,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C组为检测组(B组、C组为同一组人群),A组、B组人群均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30 min后采集C组人群空腹静脉血.结果 检测组头次抽血所测得血糖值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组二次抽血测定的血糖值与正常对照组及头次抽血所测得的血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二次抽血所测血糖值不能准确反映体检人群空腹血糖水平,应尽量避免.

    作者:李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B型脑钠肽的临床应用价值

    B型钠尿肽又名脑钠肽(BNP)主要在心室表达,同时亦存在于脑组织,具有扩张血管、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等作用

    作者:庞莉;姚诚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焉耆地区2300例体检成人血脂水平的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对本地区体检人群空腹血脂水平的调查,了解焉耆地区人群血脂水平及高血脂的患病率,为临床血脂研究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体检人群的空腹血脂[包括血清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的患病率.结果 焉耆地区成人血脂水平整体明显升高,尤以40~60岁组升高为,男、女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G、TC、LDL-C随年龄增长有增高趋势,同性别不同年龄组进行比较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 焉耆地区成人血脂水平已显著上升,应加强血脂相关方面的健康教育,全面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合理饮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将血脂水平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作者:王萍;杨志伟;贾翠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凝血常规试验在血凝分析仪上的比对分析

    目的 评价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两台血凝分析仪(法国Stago公司Stago CT型和Stago RE型)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 对两台血凝分析仪用配套校准物进行校准;用配套质控物常规室内质控评价凝血常规的稳定性;使用比对试验评价两台仪器检测凝血常规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 PT、INR、APTT、Fib 4项试验比对结果的变异百分率(CV)符合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凝血室间质量评价标准.两台血凝分析仪的检测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除Fib相关系数r值为0.959 8,其余检测项目相关系数均大于0.975 0.结论 通过不同血凝分析仪检测PT、APTT、Fib的比对试验,有效提高了本科室不同血凝分析仪器间的可比性,有效地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提高了检验的质量.

    作者:张朝明;舒洪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心理护理在改良电抽搐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对改良电抽搐治疗的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了解治疗的目的 、注意事项、禁忌证与适应证等,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由专业护士对实验组进行系统心理护理,对照组仅做一般解释,于治疗结束后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在对治疗配合程度上,对治疗的恐惧程度、治疗信心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护理对改良电抽搐治疗患者有积极有效的作用,是改良电抽搐治疗术患者的重要护理环节.

    作者:全夏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人文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 浅谈人文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120例偏瘫患者,在实施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个体化的护理服务与健康教育.结果 经过对患者不同阶段的康复指导,使患者及家属对肢体康复有更全面、更进一步的认识,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增加对康复的信心,从而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结论 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期间,进行人文护理,可明显改善其心理状态,调动患者的主动运动的积极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降低致残率.

    作者:郁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深圳市龙岗区孕妇TORCH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已婚育龄妇女TORCH感染情况.方法 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在本院进行孕期检查的孕妇1 658例抽取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对TORCH-IgM抗体进行测定.结果 弓型体、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79%、1.15%、1.26%、4.04%.结论 提倡对TORCH感染以预防为主,并建议已婚育龄妇女孕前加强筛查工作,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宋世军;张旋;谢世营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