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莉;姚诚
目的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技术,分析健康人的口腔菌群及其菌种组成的多样性.方法 抽取8名健康人唾液样本,分别提取唾液细菌总DNA,PCR扩增16SrDNA并进行DGGE 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 8名健康人唾液样本的DGGE指纹图谱条带差异性较大,仅有65%相似性,表明采用PCR-DGGE 对口腔微生物多样性的检测是可行的.结论 PCR-DGGE 技术可较灵敏、直观地反映口腔微生物多样性情况.
作者:沈会平;苏健裕;彭帅;朱啸;石磊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变化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CRP定量分析仪对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清中的CRP浓度进行测定.结果 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的CR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CRP测定可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支持诊断、监测病情和指导治疗.
作者:王兰;张丽;江淑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尿中红细胞形态在肾小球性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相差显微镜对血尿中红细胞进行计数及形态分型;应用CK-500尿液分析仪对尿中蛋白质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尿中红细胞在肾小球肾炎组与非肾小球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非肾小球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中红细胞形态在诊断肾小球肾炎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卢新兆;黄晓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体制改革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检验医学各门专业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课占整个教学任务的一半左右
作者:陈晶;芮勇宇;王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输血前检测4项指标在医院感染管理和控制中的临床意义,以便做好自我防护及预防交叉感染,同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 对本院2007~2010年3 237 例住院输血前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清学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Ⅱ型)抗体(抗-HIV1/2)、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抗体(抗-TP)检测分析.结果 检测样本总阳性数531例,总阳性率16.40%.其中检出HBsAg阳性362例、抗-HIV阳性13例、抗-HCV阳性50例、抗-TP阳性116例,经梅毒螺旋体血细胞凝集试验确证106例.不同性别的检测情况来看,男性抗-TP阳性率(4.16%)明显高于女性(2.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血清学4项检测,明确患者的健康状况,可避免或减少因输血产生的有关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医疗纠纷,为医疗纠纷的处理提供法律依据,同时有利于医患双方的自我保护.
作者:高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检测人血清附睾蛋白4(HE4)和癌抗原125(CA125)的浓度,从而辅助临床医师对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组妇女血清HE4和CA125的水平.3组分别为体检健康对照组(n=60)、卵巢良性病变组(n=48)和卵巢恶性病变组(n=36),以体检健康妇女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1)HE4和CA125的浓度在恶性病变组与健康对照和良性病变组的比较均有显著的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HE4和CA125在恶性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的浓度均有显著增高,其检出率为72.5%和60.0%,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病变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人血清HE4和CA125的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
作者:陈溶微;邵遵焘;江裕;谢文静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定量分析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感染者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对132例甲型H1N1流感感染者、216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及91名健康对照分别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CD4+/CD8+比值.结果 甲型H1N1流感感染组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各项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型H1N1流感感染组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与健康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结论 甲型H1N1流感感染可导致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的改变,有关甲型H1N1流感感染对免疫细胞水平CD3+、CD4+、CD8+的影响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马均益;宋国平;周洁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病理标本是患者疾病判断的标准之一,外科医生将根据病理标本的检测结果,来给患者制订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因此,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是手术室管理工作中为重要而又容易忽视的环节之一.为此,本院对标本管理及送检流程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总结出一套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制度,注重细节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洪英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对本地区体检人群空腹血脂水平的调查,了解焉耆地区人群血脂水平及高血脂的患病率,为临床血脂研究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体检人群的空腹血脂[包括血清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的患病率.结果 焉耆地区成人血脂水平整体明显升高,尤以40~60岁组升高为,男、女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G、TC、LDL-C随年龄增长有增高趋势,同性别不同年龄组进行比较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 焉耆地区成人血脂水平已显著上升,应加强血脂相关方面的健康教育,全面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合理饮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将血脂水平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作者:王萍;杨志伟;贾翠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及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在肝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100例原发性肝癌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根据临床表现,经影像、肿瘤标记物及各项实验室指标检查确诊,部分患者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肝癌.患者均行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癌相关抗原(CA)125、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及CT扫描.结果 肿瘤标记物血清AFP、CA199、CA125、CEA灵敏度及特异度随结节增大而升高,提高明显为4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将4项肿瘤标记物与CT扫描结果联合,灵敏度、特异度可提高到96.4%、90.0%.结论 CT扫描和肿瘤标记物合理的综合利用,可提高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及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作者:陈婷;艾力·吐尔逊;忙尼沙·阿不都拉;艾斯卡尔;杨颖;包永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寻找更加直观的监控唐氏筛查室内质量控制的方法,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方法 参考Z-分数质量控制图的特点,每天做3个水平的质量控制品,算出不同水平的质量控制物的Z-分数,作Z-分数质量控制图.结果 该质量控制图绘制方便,对多个水平的质量控制物观察直接明了,在监测唐氏筛查的质量控制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 Z-分数质量控制图能将高、中、低不同浓度的质量控制血清测定值在同一张质量控制图上表示出来,直观性强且减轻工作量,适宜在多种检测项目中应用.
作者:李翠;周迎春;梁淑慧;何惠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UF-1000i沉渣分析仪、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结果的对比,对其产生的假阳性、假阴性结果进行探讨.方法 收集门诊患者新鲜随机尿液600例,分别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中WBC、RBC.结果 以显微镜镜检结果作为检测尿WBC、RBC的金标准.干化学分析仪、UF-1000i沉渣分析仪WBC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4.21%、97.74%,假阴性率分别为15.79%、2.26%,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5.51%、86.53%,假阳性率分别为4.49%、13.47%;RBC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3.60%、94.77%,假阴性率分别为6.40%、5.23%,阴性符合率分别为86.21%、87.15%,假阳性率分别为13.79%、12.85%.结论 UF-1000i沉渣分析仪与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尿中WBC、RBC快速简便,但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较高.只能做为过筛试验,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检查,必须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即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证检验质量,避免误诊和漏诊,从而给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
作者:马玲;叶扬;吕蕙伶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二次抽血对体检人群血糖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物化学仪检测三组体检人群空腹血糖值,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C组为检测组(B组、C组为同一组人群),A组、B组人群均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30 min后采集C组人群空腹静脉血.结果 检测组头次抽血所测得血糖值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组二次抽血测定的血糖值与正常对照组及头次抽血所测得的血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二次抽血所测血糖值不能准确反映体检人群空腹血糖水平,应尽量避免.
作者:李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一种模拟天然除虫菊素,由人工合成的一类高效广谱杀虫剂.虽然早在1949年国外即合成了第一种拟除虫菊酯--丙烯菊酯,但在农业上大量应用则是1973年Elliott等合成苄氯菊酯以后.中国1975年由江苏省农药所合成这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特别是溴氰菊酯,是当前高效的农药和中毒常见的品种之一,在农业杀虫、防病和临床中毒救治中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1-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病死率1.58%左右(12/759),但复合农药中毒率较单一农药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更困难,处理较复杂.
作者:杨健;陈高红;彭颖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通过对食管癌、肺癌、乳腺癌、胃癌、肠癌等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规止凝血功能指标检查,探讨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改变的意义.方法 用贝克曼ACL9000全自动血凝仪,采用凝固法原理对98名健康对照,263例恶性肿瘤(食管癌69例,肺癌59例,乳腺癌44例,胃癌52例,肠癌39例)患者的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进行检查.结果 恶性癌患者的D-二聚体、Fib水平和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1),且APTT、PT有不同程度的缩短(P<0.01或P<0.05);而大部分肿瘤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肿瘤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及纤溶活性降低,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有血栓形成倾向,而肺癌患者高凝状态更为明显.
作者:陈兴国;徐海伟;张临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浅谈人文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120例偏瘫患者,在实施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个体化的护理服务与健康教育.结果 经过对患者不同阶段的康复指导,使患者及家属对肢体康复有更全面、更进一步的认识,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增加对康复的信心,从而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结论 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期间,进行人文护理,可明显改善其心理状态,调动患者的主动运动的积极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降低致残率.
作者:郁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眼睛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光感受器官,人们视觉空间里每点信息都可在视网膜的特定位点被感应.外部视觉信息对应的神经信号由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的认知区域并被处理.在发育过程中,眼睛的探测结构及光线的聚合信息决定了一系列的诱发、形态发生和分化行为.但是,为了使视觉信息能被传递到中枢神经(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轴突肯定进行了一系列的路径寻找行为,以确保胚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al cells,RGC)轴突能够伸出眼外和CNS适当区域建立联系[1].
作者:赵海涛;李景传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已婚育龄妇女TORCH感染情况.方法 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在本院进行孕期检查的孕妇1 658例抽取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对TORCH-IgM抗体进行测定.结果 弓型体、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79%、1.15%、1.26%、4.04%.结论 提倡对TORCH感染以预防为主,并建议已婚育龄妇女孕前加强筛查工作,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宋世军;张旋;谢世营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乳腺癌术后随访中的作用.方法 对26例乳腺癌在HIFU治疗后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检查,观察其影像学信号改变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HIFU治疗乳腺癌术后MRI表现为等中心T1WI信号和等(短)混杂T2WI信号.光镜检查见HIFU区细胞呈凝固性坏死,电镜观察见细胞呈不可逆坏死.结论 MRI是HIFU治疗乳腺癌术后长期随访的可靠手段和重要方法.
作者:张喆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检测115例葡萄膜炎患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的表达,探讨葡萄膜炎患者HLA-B27的表达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15例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进行HLA-B27抗原表达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HLA-B27阳性组和阴性组,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62例男性葡萄膜炎患者中,46例HLA-B27阳性,而在53例女性患者中,27例HLA-B27阳性.男性患者阳性率(74.2%)大于女性患者(50.9%).四格表χ2=6.66(P<0.05),男性组HLA-B27阳性的相对危险度为1.45,相对危险度的95%可信区间为0.98~1.92.男性葡萄膜患者和女性葡萄膜炎患者的年龄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而不同性别的HLA-B27相关性葡萄膜炎患者的年龄分布有差异(P<0.05),男性患者年龄较女性患者小.结论 男性是HLA-B27相关性葡萄炎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杨双双;张莉萍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