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浓度泥土悬液对百草枯吸附作用的研究

张志;张昊;景莉;白寒松;韩丽英

关键词:百草枯, 紫外分光光度法, 泥浆, 吸附作用
摘要:目的 研究体外不同浓度泥土悬液在不同时间对百草枯的吸附作用.方法 配制含有600 mg/L百草枯的10%、15%、20%、25%、30%泥土悬液混匀后沉淀,分别于10 min、30 min、1 h、2 h、4 h取上清液离心,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百草枯浓度.结果 (1)10 min、30 min、1 h、2 h、4 h百草枯经泥土悬液吸收后剩余的百草枯含量分别为0.737%±0.138%、0.716%±0.136%、0.737%±0.139%、0.673%±0.121%、0.664%±0.119%.(2)百草枯经10%、15%、20%、25%、30%泥土悬液吸收后剩余的百草枯含量分别为0.906%±0.031%、0.893%±0.035%、0.790%±0.007%、0.738%±0.017%、0.201%±0.002%.结论 本地泥土悬液对百草枯有吸附作用,30%泥土悬液的吸附效果佳,不同浓度泥土悬液对百草枯吸附与作用时间关系不大.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全肘关节置换治疗严重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全肘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采用全肘关节置换术治疗5例严重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3例单纯性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例合并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结果 5例全肘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随访6~16个月(平均10.2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规范化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全肘关节置换的成功至关重要.

    作者:张彦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通过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评价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50、CA125、CA153、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在肺癌分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了80例肺癌患者血清CEA、CA50、CA125、CA153、SCCA、CYFRA21-1、ProGRP、NSE水平,探讨了该8项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组织分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NSE、ProGRP水平分别为(356.7±298.7)pg/mL和(52.03±28.98)μg/L,明显高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22.7±11.9)pg/mL和(37.01±18.01)μg/L,而CEA、CA50、CA125、CA153水平明显高于肺鳞癌,NSCLC患者明显高于SCLC患者.SCCA是肺鳞癌较特异的标志物,在判别SCLC与NSCLC类型中,CYFRA21-1是NSCLC灵敏的肿瘤指标.结论 该8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组织分型方面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作者:张林安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系统护理干预对降低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降低既往无顽固性便秘史的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将60例需长期卧床的既往无顽固性便秘史的骨折患者,按住院号尾数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防便秘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组通过制订系统的预防便秘的护理干预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对患者实施各项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组较对照组的便秘发生率明显降低,干预前后干预组自身便秘防治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建立系统的护理干预模式能更好地降低骨折卧床患者的便秘发生率,提高患者便秘防治知识水平.

    作者:贾尚琼;田继书;李舜尧;蒋丽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浙东地区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状况

    目的 了解浙东地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率及其亚型的分布状况,为本区域女性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1 790例妇女宫颈脱落细胞进行18种HR-HPV亚型检测.结果 1 790例受检者中HR-HPV总感染率为21.1%,HPV16感染率高,占HR-HPV的24.8%,HPV52、58次之,分别为13.2%,11.3%.不同年龄段HR-HPV感染率不同,高组为大于50岁组,占30.2%,其次为大于25~30岁组,占22.1%.结论 HPV16、52、58是本区域女性HR-HPV感染的优势亚型,同时应重视HR-HPV的筛查,尽可能做到早期发现,及时进行规范性治疗.

    作者:项静婉;林秦燕;周仁芳;王攀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运动员乙二胺四乙酸抗凝血浆与血清尿素及肌酸激酶的检测比较

    目的 对运动员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血浆与血清尿素(BUN)和肌酸激酶(CK)的检测值进行比较分析,为体育领域的生化测试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赛艇队运动员24名,根据教练员训练安排和监测计划,从中选择3次作为研究,即72人次.每次受试运动员采血前1 d均休息调整,于次日晨安静、空腹状态下,无菌抽取肘静脉血1 mL,一部分移入一次性EDTA抗凝管,颠倒充分混匀,检测血常规后,离心取血清;另一部分移入离心管,待自然凝固后离心取血清.同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BUN和CK值.测试两组运用SPSS Statistics V17.0进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BUN和CK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DTA(EDTA-K2、EDTA-K3)抗凝血浆替代血清进行BUN、CK的检测是可行的,其可简化采血的过程和方式,有采血量少、运动员易于接受、速度快、节省器材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张红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850例女性人乳头瘤病毒筛查基因型结果回顾性分析

    目的 对850例疑似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女性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专用宫颈刷采集妇女宫颈的脱落细胞,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850例患者HPV临床样本,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850例样本中,HPV感染325例,阳性率38.2%.共检出18种HPV亚型,检出感染单一HPV亚型177例(20.8%),感染两种亚型以上148例(17.4%).单一型别阳性中低危型主要为HPV 11、42、CP8034、44,高危型主要为HPV 16、18、31、33、45、52、53、56等.结论 基因芯片技术可一次检测多种亚型,有利于HPV多重感染的诊断和宫颈癌的防治,可作为宫颈癌筛查的手段.

    作者:陈朴;张立营;彭宇生;王鹏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血常规指标综合分析对白血病的诊断意义

    目的 通过对539例次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三系细胞变化分析,结合仪器分类异常报警与血涂片瑞吉染色分类情况,探讨对疾病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三分群、五分类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确诊的白血病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外周血三系细胞的变化,并对外周血标本涂片瑞吉染色,查找异常细胞,观察仪器报警与手工分类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539例次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性白血病287例次,慢性白血病252例次.急性、慢性白血病患者三系细胞变化,白细胞计数升高明显,分别占64.8%,97.6%;血红蛋白下降占多数,分别占96.5%,90.5%;急性白血病血小板降低占95.1%,慢性白血病血小板升高占66.7%.在有直方图的438例次白血病患者中,仪器警示有异常白细胞患者共401例次(占91.6%);而37例次仪器无警示者,其外周血涂片镜检均有异常细胞.结论 由于白血病标本影响因素较多,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析结果出现偏差在所难免.为避免临床症状不典型的白血病患者漏诊,提高检验报告质量,应该对各种提示异常或警戒标记数据的血标本染色镜检,将血液涂片染色镜检列入血常规工作中.

    作者:杨瑞宁;王红;王兰;牛雷;陈斌斌;张飞;张丽;江淑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P-选择素的检测

    目的 探讨检测病毒性脑炎(VE)患儿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检测26例VE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20例正常儿童血清中sICAM-1[(372.6±113.6)μg/L]和可溶性P-选择素[(38.2±12.1)μg/L]的水平.结果 VE患儿急性期血清中的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显著高于对照组[(277.4±87.8)μg/L和(19.6±4.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患儿血清中sICAM-1[(305.2±99.1)μg/L]和可溶性P-选择素[(23.6±8.4)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患儿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与病程密切相关,检测血清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有助于判断VE患儿病情轻重和评估预后.

    作者:王剑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增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78例有炎症或组织损伤患者纳入研究,同时设健康体检者70你还为健康对照组,测定hs-CRP、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结果 炎症组hs-CRP浓度[(26.2±11.5)mg/L]及中性粒细胞比率(78.5%±4.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hs-CRP浓度(3.2±1.6)mg/L及中性粒细胞比率62.4%±5.8%],hs-CRP浓度与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89,P<0.05).结论 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hs-CRP比传统检验方法更敏感,结果更稳定,建议将hs-CRP作为常规检验项目随血细胞分析一起检验.

    作者:李媛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胆囊炎患者血脂变化及其与中性粒细胞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胆囊炎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中性粒细胞(NEU)的相关性,以鉴别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方法 分别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和健康对照组的NE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急性胆囊炎患者TG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U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胆囊炎患者TG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中,TCH、LDL-C均与NEU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528和-0.510,P<0.05.结论 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患者TG下降,急性胆囊炎患者NEU升高;健康对照组的TCH和LDL-C均与NEU呈显著负相关.

    作者:林超群;黎运西;胡允兆;汤红峰;梁瑞珍;何秋贤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抗凝剂及放置时间对静脉血常规测定的影响

    目的 了解肝素、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剂及放置时间对于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的影响.方法 分别取静脉血经肝素、EDTA-K2抗凝,于即刻,0.5、1、2、3、4、5、6、12 h在MET(迈瑞)BC5500血细胞分析仪上以全血模式检测WBC、RBC、Hb、Hct和PLT.结果 WBC在3 h内与EDTA-K2 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BC在6 h内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2 h内,以肝素抗凝的静脉血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在12 h内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t在即刻以肝素抗凝的静脉血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6 h内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在1 h内与EDTA-K2 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常规测定应使用EDTA-K2抗凝,并在1 h内检测完毕.

    作者:牛玉峰;樊卫;夏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清蛋白含量的研究

    目的 研究单纯的叶酸、维生素B12以及恶性贫血导致的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体内的血清蛋白含量.方法 2008年5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共76例,按照诊断结果分成3组:叶酸缺乏组、维生素B12缺乏组及恶性贫血组.研究各组的血红蛋白、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清蛋白/球蛋白比、前清蛋白、葡萄糖、铁蛋白、转铁蛋白、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结果 巨幼细胞贫血治疗前由于叶酸缺乏、维生素B12缺乏以及恶性贫血3组之间的指标,除了清蛋白/球蛋白比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组之间治疗前、后的结果不具有可比性.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贫血患者治疗前、后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性贫血导致的巨幼细胞贫血治疗前、后各组的血红蛋白、总蛋白、葡萄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服用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叶酸和维生素B12贫血有效,恶性贫血尚需要更加有效的方法,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作者:李小民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甲状腺激素及自身抗体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诊疗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血清甲状腺素和甲状腺抗体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110例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TG)、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抗-TPO)、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抗-TR)水平,并按TSH浓度分为亚临床甲减Ⅰ组:4.2 mU/L8.0 mU/L,然后分别与健康对照组及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除亚临床甲减Ⅰ组阳性率有显著升高外(P<0.05),亚临床甲减Ⅰ组的抗-TG、抗-TR,亚临床甲减Ⅱ组的抗-TR、抗-TG、抗-TPO阳性率均有极显著的升高(P<0.01);Ⅱ组与Ⅰ组比较,抗-TPO阳性率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TG、抗-TR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清抗-TG、抗-TPO、抗-TR、TSH 水平,对患者病程的转归、病因分析、预后判断以及是否需要治疗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作者:吴雪芸;张健倩;胡雪玲;章金春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梅毒金标用于血液初筛的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梅毒抗体筛查方法对无偿献血者初筛的选择以及其价值.方法 对金坛市2007~2008年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筛查和2009~2010年用梅毒金标筛查后阴性标本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07~2008年用TRUST法筛查阴性的标本用ELISA检出阳性104份,占总不合格率的40.0%,2009~2010年用梅毒金标法筛查阴性的标本ELISA检出阳性59份,占总不合格率的31.3%.结论 梅毒金标法用于无偿献血筛查优于TRUST法.

    作者:史卫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使用及探讨

    目的 探讨尿常规的检验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寻求应对措施,提高检验质量.方法 研究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Urisys 2400尿干化学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用上述两种仪器和显微镜检查法分别对同一份尿液标本进行检测,对三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对.结果 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自动化程度高,检测速度快,但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其检验结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检查.结论 目前尿常规检验的佳组合方式为:尿干化学分析仪筛查+尿沉渣分析仪筛查+显微镜镜检确认.

    作者:韩小磊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唐氏综合征产前血清学筛查与超声诊断联合运用的探讨

    目的 探讨用血清学指标和超声联合筛查唐氏综合征(DS)的临床价值.方法 妊娠11~14周采用超声检查胎儿颈部透明膜厚度(NT);妊娠15~21周,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孕妇血清中甲胎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雌三醇含量,用风险统计软件进行风险率计算,以1∶380作为高风险的切割值;二者结合以确定高危人群.结果 4271例孕妇中,胎儿NT超声筛查阳性率为1.12%,3例确诊,1例漏筛,检出率为75.00%;血清学筛查阳性率为5.29%,3例确诊,1例漏筛,检出率为75%.结论 血清学指标联合超声诊断筛查DS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钱晨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类风湿关节炎伴慢性贫血患者相关细胞因子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对类风湿关节炎(RA)伴慢性贫血(ACD)患者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RA患者血清IL-1、TNF-α和IFN-γ水平,并检测RA患者血清铁、总铁结合力(TIBC)、铁蛋白(SF)及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水平;对RA伴贫血患者行骨髓涂片铁染色检测.结果 无贫血组、ACD不伴缺铁组、ACD伴缺铁组的血清IL-1、TNF-α和IFN-γ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D不伴缺铁组、ACD伴缺铁组的血清IL-1、TNF-α和IFN-γ水平显著高于无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不伴缺铁组血清铁、TIBC、sTfR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SF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伴缺铁组血清铁、SF显著低于ACD不伴缺铁组,TIBC和sTfR显著高于ACD不伴缺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髓涂片铁染色示ACD不伴缺铁组细胞内、外铁均高于ACD伴缺铁组.结论 RA 患者血清IL-1、TNF-α和IFN-γ水平异常增高是导致ACD的重要原因.

    作者:钱超;余建华;汤巧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广西柳江县婚检人群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发病率调查

    目的 了解广西柳江县婚检人群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情况,为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数据.方法 取柳江县妇幼保健院6 152对(12 304例)婚检育龄男女做血常规检查,一旦发现其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红细胞分布宽度正常或稍低者,均进一步做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验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结果 6 152对(12 304例)婚检育龄男女中,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高风险者2 744例,检出率为22.30%,其中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897例,占7.29%;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1 766例,占14.35%;异常血红蛋白病 81 例,占0.66%.结论 柳江县是广西省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高发区,也是柳州地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高发区.因此,应加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检测及宣传力度,对育龄男女进行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和遗传病学咨询,降低中、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新生儿的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覃日吉;范微;李建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原发性肝癌血清肿瘤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HCC)是成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高,治疗预后不佳,每年因肝癌死亡人数仍高居我国恶性肿瘤致死率的第2位.血清甲胎蛋白(AFP)是目前应用广泛的HCC血清标记物,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肝癌相关肿瘤标记物研究近年有较大进展,现将部分结果综述如下.

    作者:麦爱芬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微生物质控考核样品的检测分析与探讨

    为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本中心每年都参加江苏省或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的微生物盲样考核工作,接受质控菌株的分离鉴定工作,以不断提高致病菌的检测能力,现将2010年11月接受上级疾控中心微生物质控样品考核的检测情况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质控样品常州市疾控中心下发的编号为质2010007的25 g豆奶粉1份.

    作者:杨一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