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军荣;李榕娇;黄绰妤
随着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普遍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检验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使检验更加快速、结果更加准确客观,具有可比性[1],并可对标本多次重复检测,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稳定性,这就要求正确使用和严格的维护保养仪器,使其具有良好的稳定的性能.现就本科室使用的法国 ABX PENTRA6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为例,谈谈其维护保养和常见故障的排除体会.
作者:刘秋月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的耐药性,为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生物API鉴定系统进行PA鉴定,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耐药监测及统计耐药率.结果 2年中检出179株PA,其中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占总株数的12.8%;PA分离率高的病区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占35.8%;其次为外三科(16.2%);内一科(15.1%).PA药物敏感率高的是多黏菌素E(100%),其次为美罗培南(86.6%)和亚胺培南(82.7%).耐药率高的药物是氨苄西林/舒巴坦(95.0%)和复方新诺明(91.6%).IRPA对15种常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耐药株,IRPA除对多黏菌素E无耐药外,对其余1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大于50%.结论 PA的耐药性已十分严重,必须进行严密的监控,预防PA导致的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作者:曾军荣;李榕娇;黄绰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临床血液学与血液学检验>是一门逻辑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自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以来,人类逐渐揭开了细胞形态的奥秘,开辟血液学检验细胞形态的微观世界.作为血液病诊断的基础,细胞形态检查是医学检验中常用的基本检验方法,许多血液疾病的诊断仍需要借助显微镜检验技术来确诊,因此,细胞形态学在血液疾病诊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者:邓小燕;王忠英;吴晓蔓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影响急诊分诊准确率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对策,提高急诊分诊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共21 654例急诊患者的分诊情况.结果 多种因素造成分诊失误,其失误率为5.90%.结论 找出急诊分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提高急诊分诊准确率,才能更好的保障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无阻,为急危重症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作者:万红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携带产妇血清乙肝病毒DNA(HBV-DNA)含量、乙肝血清免疫学指标与乳汁中HBV-DNA含量及阳性率的关系,以指导母乳喂养.方法 选择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为阳性的乙肝携带者的产妇11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及乳汁中免疫血清学标志物;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测定血清与乳汁与中HBV-DNA含量,并对所有检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在ELISA检测中HBsAg乳汁中阳性率为62.1%,低于血清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免疫学标志物乙肝e抗原(HBe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e抗体(HBeAb)、前S1抗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检测结果中HBeAg阳性组血清HBV-DNA阳性率97.6%,乳汁HBV-DNA阳性率85.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b阳性组血清HBV-DNA阳性率12.1%,乳汁HBV-DNA检2例,阳性率2.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汁HBV-DNA的含量随血清HBV-DNA含量的升高而增大,二者呈正相关(r=0.864,P<0.05).结论 乙肝产妇免疫学标志物不只是能决定进行母乳喂养的指标,同时还应检测血清HBV-DNA与乳汁HBV-DNA,两者均为阴性才能进行哺乳.
作者:陈铭;艾彪;何瀚;董虹;谢良才;周铭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下称妊高征)患者血清钙、镁水平与妊高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TBA-40F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50例妊高征患者、50例健康妊娠孕妇的血清钙、镁浓度进行测定.结果 妊高征组血清钙、镁浓度较健康妊娠组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妊高征患者的血清钙、镁浓度进行检测,对妊高征的治疗及病情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颖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红细胞对电阻法测定血小板数的影响.方法 抽取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小于正常值的患者标本,以MCV大小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别用电阻法及手工计数法进行血小板计数,再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所进行探讨的组别中,MCV小于70 fL的红细胞会引起血小板计数假性增高;而MCV为70~81.9 fL的组中,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大于正常者血小板计数假性增高,RDW正常者对结果影响不大.结论 在临床检测患者血细胞标本时,如RDW小于70 fL时或MCV为70~81.9 fL但RDW大于正常者应进行血小板手工计数.
作者:叶长钦;罗辉;彭兰芬;曾见芬;余曼荣;陈楚填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MEK6318血细胞分析仪全血(WB)和预稀释(PD)两种模式之间的差异.方法 采用两种模式、3组实验结果对仪器主要指标的精密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WB模式与PD模式之间,PD模式两组检测结果的精密度显著低于WB模式组,主要与测定时稀释液及标本量准确与否(稀释倍数)密切相关.结论 MEK6318血细胞分析仪具有良好的分析性能,测定参数准确精密,但不能代替显微镜检测和涂片检查.临床对于血细胞的分析要求应尽量采集静脉血,才能保证血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缪卫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体液细胞学检查是确诊炎性反应、结核、恶性肿瘤等疾病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传统方法对血性、炎性及混杂黏液标本的制备效果不甚理想.液基薄层细胞沉降式技术(TCT)是一种细胞学检查的新技术,该技术取代了传统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取材量多、清晰等特点.该方法通过专用试剂去除标本中的干扰成份,对细胞进行批量的制片和染色,制成薄层细胞片供临床细胞学诊断.
作者:韩冬;张春蕾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血清标本的低温保存条件下因自然沉降对临床化学检验结果的影响,以便引起检验操作人员的重视.方法 血清标本在4℃冷藏和-18℃下冷冻保存2 d后取出,室温静置30 min以上使温度平衡至室温,吸取上层和下层的液体标本,检测蛋白、血清酶、糖、血脂等常规生化项目.结果 4℃低温保存的血清标本上层与下层的常规生化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冷冻保存的标本上层与下层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低温保存的标本因为自然沉降现象导致上层与下层的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低温保存的标本在检验前必需要充分地混匀,以防止上下层标本的结果差异.
作者:刁端勤;王茜青;陈蕴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输注辐照血小板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辐照单采血小板治疗,共输注224例次,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4例,各病例血小板计数均小于20×109/L,输注后24 h进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以校正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判定输注效果.结果 224例中有187例输注辐照单采血小板明显有效,占83.5%.输注血小板的次数对输注疗效有显著影响,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疗效呈下降趋势.感染组辐照单采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70.5%,非感染组输注有效率为9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4.59,P<0.01).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减少时,输注辐照血小板对急性白血病止血明显有效,但多次输注和感染会影响治疗效果.为了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发生,可用辐照血小板替代未辐照血小板输注治疗.
作者:鲁思文;李晓荣;林玉蓓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广东省健康体检者血清中EB病毒衣壳抗原(EB-VCA-IgA)和EB病毒早期抗原(EA-IgA)的阳性率及不同年龄间的差异.方法 选取2008年6月11日至2009年6月11日送本中心体检的671例健康者血清,根据年龄分为8组,0~10岁组,11~20岁组,21~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51~60岁组,61~70岁组,71~80岁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EB-VCA-IgA和EA-IgA的阳性率.结果 671例健康者中EB-VCA-IgA的阳性率为9.99%,EA-IgA的阳性率为4.77%.年龄与EB-VCA-IgA、EA-IgA的阳性率有关系,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较高.结论 对于鼻咽癌的高发区,健康体检套餐的防癌体检项目好加EB-VCA-IgA和EA-IgA项目,以利于鼻咽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张玲;许友强;赵安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探讨LCP的理念及操作技术.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应用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2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6.4个月(14~26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4.7周(11~30周);其疗效参照Mazur评价标准:优15例,良1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5%.本组病例术后无深部感染发生,无螺钉进入关节间隙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LCP固定牢靠,能够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和功能恢复,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理想疗法.正确理解和使用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孙勇;陈军;庄卫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液体培养法和固体培养法平行检测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结果的一致性;评价液体培养法检测Uu和Mh的可靠性,加强Uu和Mh检测的质量控制.方法 采用液体培养基和固体A7琼脂培养基平行检测369例临床标本的Uu和Mh.结果 液体培养法阳性155例,阳性率为42%;固体培养法阳性111例,阳性率为30%;液体培养法阳性而固体培养法阴性49例;固体培养阳性而液体培养法为阴性5例.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kappa系数为0.554).结论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检测不能仅凭液体培养法变色而报为阳性,应结合固体培养法作鉴定,才能报为阳性.用固体培养法提高检验的特异性,用液体培养法进行药敏试验,两者结合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晓华;谭南;林爱心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骶骨部肿瘤较少见,且多为脊素瘤,骶部出现淋巴瘤实属罕见,本院2008年12月收治1例第一骶椎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新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各临床分型的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显色基质鲎试验法检测血浆E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对118例重型肝炎患者检测血浆ET、TNF-α,比较各临床分型的重型肝炎患者血浆ET、TNF-α水平的差异.结果 按血浆ET、TNF-α水平由高到低排序:慢性重型肝炎晚期大于亚急性重型肝炎晚期,亚急性重型肝炎晚期大于急性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大于慢性重型肝炎中期,慢性重型肝炎中期大于亚急性重型肝炎中期,亚急性重型肝炎中期大于慢性重型肝炎早期,慢性重型肝炎中期大于亚急性重型肝炎早期,多数不同临床分型病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重型肝炎患者随病情发展与加重,血浆ET、TNF-α水平随之增高,提示血浆ET、TNF-α测定对判断重型肝炎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周泳昕;曾岳祥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临床血液学检验是临床实验室重要的检验项目之一,对临床多种疾病尤其是血液病的诊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是临床血液学检验质量控制的主要目标.
作者:付琼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类肝组织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性肝炎.近年来随着肥胖、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的高发,其患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目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实验室诊断缺乏特异性指标,为探讨其在非酒精性肝病诊断中的意义非酒精性脂肪肝预防措施.本研究对115例B超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了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红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面(鼻)罩双水平压力调节(BIPAP)通气联合肺脑合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高碳酸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60例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BIPAP组、肺脑合剂组,每组20例.在采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治疗组应用BIPAP通气每天6 h,加肺脑合剂(由可拉明3.75 g,安茶碱0.25 g,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BIPAP组应用BIPAP通气每天6 h;肺脑合剂组应用肺脑合剂静脉滴注每天1次;7 d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降低(P<0.01),BIPAP组CO2潴留状况改善(P<0.05),肺脑合剂组CO2潴留状况改善不明显(P0.05).临床疗效评价总有效率联合治疗组85.0%、BIPAP组60.0%、肺脑合剂组35.0%.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BIPAP组(P<0.05)和肺脑合剂组(P<0.01).结论 面(鼻)罩BIPAP通气联合肺脑合剂治疗COPD高碳酸血症疗效明显优于各自单独使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面向客户需求的检验流程,以促进检验的效率和对需求的响应速度.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流程规划与分析方法,对检验需求进行详细分类,利用kano分析和质量功能展开,找出关键流程功能即检验周转时间,运用流程规划与分析技术,识别核心流程,采用流程模块化,流程价值链,流程一体化合并进行设计.结果 提高了检验流程的绩效.结论 通过面向需求的流程优化的技术不但能大大缩短检验周转时间(TAT),提高效率,而且能促使检验业务对需求变化迅速做出调整.
作者:胡必成;陈斌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