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型肝炎产妇血清与乳汁HBV标志物检测意义

陈铭;艾彪;何瀚;董虹;谢良才;周铭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母乳喂养, 病毒复制
摘要:目的 调查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携带产妇血清乙肝病毒DNA(HBV-DNA)含量、乙肝血清免疫学指标与乳汁中HBV-DNA含量及阳性率的关系,以指导母乳喂养.方法 选择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为阳性的乙肝携带者的产妇11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及乳汁中免疫血清学标志物;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测定血清与乳汁与中HBV-DNA含量,并对所有检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在ELISA检测中HBsAg乳汁中阳性率为62.1%,低于血清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免疫学标志物乙肝e抗原(HBe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e抗体(HBeAb)、前S1抗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检测结果中HBeAg阳性组血清HBV-DNA阳性率97.6%,乳汁HBV-DNA阳性率85.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b阳性组血清HBV-DNA阳性率12.1%,乳汁HBV-DNA检2例,阳性率2.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汁HBV-DNA的含量随血清HBV-DNA含量的升高而增大,二者呈正相关(r=0.864,P<0.05).结论 乙肝产妇免疫学标志物不只是能决定进行母乳喂养的指标,同时还应检测血清HBV-DNA与乳汁HBV-DNA,两者均为阴性才能进行哺乳.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骶骨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报道

    骶骨部肿瘤较少见,且多为脊素瘤,骶部出现淋巴瘤实属罕见,本院2008年12月收治1例第一骶椎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新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T管致肝门肉芽1例

    为了保证能反复多次胆道镜下取石,需要安置T管以及保存窦道.但T管可引起慢性炎性反应,形成肉芽肿,严重的可在肝门处引起堵塞,导致梗阻性黄疸,为大程度的减少T管安置所引起的异物反应危害,本文对T管的安置方法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剑飞;雷正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1例新基因突变导致的Ⅰ型遗传性血色病报道

    目的 对1例临床诊断遗传性血色病基因的患者及家属成员的遗传性血色病相关蛋白(HFE)基因进行检测.方法 检测患者及家属成员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等水平,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提取DNA,多聚酶联反应(PCR)扩增Ⅰ(HFE,原发性血色病) 、Ⅱ(HJV,青少年型血色病)、Ⅲ(TfR2 ,转铁蛋白受体2相关血色病)型遗传性血色病相关基因的25个外显子及外显子邻近处的内含子,直接测序检测突变.结果 患者SF、SI、总铁结合力、未饱和铁明显升高.HFE基因第3号内含子5′端第5碱基处出现T→C错义突变(为纯合子,IVS 3+5 T→C).其家属成员中还发现2例纯合子和4例杂合子.Ⅰ、Ⅱ、Ⅲ型外显子未发现突变.结论 该突变可能是遗传性血色病发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作者:王麟辉;郭晓丽;郭鹏翔;黄凌;贺远;李占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本刊征订、征稿启事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影响急诊分诊准确率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目的 通过对影响急诊分诊准确率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对策,提高急诊分诊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共21 654例急诊患者的分诊情况.结果 多种因素造成分诊失误,其失误率为5.90%.结论 找出急诊分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提高急诊分诊准确率,才能更好的保障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无阻,为急危重症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作者:万红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对2个民族强直性脊柱炎白细胞抗原-B27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布特点的研究

    目的 比较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强直性脊柱炎(AS)白细胞抗原B27[(HLA)-B27]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调查839例维吾尔族与1 689例汉族HLA-B27抗原阳性表达的疑似AS患者,并比较2个民族HLA-B27阳性表达在性别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分布特点.结果 新疆地区AS HLA-B27阳性表达,男性群体高于女性,各年龄组男女比例为0.96:1~5.03:1不等,平均2.24:1.2个民族男女组均以10~19岁、20~29岁、30~39岁为主要患者群,在整体人群中汉族平均HLA-B27阳性率为27.18%, 维吾尔族为20.62%, 汉族高于维吾尔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组调查资料中维吾尔族和汉族AS HLA-B27阳性表达在发病年龄、性别上的特点是一致的,AS HLA-B27阳性表达在两民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莫红梅;田永芳;阿孜古力;马慧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以综合性实验为载体的形态学教改实验

    <临床血液学与血液学检验>是一门逻辑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自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以来,人类逐渐揭开了细胞形态的奥秘,开辟血液学检验细胞形态的微观世界.作为血液病诊断的基础,细胞形态检查是医学检验中常用的基本检验方法,许多血液疾病的诊断仍需要借助显微镜检验技术来确诊,因此,细胞形态学在血液疾病诊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者:邓小燕;王忠英;吴晓蔓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2 147例小儿感染肺炎支原体抗体情况的调查

    目的 检测本院2009年1~4月2 147例小儿肺炎支原体(MY-IgM)抗体的感染情况以了解肺炎支原体感染在患儿呼吸道疾病中的分布情况,从而给临床医生的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应用日本富士赛乐迪亚麦可Ⅱ(SERODIAMY-CO-Ⅱ)肺炎支原体抗体诊断试剂盒对静脉血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2 147例患儿,MY-Igm阳性有798例,占37.17%,其中不同症状的MY-Igm阳性率分别为:支气管炎40.35%、发热待查28.49%、肺炎36.52%、支气管肺炎32.19%、咳嗽45.82%、上呼吸道感染39.62%、气管炎45.83%、支气哮喘38.75%.结论 MY-Igm阳性率在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占有较高比例,为37.17%.其中气管炎组和咳嗽组较高,为45.83%和45.82%,发热(无咳嗽)组低为28.49%.

    作者:邱丽;王旭;卫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ICU患者下呼吸道标本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03例下呼吸道标本中156例检出细菌,培养阳性率为76.8%,共分离到病原菌18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G-)130株,占70.7%,革兰阳性球菌(G+)23株,占12.5%,假丝酵母菌31株,占16.8%;分离前4位的病原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PAE)、鲍曼不动杆菌(ABA)、白假丝酵母菌(SMA)、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达100%.结论 ICU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非发酵菌为主,复合菌感染、非发酵菌合并真菌感染较为常见,病原菌多为泛耐药菌,显示监测细菌分布与耐性变化对指导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延缓泛耐药菌株形成有重要意义.

    作者:桑卫洪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盐酸戊乙奎醚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急诊剖宫产术麻醉前使用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100例急诊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盐酸戊乙奎醚组(A组)和阿托品组(B组),术前分别静注盐酸戊乙奎醚和肌注阿托品,记录用药前、麻醉前、麻醉5 min及10 min、术毕时的血压(SBp)、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胎儿娩出后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 A组HR在各时点均无明显变化,B组在麻醉前、麻醉后5 min、10 min的HR与用药前相比均不同程度增高,两组在SBp、DBp、SpO2及Apgar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用作急诊剖宫产的术前用药可保证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杨第一;刘国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盐步医院2008年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本院2008年临床分离出的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Expression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4软件统计耐药率.结果 临床分离274株细菌中革兰阳性球菌83株(30.5%),革兰阴性杆菌191株(69.5%);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分别占63.2% 和80.8%,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44.6%和35.7%,各种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敏感,耐药率1.4%~5.9%.结论 通过监测临床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变迁,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医院感染和细菌耐药性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查长森;张三武;张家超;薛国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血清β-羟丁酸测定在小儿饥饿性酮症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β-羟丁酸在小儿饥饿性酮症诊断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采用酶速率法在HITACHI 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分为3组50例健康者,40例轻度腹泻患者,56例饥饿性酮症患者血清中β-羟丁酸含量.结果 轻度腹泻组及饥饿性酮症组的β-羟丁酸含量均较健康对照组高,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中β-羟丁酸含量有助于小儿腹泻及饥饿性酮症的诊断作用.

    作者:林列坤;潘昆贻;邓小燕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乙型肝炎产妇血清与乳汁HBV标志物检测意义

    目的 调查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携带产妇血清乙肝病毒DNA(HBV-DNA)含量、乙肝血清免疫学指标与乳汁中HBV-DNA含量及阳性率的关系,以指导母乳喂养.方法 选择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为阳性的乙肝携带者的产妇11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及乳汁中免疫血清学标志物;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测定血清与乳汁与中HBV-DNA含量,并对所有检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在ELISA检测中HBsAg乳汁中阳性率为62.1%,低于血清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免疫学标志物乙肝e抗原(HBe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e抗体(HBeAb)、前S1抗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检测结果中HBeAg阳性组血清HBV-DNA阳性率97.6%,乳汁HBV-DNA阳性率85.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b阳性组血清HBV-DNA阳性率12.1%,乳汁HBV-DNA检2例,阳性率2.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汁HBV-DNA的含量随血清HBV-DNA含量的升高而增大,二者呈正相关(r=0.864,P<0.05).结论 乙肝产妇免疫学标志物不只是能决定进行母乳喂养的指标,同时还应检测血清HBV-DNA与乳汁HBV-DNA,两者均为阴性才能进行哺乳.

    作者:陈铭;艾彪;何瀚;董虹;谢良才;周铭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屎肠球菌性骨髓炎的耐药特征及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屎肠球菌在骨髓炎标本中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分析本院近来收治的5例屎肠球菌性骨髓炎患者,于术前及术中分别取窦道分沁物和病灶组织做细菌培养,且比较两者结果间的区别.结果 多表现为混合感染,表浅分泌物与深层病灶间的菌群存在不同.屎肠球菌表现出对β-内酰胺类及氨基糖甙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结论 鉴于屎肠球菌感染的发生率和耐药性增加导致治疗的困难,临床医生应在药敏试验指导下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并调整好用药剂量.

    作者:时宁文;陆维举;邵海枫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新发非病毒性非细菌性传染病的诊治

    近年来,一些新发传染病和已控制的传染病死灰复燃,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关于新发病毒性和细菌性传染病已作介绍 [1-2],本文仅论述新发非病毒性、非细菌性传染病的诊治 [3-6].

    作者:杨健;陈高红;王汉斌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尿液生化分析对肾脏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通过尿液生化分析对肾脏病变部位及程度进行评估.方法 按非浓缩尿蛋白电泳定位的肾脏病变分组检测尿生化,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肾小管病变尿磷(UP)、尿素(UREA)、尿肌酐、尿酸(UA)、尿钙较正常尿液显著降低,尿总蛋白和尿清蛋白稍有增加但与健康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小球病变尿总蛋白和清蛋白均非常显著增加,UREA、尿肌酐、UA、尿钙降低但程度较小肾管病变轻;单纯清蛋白尿钙正常,尿渗透压、尿清蛋白、UREA轻度降低,与肾小管性蛋白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肾小球性蛋白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尿液生化多项联合分析是肾病变早期发现、初步定位评估和病情监测的良好指标.

    作者:王宁皎;姚文娟;魏源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胶体金法在检测外阴阴道念珠菌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胶体金念珠菌试纸条(以下简称胶体金法),在检测外阴阴道分泌物中外阴阴道念珠菌(VVC)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用生理盐水涂片法、革兰染色涂片法、培养法、胶体金法同时检测300例妇女阴道分泌物中的念珠菌.结果 300例阴道分泌物中生理盐水涂片法检出念珠菌90例,革兰涂片染色法检出念珠菌101例,培养法检出念珠菌110例,胶体金检出念珠菌108例.胶体金法检出阳性率与培养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P0.05).胶体金法的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98.4%,约登指数为0.939,阳性预测值为97.4%,阴性预测值为 97.2%.结论 用胶体金法检测外阴阴道分泌物中的阴道念珠菌操作简便、快速和结果可靠.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有效性.作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筛查的一种常规检测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王霞;何聚莲;唐林国;唐芳;余志衡;尹向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瑞氏综合征1例

    瑞氏综合征(RS)又称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是急性进行性脑病[1].于1963年首先由澳大利亚医生Reye等报道.国内从1972年后陆续可见报道,本病比较少见.本科近新收1例典型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涛;张丽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妊娠糖尿病实验室诊断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葡萄糖耐量实验、胰岛素、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对妊娠糖尿病(GDM)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12例门诊患者分为GDM组(62例),健康对照组(50例).分别采用已糖激酶法、化学发光法对两组孕妇行糖耐量检测(OGCT)、胰岛素检测;采用稳态模型(HOMA)分别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BCI),以评价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分泌功能.结果 GDM组与对照组相比,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葡萄糖耐量检测中空腹以及餐后1、2、3 h血糖浓度与对照组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与对照组相比较则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患者不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而且胰岛β细胞的功能也已经受损;对GDM及时诊断和恰当的治疗干预,对降低GDM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莫军;李景;王美莲;邢自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PT真空管抗凝血用作交叉配血试验的优势分析

    交叉配血试验是输血前必做的关键项目,在确保配血成功后才能输注给需要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血型配合实验重要性在于及时阻断血型错定,发现疑难抗体存在,交叉配血试验成为患者能否接受提供血液的决定性指标,临床输血完全依赖配血实验结果的正确性[1].但抢救患者时分秒必争的现实决定了配血试验必须尽可能缩短时间,作者在工作实践中对抗凝血用于交叉配血作了观察和研究,认为其存在可行性和规范化的可能.

    作者:史卫国;周清秀;刘红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