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华;雷达;张知洪;孙亮;陈丹霞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脑肿瘤适形调强放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 将62例脑肿瘤行适形调强放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按照整体护理模式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结果 在入院时、放疗前、出院时,对照组的疾病不确定感分别是95.25±8.87、91.16±9.96和 84.21±9.91,实验组的分别是95.30±7.12、82.87±6.32和78.23±6.56, 在入院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疾病不确定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放疗前和出院时实验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比入院时疾病不确定感明显下降(P<0.01);出院时达到低.而对照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在放疗前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疾病不确定感相对于入院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相对于常规的健康教育,应用整体护理对患者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有助于提高患者有效的应对方式及其生活质量.
作者:范渝茜;何祥;邓红彬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患者单核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其对甲型H1N1流感起到的辅助诊断作用.方法 90例健康人作对照,对9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常规单核细胞及单核细胞百分率进行定量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0例H1N1流感患者单核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百分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单核细胞数及百分率的增高对甲型H1N1流感可提供辅助诊断依据,是临床医生观察病情的有效指标.
作者:王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端坐位粗针穿刺乳腺囊肿细胞学检查的诊疗效果.方法 150例患者取端坐位,与医生相对而坐.局部皮肤消毒,医生右手持一次性10 mL注射器(7号针头),左手捏住囊肿行穿刺抽液作细胞学检查.结果 149例穿刺成功,1例不成功(晕针).抽出物细胞学检查有导管上皮细胞、大汗腺化生细胞、泡沫细胞、合并感染有炎性细胞,破碎红细胞,未查出癌细胞,符合乳腺囊肿诊断.结论 端坐位粗针穿刺乳腺囊肿是一种安全、便捷、改良新的诊疗方法.
作者:安家嘉;周家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因素及围手术期预防和护理管理措施.方法 对1996年10月至2008年10月78例食管癌手术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术后死亡4例,病死率5.1%,死亡原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例. 结论 重视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可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彭琳;赵忠文;刘晓林;陈瑜;夏先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强生VITROS-350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是一台微电脑,无需水源和污水排放系统, 真正实现零污染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有废料都包含在已用过的测试干片上.它采用独特的多层膜干化学技术及光的透射和反射原理来进行测定,与传统生化分析仪相比有灵活、快速的特点[1].适用于临床检验科急诊生化项目的检测.
作者:乔姝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就诊人群中各种抗核抗体阳性分布以及类风湿因子浓度与抗核抗体(ANA)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62例可疑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谱,用散射比浊法检测他们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RF),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各种抗核抗体在人群中的阳性分布和在不同性别组中的阳性分布,以及RF浓度与抗核抗体的关系.结果 抗-dsDNA、抗-Nudeo-somes、抗-Sm、抗-PO、抗-Histones、抗-uRNP、抗-SSA(60)、抗-SSA(52)、抗-SSB、抗-CENP-B在262例可疑自身免疫病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布分别为:1.9%、0.4%、0.8%、0.4%、1.5%、1.9%、11.8%、13.0%、9.2%、5.0%.其中抗-SSA(60)、抗-SSA(52)、抗-SSB、抗-CENP-B阳性率女性组明显高于男性组(P<0.05). RF 1组、2组、3组其AN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组、2组、3组之间其ANA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地区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干燥综合症(S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率较高,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女性.RF阳性的发生率与ANA阳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杨德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的解尿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2007~2008年门诊送检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解脲支原体培养和药敏分析.结果 解脲支原体感染率32.96%,女性高于男性,红霉素、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42.8%、63.2%、42.8%,对四环素敏感93.4%,对交沙霉素敏感91.2%.结论 解脲支原体感染泌尿生殖道应引起重视,对敏感度高的药物试验,临床上可首选.
作者:季凤英;徐丽琴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医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我国医疗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在某些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人民群众受惠无穷,平均寿命接近发达国家,但医患关系的不和谐有不断增加趋势[1].
作者:黄自发;鲁翔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雌性激素受体α基因(ESR1)突变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的方法检测87例中国苗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和67例健康女性对照ESR1突变位点的基因型,以SPS8.0软件包进行对照关联分析.结果 XbaI位点A、G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baI位点与乳腺癌发病呈高度相关.
作者:祝有国;秦丽华;黄驭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对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和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检测甲胎蛋白(AFP)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100份标本,同时使用IRMA和MEIA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对IRMA和MEIA检测AFP结果进行双侧t检验,P=0.88>0.0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EIA与IRMA检测AFP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庄锡伟;张钦贵;蔡锦河;张坤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对糖尿病(DM)肾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以延缓DM肾病的发展.方法 通过检测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0例健康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血脂胆固醇(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尿微量清蛋白(mALB)的测定,以探讨上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糖尿病组HbAlc,FBG,CH,TG,LDL-C,mALB的浓度显著增高,HDL-C血清浓度显著降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肾病组HbAlc,TG, mALB的浓度高于非肾病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Alc不但有利于DM 的早期发现,更有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发现和预防,定期监测 HbAlc、血脂、尿微量清蛋白水平,有助于更好的监控病情的发展,防止或延缓临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作者:王红;肖卫国;向旭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组患者167例,术前在膀胱镜下取活检证实为T2以下肿瘤,采用连续硬膜外或骶麻,行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后1周开始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每周1次,共8次,第1年每3个月行膀胱镜复查1次,以后每半年复查1次.结果 随访3个月至7年,8例复发,复发率为4.0%.膀胱镜检肿瘤在原位5例,经再次手术后效果满意.结论 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膀胱灌注,对于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周庆余;刘齐贵;曹伟;窦坤;姚建忠;王跃力;张文滔;段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方法 K-B法检测1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4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 14株鲍曼不动杆菌携带aacA4基因,检出率为74%.结论 aacA4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
作者:王玲巧;毛翠;张学锋;吴莉丽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分析冠心病病变程度与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G)、髓过氧化物酶、胱抑素C、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121例冠脉造影后有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男86例,女35例)的临床资料及静脉血,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组(ACS)和稳定性心绞痛组(SAP),以同期50例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患者组及健康组白细胞计数、超敏CRP、FG、髓过氧化物酶、胱抑素C、Scr、eGFR,统计分析各组间的关系.结果 (1)SAP组白细胞计数、超敏CRP、FG、髓过氧化物酶、胱抑素C、eGFR水平较健康组有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CS组FG、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超敏CRP、髓过氧化物酶、胱抑素C、eGFR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计数、S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ACS组(1.42±0.46)mg/L、SAP组(0.93±0.29)mg/L,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胱抑素C(0.78±0.37)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细胞计数、超敏CRP、 FG、髓过氧化物酶、胱抑素C、eGFR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尤其是超敏CRP、胱抑素C.对于早期发现冠心病,监视冠心病病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稳定性心绞痛区分有意义.
作者:林炜炜;邵康;于嘉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椎管内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和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400例产妇分为椎管内阻滞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在分娩过程中,椎管内阻滞组给予蛛网膜下腔加硬膜外腔联合注入芬太尼和布比卡因;对照组未用任何镇痛药物.观察2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1)镇痛效果比较:椎管内阻滞组镇痛分级0级为176例,对照组为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产程时间比较: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椎管内阻滞组短于对照组(P<0.05),第二产程时间椎管内阻滞组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剖宫产术后出血量比较:对照组为(259±28)mL,椎管内阻滞组(239±89)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分娩方式比较:椎管内阻滞组经阴道助产分娩16例,对照组为8例(P>0.05),(5)新生儿窒息率比较:2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管内阻滞麻醉用于分娩有确切的镇痛效果,对产妇及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反应,可用于分娩镇痛.
作者:刘翠娥;胡宗仁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预防和避免RH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方法 使用聚凝胺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结果 在1 501例申请输血患者的血清中,共检出抗体筛查阳性者3例(0.2%),1例D抗原阴性,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为抗-D+c,另外2例D抗原阳性,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为抗-E.结论 通过输血前对不规则抗体的检查,可以大大提高配血的成功率,保证抗体筛查阳性者的及时用血,避免了输血不良反应,提高了临床输注疗效.
作者:雷再芬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联合检测法在细菌性阴道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466例阴道分泌物异常的标本,分别采用Amsel法和联合检测法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联合检测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与金标准Amsel法比较,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快速、简便、结果稳定,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名旭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男性精液支原体检出情况及对抗生素的敏感和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深圳市惠安公司提供的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对精液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480例精液中233例培养阳性,阳性率为48.5%;233例阳性标本中单纯解脲支原体(Uu)阳性的占92.7%,单纯人型支原体(Mh)阳性的占6.9%;Uu对抗生素敏感率高的是强力霉素,其次是阿齐霉素;Mh敏感率高的是强力霉素,其次是四环素;强力霉素可以作为支原体治疗的首选药物.结论 对计划生育的男性患者普遍做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检查,争取早发现、早诊断,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降低其危害性.
作者:王宏;黄俊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新生儿重症监护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种综合性多学科的救治模式,是对病情不稳定的危重新生儿给予持续护理、复杂的外科处置、连续的呼吸支持和其他较强的干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是对危重新生儿进行集中监护、治疗的病室.NICU的建立使得危重新生儿得到了合理的诊治,死亡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1],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小早产儿存活率得到提高.然而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在我国目前仍占新生儿疾病的首位.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不成熟,易发生各种院内感染.因而NICU也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监控区域.
作者:李爱芬;刘素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多胺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它是一类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的低分子脂肪族化合物.常见的多胺有腐胺(Put)、精脒(Spd,又称亚精胺)、精胺(Spm).在生理pH下,多胺呈高密度的阳性电荷,它们能与带有大量负电荷的DNA、R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结合并对它们进行调节.多胺具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学功能,参与基因表达和翻译的调节、细胞增殖、细胞信号的转导、细胞膜的稳定等生命活动过程,并且能够调节某些阳离子通道的活性.
作者:王亚丽;沃兴德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