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庆余;刘齐贵;曹伟;窦坤;姚建忠;王跃力;张文滔;段娟
目的 观察椎管内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和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400例产妇分为椎管内阻滞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在分娩过程中,椎管内阻滞组给予蛛网膜下腔加硬膜外腔联合注入芬太尼和布比卡因;对照组未用任何镇痛药物.观察2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1)镇痛效果比较:椎管内阻滞组镇痛分级0级为176例,对照组为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产程时间比较: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椎管内阻滞组短于对照组(P<0.05),第二产程时间椎管内阻滞组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剖宫产术后出血量比较:对照组为(259±28)mL,椎管内阻滞组(239±89)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分娩方式比较:椎管内阻滞组经阴道助产分娩16例,对照组为8例(P>0.05),(5)新生儿窒息率比较:2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管内阻滞麻醉用于分娩有确切的镇痛效果,对产妇及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反应,可用于分娩镇痛.
作者:刘翠娥;胡宗仁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163例不同禁欲时间的精液分析,了解禁欲时间对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伟力彩色精子质量检测仪(WLJY-9000)型对在本站男科体检的163例精液常规检查,分析不同禁欲时间的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前向性精子运动百分率、pH值、异常精子变化.结果 按禁欲时间分为小于2 d 、3~5 d、6~7 d、大于7 d等4组,各组之间精液量、精子密度及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精液量、精子密度随禁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随禁欲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各组之间的精液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3组之间精子正常率、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组与前3组之间精子正常率、异常率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禁欲3~7 d,精液量、精子密度随禁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精子活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随禁欲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禁欲时间超过7 d对精子质量有影响,精液检查佳时间是禁欲3~7 d.
作者:朱旭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预防和避免RH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方法 使用聚凝胺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结果 在1 501例申请输血患者的血清中,共检出抗体筛查阳性者3例(0.2%),1例D抗原阴性,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为抗-D+c,另外2例D抗原阳性,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为抗-E.结论 通过输血前对不规则抗体的检查,可以大大提高配血的成功率,保证抗体筛查阳性者的及时用血,避免了输血不良反应,提高了临床输注疗效.
作者:雷再芬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患者单核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其对甲型H1N1流感起到的辅助诊断作用.方法 90例健康人作对照,对9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常规单核细胞及单核细胞百分率进行定量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0例H1N1流感患者单核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百分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单核细胞数及百分率的增高对甲型H1N1流感可提供辅助诊断依据,是临床医生观察病情的有效指标.
作者:王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上呼吸道感染(下称上感)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患儿年龄以及季节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上感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结果 在2007~2008年共2 906例上感患儿中检出阳性852例,占29.32%;可疑231例,占7.95%.1岁以内患儿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各年龄组,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季节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1岁以上儿童,全年均可发病,检测出的可疑结果不容忽视.
作者:王强;谢跃文;辛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及评价纤支镜大量生理盐水肺泡灌洗治疗肺脓肿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纤支镜大量生理盐水肺泡灌洗加常规治疗肺脓肿36例与传统纤支镜支气管灌洗加局部注药加常规治疗28例作为对照.结果 治疗组治愈26例,好转9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16例,好转8例,无效4例.两组灌洗次数比较(χ2=29.776)及治愈率比较(χ2=7.2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发热、咳嗽咳痰消失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经纤支镜单纯大量生理盐水肺泡灌洗治疗肺脓肿的方法简单易行,临床症状迅速缓解,能显著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的方法,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作者:黄锡坤;袁小玲;缪炯燏;夏秀琼;郭伟洪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p16 和细胞周期蛋白D2(cyclin D2)在人卵巢颗粒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实验组选取80例经病理医师诊断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中的p16 和cyclin D2表达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p16 和cyclin D2在卵巢颗粒细胞瘤组的表达率分别为12.50%和81.25%,在对照组的表达率分别为27.78%和38.8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 与cyclin D2在卵巢颗粒细胞瘤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人卵巢颗粒细胞瘤中cyclin D2表达明显增高,而p16的表达明显降低,对研究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发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晓艳;姚汉武;宋志宇;马晓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就诊人群中各种抗核抗体阳性分布以及类风湿因子浓度与抗核抗体(ANA)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62例可疑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谱,用散射比浊法检测他们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RF),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各种抗核抗体在人群中的阳性分布和在不同性别组中的阳性分布,以及RF浓度与抗核抗体的关系.结果 抗-dsDNA、抗-Nudeo-somes、抗-Sm、抗-PO、抗-Histones、抗-uRNP、抗-SSA(60)、抗-SSA(52)、抗-SSB、抗-CENP-B在262例可疑自身免疫病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布分别为:1.9%、0.4%、0.8%、0.4%、1.5%、1.9%、11.8%、13.0%、9.2%、5.0%.其中抗-SSA(60)、抗-SSA(52)、抗-SSB、抗-CENP-B阳性率女性组明显高于男性组(P<0.05). RF 1组、2组、3组其AN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组、2组、3组之间其ANA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地区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干燥综合症(S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率较高,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女性.RF阳性的发生率与ANA阳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杨德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男性精液支原体检出情况及对抗生素的敏感和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深圳市惠安公司提供的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对精液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480例精液中233例培养阳性,阳性率为48.5%;233例阳性标本中单纯解脲支原体(Uu)阳性的占92.7%,单纯人型支原体(Mh)阳性的占6.9%;Uu对抗生素敏感率高的是强力霉素,其次是阿齐霉素;Mh敏感率高的是强力霉素,其次是四环素;强力霉素可以作为支原体治疗的首选药物.结论 对计划生育的男性患者普遍做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检查,争取早发现、早诊断,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降低其危害性.
作者:王宏;黄俊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病伴发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将92例住院的精神病伴发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一系列正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为精神病伴发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切实可行,可以增加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红梅;程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女性阴道炎感染患者的病原体分布和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阴道分泌物镜检清洁度,滴虫及真菌,线索细胞和细菌性阴道病(BV)(唾液酸酶法)、化学检测法,对患者病原体感染进行鉴别分析.结果 从987例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中,检测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682例(69.1%),细菌性阴道病254例(25.7%)及滴虫性阴道炎51例(5.2%),采用外用和口服药物进行治疗.结论 妇女阴道炎患者的感染以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及细菌性阴道病为主.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合理用药治疗.
作者:杨尚;李菁;杨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解决采血室医务人员的手部消毒问题.方法 以多种快速消毒法对采血室人员手部进行消毒,连续监测各种消毒方法对细菌、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的杀灭、抑制情况.结果 2%戊二醛、800 mg/L有效氯消毒液可以杀灭或抑制手套表面的细菌及乙肝病毒;使用以上消毒液对裸露手部消毒无明显效果.结论 采血室工作人员佩戴手套的同时用2%戊二醛、800 mg/L有效氯消毒液对手套表面进行消毒,可以有效杀灭或抑制手部的细菌和乙肝病毒,日常工作中可以使用2%戊二醛、8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手部,作为采血室工作人员手部消毒的可靠方法.
作者:奎少云;苏艳玲;普霞;宋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巨核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及其对临床的诊断意义.方法 观察44例ITP患者巨核细胞的数量,并对细胞胞浆量、颗粒、退化变性进行定量分析比较.结果 ITP组的原、幼骨髓巨核细胞(MK)及颗粒型MK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产板型MK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裸核型MK数量的改变和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组患者细胞浆量积分、退行性变积分均高于对照组,而颗粒量积分低于对照组,显示ITP时MK形成同时伴有胞浆量明显增加、颗粒减少及退化细胞增加的改变.
作者:李科成;付琴;于明华;田欣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多胺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它是一类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的低分子脂肪族化合物.常见的多胺有腐胺(Put)、精脒(Spd,又称亚精胺)、精胺(Spm).在生理pH下,多胺呈高密度的阳性电荷,它们能与带有大量负电荷的DNA、R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结合并对它们进行调节.多胺具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学功能,参与基因表达和翻译的调节、细胞增殖、细胞信号的转导、细胞膜的稳定等生命活动过程,并且能够调节某些阳离子通道的活性.
作者:王亚丽;沃兴德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方法 K-B法检测1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4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 14株鲍曼不动杆菌携带aacA4基因,检出率为74%.结论 aacA4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
作者:王玲巧;毛翠;张学锋;吴莉丽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对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和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检测甲胎蛋白(AFP)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100份标本,同时使用IRMA和MEIA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对IRMA和MEIA检测AFP结果进行双侧t检验,P=0.88>0.0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EIA与IRMA检测AFP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庄锡伟;张钦贵;蔡锦河;张坤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昆明地区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探讨MS 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对2008~2009 年间本院体检的昆明地区人群在职职工1 138名体检人员(年龄在14~94岁,其中男575例,女563例)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BP)并测定空腹血糖(FPG)、血脂及尿酸(UA).MS 的诊断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5 年对MS 的工作定义.按照年龄段将调查对象分为4组并计算各组MS 及相关疾病的患病率.结果 MS的总患病率为9.75%, MS 相关组分的检出率:体质量超重与肥胖、高三酰甘油(TG)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血症、高血压、糖代谢异常分别为31.9%、37.87%、4.22%、16.70%和6.90%.结论 在昆明地区人群成年人MS 的患病率较高,高脂血症、糖代谢异常较为普遍;年龄增加、体质量超重、高血压等是MS 的危险因素.
作者:钱净;王少博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新生儿重症监护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种综合性多学科的救治模式,是对病情不稳定的危重新生儿给予持续护理、复杂的外科处置、连续的呼吸支持和其他较强的干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是对危重新生儿进行集中监护、治疗的病室.NICU的建立使得危重新生儿得到了合理的诊治,死亡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1],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小早产儿存活率得到提高.然而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在我国目前仍占新生儿疾病的首位.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不成熟,易发生各种院内感染.因而NICU也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监控区域.
作者:李爱芬;刘素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医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我国医疗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在某些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人民群众受惠无穷,平均寿命接近发达国家,但医患关系的不和谐有不断增加趋势[1].
作者:黄自发;鲁翔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