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科成;付琴;于明华;田欣
目的 通过对163例不同禁欲时间的精液分析,了解禁欲时间对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伟力彩色精子质量检测仪(WLJY-9000)型对在本站男科体检的163例精液常规检查,分析不同禁欲时间的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前向性精子运动百分率、pH值、异常精子变化.结果 按禁欲时间分为小于2 d 、3~5 d、6~7 d、大于7 d等4组,各组之间精液量、精子密度及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精液量、精子密度随禁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随禁欲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各组之间的精液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3组之间精子正常率、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组与前3组之间精子正常率、异常率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禁欲3~7 d,精液量、精子密度随禁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精子活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随禁欲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禁欲时间超过7 d对精子质量有影响,精液检查佳时间是禁欲3~7 d.
作者:朱旭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新生儿重症监护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种综合性多学科的救治模式,是对病情不稳定的危重新生儿给予持续护理、复杂的外科处置、连续的呼吸支持和其他较强的干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是对危重新生儿进行集中监护、治疗的病室.NICU的建立使得危重新生儿得到了合理的诊治,死亡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1],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小早产儿存活率得到提高.然而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在我国目前仍占新生儿疾病的首位.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不成熟,易发生各种院内感染.因而NICU也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监控区域.
作者:李爱芬;刘素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脑肿瘤适形调强放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 将62例脑肿瘤行适形调强放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按照整体护理模式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结果 在入院时、放疗前、出院时,对照组的疾病不确定感分别是95.25±8.87、91.16±9.96和 84.21±9.91,实验组的分别是95.30±7.12、82.87±6.32和78.23±6.56, 在入院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疾病不确定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放疗前和出院时实验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比入院时疾病不确定感明显下降(P<0.01);出院时达到低.而对照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在放疗前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疾病不确定感相对于入院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相对于常规的健康教育,应用整体护理对患者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有助于提高患者有效的应对方式及其生活质量.
作者:范渝茜;何祥;邓红彬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患者单核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其对甲型H1N1流感起到的辅助诊断作用.方法 90例健康人作对照,对9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常规单核细胞及单核细胞百分率进行定量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0例H1N1流感患者单核细胞计数及单核细胞百分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单核细胞数及百分率的增高对甲型H1N1流感可提供辅助诊断依据,是临床医生观察病情的有效指标.
作者:王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方法 K-B法检测1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4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 14株鲍曼不动杆菌携带aacA4基因,检出率为74%.结论 aacA4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
作者:王玲巧;毛翠;张学锋;吴莉丽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巨核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及其对临床的诊断意义.方法 观察44例ITP患者巨核细胞的数量,并对细胞胞浆量、颗粒、退化变性进行定量分析比较.结果 ITP组的原、幼骨髓巨核细胞(MK)及颗粒型MK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产板型MK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裸核型MK数量的改变和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组患者细胞浆量积分、退行性变积分均高于对照组,而颗粒量积分低于对照组,显示ITP时MK形成同时伴有胞浆量明显增加、颗粒减少及退化细胞增加的改变.
作者:李科成;付琴;于明华;田欣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端坐位粗针穿刺乳腺囊肿细胞学检查的诊疗效果.方法 150例患者取端坐位,与医生相对而坐.局部皮肤消毒,医生右手持一次性10 mL注射器(7号针头),左手捏住囊肿行穿刺抽液作细胞学检查.结果 149例穿刺成功,1例不成功(晕针).抽出物细胞学检查有导管上皮细胞、大汗腺化生细胞、泡沫细胞、合并感染有炎性细胞,破碎红细胞,未查出癌细胞,符合乳腺囊肿诊断.结论 端坐位粗针穿刺乳腺囊肿是一种安全、便捷、改良新的诊疗方法.
作者:安家嘉;周家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解决采血室医务人员的手部消毒问题.方法 以多种快速消毒法对采血室人员手部进行消毒,连续监测各种消毒方法对细菌、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的杀灭、抑制情况.结果 2%戊二醛、800 mg/L有效氯消毒液可以杀灭或抑制手套表面的细菌及乙肝病毒;使用以上消毒液对裸露手部消毒无明显效果.结论 采血室工作人员佩戴手套的同时用2%戊二醛、800 mg/L有效氯消毒液对手套表面进行消毒,可以有效杀灭或抑制手部的细菌和乙肝病毒,日常工作中可以使用2%戊二醛、8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手部,作为采血室工作人员手部消毒的可靠方法.
作者:奎少云;苏艳玲;普霞;宋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男性精液支原体检出情况及对抗生素的敏感和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深圳市惠安公司提供的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对精液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480例精液中233例培养阳性,阳性率为48.5%;233例阳性标本中单纯解脲支原体(Uu)阳性的占92.7%,单纯人型支原体(Mh)阳性的占6.9%;Uu对抗生素敏感率高的是强力霉素,其次是阿齐霉素;Mh敏感率高的是强力霉素,其次是四环素;强力霉素可以作为支原体治疗的首选药物.结论 对计划生育的男性患者普遍做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检查,争取早发现、早诊断,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降低其危害性.
作者:王宏;黄俊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干化学试纸法与湿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各项生化检验项目结果,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Vitros350干化学分析仪和Hitachi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8例血清标本的18项生化指标,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所检测的18项血生化项目检测结果高度相关,除尿酸(UA)、总蛋白(TP)等几个项目外,大部分检测项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干式生化和湿式生化检测结果高度相关,但大部分项目结果有差异,所以应采取措施,使结果具有可比性.
作者:顾桂兰;汪宝贯;王志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联合检测法在细菌性阴道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466例阴道分泌物异常的标本,分别采用Amsel法和联合检测法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联合检测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与金标准Amsel法比较,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快速、简便、结果稳定,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名旭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病伴发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将92例住院的精神病伴发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一系列正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为精神病伴发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切实可行,可以增加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红梅;程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钡餐造影是目前诊断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优点体现在检查方便,病患无痛苦,副作用少,整体显示性强等,故不能完全被内镜检查所取代.但是,钡餐造影在实际操作中如不加注意或轻视某些X线影像表现,就会增加发生误诊或漏诊的机会.本文通过回顾本院遇见的3例钡餐造影中出现的假象进行分析,探讨钡餐造影中出现的假象和排除的方法.
作者:陆洋;黄伟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全自动分析与干化学分析法检测尿液细胞成分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尿液标本 500 例,分别进行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尿干化学分析并结合显微镜镜检.结果 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尿干化学分析与显微镜镜检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尿干化学分析仪、显微镜镜检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检测精确度.
作者:王美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椎管内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和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400例产妇分为椎管内阻滞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在分娩过程中,椎管内阻滞组给予蛛网膜下腔加硬膜外腔联合注入芬太尼和布比卡因;对照组未用任何镇痛药物.观察2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1)镇痛效果比较:椎管内阻滞组镇痛分级0级为176例,对照组为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产程时间比较: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椎管内阻滞组短于对照组(P<0.05),第二产程时间椎管内阻滞组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剖宫产术后出血量比较:对照组为(259±28)mL,椎管内阻滞组(239±89)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分娩方式比较:椎管内阻滞组经阴道助产分娩16例,对照组为8例(P>0.05),(5)新生儿窒息率比较:2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管内阻滞麻醉用于分娩有确切的镇痛效果,对产妇及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反应,可用于分娩镇痛.
作者:刘翠娥;胡宗仁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分析冠心病病变程度与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G)、髓过氧化物酶、胱抑素C、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121例冠脉造影后有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男86例,女35例)的临床资料及静脉血,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组(ACS)和稳定性心绞痛组(SAP),以同期50例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患者组及健康组白细胞计数、超敏CRP、FG、髓过氧化物酶、胱抑素C、Scr、eGFR,统计分析各组间的关系.结果 (1)SAP组白细胞计数、超敏CRP、FG、髓过氧化物酶、胱抑素C、eGFR水平较健康组有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CS组FG、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超敏CRP、髓过氧化物酶、胱抑素C、eGFR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计数、S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ACS组(1.42±0.46)mg/L、SAP组(0.93±0.29)mg/L,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胱抑素C(0.78±0.37)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细胞计数、超敏CRP、 FG、髓过氧化物酶、胱抑素C、eGFR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尤其是超敏CRP、胱抑素C.对于早期发现冠心病,监视冠心病病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稳定性心绞痛区分有意义.
作者:林炜炜;邵康;于嘉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抗核抗体谱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印迹方法(IBT)检测9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抗核抗体谱.结果 在5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抗dsDNA、抗-Sm、抗组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9.5%、47.5 %、52.5%、49.2 %;在17例干燥综合征(SS)患者中抗SSA和抗SSB阳性率分别为88.2%和70.6%;9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患者中抗nRNP均为阳性;5例硬皮病(PSS)患者中抗Scl-70均为阳性.结论 抗核抗体谱的检测对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凤;蒋火刚;金桂荣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浆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和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胰腺炎(AP)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AP患者79例(58例重症患者和21例轻型患者),非急性胰腺炎患者42例作为对照.所有患者于在入院后1、24 h、3 d抽血测试TAP,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和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于1、24 h、3、5、7 d抽血测试CRP,并对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胰腺炎组与非胰腺炎组相比,TAP明显升高,且SAP组和MAP组之间T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MAP组入院1周内各时测点CRP浓度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能够早期准确诊断AP,其和CRP动态检测可作为AP患者严重度区分的指标,对AP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作者:侯文会;胡建立;田子卿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沙利度胺联合CTOD(环磷酰胺、吡柔比星、长春新碱、地塞米松)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2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2例患者均给予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沙利度胺的剂量为 50~200 mg/d,环磷酰胺(CTX)500~600 mg/m2×1 d, 吡柔比星(THP)20 mg/m2×(2~3) d;长春新碱(VCR)2 mg/m2×1 d,地塞米松(Dex)10~15 mg/m2×(5~7) d;每2~3月重复,有效可继续化疗2~4次.结果 患者一疗程总有效率为90.90%(完全缓解率为4.54%,部分缓解率86.36%),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分别在化疗后第5~12天、第5~14天降到低值,外周血象一般在11~15 d恢复正常.不良反应不明显,无1例患者因化疗发生不良反应而死亡.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CTOD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较理想方案.
作者:谢成敏;张曦;陈幸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同型全血外周动静脉同步置换术,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动态实验室结果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对9例危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外周动静脉同型全血置换.动态监测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血红蛋白、血糖、电解质及动脉血液气体的结果变化情况.结果 换血前、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结果分别是(510.95±96.88)、(212.27±68.92);换血前、换血后非结合胆红素结果分别是(452.10±84.12)、(189.13±63.11);换血前后实验室监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结果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 同型全血外周动静脉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华;雷达;张知洪;孙亮;陈丹霞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