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对精神病伴发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张红梅;程君

关键词:精神病伴发糖尿病, 健康教育,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病伴发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将92例住院的精神病伴发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一系列正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为精神病伴发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切实可行,可以增加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深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及护理

    血管通路(vascular access)是将血液从体内引出,经体外循环进行净化后再返回体内的通道[1],是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先决条件,是肾功能衰竭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一个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透析质量和透析生命的有力保证.透析用血管通路分为临时性血管通路、长期性血管通路和永久性血管通路三大类.经皮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是建立血液净化临时血管通道的主要方法之一,因其操作简便,危险性较低,可短期留置或较长时间留置,在临床上使用广泛[2].本科室常选择深静脉置管作为主要的临时性血管通路,即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从2006年3月至2009年8月,本科室先后对183例患者采用深静脉留置导管行血液净化治疗,并根据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傅利;冯运;王倩;李后钿;王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本刊征订征稿启事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290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调查上呼吸道感染(下称上感)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患儿年龄以及季节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上感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结果 在2007~2008年共2 906例上感患儿中检出阳性852例,占29.32%;可疑231例,占7.95%.1岁以内患儿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各年龄组,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季节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1岁以上儿童,全年均可发病,检测出的可疑结果不容忽视.

    作者:王强;谢跃文;辛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寻常型天疱疮的护理体会

    寻常型天疱疮是由于表皮棘层细胞间抗体沉积引起棘层细胞松解,表皮内水泡形成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皮肤黏膜大疱病,是天疱疮中常见的一型,其原因不明,病程慢、死亡率高[1].多见于中年人,常发于口腔、胸、背、头颈部,严重者可泛发全身,如不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症状持续及扩展,大量体液丢失,发生低蛋白血症,并发感染、败血症及恶病质而危及生命[2].近年来本科收治的15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获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罗丽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强生VITROS-350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故障分析

    强生VITROS-350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是一台微电脑,无需水源和污水排放系统, 真正实现零污染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有废料都包含在已用过的测试干片上.它采用独特的多层膜干化学技术及光的透射和反射原理来进行测定,与传统生化分析仪相比有灵活、快速的特点[1].适用于临床检验科急诊生化项目的检测.

    作者:乔姝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2008~2009年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本院住院患者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病区分布情况与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ICU)(24.2%)、肿瘤科(13.7%)、神经血液内科(13.7%)、呼吸内科(11.8%)、传染科(10.8%);在ICU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16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ICU以外的病房),除了多黏菌素E的耐药率为0%外,对其他15种抗生素耐药率都达60%以上.普通病房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低于60%. 结论 住院患者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ICU为严重,而且ICU病房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的耐药率,耐药性十分严重,应引予高度重视.

    作者:李瑞莹;陈林珍;曾智华;曾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复检标准的制定及评价

    目的 制定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复检标准,保证血细胞分析仪结果准确性,以利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根据医院及HYCEL CELLY 血细胞分析仪特点制定血涂片复检的标准,通过对1 269例标本结果的数据分析,评价标准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结果 所制定的标准经临床验证有重要临床价值和意义.仪器检测的标本中有29.4%的血细胞分析(CBC)标本需要复检,其中32.4%存在杆状细胞增多、异形淋巴细胞增多或其他类型的异常.结论 制定血细胞血涂片复检标准非常重要,可以加强血细胞检查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以免造成漏诊和误诊.

    作者:唐艺;白鸽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健康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参考区间的建立

    目的 建立健康成人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的参考区间.方法 使用三标荧光抗体,分别对100 例不同年龄性别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标记,采用EPICS XL/XL-MCL型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8~65岁健康成年人CD3+、CD3+/CD4+、CD3+/CD8+、CD4+/CD8+正常95%范围分别为59.17~76.15、24.26~40.50、18.76~27.40、0.62~2.42;不同年龄段比较中51~65岁CD3+、CD3+/CD4+、CD3+/CD8+、CD4+/CD8+各项指标与18~30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相同地域、相同种族,可以建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的T 淋巴细胞亚群正常参考区间.

    作者:刘尧娟;欧超伟;钟琼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血清β2微球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 探讨β2微球蛋白(β2-MG)在慢性乙型肝炎疾病中的变化水平和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60例健康者的血清中β2-MG的水平.结果 β2-MG随着病情进展而增高,各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β2-MG对慢性乙型肝炎病变发展程度的估计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作为诊断病情发展程度的良好辅助指标.

    作者:刘志武;李莉;谭榜云;蔡天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单疗程沙利度胺联合CTO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2例

    目的 评价沙利度胺联合CTOD(环磷酰胺、吡柔比星、长春新碱、地塞米松)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2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2例患者均给予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沙利度胺的剂量为 50~200 mg/d,环磷酰胺(CTX)500~600 mg/m2×1 d, 吡柔比星(THP)20 mg/m2×(2~3) d;长春新碱(VCR)2 mg/m2×1 d,地塞米松(Dex)10~15 mg/m2×(5~7) d;每2~3月重复,有效可继续化疗2~4次.结果 患者一疗程总有效率为90.90%(完全缓解率为4.54%,部分缓解率86.36%),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分别在化疗后第5~12天、第5~14天降到低值,外周血象一般在11~15 d恢复正常.不良反应不明显,无1例患者因化疗发生不良反应而死亡.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CTOD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较理想方案.

    作者:谢成敏;张曦;陈幸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方法 K-B法检测1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4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 14株鲍曼不动杆菌携带aacA4基因,检出率为74%.结论 aacA4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

    作者:王玲巧;毛翠;张学锋;吴莉丽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987例妇科阴道炎患者感染病原体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女性阴道炎感染患者的病原体分布和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阴道分泌物镜检清洁度,滴虫及真菌,线索细胞和细菌性阴道病(BV)(唾液酸酶法)、化学检测法,对患者病原体感染进行鉴别分析.结果 从987例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中,检测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682例(69.1%),细菌性阴道病254例(25.7%)及滴虫性阴道炎51例(5.2%),采用外用和口服药物进行治疗.结论 妇女阴道炎患者的感染以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及细菌性阴道病为主.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合理用药治疗.

    作者:杨尚;李菁;杨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54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儿心肌损害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儿心肌损害的情况.方法 对54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支气管肺炎患儿、6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心型同功酶(CK-M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进行活性测定及统计学的分析.结果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组的血清心肌酶显著高于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心肌损害较重,心肌酶谱测定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有参考价值.

    作者:李薇;李奇玉;唐英;魏兵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抗核抗体谱的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抗核抗体谱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印迹方法(IBT)检测9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抗核抗体谱.结果 在5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抗dsDNA、抗-Sm、抗组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9.5%、47.5 %、52.5%、49.2 %;在17例干燥综合征(SS)患者中抗SSA和抗SSB阳性率分别为88.2%和70.6%;9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患者中抗nRNP均为阳性;5例硬皮病(PSS)患者中抗Scl-70均为阳性.结论 抗核抗体谱的检测对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凤;蒋火刚;金桂荣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解脲支原体(M.urealyticum)为脲原体属中唯一的一个种,因生长需要尿素而得名.解脲支原体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并被认为是非淋球菌性尿道炎中的重要病原体.解脲支原体可侵犯尿道、宫颈及前庭大腺,引起尿道炎、宫颈炎与前庭大腺炎;上行感染时,可引起子宫内膜炎、盆腔炎、输卵管炎,尤其输卵管炎多见[1].解脲支原体感染造成的女性生殖器官病理性改变,是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解脲支原体感染与不孕症的发生有相关关系[2].近年解脲支原体感染发病率逐渐上升,因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使解脲支原体对常用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韩日新;杨卫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昆明地区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

    目的 研究昆明地区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将60例健康人和68例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对预防及监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治疗上,应该采取活血化淤、降低纤维蛋白原等降黏、解聚治疗,改善脑部微循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目的.

    作者:李江;秦燕春;沈秀芬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经纤支镜用大量生理盐水肺泡灌洗治疗肺脓肿

    目的 探讨及评价纤支镜大量生理盐水肺泡灌洗治疗肺脓肿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纤支镜大量生理盐水肺泡灌洗加常规治疗肺脓肿36例与传统纤支镜支气管灌洗加局部注药加常规治疗28例作为对照.结果 治疗组治愈26例,好转9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16例,好转8例,无效4例.两组灌洗次数比较(χ2=29.776)及治愈率比较(χ2=7.2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发热、咳嗽咳痰消失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经纤支镜单纯大量生理盐水肺泡灌洗治疗肺脓肿的方法简单易行,临床症状迅速缓解,能显著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的方法,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作者:黄锡坤;袁小玲;缪炯燏;夏秀琼;郭伟洪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脑肿瘤适形调强放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脑肿瘤适形调强放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 将62例脑肿瘤行适形调强放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按照整体护理模式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结果 在入院时、放疗前、出院时,对照组的疾病不确定感分别是95.25±8.87、91.16±9.96和 84.21±9.91,实验组的分别是95.30±7.12、82.87±6.32和78.23±6.56, 在入院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疾病不确定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放疗前和出院时实验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比入院时疾病不确定感明显下降(P<0.01);出院时达到低.而对照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在放疗前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疾病不确定感相对于入院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相对于常规的健康教育,应用整体护理对患者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有助于提高患者有效的应对方式及其生活质量.

    作者:范渝茜;何祥;邓红彬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联合检测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评价联合检测法在细菌性阴道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466例阴道分泌物异常的标本,分别采用Amsel法和联合检测法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联合检测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与金标准Amsel法比较,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快速、简便、结果稳定,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名旭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200例椎管内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椎管内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和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400例产妇分为椎管内阻滞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在分娩过程中,椎管内阻滞组给予蛛网膜下腔加硬膜外腔联合注入芬太尼和布比卡因;对照组未用任何镇痛药物.观察2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1)镇痛效果比较:椎管内阻滞组镇痛分级0级为176例,对照组为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产程时间比较: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椎管内阻滞组短于对照组(P<0.05),第二产程时间椎管内阻滞组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剖宫产术后出血量比较:对照组为(259±28)mL,椎管内阻滞组(239±89)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分娩方式比较:椎管内阻滞组经阴道助产分娩16例,对照组为8例(P>0.05),(5)新生儿窒息率比较:2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管内阻滞麻醉用于分娩有确切的镇痛效果,对产妇及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反应,可用于分娩镇痛.

    作者:刘翠娥;胡宗仁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