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馨
目的 通过检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HBV-DNA、HBV-preS1、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探讨LHBS与后3者的相关性及LHBS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LHBS、HBV-preS1、HBen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DNA的检测方法为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果 91例HBV感染者血清中,LHBS的OD值与HBV-DNA拷贝数对数值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s=0.652,P<0.01),LHBS与HBV-DNA、HBV-preS1、HBeAg同均相关(P<0.01),且阳性率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HBS的阳性率高.在HBV-DNA阳性和HBV-DNA阴性组中,LHBS与HBeAg阳性率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HBS与HBV-preS1的阳性率在HBv-DNA阴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HBS更为敏感.在HBeAg阴性组中,LHBS与HBV-preS1、HBV-DNA的阳性率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较HBV-preS1、HBV-DNA均高.结论 LHBS是反映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程度的敏感、可靠指标.
作者:徐丛荣;魏建威;郑登滋;叶火铨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20例妊娠合并梅毒的孕妇孕期进行心理护理,分娩期按传染病和产科常规进行护理,产后新生儿进行特别护理,使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结果 20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母婴安康出院.结论 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加强护患沟通,并配合临床抗梅毒治疗及不同时期的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陈娅 刊期: 2010年第08期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与广大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前提.随着各高等医药院校连年扩招,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实验室安全隐患日益突出.临床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实验项目多,实验方法多,每门专业课均开设了约2/5的实验课.实验课时比例大,因此必须加强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和安全防护措施,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保证师生的身心健康,保证实验室安全运行[1].
作者:李广武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血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AMI患者分为PCI治疗组和非PCI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AMI后治疗前、PCI术后3 d、1、2、4、6、8周时血清eNOS的含量.非PCI治疗组在时应时间点抽血.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病期血清一氧化氮合酶含量的变化.结果 PCI治疗组3 d即可见eNOS表达升高,4周时迭高峰,非PCI治疗组仅于4周有少量表达(3 d时OD值为,6.587±0.216对应3.458±0.212;4周时OD值为,7.198±0.211对应3.680±0.2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均于6周开始下降.结论 AMI后早期PCI治疗可促进患者血清eNOS表达升高,通过提高缺血心肌内一氧化氮的含量,起到减轻缺血区心肌组织的损伤,改善心肌供血.
作者:孙帅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对34例难治性贫血和4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血象、外周血涂片、骨髓象进行分析.结果 虽然两者粒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三系均有异常增生,但难治性贫血的细胞病态改变在数量上超过巨幼细胞性贫血(MA),巨幼细胞贫血的细胞巨幼变程度和数量大于难治性贫血.结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一难治性贫血(MDS-RA)与MA形态学既有相似性,又各具特征,需综合分析以防误诊.
作者:曹锋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静脉吸毒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与艾滋病病毒(HIV)重叠感染状况,探讨两种不同类型肝炎病毒感染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率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1997年1月至2009年8月来自愿戒毒的3 560例静脉吸毒者进行血清抗-HIV、抗-HCV、HBV标志物(HBV-M)(以HBsAg阳性作为HBV感染指标)检测.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其差异性.结果 3 560例静脉吸毒者共检出抗-HIV阳性72例,感染率为2.02%.HBV、HCV感染率分别为34.8%(1 240/3 560)和58.1%(2 070/3 560),均高于非静脉吸毒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有共用注射器史者HIV、HBV、HCV感染率高于无共用注射器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在两种不同类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HIV/HCV重叠感染率3.43%(71/2 070),明显高于HIV/HBV 1.29%(16/1 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例HIV/HCV重叠感染者中ALT增高48例,16例HBY/HIV重叠感染者中ALT增高2例,ALT异常率分别为67.6%(48/71)和12.5%(2/1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静脉吸毒者中,HCV/HIV重叠感染概率明显高于HBV/HIV,在静脉吸毒的HCV/HIV重叠感染者中ALT检测尤其重要,对病情观察和HIV的监测有着重要临床意义.抗-HCV阳性者是HIV感染的高危人群,共用注射器吸毒是引起多种病毒重叠感染的主要途径.
作者:黄红樱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同时测定患者血清中的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统计出住院被确诊为AMI患者在早期这两项指标的阳性率,然后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在AMI患者就诊时cTnT的阳性率是89%而CK-MB的阳性率是45%,cTnT和CK-MB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AMI患者cTnT阳性持续时间可达14 d左右.结论 在诊断AMI时,cTnT具有检测方便、快速,出现时间早,敏感性、特异性高,对AMI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很好的价值.
作者:陈英;朱建宏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全面了解药物治疗中精神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情况,为临床有效控制不良事件提供客现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5~10月期间药物治疗中精神病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及血、尿常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观察.结果 药物治疗中精神病患者的常规血生化,血常规和尿常规参数都有高于健康人群的阳性比.结论 不排除精神患者在发病期问,精神因素等对血生化指标以及血尿常规指标的影响,精神药物对人体肝、肾功能、脂、糖代谢以及血液细胞的生成,存储和释放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精神病专科医院检验科应该及时科学调整开展检验项目,使所开展的检验项目能客观真实反映精神病患者人体状况,为临床有效控制不良事件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陆军民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本市结核分支杆菌的耐药趋势.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耐药指南要求,使用WHO推荐的比例法,对本院2005~2008年的经鏊定为结核分支杆菌的菌株做异烟肼(INH)、链霉素(SM)、利福科(RFP)、乙胺丁醇(EMB)4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 共入选涂阳患者1 062例,其中培养阳性1 012例(非结核分支杆菌1例),耐药菌株564例,总耐药率55.8%,初始耐药率为49.5%,耐多药率为21.0%.获得性耐药率为69.3%,耐多药率为38.1%.结论 本市结核病控制工作任务艰巨,耐药和耐多药情况需要密切关注.
作者:王晓艳 刊期: 2010年第08期
新型建筑材料、建筑装饰材料以及日用化学用品等材料在室内会释放出大量有害的成分,已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安全.本文对重庆市装修后的室内空气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苏瑛;冯垚;赵宏伟;韩正虎;杨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77年创刊,1999年更名<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临床检验杂志>1983年创刊;<检验医学>1986年创刊(原名上海医学检验杂志),三种杂志均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刊物.作为国内检验医学领域的标志性学术刊物,其内容和学术水平对国内该领域的研究起到了引导性的作用.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引文分析法,对<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临床检验杂志><检验医学>1995~2005年刊登的论文进行分析.
作者:黄颖;樊希承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唐氏综合征(DS)筛查在本地区运用的有效性,建立本实验室中位数的参考值,提高筛查效率.方法 对3 589例孕妇用微粒子发光酶免疫分析仪(Access)检测甲胎蛋白(AFP)、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游离雌三醇(uE3),利用配套软件计算风险率.筛查为高风险的孕妇进行遗传咨询,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羊水或B超检查.每例筛查孕妇随访至妊娠结局.结果 3 589例孕妇中唐氏综合征高危230例、18三体(Trisomy-18)高风险14例、神经管缺陷(NTD)高危52例,筛查阳性率分剐6.41%、0.39%和1.45%,在阳性孕妇中染色体异常2例,发现2例神经管缺陷患儿.结论 母血清标记物进行唐氏综合征及其他先天畸形的产前筛查并结合其他方法进行诊断,对降低出生缺陷具有积极意义.各筛查实验室应建立血清指标的中位数水平.
作者:蔡徐山;黄秋兰;齐结华;戴清清;陈宇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为了解输血前人群梅毒感染状况,提出检测该群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佳方案.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所有ELISA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肢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证试验.ELISA法和TPPA法均阳性者判断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标本,并对其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结果 10 350例输血前患者中,共检出梅毒感染者59例,占待检测人群0.57%.结论 对输血前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应采用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TP-ELISA法进行初筛,再用TPPA进行确证试验,后可用TRUST法检测判断是否为现症患者,以及观察梅毒疗效及判断预后.
作者:何杜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人工流产手术过程中的效果.方法 把200例人工流产手术患者分为手术前及手术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心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在人工流产手术过程中实验者心理指标变化焦虑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人工流产手术过程中积极给予心理干预措施,有利于促进患者身心健康,促进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立;易定化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阿昔洛韦缓释片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2009年3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49倒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分别采用阿昔洛韦、病毒唑分成观察组、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临床应用阿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后,其退热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明显短于病毒唑组,病程明显缩短,总有效率为95.8%,其治疗结果较病毒唑为佳.结论 建议疱疹性咽峡炎在发病3 d后应首选阿昔洛韦.
作者:马晓凤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在感染者不同模式血清标志物(HBV-M)中的阳性表达情况,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386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标本的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HBsAg、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抗-HBe、抗-HBc,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前S1抗原在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和HBsAg阳性、HBeAg阳性组的阳性率显著增高,分别为87.1%和84.6%;在HBsAg阳性、抗-HBc阳性、和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以及HBsAg阳性组前S1抗原的阳性率依次为60.0%、49.8%和33.3%;HBeAg阳性组的前S1抗原阳性率86.7%,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51.0%(P<0.01);386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60.1%,HBeAg阳性率为2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前S1抗原作为HBV感染、复制的指标较HBeAg更敏感,可补充和完善乙肝五项检测的不足,尤其对HBeAg阴性的血清,检测前S1抗原,能更好地反映病毒的复制状态和传染性,同时对病情的预后和疗效的判断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黄静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研制日本Sysmex生产的XS-800i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试剂,并进行临床应用.方法 对自研试剂与进口试剂分别进行pH、电导率、渗透压测试,并在XS-800i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空白及60例患者标本测试,同时进行精密度、回收、准确度、稳定性试验及吸收光谱测定,对两种试刺的各技术与测试指标进行比较,对所测得的数据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t值.结果 自研试剂与进口试剂主要技术指标对比基本一致.自制与进口试剂各测试指标应用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研制试剂各指标均符合要求,完全可以取代进口试剂.
作者:王玉亮;王正连;郭成伟;王淑龙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婴幼儿肝功能异常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方法 对2 487例住院婴幼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一般资料分析:216例患儿肝功能异常(8.69%),男115例,女101例,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年龄分为1~6月小婴儿组,6月至1岁大婴儿组,1~3岁幼儿组,小婴儿组肝功能异常率(13.66%)高于大婴儿组(9.05%)和幼儿组(6.23%);幼儿组以轻度异常多见(79.69%).(2)病因分析:病毒感染为主要原因(31.48%),其他原因有细菌感染、药(毒)物损害和遗传代谢痛等,各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婴儿组支原体感染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婴儿组和大婴儿组以TORCH(包括弓形体,单纯疱疹Ⅰ、Ⅱ型、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多见;幼儿纽以EB病毒感染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病毒包括腺病毒、柯萨奇病毒、轮状病毒、流感病毒等.药(毒)物损害有毒鼠强、毒蘑菇、中草药、头孢曲松钠、丙戊酸钠等.(3)临床表现:无明显临床表现惠儿147例(68.06%),黄疸21倒(11.57%),肝脏增大42例(19.44%),出血倾向8例(3.70%),合并有心肌损伤36例(16.67%).结论 婴幼儿肝功能异常的主要病因有感染、药(毒)物损害、遗传代谢病等,应重视肝功能检查,合理用药.
作者:宋嘉;姚秀俊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在对超声图像传统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后效果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措施.方法 以超声医学影像为关键点,分析其噪声,提取噪声特征,从空间域处理技术来阐述超声医学影像的预处理方法.结果 生物医学图像预处理技术是医学图像系统中关键的技术之一,直接影响医生的正确诊断,以及后期的医学数据分析.对原始图像经过双精度处理,图像整体亮度会被拉低.变换图像窗口,选择感兴趣的灰度区域进行灰度提升,增强图像的灰度可视信息,对比未做双精度处理前的实验.结论 采用新的灰度处理方法后的图像,具有平滑的边缘,清晰的细节,能更好地保留细节信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作者:刘培锋;刘红秀 刊期: 2010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