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涛;刘利航;谢建渝
标准化患者(SP)应用于医学临床教学是一种开创性的尝试,对传统的单向授课、单向评分是一种挑战.SP早是在1968年由美国Bokken等[1]提出,以后逐渐推广开来.迄今为止,国外已有375所医学院校相继使用.
作者:杨眉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高氨血症和血氨过多症能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或病理性改变,在小儿代谢性脑损伤或脑梗死、脑炎、脑血管疾病中已有较多报道,但小儿癫痫与高血氨的关系报道较少.本院2008年1~9月对271例小儿癫痫患者进行了血氨含量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玲;刘茂松;成求国;郭宽鹏;唐喜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解脲支原体(Uu)在女性生殖道的感染状况及其药敏试验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225例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Uu培养,并对阳性标本进行10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 225例患者中Uu阳性108例,阳性率为48.0%.Uu对10种抗生素敏感性高的分别是美满霉素(97.2%)、强力霉素(96.2%)、克拉霉素(85.0%),但对甲砜霉素、壮观霉素、林可霉素有很强的耐药性,其敏感率分别为27.8%、1.8%及0.9%.结论 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中Uu感染率较高,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是治疗Uu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李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245例住院及门诊患者尿路感染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245例尿路感染菌株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尤以大肠埃希菌为常见,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在革兰阳性菌中以肠球菌属为主;真菌感染的数量明显增加;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且表现为多重耐药性.结论 分析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有助于临床根据不同情况合理、安全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杨家宏;吴建刚;彭先贵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尿路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耐药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尿培养结果为革兰阴性杆菌的患者168例,其中产ESBLs菌尿路感染患者63例为观察组,非产ESBLs菌尿路感染患者105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尿路感染细菌的耐药性进行比较,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产ESBLs菌株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产ESBLs组对头孢菌素等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非产ESBL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第3代头孢菌素的使用和留置尿管等是产ESBLs菌致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危险度值分别为15.121和8.847).结论 产ESBLs菌株耐药性严重,临床上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控.
作者:张希燕;肖青;陶元勇;陈静;范秀芳;张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孕妇在正常晚期妊娠时,体内纤溶活性增高,处于高凝状态,从而有利于产后胎盘剥离后的止血.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4项凝血指标测定可以确定孕妇是否存在凝血功能缺陷,应在分娩及术前测定,以防在分娩及手术过程中发生流血不止,危及生命.本文对318例临产孕妇在分娩及术前进行了4项凝血指标检测分析,并与104例门诊非妊娠妇女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邵天波;余丽萍;梁少玲;付荣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碘酸-希夫(PAS)染色的操作过程,使其更好地应用于病理诊断和研究.方法 取活体组织检查标本进行PAS染色.结果 在染色过程中,需注意固定液选择、试剂配制质量、试剂保存方法、染色时间等细节.结论 注意PAS染色操作过程的各个环节,使染色达到理想效果,对病理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剑颖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解决好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情绪及心理问题,起到药物治疗起不到的作用,需要护士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护患语言沟通技巧.现就工作中应避讳的语言、不良情绪及沟通技巧运用心得交流如下.
作者:乔英霞;冯翠玲;王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隔药饼灸对健康人血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健康人员,将熟地、山药、山萸等为主方的药物制成药饼置于神阙、关元、足三里、脾俞、肾俞等穴施灸,分别在施灸前、后进行血常规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隔药饼灸后红细胞、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中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指标均发生非常显著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隔药饼灸能改变健康人血细胞的状态,调节机体血细胞的免疫功能.
作者:李雷勇;田岳凤;张斌仁;王军;王格洪;王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在采集血液标本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7年8月住院患者部分不合格血常规、生化、凝血指标检查标本.结果 在输液同侧采血、溶血标本、标本量多或少、标本放置不同时间等,对检验结果均有比较明显的影响.结论 血液标本采集质量对检验结果有直接影响,标本采集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先决条件.
作者:覃瑜;戴庆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一种快速、实用的检测脑脊液蛋白质的方法.方法 用尿液分析仪对脑脊液蛋白质进行分析,并用生化分析仪进行微量总蛋白检测,通过对比两种仪器检测结果的符合程度,评价尿液分析仪用于脑脊液蛋白质检测的可行性.结果 两种方法分析蛋白质符合率达90%以上.结论 尿液分析仪可用于脑脊液蛋白质定性或半定量分析,(++)以上为有临床意义.
作者:邵天波;詹淑芬;王丽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的一致性.方法 收集45份室间质评样本,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化学发光法检测样本的吸光度/临界值比值明显高于ELISA法,两种方法对抗-HI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02,P<0.01).结论 化学发光法检测抗-HIV较ELISA法敏感性高、假阳性少,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朱武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两种方法检测ABO血型的准确度以及对ABO亚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能力.方法 通过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POSEIDON全自动数字血型仪梯形微板法与手工试管离心法的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对血型判读准确率均为100%,梯形微板法对亚型的检出率为0.022%(3/13 555),对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为0.037%(5/13 555);手工试管离心法对亚型的检出率为0.015%(2/13 555),对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为0.007(2/13 555).结论 两种方法对ABO血型判读准确率均为100﹪,但微板法对亚型和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高于手工试管法.
作者:陈玉碧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为推动全球安全输血工作,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四大战略:(1)在政府支持下建立血站,确保为所有患者提供安全的血液及血液制品;(2)从低危人群中采集相对安全的血液;(3)对所有血液进行输血传染病相关项目的检测;(4)科学、合理地进行临床用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作者:王晓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分析浆膜腔积液常规及脱落细胞学检查对结核性胸(腹)膜炎、化脓性胸(腹)膜炎及胸腹腔转移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 准确描述浆膜腔积液的颜色、透明度、密度及细胞计数.认真涂片染色,细胞分类在涂片边缘尾部查找癌细胞.抗酸染色找抗酸杆菌,革兰染色找相关细菌.结果 根据浆膜腔积液检测结果,判定结核性胸膜炎132例,结核性腹膜炎44例;化脓性胸膜炎19例(含4例脓胸),化脓性腹膜炎24例.找到癌细胞52例(胸水34例、腹水17例、心包积液1例),检出率为20.07%(52/259);年龄分布31岁以上占92.30%(48/52).血性积液85例,找到癌细胞19例(22.35%),174例非血性积液找到癌细胞33例(18.96%),经χ2检验,P>0.0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漏出液50例由心力衰竭胸水13例及肝硬化腹水37例构成.结论 浆膜腔积液检验是一项经典检验技术,对于鉴别诊断结核性、化脓性胸(腹)膜炎以及胸、腹腔恶性肿瘤转移有重要价值,在诊断结核性胸(腹)膜炎方面,应配合胸(腹)水结核菌DNA、血液结核抗体、结核杆菌培养、结核菌素皮内试验、胸透及摄胸片等检查.在诊断肿瘤方面,应配合胸(腹)水癌胚抗原,血清甲胎蛋白、腺苷脱氨酶、乳酸脱氢酶等检测.
作者:黄培忠;黄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腰椎穿刺(下称腰穿)是临床上脑部疾病患者诊疗中常用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术后卧位和翻身时间的长短影响到患者舒适度改变及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2003年9月至2008年7月106例腰穿术后患者两种卧位方法进行了比较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青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成分输血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甚至一个医疗单位输血技术水平先进与落后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随着成分输血的不断发展,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不断降低.在输血技术发达的国家,成分输血已达到临床输血量的95%~98%[1].本文对2003~2007年本院住院患者临床用血情况作一总结.
作者:谢能轩;宋金华;钱;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对3种血细胞分析仪的重复性及检验结果的差异进行方法学对比和偏差评估,探讨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及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方法 以可溯源的贝克曼COULT血细胞分析仪为参比仪器,迈瑞BC-3000血细胞分析仪(BC-3000)和希森美康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XS-1000i)为检测仪器,用新鲜抗凝全血在3种仪器上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3种仪器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4个项目经F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差均在允许范围.结论 3种仪器性能稳定,重复性佳,相关性良好,结果具有可比性,在临床中可同时或交替使用.
作者:岑欢;李介华;王欢;张梅;许葆然;卢志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检验科每天都要汇集大批患者的标本,包括大量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检验人员长期接触带有传染性的临床标本,易发生实验室获得性感染.检验科作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之一,其本身是医院感染潜在危险因素较多的部门,同时也是承担医院感染的监测部门,因此,做好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针对目前检验科医院感染存在的普遍问题,对如何加强检验科医院感染的管理和预防控制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蒿菡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抗菌药物为人类的健康生存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抗菌药物广泛大量地使用,使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水平越来越高.产生药物失活酶是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由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介导的细菌耐药性发展迅速,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一大障碍,我国以CTX-M型ESBLs为常见.本文对CTX-M型ESBLs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吴爱琴;元刚;吴昭怡;洪晓丹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