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乳酸脱氢酶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

杨福坤;黄艺云;吴玉清

关键词:乳酸脱氢酶, 白血病, 肿瘤
摘要:目的 观察成人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sLDH)变化,以探索其对AL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动态检测43例AL患者化疗前、完全缓解期sLDH.结果 成人AL患者治疗前sLDH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完全缓解期恢复正常.治疗前sLDH升高组完全缓解率、有效率明显低于sLDH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DH水平可作为成人AL的病情动态观察和疗效、预后监测的重要参考指标.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企业医院改制后推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强成本核算的实践与探索

    企业医院改制后面临生存困境,如何尽快走出低谷,变被动为主动是摆在改制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严峻问题.本文阐述了重庆铁路医院通过深入推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加强成本核算,实现企业医院改制后两个效益明显提高的实践与探索的历程.

    作者:张利平;张岗;宋捷;宋志谊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掌侧入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目的 总结经掌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探讨T形钢板固定加植骨方法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的支撑作用.方法 2002年2月至2008年2月,对23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应用T形钢板固定加植骨治疗,术后评估腕关节功能及骨愈合状况.结果 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病例全部骨性愈合,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与Werley临床功能评分标准评估:优 9例,良11 例,可 3例,差 0例.优良率为87%.结论 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易于操作,不影响桡骨远端的腱鞘结构.通过植骨,可以恢复桡骨远端的长度及其解剖形态,同时增加螺钉的把持力,从而增加钢板固定的牢固性,提供早期功能锻炼条件,从而大限度恢复腕关节功能.

    作者:黄普高;黄朝庆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冠心病猝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猝死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冠心病发生猝死以及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帮助.方法 对2002~2006年合江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冠心病发生猝死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包括患病的诱因、心电图、超声心动图、24 h心电图、胸片、心电监护、电解质等.结果 冠心病患者发生猝死与电解质紊乱、Lown 3~5级室性早博、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心室扩大、左室肥厚、心功能不全、持续心肌缺血等可以触发致命性心律失常的的高危因素有关.猝死时起始心电图的类型及其演变过程、结局有相关性.结论 早期预防、避免诱发因素、及时处理是预防以及提高冠心病猝死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徐家文;李清群;丁继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外科手术内固定治疗青壮年严重脊柱结核23例分析

    目的 总结中国西部结核高发区2001~2006年的青壮年严重脊柱结核23例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手术方式根据病变脊柱节段选择前路、后路或侧前方入路进行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术.结果 经1~3年随访,所有病例无结核复发,疼痛症状消除,病灶植骨融合,后突畸形减少8~20 ℃,神经功能障碍12例,B级1例术后无恢复,C级5例术后1例恢复为D级,4例恢复为E级,D级6例,术后均恢复为E级.结论 该手术方法治疗彻底,脊柱内固定稳定,脊柱功能完全恢复,临床随访3年无复发,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赵武;谢丽君;刘瑾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100例β-地中海贫血患者产前基因诊断分析

    目的 应用基因诊断技术对携带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夫妇所孕胎儿进行β-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避免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技术(PCR)结合反向点杂交技术(RDB),对羊水样本进行中国人常见的17种β-地中海贫血突变基因的检测.结果 在受检的100例羊水样本中,共检出正常基因33例、杂合子49例、纯合子或双重杂合子18例.结论 运用RDB-PCR技术对β-地中海贫血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是降低出生缺陷的好办法.

    作者:严菱;唐宁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综合性大型医院医护人员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

    目的 为探讨综合性大型医院医护人员健康状况,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对2008年1月10日至4月29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接受健康检查的重庆市某大型综合性医院的2 137例医护人员健康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89.1%的医护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常见前5种疾病:男性依次为血脂异常(44.33%) 、脂肪肝(31.40%)、高血压(26.31%)、高尿酸血症(16.57%)、痔(13.67%)等;而女性依次为血脂异常(33.40%)、慢性宫颈炎(29.68%)、痔(24.09%)、高血压(21.95%)、脂肪肝(14.51%)等,其中男性血脂异常、脂肪肝和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检发现恶性肿瘤8例,均无临床症状,其中肾癌2例、乳腺癌1例、甲状腺癌2例、肺癌2例、宫颈癌1例(原位癌病变).结论 综合性大型医院医护人员健康状况应引起重视,健康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特别是恶性肿瘤,避免延误治疗.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心境、控制血压、减轻体质量、增加体力活动亦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刘正淑;王永红;谢微波;张元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3种方法对尿沉渣定量检测结果的分析比较

    目的 在质量和效率之间寻找平衡点,更好地解决半定量法向定量法的过渡.方法 选取住院患者晨尿中含红、白细胞数量不等的新鲜尿液标本100份,同时用尿沉渣定量检查推荐法[1] (下称推荐法)、UF-100流式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法(下称UF-100法)和尿沉渣离心沉淀检查法[2] (下称盖玻片法)进行红、白细胞计数,然后用推荐法与另外两种方法对计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UF-100法与推荐法对尿红、白细胞检测有良好的相关性且无显著差异;盖玻片法与推荐法对尿红、白细胞检测结果虽呈正相关,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UF-100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虽得到检验同行的验证与认可[3-4],但还不能完全代替尿沉渣显微镜检测.但推荐法操作繁杂,不适宜作大批量常规标本检查.盖玻片法与推荐法对尿红、白细胞检测结果虽呈正相关,但有统计学差异,盖玻片法作为传统的半定量法,易受诸多因素影响,该方法将会被逐渐淘汰.如何在质量和效率之间找到平衡点仍需进一步研讨.

    作者:朱琼媛;朱姝媛;赵丽芝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加快推进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领头学科,其理论与基本实验技术已广泛渗透并常规应用于生命学科的各个领域,展示着惊人的发展潜力和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程凯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如何培养实习医生医患沟通意识

    探讨在见习和实习过程中培养医科学生医患沟通意识和沟通技能的方法.通过参与式学习,提高其医患沟通能力.为他们今后顺利处理医患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尽量避免纠纷的发生.

    作者:杨慷;唐勇;张永强;周世骥;刘长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RF与环瓜氨酸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作用评价

    多年以来,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实验室诊断依赖于RF的检测,一种针对瓜氨酸肽的抗体检测--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检测,以其与RF相当的敏感性,和更强的特异性,而成为辅助诊断RA的新的检测手段.作者对近年来有关RF和抗-CCP的研究作了回顾,对它们在RA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做出评价.

    作者:李琦;徐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血红蛋白异常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红蛋白(Hb)异常对高效液相色法谱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方法 使用国内常用的硼酸盐亲和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法(PDQ系统)及离子交换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法(D-10系统)进行含有不同(梯度)浓度HbF与正常人血液混合的标本的干扰实验及检测40例Hb异常的临床标本中的HbA1c.结果 在干扰实验中,D-10系统在HbF在浓度超过40%时,可能无法获得检测结果,当HbF浓度在10%~40%时,结果高于实际值,HbF在浓度低于10%时,结果与实际值相似;PDQ系统在HbF浓度超过40%时,结果可能略低于实际值,HbF浓度低于40%时,可以获得好的结果.在40例Hb异常的临床标本中,D-10系统检测结果明显高于PDQ系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5例Hb异常总量超过35%的标本在D-10系统中无法获得检测结果,而PDQ检测获得可接受的结果;Hb异常总量低于10%时,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结论 硼酸盐亲和层析抗Hb异常的干扰能力优于离子交换层析.

    作者:凌艳英;邓家德;张锦华;周小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2 150例受血者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测方法评价及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受血者梅毒感染状况及合理选择实验方法.方法 同时用非特异性类脂质抗原试验(RPR)检测血清中反应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结果 2 150例受血者RPR法检出梅毒阳性78例,占总数的3.63%,78例阳性者用ELISA检测72例阳性,占总数的3.34%,胶体金法检测出74例阳性,占3.44%.结论 RPR阳性率较高,但存在一定的生物学假阳性占0.28%,虽操作简便,但只能作为筛查,必须用ELISA确认.

    作者:薛俊太;邓翠华;王惟;刘述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感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情况及抗生素的耐药率.方法 应用支原体鉴别培养及药敏试验试剂盒,对904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生殖道标本进行检测,其中男317例,女587例.结果 904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中检出支原体600例(66.4%),其中UU 358例(39.6%),MH 100例(11.1%),UU和MH混合感染142例(15.7%);男性中,UU感染率35.0%,MH感染率13.6%,UU和MH混合感染率15.1%,总感染率为63.7%;女性中,UU感染率42.1%,MH感染率9.7%,UU和MH混合感染率16.0%,总感染率为67.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支原体型别不同、患者性别不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谱均不相同.结论 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中支原体感染率女性比男性高,男女患者均以UU感染为主,UU和MH混合感染次之,同时, UU和MH的感染率以及耐药率在患者性别之间均存在一定差异,要治疗支原体感染应以交沙霉素和左氧氟沙星为好,其次是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美满霉素.

    作者:苏志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侵袭性纤维瘤1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侵袭性纤维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原则及新治疗进展.方法 分析回顾1995年1月至2008年10月18例侵袭性纤维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局部切除12例,姑息性切除6例.结果 全组5年复发率33.3%,手术缘切除阳性复发率85.3%,手术缘切除阴性5年复发率6.6%,全组无手术后死亡病例.结论 侵袭性纤维瘤具有侵袭性生长及复发率高等特点;局部广泛性切除肿瘤,保证切缘阴性为该肿瘤外科手术原则.

    作者:谢足立;谢兴安;段建学;周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老年性痴呆的相关实验性检测指标分析

    痴呆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大脑高级神经机能减退的综合征,这种减退一般是慢性进行性的.痴呆是临床综合征的描述性术语,而非一种疾病或病理过程.痴呆表现为多种高级皮质功能损害,是一种获得性、持续性智能障碍,即在无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在认知、记忆、语言、视空间技能、情感或人格等5项心理活动中,有认知和记忆功能障碍等至少3项功能缺损,并且影响其社会、生活功能者[1].

    作者:任志丽;陈东辉;廖志航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金标法在无偿献血几项指标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胶体金法(下称金标法).金标法是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灵敏、特异、快速、简便、准确率高的体外诊断方法.测定结果仅凭特制的检验盒在10 min内即可获得.

    作者:黄枝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铜川地区5 710例健康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析

    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等首次从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分离出一种螺旋弯曲杆菌,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世界上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是引起消化性溃疡和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罪魁祸首,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胃癌第一类致癌原.本院对门诊5 710例健康体检者在作生化检验的同时进行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剑锋;党民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与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异常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及与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缺乏和抗心磷脂抗体(ACA)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Hcy,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FA、VitB1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CA(IgG、IgM型)水平.结果 (1)初发组和复发组DVT患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A、VitB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初发组和复发组DVT患者Hcy水平与FA、VitB12浓度均呈负相关.(2)初发组和复发组DVT患者ACA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初发组和复发组DVT患者中ACA阳性组Hcy水平显著高于AC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M)和低FA状态均系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FA和VitB12缺乏是Hcy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ACA可能是DVT的危险因素之一.DVT患者中Hcy和ACA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两者相互影响,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作者:张志;万仁平;李小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农村妇女绝经年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目前四川省江安县女性自然绝经年龄状况,分析影响本地区女性绝经年龄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江安县3个镇作为调查点,再随机选择自然绝经的妇女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平均自然绝经年龄为(48.18±2.95)岁,绝经年龄与初产年龄、胎次、产次、流产刮宫次数、母亲绝经年龄、营养状况、劳动强度及幸福指数相关,与初潮年龄无关.结论 本地区女性绝经年龄与生理、社会心理、遗传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为使她们延迟绝经,社会应多给予她们一些关爱和理解.

    作者:石燕;曾勇;邓春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显微镜复检标准的制定及临床应用

    目的 建立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显微镜复检的标准,保证血细胞分析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根据血细胞分析仪的特点制定显微镜复检的标准,通过对1 029份标本的数据分析,评价标准的可靠性.结果 符合血涂片复检标准的标本中,白细胞计数异常、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异常、平均红细胞体积及红细胞分布宽度异常、白细胞分类及直方图异常和血小板计数及直方图异常分别占96.7%、97.9%、96.6%、72.1%和66.9%.镜检结果与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程度(Kappa值)分别为0.98、0.99、0.98、0.74和0.73.仪器检测的敏感度为87.1%,特异度为95.9%,准确性为93.1%.结论 制定血细胞显微镜复检标准可增加血细胞检测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检验信息.

    作者:申志红;杨宇溪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