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DTA致假性血小板减少1例报道

陈丽红;王海英;孙百芹

关键词:EDTA, 假性血小板减少
摘要:血液细胞分析仪的普及应用,不但减轻了检验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然而近作者发现了1例因EDTA所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假性血小板减少在日常工作中很少见,原因一是使用EDTA(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剂且血中含有EDTA依赖性抗体,二是标本中含血小板自身抗体的冷凝集素.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阴道清洁度与生殖道感染的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阴道清洁度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程度.方法 取阴道分泌物,分别进行镜下阴道清洁度的判定及相关病原体的检测.结果 以清洁度Ⅱ~Ⅲ度伴生殖道感染阳性率高87.53% (611/698).结论 随着卫生习惯及人们对生殖道感染认识的提高,阴道清洁度与生殖道感染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特别是清洁度Ⅱ度的感染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房克爽;许玲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离子选择电极法直接法和间接法测定患者样本的比较

    目的 评价本实验室离子选择电极法(ISE)直接法和间接法测定K+、Na+、Cl-离子的可靠性和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以重复性和准确性佳的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系统为目标系统(ISE直接法),上海ROCHE9180电解质分析仪检测系统为检测系统(ISE间接法)、检测125份患者新鲜血清的K+、Na+、Cl-对定值血清及125份标本同时进行检测,得到两组数据,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方法对定值血清测定的结果与给的定值较接近,证明两种方法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对125份标本测得的结果两种方法也具可比性.各检测系统测定K+、Na+、Cl-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各检测系统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75.B系统与A系统比较:B系统的K+、Na+、Cl-符合要求.结论 上海ROCHE9180离子选择电极间接法更适合急诊使用,AU2700生化分析仪离子选择电极直接法结果准确,适合常规批量测定.

    作者:秦川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Sysmex XS-1000i血液分析仪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Sysmex XS-1000i实验室体外诊断血液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和不随机选择标本方法,计算精密度、携带污染率、总重复性、白细胞分类的鉴定、可比性等对Sysmex XS-1000i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进行评价.结果 精密度CV值均在设计规定范围内,总重复性CV<5%符合标准;携带污染率小于2%符合标准要求;仪器白细胞分类与显微镜目测白细胞分类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612~0.950,仪器与SF-3000 CBC参数测定的相关系数为0.980~0.918;可比性P>0.4~0.5.结论 对Sysmex XS-1000i几项主要指标鉴定结果符合设计要求,是较好的全自动五分类仪器,能满足临床血液常规分析.

    作者:马永能;张鹏;何芳;刘慧玲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冷沉淀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冷沉淀是存在于血液中的一种功能性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和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冷沉淀的应用已突破传统的用于甲型血友病、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的治疗,在临床肿瘤手术、多发伤和手术创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深度烧伤、黏膜和皮肤疾病、自发性气胸、糖尿病足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冷沉淀的应用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

    作者:董伟;戴宝剑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914例腹泻患者病原体的分离鉴定与耐药分析

    目的 研究腹泻患者病原体分布及耐药率.方法 采用SS琼脂、麦康凯琼脂、10 g/L NaCl碱性蛋白胨水、真菌快速显色培养基同时分离腹泻致病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结果 914例腹泻患者致病菌分离率53.6%,其中肠杆菌科细菌、致病性弧菌、气单胞菌、真菌分别为25.9%、13.5%、11.8%、2.4%;肠杆菌科细菌在急性腹泻组和慢性腹泻组的分离百分率分别为27.4%、12.5%,其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构成比分别为46.5%和45.5%、35.4%和18.2%、8.5%和27.3%;致病性弧菌、气单胞菌、真菌在急、慢性腹泻组的分离百分率分别为13.8%和10.2%、12.3%和6.8%、0.36%和21.6%.肠杆菌科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庆大霉素的耐药百分率分别为78.1%、27.0%、23.6%;弧菌科细菌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百分率分别为91.1%、62.6%.结论 腹泻患者急性腹泻组肠杆菌科细菌、气单胞菌感染明显高于慢性腹泻组,真菌感染率慢性腹泻组明显高于急性腹泻组;肠杆菌科细菌中急性腹泻组志贺菌比率明显高于慢性腹泻组,而沙门菌分离率则明显低于慢性腹泻组.肠杆菌科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弧菌科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较高;两类细菌对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均较敏感.

    作者:陆其兵;李强;徐跃武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50株脑膜炎败血黄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脑膜炎败血黄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脑膜炎败血黄杆菌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并用WHONET5.4软件进行耐药性统计分析.结果 脑膜炎败血黄杆菌的科室分布以ICU为主(占76.0%),标本分布以痰液为主(占86.0%),耐药率高的3种抗生素分别为氨曲南(96.0%)、妥布霉素(92.0%)、亚胺培南(84.0%),耐药率低的3种抗生素分别为米诺环素(0%)、环丙沙星(8.0%)、头孢哌酮/舒巴坦(10.0%).结论 脑膜炎败血黄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往往表现为高度耐药和多重耐药,临床实验室应加强该菌的耐药性检测,为临床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

    作者:董琼;黄琴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重庆市区县无偿献血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区县无偿献血现状,为制定无偿献血宣传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中心血库无偿献血的献血者资料,对献血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献血频次和一次献血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献血人群中男性略多于女性,女性献血人数逐年增加;献血年龄主要集中在36~45岁;中学学历、自由职业者是我区献血人群的主力军;初次献血人群仍然较多;献400 mL血液比例不高,但呈逐年递增趋势.结论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区县无偿献血宣传的重视和投入,使区县无偿献血与全国同步.

    作者:张生吉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398例剖宫产术中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分析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围产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剖宫产手术率逐渐增高,但与手术操作有关的,可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尚未引起产科工作者的足够重视.现分析剖宫产术中与手术操作有关的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刘琢;苏培云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肺性脑病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肺性脑病临床特点和诊疗措施.方法 对本院1998年1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肺性脑病60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60例均有不同程度神经精神症状,经治疗患者好转45例(75.0%),死亡15例(25.0%).结论 肺性脑病死亡率高,早期发现和综合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作者:唐国林;俆灵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梅毒检测4种方法的结果比较

    目的 通过对梅毒检测的4种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出各种方法的诊断效率及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 通过4种不同方法对本院365份标本进行梅毒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65份标本TPPA法阳性123份(33.7%),RPR法阳性83份(22.74%),金标法阳性120份(32.88%),ELISA法阳性121份(33.15%).RPR的诊断符合率较低,其他3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较高.结论 RPR法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低于ELISA、TPPA法,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1].TPPA法特异性和灵敏度都高,是临床常用的梅毒确诊试验,只是操作烦琐,试剂成本高.金标法灵敏度高,但特异性差,适合做初筛.ELISA法特异性和灵敏度都高,而且操作简便,试剂价格也比较便宜,适合医院对梅毒感染的早期检查.

    作者:余明杰;王萍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2005~2008年的临床分离与耐药性变迁

    目的 了解本院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病例在临床的分离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临床各类送检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情况.结果 分离出的96株主要来源于分泌物、痰、尿,全血等标本,而创面分泌物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率高.对9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逐年上升,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离率连续3年分别为2.2%、4.0%和6.9%.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 福州市第一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耐药问题与其他地区一样日趋严重.加强耐药性监测可指导临床治疗,并为临床提供新流行病学和耐药性变迁资料.同时临床抗感染治疗应以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依据.

    作者:陈如花;吴晓榕;黄秀琼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876例孕妇血糖尿糖浓度变化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妇女血液葡萄糖和尿液葡萄糖浓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鄂钢医院妇产科正常妊娠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液葡萄糖和尿液葡萄糖浓度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正常对照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妊娠组的血糖浓度较健康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尿糖的阳性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1),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水平也远比WHO诊断糖尿病的血糖水平低.结论 妊娠期妇女是一组特殊人群,其血液葡萄糖和尿液葡萄糖浓度有其特殊的变化规律,在诊断和筛查过程中应有别于正常人的诊断和筛查标准.

    作者:黄敏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Sysmex 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评价

    目的 对即将投入使用的Sysmex 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进行应用评价.方法 采用新鲜抗凝静脉全血及质控品评价仪器的主要性能.结果 批内、间精密度和总重复性CV值均小于5.0%;携带互染率小于1.0%;对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测定.结果 与Sysmex KX-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密切相关,r>0.95.结论 Sysmex XT-2000i 血细胞分析仪主要指标试验结果能满足临床检测需要,是一种快速、有效筛检标本的血细胞分析仪.

    作者:邓芳;张丽侠;孙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

    胱抑素C(CysC)是近年研究发现的一种特异性高、准确性好,较肌酐清除率(CCr)更为敏感的评价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新指标.CysC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在近曲小管几乎被完全重吸收,然后完全分解代谢,不再重新回到血液循环中去,同时肾小管也不分泌,所以在血液中的浓度较为恒定,成为反映GFR的灵敏指标.

    作者:沈萍;张金磊;胡琼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变化,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确诊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送检痰标本2 541份,检出病原菌1 028株(40.5%),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86株(7.31%).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在下呼吸道感染中有重要地位,临床治疗需要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合理用药.

    作者:吴蓉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检测尿红细胞和白细胞差异分析

    目的 探讨尿液分析仪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在尿液分析中的利弊,以及二者在实际工作中的正确应用.方法 对750份门诊尿液在实验室常规条件下分别进行尿液干化学分析与尿沉渣检测,并对红细胞和白细胞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化学法和尿沉渣镜检法检测尿液白细胞和红细胞,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检测白细胞和红细胞具有一定差异,应该在保障人工镜检的前提下,把尿液干化学分析法作为一种筛选试验.

    作者:王婷婷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正确处理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关系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高校目前有三大任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教学质量及科研水平是衡量一个高等学校优劣的重要指标.社会服务是高校对社会的回报.教学与科研相对独立,是具有内在联系的辩证统一体,并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教学、科研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

    作者:董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淋病奈瑟菌3种检测方法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评价淋病奈瑟菌(NG)3种检测方法的结果.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细菌培养和革兰(Gram)染色.结果 PCR共检测461份白带和尿道分泌物标本,NG-DNA阳性123份,阳性率为26.68%,男性107份尿道分泌物,NG-DNA 47份,阳性率为43.39%;女性35份阴道分泌物,NG-DNA 76份,阴性率为21.47%.经统计学处理,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培养:35份男性尿道分泌物检出淋病奈瑟菌8份,检出率为22.85%.Gram染色288份标本,找到NG 44份,检出率为15.27%.男性尿道分泌物210份,检出NG 38份,检出率18.09%,阴道分泌物78份,检出NG 6份,检出率为7.69%.3种检测方法经统计学处理,χ2=15.68,P<0.01,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G 3种检测方法以PCR为灵敏,且特异性强.细菌培养检出率次之.Gram染色再次之.Gram染色检出率虽较低,特异性高,在基层医院无PCR设备及细菌培养条件者可首选,在男女性病患者症状明显,脓性分泌物较多,直接涂片作Gram染色是一种经济实用、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结果 报告快速,深受临床医生及患者的欢迎.有细菌培养条件的医院,如性病患者有症状,无论有无脓性分泌物,每例力争在用药前作细菌培养+药敏,一是通过细菌培养不但检出NG,还可检出化脓性球菌和G-杆菌,甚至一些真菌,如念珠菌.二是能得到耐药性监测,细菌对哪些抗生素耐药,避免使用,减少浪费医疗费用及耐药性菌珠产生.PCR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如Gram染色未找到NG,细菌培养因用药末分离到细菌,应作PCR检测,能显示出PCR的优越性及独到之处.

    作者:黄培忠;马超;黄静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8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和前清蛋白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前清蛋白(PA)水平的检测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和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8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及50名健康体检儿童,行血清CRP和PA检测,患儿同时行血常规检测,必要时行血清学检查和微生物培养. 结果 (1)感染细菌的患儿CRP和PA水平与感染病毒患儿及健康对照组相比,CRP明显升高,PA明显降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感染细菌患儿应用抗生素治疗前后1周的CRP和PA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儿童急性细菌性感染时,检测其血清CRP和PA水平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连续检测其CRP和PA水平还有助于观察疗效和用药评估.

    作者:谢汉辉;李水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脑脊液乳酸检测在小儿脑膜炎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脑脊液乳酸检测在小儿脑膜炎临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显色法检测125例患儿的脑脊液乳酸(CSF-LA)水平.结果 化脓性脑膜炎组和结核性脑膜炎组CSF-LA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化脓性脑膜炎组CSF-LA水平高于结核性脑膜炎组(P<0.05),且经正规治疗1周后,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CSF-L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01),而结核性脑膜炎组患儿其CSF-L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病毒性脑膜炎组CSF-L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F-LA水平检测对小儿脑膜炎的鉴别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特别是动态观察CSF-LA水平的变化对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具有更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黄彩芝;莫丽亚;胡彬;尤灿;张聪 刊期: 2009年第20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