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环
目的 探讨肿瘤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研究宝安人民医院肿瘤内科近年来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结合文献及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处置方案.结果肿瘤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化疗药物外渗、护士专科护理水平及技术操作不熟练,护患沟通不够,患者依从性差及自杀倾向等安全隐患.通过加强专科培训,制定专科规范,确保制度落实,重视医患沟通,严格质量控制,可以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结论 提出并及时处理肿瘤内科护理安全隐患,能给患者带来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
作者:王笑碧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下称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狭窄程度(以Gensini冠脉病变积分为评价标准)的相关性.方法 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n=51)、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组,n=20)、非冠心病患者(NCHD组,n=23)的血清HCY水平,并分析其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NCHD组和S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A组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NC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患者外周血清HCY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97,P<0.01),且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46,P<0.01).结论 ACS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SA组和NCHD组患者,表明该指标可能与冠脉易损斑块的病理生理相关;ACS患者血清HCY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进一步提示血清HCY水平的升高可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江琼;赵子文;陈昭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梅毒的4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 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抗体被动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胶体金试验(SYP)同时检测1 250例血清标本,用TPPA法确证.结果 RPR、ELISA、SYP 3种方法检测结果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LISA法的灵敏度明显高于 RPR法和 SYP法.结论 SYP法适用于大规模体检、急诊手术和无偿献血的初筛试验,RPR可应用于梅毒治疗疗效观察, ELISA法适用于复检试验及成分输血.
作者:陈开慧;李仁保 刊期: 2009年第24期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有效的肿瘤标志物为卵巢癌的早期诊断、肿瘤复发和转移的监测、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提供可靠的依据[1].糖类抗原(CA)125目前被认为是卵巢上皮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
作者:朱红楠;许秋芳;云洪妍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05例胃癌患者与100例慢性胃炎患者(对照组)Cyclin D1基因第870位核苷酸A/G(A870G)多态性.结果 Cyclin D1(A870G)基因有3种基因型,分别为AA型、AG型和GG型,基因型在胃癌组与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yclin D1基因多态性与湖北地区胃癌遗传易感性有关,携带Cyclin D1 AA基因型个体患胃癌的危险性增高.
作者:刘耀煌;方向明;方志军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对87例冠心病患者及106例健康者进行血清胆红素、血脂水平检测分析.结果冠心病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及胆红素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TG、LDL-C、ApoB高于健康对照组,而胆红素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血清胆红素降低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社区慢性病管理应将胆红素纳入常规检测项目.
作者:胡友明;张娟安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流动人口与本居人口孕妇产前检查的特点、差别,分析流动人口与本居人口孕妇的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5月在周浦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共610 例,其中本居人口 231 例,流动人口 379 例,分析其产次的特点、首次产检时间、产检的次数、妊娠结局的差异以及分娩新生儿性别的差异.结果本居人口组产前检查覆盖率远高于流动人口组,流动人口组首次产检的孕周远晚于本居人口组,产检次数明显少于本居人口组,分娩的新生儿性别中:出生性别比与产次有显著关系,流动人口顺产者比本居人口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流出地和流入地的严格管理,同时各级行政及妇幼保健机构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宣教,坚决取缔、处罚非法性别鉴定,减少妊娠并发症和出生婴儿性别比例失调.
作者:吴素勤;吴金芳;袁秀莲;王鹰;吴娣;倪晓红 刊期: 2009年第24期
宫颈/阴道细胞学检查是防治子宫颈癌的必要手段之一,对子宫颈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是要在细胞学-阴道镜-组织学的过程中,对各种的细胞学结果如何及时分流的问题,以往专门针对这方面的文献资料比较少见,作者对常见的、有意义的宫颈/阴道细胞学结果如何分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同时对在新的法规要求下,如何更好地提高宫颈/阴道细胞学的检查质量进行了独特的探讨.
作者:李保才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原因.方法 对2003年5月至2008年12月在五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转至常州市儿童医院的21例慢性咳嗽的患儿进行随诊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慢性咳嗽中有慢性鼻窦炎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7例;鼻后滴流综合征6例.结论 慢性鼻窦炎、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易引起儿童慢性咳嗽.很多社区医院容易误诊,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王月环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2000~2008年南京儿童医院血液实验室根据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检出的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检出率的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的550例儿童急性白血病病案.结果 9年间南京儿童医院血液实验室依据骨髓细胞形态学检出的儿童急性白血病550例,其在年龄、性别及白血病类型均有一定的特点.男/女约为1.42/1.儿童急性白血病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约为4.45/1.10岁以上的儿童患急性白血病的比例明显减少.各年度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检出率相对稳定,较接近平均水平约为0.3%,近年来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绝对数和检出率有小幅上升.结论 儿童急性白血病有别于成人的自身特点,儿童急性白血病10岁以上患儿的患病比例偏低,儿童急性白血病中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细胞病为常见.近年来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绝对数有小幅升高.
作者:朱君 刊期: 2009年第24期
卫生检验质量控制包括微生物和理化检验控制,目的在于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和理化分析结果的公正性、准确性和可比性.除每年接受上一级卫生检验机构组织的室间质量控制考核外,实验室自身还必须进行室内质量控制.
作者:张艳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贵阳地区沙门菌感染的主要血清型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 对贵州省人民医院2006年11月至2008年11月临床分离的沙门菌84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和及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 84株沙门菌中,甲型副伤寒沙门菌51株(60.71%),伤寒沙门菌19株(22.62%),鼠伤寒沙门菌10株(11.90%),猪霍乱沙门菌2株(2.38%),丙型副伤寒沙门菌2株(2.38%).沙门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与第3代喹诺酮类敏感率高,为82.94%~100.00%,对萘啶酸、氨苄西林及复方新诺明敏感率较低,为12.15%~55.61%.结论 贵阳地区沙门菌感染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其次为伤寒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可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与第3代喹诺酮类治疗.
作者:罗湘蓉;唐祥蜀;陆春凤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和高敏C-反应蛋白(SCRP)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用半定量固相免疫层析法和免疫速率浊度法分别测定263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血清PCT和SCRP浓度,并与白细胞计数进行比较;测定实验组中214例抗生素治疗有效的患儿血清SCRP浓度,并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 PCT、SCRP对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均有较高的灵敏度;PCT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准确性都是高的,SCRP的特异性低.治疗前后SCRP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很好地评价疗效.结论 PCT和SCRP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陈小琴;谈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痛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50例老年痛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评定,并观察患者血尿酸、饮食治疗依从性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两组的生活质量除生理功能外,社会功能、生理问题对日常活动的限制、心理问题对社会活动的限制、心理健康、活力、总体健康评价指标与1年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血尿酸控制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疗组饮食治疗依从性与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血尿酸、提高其饮食治疗的依从性等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吴英 刊期: 2009年第24期
我国属乙型肝炎(下称乙肝)高发区,由于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对该病有效的根治方法,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发展为肝硬化.乙肝后肝硬化具有传染性较强、慢性进行性病程、病情复杂、并发症多、预防较差、无特效治疗等特点.
作者:刘沁毅;叶军;陆峥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对4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和43例同期住院的非支原体性肺炎患儿同时测定hs-CRP和肺炎支原体抗体IgM. 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的hs-CRP阳性率(35.6%)低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的hs-CRP阳性率(58.1%).结论 联合测定hs-CRP和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可在一定程度上诊断和鉴别诊断支原体肺炎.
作者:余明杰;王萍;王坤;韩媛媛 刊期: 2009年第24期
健康管理产业将成为医疗服务行业中的重要产业.本文分析当前健康管理产业的国内外现状,重点探讨健康管理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展望.提出了成立健康管理部,配备专业健康师,实施个体化健康管理,应用于健康保险,结合社区医疗服务,实现服务升级和扩大服务范围,开拓健康互动双赢局面等七大健康产业发展方向.
作者:张雪燕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对ACL9000型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下称血凝仪)中的Von Clauss法和PT-der法(PT演算法)定量测定纤维蛋白原(Fib)进行评价.方法 用混合血浆测定二者的精密度;临床样本同时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将结果按Von Clauss法测得的Fib含量分5个水平进行分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CL9000型全自动血凝仪中的Von Clauss法和PT-der法二者精密度良好;当Fib为1.00~4.00 g/L时,二者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b>4.00 g/L时,后者测定的结果偏高.结论 用ACL9000型全自动血凝仪测定Fib时,可先用PT-der法获得Fib值,当Fib在1.00~4.00 g/L时结果可直接报告,当Fib<1.00 g/L或>4.00 g/L时再用Von Clauss法复查,二者结合应用可获得快速、经济、可靠的Fib值.
作者:苏奶助;温燕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在腹部手术后胃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试验组28例,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21例,给予胃肠外营养.比较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和胃瘫恢复时间.结果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前后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以及总蛋白(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胃排空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效果好,并能有效促进胃瘫的恢复,对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应采用肠内营养支持.
作者:吴邦学;胡剑飞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红细胞直径的测量,可以帮助了解贫血的类型,是大红细胞性贫血或小红细胞性贫血,其准确性较红细胞压积容量测定高.另外,如按不同直径红细胞的百分比,绘制出红细胞直径大小分配曲线(Plice-Jones氏曲线),则更便于观察红细胞直径大小变径的规律.
作者:陈萍;陈俊杰;陈金山;李国旺 刊期: 2009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