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沙门菌感染血清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罗湘蓉;唐祥蜀;陆春凤

关键词:沙门菌, 血清型, 耐药性
摘要:目的 了解贵阳地区沙门菌感染的主要血清型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 对贵州省人民医院2006年11月至2008年11月临床分离的沙门菌84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和及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 84株沙门菌中,甲型副伤寒沙门菌51株(60.71%),伤寒沙门菌19株(22.62%),鼠伤寒沙门菌10株(11.90%),猪霍乱沙门菌2株(2.38%),丙型副伤寒沙门菌2株(2.38%).沙门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与第3代喹诺酮类敏感率高,为82.94%~100.00%,对萘啶酸、氨苄西林及复方新诺明敏感率较低,为12.15%~55.61%.结论 贵阳地区沙门菌感染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其次为伤寒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可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与第3代喹诺酮类治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实习带教体会

    血栓性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已成为我国人口病死原因的第一位,而且发病率有所增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血栓与止血研究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对血栓性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从而推动了血栓性疾病实验诊断技术的进步,血栓与止血的检验技术不断有新的发展并在全国逐步普及.

    作者:肖明锋;周迎春;刘基铎;刘光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母儿并发症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母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五星街道卫生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无其他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的891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胎膜早破患者76列,选择同期无胎膜早破患者7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难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胎膜早破组的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的发病率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破膜距妊娠终止时间越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也越高. 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互为因果关系,母儿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应加强产前宣教,加强临床观察,及时、正确地处理,以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干文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卫生检验质量控制的体会

    卫生检验质量控制包括微生物和理化检验控制,目的在于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和理化分析结果的公正性、准确性和可比性.除每年接受上一级卫生检验机构组织的室间质量控制考核外,实验室自身还必须进行室内质量控制.

    作者:张艳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检验科危急值的设立、报告流程及临床价值分析

    随着检验学科的蓬勃发展,检验科在医院中的地位在不断提高.与临床各学科的联系也日益紧密,检验项目已经发展到千项以上.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实验数据支持.

    作者:黄海东;吴晓宇;朱杰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宫颈/阴道细胞学检查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宫颈/阴道细胞学检查是防治子宫颈癌的必要手段之一,对子宫颈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是要在细胞学-阴道镜-组织学的过程中,对各种的细胞学结果如何及时分流的问题,以往专门针对这方面的文献资料比较少见,作者对常见的、有意义的宫颈/阴道细胞学结果如何分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同时对在新的法规要求下,如何更好地提高宫颈/阴道细胞学的检查质量进行了独特的探讨.

    作者:李保才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在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各种儿童感染性疾病患儿129例,将其分为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组.采用半定量的胶体金免疫结合法检测PCT,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结果细菌感染组PCT、CRP阳性率分别为90.0%、80.0%,非细菌感染组阳性率分别为21.3%、65.2%,两组比较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PCT检测可作为早期快速鉴别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新指标.

    作者:陈蕾;林纲;焦志军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两种免疫分析法检测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分别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浓度,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原发性肝癌(PHC)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门诊和住院期间确诊的PHC患者114例和肝良性病变患者126例,分别用TRFIA和CLI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AFP浓度, 并进行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曲线分析.结果以健康对照组95%可信区间为医学正常值范围,TRFIA法和CLIA法诊断肝癌的临床界限值分别为7.31 ng/mL和24.17 ng/mL.TRFIA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为46.9%,特异性为 93.4%,诊断准确率为79.2%.CLIA法的灵敏度为41.2%,特异性为91.6%,诊断准确率为65.8%.两种检测方法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1(TRFIA)和0.682(CLIA).结论 TRFIA和CLIA法都可以满足临床AFP检测需要,但TRFIA法优于CLIA法.

    作者:张鹏;马永能;刘慧玲;杨自立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检验科信息一体化模式在门诊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介绍门诊工作站系统、叫号系统,条形码系统、扫描系统、自助取单系统在门诊患者中的联合运用.方法 通过每一环节的深入了解及临床实践论证.结果在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的协调下,各个子系统的相互衔接,完美嵌合,大大提高了检验科门诊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出错率,并缩短了患者取单时间,使患者及早就医,减少痛苦.结论 在这些先进系统的应用下,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缓解门诊窗口的压力,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重要意义.

    作者:佘亚辉;雷婷;张秀英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误原差素及解决方法

    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了解其在免疫应答反应中对机体有益的防卫和有害的病理损伤的机制.研究有效的免疫措施,实现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现代医学学科.由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灵敏、特异、操作简便易于自动化,并且无反射污染等优点,使其成为目前应用广发展快的一种免疫检测技术.下面对ELISA法误差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范旭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小剂量干扰素外用液治疗疱疹性口腔黏膜炎50例疗效观察

    疱疹性口腔黏膜炎是口腔科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效的疗法.2005年以来,本院试用小剂量干扰素外用液治疗本病50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志敏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儿童慢性咳嗽21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原因.方法 对2003年5月至2008年12月在五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转至常州市儿童医院的21例慢性咳嗽的患儿进行随诊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慢性咳嗽中有慢性鼻窦炎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7例;鼻后滴流综合征6例.结论 慢性鼻窦炎、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易引起儿童慢性咳嗽.很多社区医院容易误诊,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王月环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急性脑梗死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脑梗死(CI)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一直居高不下,约占所有疾病死亡人数的8%,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的老龄化,发生脑血管意外的人数正逐年增加,近年来其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作者:戴世荣;王兴山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支原体感染干扰红细胞计数1例报道

    作者在工作中用Sysmex2100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发现1例因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红细胞计数大幅假性降低的病例.本病例肺炎支原体IgM和冷凝集滴度异常强阳性,为引起检验人员注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卫;钟天鹰;陈红兵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对武进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87例宫外孕患者施行了腹腔镜手术,进行护理总结. 结果 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发生,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且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周全、细致、有效的术前、术后及心理护理是患者顺利出院的有力保证.

    作者:秦小文;周婉萍;姚红霞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骨代谢标志物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及其引起的骨折与骨代谢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单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绝经期妇女脚跟骨骨密度(BMD),并根据有无骨质疏松和骨折将108例绝经后妇女分为无骨质疏松(NOP)组,骨质疏松无骨折(OP1)组和骨质疏松伴骨折(OP2)组,测定各组受试者BMD和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N-MID),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P1NP)和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水平.结果血清N-MID、P1NP和β-Crosslaps 水平:NOP组低于OP1组,OP1组低于OP2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与骨质疏松及骨折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血清N-MID、P1NP和β-Crosslaps是诊断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预测骨折风险的理想指标.

    作者:许爱萍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沙门菌感染血清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了解贵阳地区沙门菌感染的主要血清型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 对贵州省人民医院2006年11月至2008年11月临床分离的沙门菌84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和及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 84株沙门菌中,甲型副伤寒沙门菌51株(60.71%),伤寒沙门菌19株(22.62%),鼠伤寒沙门菌10株(11.90%),猪霍乱沙门菌2株(2.38%),丙型副伤寒沙门菌2株(2.38%).沙门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与第3代喹诺酮类敏感率高,为82.94%~100.00%,对萘啶酸、氨苄西林及复方新诺明敏感率较低,为12.15%~55.61%.结论 贵阳地区沙门菌感染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其次为伤寒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可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与第3代喹诺酮类治疗.

    作者:罗湘蓉;唐祥蜀;陆春凤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流动人口与本居人口孕妇产前检查和妊娠结局的对照分析研究

    目的 探讨流动人口与本居人口孕妇产前检查的特点、差别,分析流动人口与本居人口孕妇的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5月在周浦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共610 例,其中本居人口 231 例,流动人口 379 例,分析其产次的特点、首次产检时间、产检的次数、妊娠结局的差异以及分娩新生儿性别的差异.结果本居人口组产前检查覆盖率远高于流动人口组,流动人口组首次产检的孕周远晚于本居人口组,产检次数明显少于本居人口组,分娩的新生儿性别中:出生性别比与产次有显著关系,流动人口顺产者比本居人口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流出地和流入地的严格管理,同时各级行政及妇幼保健机构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宣教,坚决取缔、处罚非法性别鉴定,减少妊娠并发症和出生婴儿性别比例失调.

    作者:吴素勤;吴金芳;袁秀莲;王鹰;吴娣;倪晓红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阴道分泌物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筛查艾滋病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通过阴道分泌物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原抗体筛查艾滋病的可行性.方法 设健康对照组40例和检测组HIV感染者30例,应用HIV抗原抗体试剂盒血清学方法,分别对两组人员的阴道分泌物进行HIV抗原抗体检测,以其血清HI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为对照,分析试剂的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HIV感染者血清检测HIV抗原抗体阳性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HIV抗原抗体阴性40例;两组70例检测者阴道分泌物HIV抗原抗体阳性30例,阳性敏感性为100%,阴性40例,特异性为100%.结论 HIV抗原抗体试剂盒应用于阴道分泌物HIV抗原抗体检测,阳性敏感性与血清的敏感性一致性高,应用于妇科、性病患者这一特殊人群的艾滋病筛查是一种有效、简便的方法.

    作者:黄卫彤;黄纬;黄爱民;张良;邓巧云;曾宪生;覃羽华;韦红卫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健康管理产业发展现状和方向的分析

    健康管理产业将成为医疗服务行业中的重要产业.本文分析当前健康管理产业的国内外现状,重点探讨健康管理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展望.提出了成立健康管理部,配备专业健康师,实施个体化健康管理,应用于健康保险,结合社区医疗服务,实现服务升级和扩大服务范围,开拓健康互动双赢局面等七大健康产业发展方向.

    作者:张雪燕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131I治疗Graves′病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在131I治疗Graves′病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Graves′病患者,以及Graves′病患者131I治愈后的M-CSF水平,同时与健康人比较;分析M-CSF水平与游离甲状腺素(FT4)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Graves′病患者M-CS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aves′病患者131I治愈后的M-CSF水平呈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SF水平与FT4浓度呈正相关(r=0.58,P<0.05). 结论 M-CSF可以作为131I治疗Graves′病的疗效观察指标.

    作者:李卫鹏;余朝晖;刘恒超;孙伟莉;胡永全;袁媛 刊期: 2009年第2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