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干扰素外用液治疗疱疹性口腔黏膜炎50例疗效观察

黄志敏

关键词:干扰素, 疱疹性口腔黏膜炎, 溃疡
摘要:疱疹性口腔黏膜炎是口腔科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效的疗法.2005年以来,本院试用小剂量干扰素外用液治疗本病50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阴道分泌物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筛查艾滋病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通过阴道分泌物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原抗体筛查艾滋病的可行性.方法 设健康对照组40例和检测组HIV感染者30例,应用HIV抗原抗体试剂盒血清学方法,分别对两组人员的阴道分泌物进行HIV抗原抗体检测,以其血清HI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为对照,分析试剂的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HIV感染者血清检测HIV抗原抗体阳性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HIV抗原抗体阴性40例;两组70例检测者阴道分泌物HIV抗原抗体阳性30例,阳性敏感性为100%,阴性40例,特异性为100%.结论 HIV抗原抗体试剂盒应用于阴道分泌物HIV抗原抗体检测,阳性敏感性与血清的敏感性一致性高,应用于妇科、性病患者这一特殊人群的艾滋病筛查是一种有效、简便的方法.

    作者:黄卫彤;黄纬;黄爱民;张良;邓巧云;曾宪生;覃羽华;韦红卫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沙门菌感染血清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了解贵阳地区沙门菌感染的主要血清型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 对贵州省人民医院2006年11月至2008年11月临床分离的沙门菌84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和及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 84株沙门菌中,甲型副伤寒沙门菌51株(60.71%),伤寒沙门菌19株(22.62%),鼠伤寒沙门菌10株(11.90%),猪霍乱沙门菌2株(2.38%),丙型副伤寒沙门菌2株(2.38%).沙门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与第3代喹诺酮类敏感率高,为82.94%~100.00%,对萘啶酸、氨苄西林及复方新诺明敏感率较低,为12.15%~55.61%.结论 贵阳地区沙门菌感染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其次为伤寒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可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与第3代喹诺酮类治疗.

    作者:罗湘蓉;唐祥蜀;陆春凤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骨代谢标志物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及其引起的骨折与骨代谢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单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绝经期妇女脚跟骨骨密度(BMD),并根据有无骨质疏松和骨折将108例绝经后妇女分为无骨质疏松(NOP)组,骨质疏松无骨折(OP1)组和骨质疏松伴骨折(OP2)组,测定各组受试者BMD和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N-MID),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P1NP)和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水平.结果血清N-MID、P1NP和β-Crosslaps 水平:NOP组低于OP1组,OP1组低于OP2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与骨质疏松及骨折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血清N-MID、P1NP和β-Crosslaps是诊断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预测骨折风险的理想指标.

    作者:许爱萍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635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南京第一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南京第一医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5月检出的635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到革兰阴性非发酵菌2 472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635株,占25.69%,是非发酵菌中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位于第2位的感染菌, 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85.04%),病房集中于ICU(51.34%).该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较高,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并出现多重耐药的菌株.结论 南京第一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应定期监测其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作者:梅燕萍;王一杉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对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探析

    作者通过对常用中药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情况的收集,分析了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中药注射剂内所含成分比较复杂,药材质量及生产工艺条件不一致,患者个体差异,对医务人员因素引起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作了重点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作者:李德福;宋登鹏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老年患者下肢手术腰麻低密度布比卡因阻滞的可行性

    目的 探索腰麻(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低密度布比卡因阻滞对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50例,ASAⅡ~Ⅲ级,年龄60~80岁,拟在L2~L3或L3~L4腰-硬联合阻滞(CSEA)下行下肢手术.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5),低密度液组(A组):0.75%布比卡因2 mL加灭菌注射用水4 mL;高密度液组(B组):0.75%布比卡因2 mL加10%葡萄糖液1 mL.10 s内注入,记录注药后的血压(BP)、心率(HR)、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效果.结果与基础值比较,B组低血压明显高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密度布比卡因对老年患者血压影响小,有明显优势性,尤其对伴有心血管系统异常的老年患者行下肢手术是一种可行的麻醉方法.

    作者:张茂荷;张晓峰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降钙素原和高敏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和高敏C-反应蛋白(SCRP)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用半定量固相免疫层析法和免疫速率浊度法分别测定263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血清PCT和SCRP浓度,并与白细胞计数进行比较;测定实验组中214例抗生素治疗有效的患儿血清SCRP浓度,并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 PCT、SCRP对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均有较高的灵敏度;PCT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准确性都是高的,SCRP的特异性低.治疗前后SCRP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很好地评价疗效.结论 PCT和SCRP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陈小琴;谈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131I治疗Graves′病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在131I治疗Graves′病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Graves′病患者,以及Graves′病患者131I治愈后的M-CSF水平,同时与健康人比较;分析M-CSF水平与游离甲状腺素(FT4)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Graves′病患者M-CS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aves′病患者131I治愈后的M-CSF水平呈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SF水平与FT4浓度呈正相关(r=0.58,P<0.05). 结论 M-CSF可以作为131I治疗Graves′病的疗效观察指标.

    作者:李卫鹏;余朝晖;刘恒超;孙伟莉;胡永全;袁媛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两种免疫分析法检测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分别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浓度,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原发性肝癌(PHC)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门诊和住院期间确诊的PHC患者114例和肝良性病变患者126例,分别用TRFIA和CLI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AFP浓度, 并进行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曲线分析.结果以健康对照组95%可信区间为医学正常值范围,TRFIA法和CLIA法诊断肝癌的临床界限值分别为7.31 ng/mL和24.17 ng/mL.TRFIA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为46.9%,特异性为 93.4%,诊断准确率为79.2%.CLIA法的灵敏度为41.2%,特异性为91.6%,诊断准确率为65.8%.两种检测方法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1(TRFIA)和0.682(CLIA).结论 TRFIA和CLIA法都可以满足临床AFP检测需要,但TRFIA法优于CLIA法.

    作者:张鹏;马永能;刘慧玲;杨自立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在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各种儿童感染性疾病患儿129例,将其分为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组.采用半定量的胶体金免疫结合法检测PCT,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结果细菌感染组PCT、CRP阳性率分别为90.0%、80.0%,非细菌感染组阳性率分别为21.3%、65.2%,两组比较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PCT检测可作为早期快速鉴别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新指标.

    作者:陈蕾;林纲;焦志军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医院输血科管理工作体会

    输血是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治疗手段,血库(输血科)工作人员,真正做到既合理、科学用血,又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工作中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对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创造良好的医疗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涌胜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两种类型地中海贫血杂合子的红细胞参数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β41-42/N型地中海贫血复合-SEA/αα地中海贫血双重杂合子与单纯β41-42/N型地中海贫血杂合子的红细胞参数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方法 应用SPSS10.1统计分析软件,分组进行t检验,检验标准单侧α=0.05.结果各组的P值均小于0.05.结论 β41-42/N型地中海贫血复合-SEA/αα地中海贫血双重杂合子与单纯β41-42/N型地中海贫血杂合子的红细胞参数中,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容量(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韦小妮;杨金玲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细胞周期蛋白D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分析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05例胃癌患者与100例慢性胃炎患者(对照组)Cyclin D1基因第870位核苷酸A/G(A870G)多态性.结果 Cyclin D1(A870G)基因有3种基因型,分别为AA型、AG型和GG型,基因型在胃癌组与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yclin D1基因多态性与湖北地区胃癌遗传易感性有关,携带Cyclin D1 AA基因型个体患胃癌的危险性增高.

    作者:刘耀煌;方向明;方志军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45例小儿支原体肺炎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对4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和43例同期住院的非支原体性肺炎患儿同时测定hs-CRP和肺炎支原体抗体IgM. 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的hs-CRP阳性率(35.6%)低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的hs-CRP阳性率(58.1%).结论 联合测定hs-CRP和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可在一定程度上诊断和鉴别诊断支原体肺炎.

    作者:余明杰;王萍;王坤;韩媛媛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临床中的应用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早发现并运用于临床的造血生长因子之一,是特异性调控红细胞生成的糖蛋白激素,并能促进红系祖细胞存活、增殖、分化和成熟,维持和增加循环中的红细胞数量[1].

    作者:姑丽鲜·热依木;夏木西卡马尔·买买提明;田刚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87例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血脂水平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对87例冠心病患者及106例健康者进行血清胆红素、血脂水平检测分析.结果冠心病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及胆红素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TG、LDL-C、ApoB高于健康对照组,而胆红素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血清胆红素降低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社区慢性病管理应将胆红素纳入常规检测项目.

    作者:胡友明;张娟安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36例卵巢黄体破裂护理体会

    卵巢通常在下次月经前14 d左右排卵,排卵后,卵泡膜内血液凝成血块形成血体,血体被吸收形成黄体.7~8 d后黄体发育达到高峰,正常情况下直径1~2 cm;当直径大于3 cm时,称黄体囊肿.黄体囊肿位于卵巢表面,张力大,质脆而缺乏弹性,内含丰富血管[1],受到外力或其他内在因素作用可发生破裂,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因内出血致急腹症甚至休克.

    作者:张明凤;阳建英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母儿并发症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母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五星街道卫生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无其他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的891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胎膜早破患者76列,选择同期无胎膜早破患者7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难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胎膜早破组的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的发病率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破膜距妊娠终止时间越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也越高. 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互为因果关系,母儿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应加强产前宣教,加强临床观察,及时、正确地处理,以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干文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2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甲状腺素水平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检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甲状腺素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 、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扩张型心肌病患者FT3 水平较对照组下降, 但FT4 、 TSH与对照组无差异,治疗前TT3为(0.72±0.32)n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9±1.12)nmol/L , 加用甲状腺素治疗后为(2.14±0.90)nmol/L .左室射血分数治疗前为0.24±0.02 ,治疗后为0.50±0.03. 结论对扩张型心肌病的甲状腺素进行检测,有助于了解扩张型心肌病的病情状况.

    作者:梁晶晶;陈跃琼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肠内营养治疗27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在腹部手术后胃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试验组28例,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21例,给予胃肠外营养.比较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和胃瘫恢复时间.结果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前后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以及总蛋白(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胃排空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效果好,并能有效促进胃瘫的恢复,对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应采用肠内营养支持.

    作者:吴邦学;胡剑飞 刊期: 2009年第2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