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7组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测定的临床价值

王国平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 腺苷脱氨酶, 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观察恶性血液病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活性变化并比较ADA对不同类型血液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HITACHI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酶法测定血清ADA活性.结果 恶性血液病组各类疾病血清ADA活性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118.4±71.4)和多发性骨髓瘤(MM)(126.3±72.5)增高较显著.ALL血清ADA活性约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的4倍.ALL和MM患者初治和复发时血清ADA高于缓解期.结论 血清ADA活性测定可作为恶性血液病的鉴别诊断及观察病情变化的一个指标.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UF-100尿沉渣分析仪的临床应用分析

    UF-100尿沉渣分析仪是集电阻、电导、氩激光流式细胞分析和荧光染色为一体,对尿沉渣有形成分进行分析.操作简单,对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细菌、管型等能进行定量分析和提供散点图.

    作者:崔翔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清胱抑素C的临床应用及研究

    血清胱抑素C(Cyst C),又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是1984年从血清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新型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成员之一.

    作者:任爱英;王凡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小板参数及纤维蛋白原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糖尿病的控制程度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微循环敏感指标血小板参数和纤维蛋白原(Fbg)的关系.方法 对研究对象的HbAlc、血小板参数即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纤维蛋白原(Fbg)等指标进行测定,并根据HbAlc的高低及有无微血管病变将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HbAlc升高A组(HbAlc> 6.0% )即血糖控制不佳且伴有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HbAlc升高B组(HbAlc> 6.0% )即血糖控制不佳但无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HbAlc正常C组(HbAlc≤ 6.0% )即血糖维持相对稳定且无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并将三组的血小板参数及Fbg结果与健康对照(非糖尿病)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A、B组的多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循环敏感指标MPV、PDW及Fbg与HbAlc具有相关性.对HbAlc升高的糖尿病患者,无论有无临床指征,其微循环敏感指标已发生改变,应定期监测血小板参数(血常规)和Fbg,以便及时纠正糖尿病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的并发症.

    作者:李秀文;方晓璐;张毅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尿沉渣涂片中查见肾癌细胞1例

    患者男,60岁.因出现肉眼血尿来本院就诊,病史1个月,无症状.体温38.3 ℃,血压125/70 mm Hg(1 mm Hg=0.133 kPa),脉搏70次/分.临床诊断为血尿待查.

    作者:赵振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含量分析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含量水平与健康人群的差异.方法 利用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实验者血脂含量.结果 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三酰甘油(TG)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 3项数据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组数据中HDL-C、ApoA1、TG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高于健康人群,应注意饮食习惯,适当加强体育锻炼预防高脂血症带来的疾病风险.

    作者:高奇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胱蛋白酶抑制剂C诊断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研究

    测定物质清除率是肾脏滤过功能的常用方法,因而常用此来评估肾小球滤过率.众所周知用菊粉测定肾小滤过率是理想的物质,但标本采集操作过程繁琐不符合临床的需要,用同位素标记复合物检测,价格昂贵且具有放射性亦未得到广泛应用,其他常见标记物,如尿素氮,肌酐,小球蛋白(β2-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氨基糖甘酶(NAG)等也具其局限性,所有标记物的共同特征是它们在血中水平不稳定性影响因素较多.

    作者:姚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利福喷丁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患者,女性,52岁,退休工人.10 d前开始咳嗽,咳少许白色黏液痰,伴胸痛,感觉午后发热,全身乏力,夜间盗汗,纳差,自服药物(用药不详)治疗无效来本院就诊.既往史:1992年肺结核按SRHZ治疗方案治愈遵医嘱停药.2005年利福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肺结核复发再服用RHEZ发生利福平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停药) 入院后检查:体温38.2℃,心率88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

    作者:刘正久;熊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天地人微生物分析系统操作体会

    微生物分析鉴定及耐药性监测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疗效及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而微生物分析系统操作过程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作者结合日常工作实践谈谈在这方面的体会.

    作者:向万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42例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儿童患者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患者血清PCT水平,PCT水平分别为<0.5、0.5~2.0、~10和>10 ng/ml 4个等级.结果 若以血清PCT≥0.5 ng/ml为阳性阈值,则血清PCT检测对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70.2%,阳性预测值为45.0%,阴性预测值为89.6%.结论 血清PCT是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其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清PCT水平高低可作为是否使用抗菌药物的参考依据.

    作者:陈鸿恩;黄丽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肾病C-反应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意义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 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 将8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 、糖尿病肾病组(DN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CRP和HbA1c的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DN组C -反应蛋白、HbA1c均值显著高于SDM组和对照组(P<0.05).CRP和HbA1c分别与UAER呈正相关(r=0.613,0.397,P<0.01),血清空腹血糖(FBG)与HbA1c呈正相关(r=0.507,P<0.01).结论 CRP、HbA1c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监测指标.

    作者:胡礼仪;陈士军;张高明;李志沭;许森林;葛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020的使用体会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020作为临床检验的重要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了解熟悉它的参数设置及保养维护,这对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都很有帮助.笔者结合3年来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020的使用体会,简要介绍7020参数设置和保养维护.

    作者:谭海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功能检测与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ysmex-1500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280例妊娠晚期孕妇(观察组)及140例健康育龄妇女(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化标准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PT、INR、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Fbg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晚期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检测其凝血功能,对预防或早期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胡燕;高轶;陈燕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体外耐药性

    目的 了解本地区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尿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及门诊患者尿培养分离的细菌,进行菌株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到细菌380株,主要菌种为大肠埃希菌248株(65.3%),葡萄球菌53株(13.9%),肺炎克雷伯菌33株(8.7%),肠球菌37株(9.7%),铜绿假单胞及真菌,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肠杆菌科菌较敏感药物为亚胺培南.结论 尿路感染对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应根据细菌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王怀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新年致辞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阴道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革兰染色检测妇科炎性反应阴道分泌物涂片中微生态群的临床意义.方法 革兰染色妇科炎性反应阴道涂片350例,观察滴虫、真菌、线索细胞(加德纳菌)、革兰阴性双球菌(淋球菌)、清洁度等;前四种病原体相应地用生理盐水法、KOH镜检法、纸片法胺试验、淋菌培养法,分别作对照试验.结果 4种病原体染色法分别检出滴虫41例、真菌67例、线索细胞54例、革兰阴性双球菌36例,对照试验检出滴虫41例、真菌64例、线索细胞54例、革兰阴性双球菌25例;染色观察清洁度增高者269例,占76.9%;其中杂菌2+以上者为113例,占32.3%.结论 革兰染色法,可快捷、全面地对妇科炎性反应患者做出初步判断,是一种较为可靠的病原体初筛手段,同时,直接观察阴道菌群分布状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江立千;陈恒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缺血性心肌损害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生化标志物:缺血修饰清蛋白(IMA)、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对缺血性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因急性胸痛来本院就诊的患者95例,在胸痛≤1 h、3 h、6 h、12 h、24 h连续监测IMA、Mb、CK-MB、CTnI 4项指标,观察其在疾病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 有典型心肌梗死心电图变化组入院:在胸痛≤1 h IMA、Mb、CK-MB 、CTnI敏感性分别为81.0% 、38.1%、28.5%、14.2%,IMA敏感性与其他3项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胸痛≤3 h时IMA、Mb、CK-MB和CTnI 4项指标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5.3%,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缺血性心肌损害的早期,IMA是一个比较灵敏的指标,IMA、Mb、CK-MB、CTnI联合检测诊断缺血性心脏病,明显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曾新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孕妇产前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孕妇产前凝血功能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下称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Sysmex CA-50自动凝血分析仪对67例轻、中、重度妊高征患者,35例健康妊娠妇女和35例健康非妊娠妇女产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妊高征患者PT、APTT缩短,Fbg含量升高,与健康非妊娠妇女、妊娠妇女相比,P<0.05;中、重度妊高征患者的上述指标与轻度妊高征患者相比,P<0.05;健康妊娠妇女与健康妇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前凝血功能检测不仅对产妇和医务人员自身有益,而且避免了孕妇产前及产后意外的发生,确保了母子生命安全,有效地降底了孕产妇死亡率,其凝血指标对妊高征患者的病情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黄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7组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测定的临床价值

    目的 观察恶性血液病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活性变化并比较ADA对不同类型血液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HITACHI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酶法测定血清ADA活性.结果 恶性血液病组各类疾病血清ADA活性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118.4±71.4)和多发性骨髓瘤(MM)(126.3±72.5)增高较显著.ALL血清ADA活性约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的4倍.ALL和MM患者初治和复发时血清ADA高于缓解期.结论 血清ADA活性测定可作为恶性血液病的鉴别诊断及观察病情变化的一个指标.

    作者:王国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病毒阳性分组与谷丙转氨酶的关系探讨

    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一种世界性传染病,我国是高流行区,50%~70%的人群受过乙肝病毒的感染,其中约有1亿人口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1].根据1980年全国调查表明,我国现有肝炎患者2000万人中60%以上为慢性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又与肝硬化以及原发性肝细胞癌密切相关,我国同时也是肝癌高发国家,因此用基因诊断方法对确定病原及诊断十分必要.

    作者:阿尼瓦西;木尼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参照系统在医学检验中的建立

    医学检验工作中,样品分析、数据的处理不仅需要得到大家的认可,还需要一个标准的参照,以便实验室内、实验室间的数据分析比较.首先对检测方法、结果、数据、样本选择等都应该遵循国际度量衡学基础及总括的操作规范(IVM)进行,不同的测量方法针对同一样本中的同一成分的分析,可以通过一条不间断的比较链,将测定的结果与国家或国际的标准联系起来,使之具有可比性;这个规则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制定的[1],以确保患者的分析结果真实并具有可比性.

    作者:犹真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