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4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汪宏梅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交叉感染, 药物耐受性
摘要: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直接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147例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病例,分别对临床感染状况分布、细菌耐药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从痰标本中分离的菌株多,阳性率为51.0%;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高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占86.3%),其次是亚胺培南(81.0%)、环丙沙星(78.8%);耐药性高的是复方新诺明(占98.0%),其次是氯霉素(84.3%)、头孢噻肟(71.0%).结论 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情况十分严峻,建立健全院内感染测试系统,加强细菌和药敏监测,及时从经验治疗改为针对各菌种治疗,选择敏感性强的药物,避免广谱抗菌药物的长期应用,才能减少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晶状体上皮细胞胞间通讯的研究进展

    晶状体是眼的透明屈光介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混浊影响眼的功能,就被称为白内障.晶状体的透明性是其主要的光学特性,除了因为晶状体内部没有血管和神经以外,也与晶状体细胞间格外紧密规整的排布有关.晶状体表面的上皮细胞能够终生保持分裂增殖能力,成熟的细胞不停地被新生的细胞所覆盖包裹,并逐渐向长梭形的纤维细胞分化,失去细胞器,终被可溶性的晶状体蛋白所充盈.晶状体细胞不会因为死亡而脱落,所以晶状体的体积会随着年龄而有相应的增长.

    作者:王真艳;李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p73基因及其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p73基因是p53基因家族中发现的一个新成员,是一个新的抑癌基因.由于其特殊的定位及其与p53结构和功能的相似性,人们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发现其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方面具有一定意义.本文拟对p73基因的研究进展及在ALL中的表达和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张义堂;刘壮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和抗凝血功能监测的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受伤后部分凝血和抗凝血指标变化对判断损伤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以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6项指标,分别对7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于伤后24h内、3d、7d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再按伤情轻重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在伤后24h内与对照组相比,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组FBG及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GCS≤8分组6项凝血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凝血指标测定对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作为临床应用的监测指标.

    作者:叶文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显微镜检查在门诊尿液分析中的必要性调查

    那么,对于可能超过百岁的人类,固态的、体积持续增大的这些大量的晶状体细胞,在没有血管的情况下是如何完成代谢和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呢?许多学者的研究都已经表明,晶状体复杂的、类似合胞体的功能正是通过胞间通讯来实现的.细胞通讯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一个基本方式,它包括3种形式:远程通讯、短程通讯、直接通讯.晶状体细胞之间是通过直接通讯来实现的,细胞直接通讯的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

    作者:冷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水肿患者行手背静脉穿刺致皮肤破损的教训

    护士在为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常规遵从先小血管后大血管、先远心端后近心端的操作原则.但是如遇四肢水肿患者,就不能按常规方式进行操作,应视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血管穿刺,这样既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又可避免给患者造成新的损伤.现将1例肺心病并发双上、下肢严重水肿患者按常规行手背静脉穿刺时导致皮肤损伤的教训总结如下.

    作者:冯先惠;张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原发性腹膜炎10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腹膜炎是指腹腔内并无内脏炎症或穿孔的腹膜化脓性感染.本院自1995年以来共收治原发性腹膜炎10例,其中成人6例,儿童4例.现综合报道如下.

    作者:李美祥;张勐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AXSYM全自动微粒子酶免疫化学发光仪应用体会

    在日常应用中,如对肝炎的检测常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原理.它需要的设备简单,易于开展,收费低廉,常用于常规标本的检测.但如为急诊患者或ELISA法不能测出的少见模式及需要复检的标本,则需要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张雪艳;冯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天门地区4 539例健康体检成人血脂水平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对天门地区健康体检成人血脂4项水平的调查,了解本地区成人血脂水平的变化趋势,为临床血脂研究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国际标准化方法对当地4539例年龄在20~70岁健康体检成人进行血脂4项水平测定.结果 该地区成人血脂水平整体提高,以40~60岁组升高明显,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天门地区成人血脂水平已显著上升.广大市民应增强健康意识,合理饮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将血脂水平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作者:曾正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男性不育症解脲支原体感染及精液中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男性不育症精液中微量元素水平含量与解脲支原体(Uu)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62例Uu阳性不育症和61例Uu阴性不育症以及60例正常生育者精液中微量元素锌(Zn)、铜(Cu)、铁(Fe)、镁(Mg)、钙(C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Uu阳性不育症组与Uu阴性不育症组比较,精液中Zn、Cu、Fe、Mg、Ca含量均无统计学意义.Uu阳性、Uu阴性不育症组与健康生育组比较,精液中Cu、M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Zn、Fe、C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 精液中Zn、Fe、Ca含量与男性生育能力有密切联系.

    作者:杨志娟;唐任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初筛检测结果分析

    临床抢救危急重症患者时,输血治疗是重要措施之一,但也给个别患者带来了灾难性后果,使其感染上艾滋病.1995~2000年以来,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已逐渐引起医患双方的高度重视.为了避免院内感染,预防医务人员在医疗诊治中交叉感染,减少由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本文对住院及门诊发热患者进行了艾滋病抗体初筛检测.现对2001~2006年检测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高峰;米海珍;周永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丰汇FH-400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步评价

    目的 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10-T2方法原理,对丰汇FH-400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线性、偏差和不精密度初步性能评价.方法 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高、中、低3个浓度水平的样本按一定方式排列进行重复测定,通过作图和一系列计算,对仪器的线性、偏差、不精密度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评价5d的结果图可以看到仪器的线性、精密度良好,偏差较小,无离群点,多元回归分析中斜率的 t 值均>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交叉污染、非线性及漂移的 t 值<4.6、>-4.6,即 P ≥99%,说明交叉污染、非线性及漂移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测定结果影响小.结论 丰汇FH-400自动生化定量分析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

    作者:陈洁;田禾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浓度检测法的初步研究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快速、可自动检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在血红蛋白(Hb)中活性的方法.方法 用自配的检测试剂,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抗凝血标本的G6PD活性,同时检测Hb浓度,并计算出G6PD在Hb中的活性浓度(U/gHb),对同一标本用简易快速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G6P/6GP比值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 G6PD活性浓度的参考范围为≥5.0U/gHb,G6PD活性浓度检测法与G6P/6GP比值法及简易快速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检测法的检测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G6PD活性浓度检测法可用不洗涤红细胞,其检测试剂及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制备溶血液时吸样量从7~13μl的G6PD活性浓度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直接用酸性枸橼酸右旋糖(ACD)抗凝全血比用压积红细胞检测G6PD活性浓度的结果高.结论 G6PD活性浓度检测法是一种简单、快速、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的检测方法.

    作者:贾璋林;杨发达;谭桂彩;孙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问题思考

    毕业论文是本科生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本院医学检验系从2006年开始第一届医学检验专业毕业论文答辩工作,这也是川北医学院的第一届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经过2年的努力,已成功举行了两届毕业论文答辩.为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对毕业论文的各项工作进行更有效的监控,本文对2006、2007届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保障本专业毕业论文质量进行了探讨.

    作者:方莉;唐中;蒋兴亮;邢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80例有胸腔积液患者的血清样本,其中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8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32例,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检测血清糖链抗原CA125、CA153、CA199和癌胚抗原(CEA)的含量.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组血清CA125、CA153、CA199和CE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P <0.01).结论 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CA199和CEA可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率,对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戴军方;罗光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解脲支原体感染引起不育的检测分析

    目的 通过对男女性不育患者解脲支原体(Uu)的检测,进一步证明Uu是导致不育的原因之一.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MycoplasmaIST试剂盒,对144例男女性不育患者及69例健康已生育者进行Uu对比检验,并对Uu阳性患者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 89例不孕女性中Uu感染43例,感染率48.3%;55例不育男性中Uu感染27例,感染率49.1%.对照组女性38例,Uu阳性7例,感染率18.4;男性31例,Uu阳性2例,感染率6.45%.经对45对夫妇Uu阳性患者抗生素治疗4~6个月随访,受孕妇女由12人(26.6%)增加至19人(42.2%).结论 Uu可干扰精子顶体反应而影响受孕,产生与唾液酶抗体反应的物质干扰受精及受精卵发育等.男性Uu阳性组与健康对照组精子常规检验的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证实Uu感染使精子质量受到影响.

    作者:刘春利;苏玉芬;阮学雨;农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UF-100尿液分析仪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UF-100尿液分析仪定量计数尿液中细菌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将183份中段尿标本分别做尿细菌培养,同时用UF-100检测每份标本的细菌数,将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以UF-100尿液分析仪细菌计数>6000/μl作为尿路感染的判断标准,与细菌培养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敏感性为73.68%,特异性为97.93%,阳性预期值为90.32%,阴性预期值为93.42%,准确度为92.94%.结论 应用UF-100尿液分析仪对中段尿细菌数进行定量分析不失为尿路感染诊断一个快速、有效的方法.

    作者:何发彬;李阳;阎衡;项贵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14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直接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147例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病例,分别对临床感染状况分布、细菌耐药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从痰标本中分离的菌株多,阳性率为51.0%;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高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占86.3%),其次是亚胺培南(81.0%)、环丙沙星(78.8%);耐药性高的是复方新诺明(占98.0%),其次是氯霉素(84.3%)、头孢噻肟(71.0%).结论 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情况十分严峻,建立健全院内感染测试系统,加强细菌和药敏监测,及时从经验治疗改为针对各菌种治疗,选择敏感性强的药物,避免广谱抗菌药物的长期应用,才能减少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

    作者:汪宏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Sysmex SF-3000血液分析仪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对SysmexSF-3000血液分析仪进行临床评价.方法 采集住院及门诊患者新鲜全血标本,对仪器的精密度、携带污染率、线性及白细胞分类相关性进行测试.结果 全血各项指标均达到仪器设计规定要求.结论 该仪器的各项测定结果均符合厂商设计要求,能够满足临床血液常规分析的需要.

    作者:陈寿林;蔡彩君;田海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免疫胶体金法检测粪便隐血结果分析

    粪便隐血检查是实验室常规开展的实验检查方法,对于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的检测方法有化学法和免疫胶体金法,化学法因其特异性不高,易出现假阳性逐步被淘汰,而免疫胶体金法是一种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免疫检测方法.

    作者:梁军;杨文权;王南华;黄荣忠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肝脏疾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临床研究进展

    肝脏疾病(下称肝病)患者都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紊乱与亢进,免疫不平衡是肝病发病机制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红细胞具有多种非特异性免疫受体和物质,由于数量巨大,红细胞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及指导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特异免疫反应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肝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方案的制订必然与红细胞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作者:李绪斌;杨文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