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龄患者术前自体贮血的临床应用

钟吉康;张绍基;陈月宽

关键词:高龄患者, 围手术期, 自体贮血/自体输血
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手术患者自体贮血式输血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围手术期高龄患者28例(A组)进行自体贮血式输血与同期手术非自体贮血式输血的高龄患者26例(B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A组贮血200~800 mL ,平均600 mL,贮血全部回输;除1例因贮血不足加输异体血200 mL外,其余均未用异体血.血液采集、回输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B组平均输异体红细胞悬液2.5 U(200 mL全血分离出的红细胞为1 U),输血过程中除1例发生轻微发热反应外,其余均无异常.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项血液指标比较,A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项血液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符合条件的高龄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自体贮血式输血,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且临床效果满意,它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适用的输血方法.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关节镜技术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化脓性细菌引起的关节内感染,称为化脓性关节炎.常受累的部位为膝、髋关节,其次为肘、肩和踝关节,儿童较多见[1].按照传统治疗方法,对于化脓性膝关节炎,经保守治疗如不能控制感染时应行关节切开清创术,而后持续行关节冲洗.这种方法疗程长,效果不确定,膝关节病废的发生率较高.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应用,对膝关节进行早期彻底的微创清创成为可能.本科室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采用膝关节镜下清理及术后关节腔内置管持续灌洗引流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35例,获得随访3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李祥志;魏大成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库存血告急时手术患者输血方案探讨

    目的 探讨库存血告急时手术患者的输血方案.方法 术前制定不同的输血方案,将手术患者分为4组:第1组为择期手术,术中出血可能性小,放弃常规备血,只备血浆;第2组为择期手术,术中出血可能性大,符合自身输血标准,对患者进行贮存式自体输血;第3组为择期手术,但不符合自身输血标准,控制手术用血指征,出血严重者,补充血浆和借用部分急诊用血;第4组为急诊手术,启用告急库存中的应急用血部分.结果 第1组30例仅有1例输血浆350 mL;第2组22例中有19例未输异体血,其中2例术中仅输血浆400 mL;第3组在控制手术输血指征后,10例有3例占用急诊用血库中的红细胞共6 U;第4组5例急诊手术启用急诊用血和手术视野失血回收结合输血,所有手术均顺利实施,未造成血液浪费、耽误临床用血及患者手术延迟.结论 控制输血指征、发挥自体输血和血浆与急诊用血综合性血液结合的输血方案可保证血库库存血告急期间继续保持各科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郭瑞德;俞石芳;杨慧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TECAN COLVMBUS-PLUS全自动洗板机常见故障及处理

    TECAN COLVMBUS-PLUS全自动洗板机为芬兰进口仪器,该机器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洗板干净等优点,但在使用中,若保养不当会出现一些故障.本科室在6年的使用中对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报道如下.1 常见故障1.1 喷液管道不畅,洗液喷射乏力,部分喷管堵塞导致不喷液.

    作者:王利民;童秀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1例大隐静脉剥脱术并发淋巴漏的观察及护理

    淋巴漏是淋巴管受到损伤而引起的淋巴液外流,以伤口间断或持续流出清亮或淡黄色液体为主要临床表现.大隐静脉剥脱术并发淋巴漏少见,本院于2006年11月发现1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邓世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炎性反应的动态观察

    目的 研究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在接受不同复杂程度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术前和术后血清P选择素(PS)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 SAP患者49例,按手术复杂程度的不同分为A、B、C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PCI术前和术后6、12、24、48、72 h的PS和hs-CRP.结果 术后3组hs-CRP水平都较同组术前增高, C组各时点PS及hs-CRP水平均高于同时点A、B组水平(P<0.05).结论 PCI直接影响冠心病SAP患者术后早期炎性反应的强度.

    作者:张萍;刘晓桥;钟雷;黄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影响血液分析仪质量的三大因素

    血液分析仪因其准确、快捷,在中国已经得到普及,深受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喜爱和信任,它已取代了日常工作中的手工计数,使血液分析的速度、检测质量明显提高.作为一名检验工作者,在长期使用血液分析仪后发现,除做好仪器保养、校准和质量控制外,仍有一些情况影响血液分析仪的检测结果.经观察后发现,下述3大随机因素严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需引起大家注意.这3种情况是随机经常发生的不良状况,影响了血液分析仪的血液分析质量,但这些状况尚不为人们所重视.为了将仪器检测结果控制在良好而较稳定的状态,进一步提高血液分析的质量,现将这3种状况的表现及处置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周林华;薛云松;李田科;支国华;冯倩;李增安;韦丽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血清中3项抗体和胰岛素在糖尿病分型中的意义

    目的 了解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抗-GAD)、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抗体(IAA)和胰岛素在1型糖尿病分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GAD、ICA、IAA,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和餐后胰岛素的含量.结果 1型糖尿病患者抗-GAD、ICA、IAA阳性率分别为68.5%、43.8%、37.0%, 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1).抗体阳性的患者空腹和餐后的胰岛素为(3.08±2.98)μIU/mL和(11.20±10.98)μIU/mL,明显低于抗体阴性的患者(7.28±4.60)μIU/mL和(30.24±15.32)μIU/mL,P<0.01.结论 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存在免疫性的胰岛素抵抗,使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抗-GAD、ICA、IAA是鉴别1型和2型糖尿病的重要免疫学指标.

    作者:于帆;杨媛魁;王福刚;刘鑫;朱文秀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加强实验教学深化检验实验教学改革

    随着世界科技水平的突飞猛进和科学新理论、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培养具有高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医学人才是新世纪高等医学教育所面临的根本任务,实验课程的设置则是达到这一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检验专业作为一门强实践性学科,实验教学是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锤炼科学思维、培养动手能力和孕育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如生化检验、血液检验、微生物检验、免疫检验、寄生虫检验、临床基础检验等专业课都开设了约2/5的实验课.新教学计划大纲明确了以目标教学为手段的指导思想,建立了目标教学体系的实质在于不再片面重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而更重视发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了实践性教学的意义.因此,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是大家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

    作者:石小玲;解公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临床实习护士的带教探讨

    每个护理工作人员都经历过护校的学习、教师的指导才走上工作岗位,护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医院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临床实践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第一步,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护理带教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生,使其适应将来的工作,对护理事业发挥作用.如何针对现代护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带教计划,是大家面临的现实问题.根据本院的教学情况,结合本科室专科病种,在带教实习中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方法.

    作者:池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护士与患者关系的探讨

    医院的服务对象是人,护士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一切为了患者,护理人员要急患者所急,痛患者所痛.不论患者与护士关系的亲疏,也不论患者态度如何,在工作中应自觉尊重患者和关心患者.主动为患者提供各种服务和信息,认真回答患者的问题,帮助患者掌握更多的有关疾病和健康的知识,满足患者的需求.

    作者:葛小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试纸条在定量检测前的过筛作用

    目的 了解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试纸条在定量检测血清HCG中能否起到过筛作用,以便能正确选择稀释倍数,提高一次报告的成功率.方法 先用胶体金HCG试纸条定性测定血清HCG,根据试纸条反应的情况来选择适当的稀释倍数,再定量检测血清HCG.结果 一次报告成功率达98.15%.结论 对于血HCG定量检测,先进行HCG的定性检测,根据检测带与质控带出现时间的早晚、颜色的深浅选择适当稀释倍数再定量检测HCG.可极大提高一次报告成功率.

    作者:李敬;刘利洪;黄小英;曾传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室内质控品的自制及应用

    目的 自制室内质控品作为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参比血浆,评价自制室内质控品是否符合临床要求,降低检验成本.方法 收集日常工作中PT、APTT均正常且常见传染病检测均为阴性的临床样本,混合后分装,置-20 ℃冷冻备用.结果 自制室内质控品(冷冻混合血浆)在60 d内与新鲜混合血浆的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室内质控品符合室内质控要求,此分装方法可用于自制室内质控品,可降低检验成本.

    作者:张淑琼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结果分析

    丙型肝炎病毒是世界上几乎所有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的致病病毒.为尽可能减少患者输血后感染丙型肝炎,在献血者中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是减少输血后感染肝炎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市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对本院2004年7月至2007年6月的29 747例献血者进行了抗-HCV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培胜;唐荣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肿瘤标志物在诊断消化系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CA19-9对消化系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53例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和62例消化系良性疾病患者血清中AFP、CEA、CA125、CA19-9的含量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8.68%,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的敏感性,其中单项检测的敏感性分别是:AFP为63.46%、CEA为58.50%、CA125为47.17%、CA19-9为52.83%.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EA、CA125、CA19-9可提高消化系恶性肿瘤的诊断率.

    作者:丁文斌;杭春中;季中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急诊急救护理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急诊急救的综合护理,寻求提高抢救成功的对策,降低死亡率.方法 对本院急诊科2002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9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中毒途径、中毒程序、服药量、中毒至就诊时间及各种处理措施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早期彻底洗胃,合理维持阿托品化和应用呼吸机是有效的处理措施.全组治愈87例(94.6%),死亡5例(5.4%).呼吸循环衰竭、阿托品中毒为主要死亡原因.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和辅助方法的恰当选用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作者:宋国莲;黄晓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加强对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认识及对策

    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是国际血液标准委员会认定的对血细胞影响较小的血细胞抗凝剂.随着血细胞分析仪的推广和应用,EDTA盐也作为理想的抗凝剂被临床广泛使用.自1980年Onder等报道1例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现象后,国内、外开始广泛关注.现将本院发现的1例EDTA依赖性PTCP的发现过程以及用仪器法、手工法、血及骨髓涂片对血小板进行测定与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辉;李亚伟;李柄芝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未致敏肾移植受者术前不做交叉配型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讨未致敏肾移植受者术前不做交叉配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96例未致敏肾移植受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术前淋巴细胞毒配型结果,并对75例未致敏肾移植受者PRA术前不做交叉配型,直接行肾移植术.结果 96例未致敏肾移植受者术前交叉配型结果均为阴性,75例术前未做交叉配型的肾移植受者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或加速性排斥反应,手术同时或术后行回顾性交叉配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未致敏肾移植受者PRA无针对供者错配抗原特异性HLA抗体的受者移植术前可以不做交叉配型.

    作者:帅莉;郭翠华;胡伟;汪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尿液α-葡萄糖苷酶与尿液视黄醇结合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尿液α-葡萄糖苷酶(α-Glu)在肾脏疾病中的实验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比色法测定尿液α-Glu的活性,比较对照组、非肾病实验组和肾病实验组的结果.结果 肾病实验组的尿液α-Glu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 尿液α-Glu测定对诊断和治疗肾脏疾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智;杜志敏;汪宏良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的方法学评价

    目的 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测定甲胎蛋白(AFP)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 用CLIA测定178例血清的AFP值,同时也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AFP进行测定.结果 CLIA测定AFP的灵敏度为1.3 ng/mL,低、中、高浓度的批内CV分别为4.2%、2.3%、1.6%;批间CV分别为4.8%、3.2%、2.5%.回收率为96%~104%,理论值与实测值的回归方程为Y=0.142 7+0.999 2X,相关系数r=0.990 0(P<0.001).ROC曲线显示CLIA测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0%以上,曲线下面积为0.992,显著高于ELISA法(P<0.01).结论 CLIA是目前测定AFP较好的方法,适用于临床对AFP进行检测,可对原发性肝癌进行明确诊断.

    作者:费德红;彭文;颜永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高龄患者术前自体贮血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高龄手术患者自体贮血式输血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围手术期高龄患者28例(A组)进行自体贮血式输血与同期手术非自体贮血式输血的高龄患者26例(B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A组贮血200~800 mL ,平均600 mL,贮血全部回输;除1例因贮血不足加输异体血200 mL外,其余均未用异体血.血液采集、回输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B组平均输异体红细胞悬液2.5 U(200 mL全血分离出的红细胞为1 U),输血过程中除1例发生轻微发热反应外,其余均无异常.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项血液指标比较,A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项血液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符合条件的高龄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自体贮血式输血,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且临床效果满意,它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适用的输血方法.

    作者:钟吉康;张绍基;陈月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