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淋巴样增强因子-1研究进展

杨明珍;胡川闽

关键词:淋巴样增强因子-1, 信号传导, β-连环蛋白
摘要:细胞信号通路是当今生物医学领域活跃的主题之一.大量研究表明,Wnt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备受广大学者的关注.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联合氨甲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26例临床分析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指受精卵于子宫体腔外着床.近10年来,由于诊疗技术的提高,多数异位妊娠能得到早期诊断,为保守治疗创造了条件和时机.本院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26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氨甲蝶呤(MTX)保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彭华荣;许正桥;黄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精神音乐疗法在躁狂症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通过药物疗法配合精神音乐疗法与单纯药物疗法在躁狂症患者中的对比观察,探讨精神音乐疗法在躁狂症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将80例躁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用碳酸锂和氯氮平治疗并配合精神音乐疗法;对照组40例,单纯使用药物碳酸锂和氯氮平治疗.两组均进行4周的观察治疗.治疗结果按国内现行精神病4级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4周时,其疗效评定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音乐疗法在躁狂症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作者:陈云秀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残髓炎病因及治疗体会

    临床上常见到一些干髓术或塑化治疗的牙齿发生残髓炎.现将本科室3年来收集的143例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刘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在《免疫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

    <免疫学检验>是将免疫学基础理论与免疫学技术相结合,用于研究临床疾病的免疫病理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评价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的一门多分支学科的综合.

    作者:肖光文;曾茂森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耐异烟肼结核分支杆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近年来结核病再度流行,耐药结核菌株的出现是重要原因之一.异烟肼作为治疗结核病主要的一线药物,其耐药率显著上升,我国异烟肼耐药率已达20%以上[1].

    作者:刘爱梅;韦一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临产孕妇全血细胞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分析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全血细胞参数、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日本Sysmex K-4500血细胞分析仪、法国STA-R全自动凝血仪,对530例临产孕妇和140例健康妇女进行全血细胞参数、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和分析.结果 临产孕妇白细胞计数、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纤维蛋白原等指标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淋巴细胞百分比、中间细胞百分比、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平均体积、凝血酶时间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产孕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且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作者:洪流;王平;张家明;韩日成;梁华英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沧州地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沧州地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及耐药特点.方法 用非肠道革兰阴性杆菌鉴定系统(API-20NE)鉴定卡对3家医院2003~2007年临床送检的各种标本进行分离鉴定,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该菌对多种药物的耐药率在5年间呈逐步上升趋势,呈现多重耐药性;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00%,氨曲南为98.6%,对头孢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高;体外敏感的抗生素为喹诺酮类莫西沙星,其次为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情况十分严重;各地区耐药情况差异较大,应建立沧州地区的菌株耐药谱,并根据药敏结果进行用药.

    作者:张立东;曹新瑞;王国英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标本采集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并不断向医学领域渗透,促进了临床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随着新仪器、新技术的应用,检测手段向着微量、自动、单次、多项目发展,及时准确地为临床医学提供了诊断、治疗、预后的信息和依据,从而推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

    作者:周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嗜冷克鲁瓦菌致小儿腹泻1例

    患儿,男,7岁.2007年6月20日因吃冷藏变质西瓜2 h后引起发热、腹痛、恶心、腹泻,每日3~6次,门诊给予氟哌酸、甲硝唑治疗1周无效.于26日入院,查体温38.5 ℃.实验室检查:粪便呈淡黄色稀黏液状,白细胞(WBC)每高倍视野10~15个;血常规WBC 12.0×109/L,中性粒细胞0.72,淋巴细胞0.28;血培养无细菌生长,两次粪便培养均有嗜冷克鲁瓦菌生长.给予痢特灵、甲氧苄胺嘧啶治疗3 d症状消失,连续3次粪便培养阴性,治愈出院.

    作者:刘红军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肌酸激酶同工酶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比较

    目的 对两种方法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100例,其中男51例,女49例,分别以免疫抑制法(简称抑制法)和单克隆抗体金标法(简称金标法)进行CK-MB测定.结果 抑制法阳性率为38%,金标法阳性率为20%.结论 当两种方法对CK-MB的测定结果不一致时,应以金标法结果结合CK-MB/CK比值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王永锋;田宇;刘海楠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对2004~2007年673例发生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ICU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3例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的5种革兰阴性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2.9%)、肺炎克雷伯菌(12.8%)、铜绿假单胞菌(12.3%)、鲍曼不动杆菌(9.8%)及肠杆菌(9.7%);革兰阳性菌分别为肠球菌(11.9%)、金黄色葡萄球菌(10.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8%)及真菌(14.4%).结论 ICU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情况比较严重,应加强医院内病原学监测,定期报告,从而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张虹;段达荣;任应鹏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精神科护士对遇袭的认知及遇袭后心理状态分析

    目的 了解精神科护士在工作中遭遇患者突然袭击后的心理状态.方法 对194例精神科护士(包括男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1.0%的护士从未遭遇袭击,44.3%的护士遇袭击1次,4.7%的护士遇袭击2次或以上.大多数精神科护士遭遇患者突然袭击后的心理状态为无可奈何,且表现出悲伤心理,主要是因为意识到精神科护士在遇袭中可能遭受严重伤害,此类事件难以避免,因而主观上显得比较被动.对于防范遇袭缺乏积极的思想准备.结论 精神科护士应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加强对袭击事件的防范意识,不断完善应付袭击事件的具体措施.

    作者:宋文英;刘英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绵阳市2004~2007年血液报废原因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血液在采集、检测、制备、贮存过程中引起报废的原因,为以后的操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报废血液分项目、分类别进行统计,分析血液报废的各种原因.结果 2004~2007年血液报废量分别为3 876.90、4 407.50、5 757.90和9 599.25 U.报废原因:(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初筛)、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梅毒抗体检测不合格,特殊抗体等;(2)絮状物、脂肪血、黄疸、不足量、溶血、血袋破损、热合不严密、外观不合格等.结论 采血前核查献血者既往信息,规范血液采集、分离、运输、质控抽检等各环节操作,可有效控制血液报废,减少血液浪费.

    作者:文秀琼;汪青山;黄梅;何敏;张书蓉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核酸纯化柱提取核酸定量检测丙型肝炎病毒RNA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核酸纯化柱提取法(简称柱提法)对血浆标本中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进行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分别用柱提法和酚-氯仿提取法提取血浆标本中的HCV-RNA,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117例抗-HCV阳性的丙肝患者同时进行HCV-RNA定量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17例抗-HCV阳性丙肝患者以酚-氯仿提取法提取核酸进行HCV-RNA定量检测的阳性率为66.7%(78/117),以柱提法提取核酸进行HCV-RNA定量检测的阳性率为79.5%(93/117).两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P<0.05).将两法所测浓度结果换算成对数值,经u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61,P>0.05).结论 采用核酸柱提法提取血浆标本中HCV-RNA进行定量检测简单、快速,分离效率高,容易掌握,适于临床常规应用.

    作者:钟海军;唐孝亮;曾刚毅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机械通气相关肺部感染的病原菌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相关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 对2006~2007年ICU 62例机械通气相关肺部感染患者的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出的致病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共检出致病菌8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4.2% (66株),革兰阳性菌占19.1% (17株),念珠菌占6.7% (6株).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83.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9株(42.9%).结论 ICU使用呼吸机易引起医院内肺部感染,感染的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细菌的耐药情况严重,应引起重视.

    作者:刘桂荣;黄永青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诊断为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系统、规范地综合治疗前列腺炎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74例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74例标本分离出细菌40株(总检出率为54.05%,其中1例标本检出两种细菌),34例标本无菌生长(45.95%).在分离出的细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9株(72.5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各3株(7.50%),大肠埃希菌2株(5.00%),阴沟肠杆菌、牛链球菌和草绿色溶血链球菌各1株(2.5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万古霉素对引起前列腺炎的葡萄球菌敏感率为100%,其次是利福平,敏感率为84.38%,再依次是复方新诺明、氯林可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率分别是68.25%、50.00%和46.88%.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较严重,其中青霉素类、亚胺硫霉素和头孢唑啉耐药性更为严重.结论 前列腺液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占首位,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一般培养检出率较低,要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应增加一些特殊培养基及设备.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时,应在明确病原学诊断的基础上,根据药敏结果合理、规范地使用抗生素,以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夏红灯;徐元宏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162株支原体的耐药性分析

    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是引起非衣原体性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其检验方法较多,但药物敏感结果报道较少.本科室利用液体培养法对465例标本进行了培养及药敏试验,其结果如下.

    作者:吴素碧;孙昌君;吴林柏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测定与小儿感染性疾病的关系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定量检测和白细胞(WBC)计数已广泛应用于儿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但针对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的评价标准不一.本文就CRP和WBC测定值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作者:涂学亮;王坤;李玲;郭亚琼;刘新正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痰标本预处理对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更合理的痰标本处理方法,以提高痰标本细菌学检验质量.方法 对呼吸道感染患者送检的痰标本进行革兰染色镜检筛选出合格标本进行痰消化液预处理后,观察对痰标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 不合格痰标本阳性菌分离率为3.2%,合格痰标本阳性菌分离率为60.3%.痰标本行痰消化液预处理后,可适度提高阳性菌株检出率,消化液处理的时间长短对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有较大影响.消化液处理后15 min内接种比30 min后接种的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要高.结论 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前的显微镜细胞学检查和痰标本消化液预处理,是保证痰标本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柯俊;陈媛;陶治洲;邹义春;罗卓跃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选择素和胞间黏附分子-1检测及临床价值

    目的 观察有明显缺氧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E-选择素(sE-SLT)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74例COPD患者血清sICAM-1和sE-SLT,同时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 (1)COPD患者轻、中、重度组PaO2水平依次降低,sICAM-1和sE-SLT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O2水平与sICAM-1和sE-SLT水平呈负相关.(2)COPD患者轻、中、重度组血清sICAM-1和sE-SLT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病情加重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提示sICAM-1和sE-SLT水平与COPD患者病情呈正相关.(3)稳定期COPD患者sICAM-1和sE-SLT水平较发作期显著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sICAM-1和sE-SLT水平测定可作为COPD患者病情判定及疗效评定的一个良好指标.

    作者:冯莉;杨文东 刊期: 2008年第13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