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腔镜手术患者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蔡令芳;李纯英

关键词:腔镜, 手术后并发症, 肝炎病毒, 乙型, 丙型, 交叉感染
摘要:目的 了解腔镜手术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为做好腔镜消毒工作、加强手术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年4月至2008年3月腔镜手术患者1379例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检测,了解其感染情况.结果 腔镜手术患者中HBV感染率为9.50%,HCV感染率为1.45%.结论 腔镜手术中有一定比例患者感染HBv或HCV.医护人员应加强职业防护,做好感染者手术后腔镜系统消毒工作,杜绝或减少医源性感染.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血培养阳性标本直接鉴定和药敏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与常规法(转种后取得的纯菌落上机鉴定及药敏试验)的符合率.方法 将血培养阳性标本的培养液混匀于专用接种水中,接种于专用鉴定板卜直接上机做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与转种后取得的纯菌落上机鉴定及药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86例血培养阳性标本直接卜机与转种菌落上机鉴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血培养阳性标本直接上机与转种菌落上机的药敏试验结果符合率大于95.5%.而直接法比常规法约提前24 h.结论 对血培养阳性标本进行直接鉴定及药敏试验缩短了检验时间,为菌血症的治疗争取了时间,且与常规法的实验结果符合率高.

    作者:胡素侠;刘婷婷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胶体金试纸法测定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后带现象

    胶体金早早孕试纸条是将特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单克隆抗体固定于硝酸纤维膜上,用胶体金或酶染色的一种快速诊断妊娠的新方法,它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方便的特点.

    作者:黄建平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健康宣教在小儿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

    小儿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在小儿恶性肿瘤中居首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其主要表现为异常的白细胞及其幼稚细胞(即白血病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进行性、失控制地异常增生,浸润各种组织[1].

    作者:罗丽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检验科工作环境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污染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检验科工作环境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污染情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sAg.结果 HBsAg污染率为19.67%,其中工作台面污染HBsAg阳性率高,占28.57%,工作用具次之,占18.18%.结论 HBsAg对含氯的消毒剂敏感.

    作者:张惠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BS-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见报警及处理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检验科常用、重要的设备之一.深圳迈瑞公司自主研制的BS-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恒速400T/h,具有自动化、智能化、全中文操作界面等特点[1-2].

    作者:刘联斌;郭萍;黄刚;周茂华;薛灵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标本处理方法对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的影响

    目的 为提高标本检出率,比较煮沸法、Chelex 100树脂法和核酸纯化法等3种不同标本处理方法对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DNA的影响.方法 收集36例乙肝确诊患者和14例非乙肝患者的血标本,分别经煮沸法、Chelex 100树脂法和核酸纯化法平行处理后,采用FQ-PCR进行检测.结果 经3种方法处理的标本HBV DNA的检出率分别为52.78%、55.56%和100.00%.核酸纯化法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2种方法(P<0.01).结论 标本处理质景对进行HBV DNA FQ-PCR检测十分重要,煮沸法和Chelex 100树脂法不适用于临床标本检测,用核酸纯化法处理标本可保证FQ-PCR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秦进;钟梁;刘北忠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67例使用呼吸机新生儿气管分泌物培养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使用呼吸机新生儿气管分泌物培养结果及其药敏情况.方法 收集新生儿气管分泌物标本,常规分离培养,再严格按照MICROSAN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的要求进行.结果 67例新牛儿气管分泌物标本共分离出致病菌4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4株,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为常见.革兰阳性球菌9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分离出白色念珠菌1株.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硫霉素(敏感率97%)和环丙沙星(敏感率73%)为敏感.结论 了解新生儿气管分泌物培养及其药敏情况,可为临床诊断及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林茂锐;李明友;林冠文;游楚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微生态调节剂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微生态调节剂口服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儿童功能性便秘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微生态调节剂口服;对照组38例采用一般疗法,包括饮食调节、训练排便习惯等.15d为一疗程,并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两次排便间隔时间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药物治疗后两次排便间隔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微生态调节剂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方法简便易行,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检验医学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毕业实习教学是检验医学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阶段,是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反复的检验实践中转化为独立处理标本,全方位进行检测的重要步骤之一,是接受医学实践教育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岗位综合能力的必要过程,同时又是学生毕业后向社会职业角色顺利过渡的关键.

    作者:李承彬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373例普通住院患者梅毒酶免疫法筛查阳性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普通住院患者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查阳性病例在不同年龄组和临床科室的分布情况,分析ELISA法梅毒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ELISA法对普通住院患者进行梅毒抗体仞筛,阳性者进一步做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结果 28970例临床标本ELISA法筛查阳性373例(1.29%),与TPPA符合率为97.86%;其中328例TRUST滴度小于或等于1:2,占ELISA法的87.94%.20岁以下患者ELISA法阳性率为0.47%(6/1 282),20~50岁以下和50~70岁以下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1.19%(206/17 372)和1.01%(93/9 240),而70岁以上老年人阳性检出率高达6.32%(68/1076).几乎全部临床科室均有梅毒筛查阳性病例,其中妇产科、肿瘤科、血液科、眼科和泌尿外科的阳性率分别为2.75%、2.51%、1.71%、2.05%和1.57%,显著高于普通住院患者平均阳性水平.结论 ELISA法是较好的梅毒筛查试验.大部分筛查阳性病例并非梅毒现症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妇产、肿瘤、泌尿等临床科室,并且妇科肿瘤和其他恶性肿瘤及老年性疾病患者可能为牛物学假阳性.

    作者:朱安友;王凤超;葛鑫;郑晶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48例川崎病的护理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儿童时期一种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综合征,其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潜在危险因素是冠状动脉病损致狭窄、栓塞、动脉瘤形成,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肌梗死,为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莺要的原因之一[1].

    作者:李云丹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血栓前状态分子标记物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关系进展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下称妊高征)是一种可引起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严重产科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病理学研究显示,妊高征发生时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形态学改变.

    作者:蒋庆军;冯秀英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广西桂西地区常见肿瘤与ABO血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广西桂西地区肿瘤患者的性别、疾病构成及血型分布特点,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对4501例肿瘤患者ABO血型分布进行分析,并用卡方检验(x2)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型和AB型血者患除骨肿瘤外其他肿瘤、以及B型血者患肺肿瘤的相对危险度均明显增高(P<0.01).B型血者患肠肿瘤和A型血者患骨肿瘤的相对危险度也较高(P<0.05).O型血者患各种肿瘤及B型血者除肺肿瘤、肠肿瘤外患其他肿瘤的相对危险度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肝肿瘤外,其他肿瘤的血型分布与性别无相关性.结论 广西桂西地区A型和AB型血者易患肿瘤,B型血者易患肠肿瘤和肺肿瘤.

    作者:肖倩;辛荣传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78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患者给予维生素C和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组4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2~3周.结果 治疗结束时,两组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明显改善酒精性肝病的肝功能损害.

    作者:覃后继;覃雪英;何延专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手术室人力资源的绩效管理

    手术窜作为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抢救的重要场所,护理质量的好坏与手术的成败、患者的康复和满意度有极大的关系,而且也间接关系到医院的声誉、医疗环境的评价、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等等.

    作者:王晓俊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真菌性食管炎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角真菌性食管炎感染情况,提高对真菌性食管炎的检测水平.方法 彩胃镜下活检直接涂片查到大量真菌菌丝或孢子明确诊断.结果 182例确诊为真菌性食管炎患者中,胸骨后疼痛不适及异物感32例,隆起白斑20例,黏膜充血48例,糜溃疡18例,慢性江表性胃炎45例,胃癌2例,其他17例.多数患都伴有上腹饱胀、嗳气、食欲不顶替等上消化道症状.临床表现与胃镜下表现难以确诊,只有活检标本涂片查到大量真菌孢子或菌丝才能为入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结论 真菌性食管炎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大多数患者存在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皮质激素或抑酸药物的现象,值得引起重视.强调胃镜下取活组织直接涂片检查在真菌性食管炎诊断中的重要性.

    作者:李全焕;涂学亮;邓凤章;李玲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与耐药性监测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耐药趋势.方法 对2004~2006年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抗生素的耐药性监测.结果 3年间共分离出37株铜绿假单胞菌,该菌在临床各病区的分布情况为:重症监护窀32.4%(12/37),内四科(感染科)、内二科(呼吸、消化、肾病科)18.9%(7/37),骨科16.2%(6/37),外二科(普外科)16.2%(6/37),内一科(血液、心血管科)、神经内科、内三科(肿瘤、中医科)10.8%(4/37),其他科5.4%(2/37).其中痰标本51.4%(19/37),咽拭子21.6%(8/37),分泌物16.2%(6/37),血液5.4%(2/37),其他5.4%(2/37).抗菌药物对该菌抗菌活性较好的是庆大霉索、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分别为2.7%、16.2%、32.4%和32.4%.耐药率较高的是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哌拉西林,分别为56.8%、51.4%和51.4%.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物保持较好的敏感性,β-内酰胺酶类头孢抗牛素耐药性呈升高趋势,需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的连续监测.

    作者:李晋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凝血功能检测在临产孕妇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日本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181例临产孕妇和83例非孕健康妇女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问(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检测和分析.结果 临产孕妇的Fib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及T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临产前进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对预防临产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可能出现的大出血以及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和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崇慧峰;唐吉斌;曹春鸾;高继兵;杨月霞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封闭治疗致诺卡菌感染2例报道

    诺卡菌感染可表现为多种疾病形式,如原发性肺癌感染(症状与结核病相似)、脑脓肿、脑膜炎、局限性肺炎、弥漫性腹膜炎、皮下肉芽肿病变伴多发性脓肿等.

    作者:何理;杨振丽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分布,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肺癌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的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并通过体外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对肺癌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1)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比例明量增高(P<0.05),但治疗后其比例明显下降(P<0.05);(2)肺癌患者CD4+CD25+T细胞能抑制CD4+D25-T细胞的增殖和干扰素y的分泌.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其动态监测有助于肺癌患者免疫状态及疗效评价.

    作者:徐庆雷;王洪建;周业庭;乙军;胡礼仪;杨晓红;毛朝明;周春红 刊期: 2008年第21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