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平
腹内疝主要表现为典型的急性肠梗阻,但无特异临床表现,易误诊.本院2000年3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腹内疝患者13例,均经手术证实,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龙就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粪便中轮状病毒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317例腹泻患儿的粪便,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结果 317例标本中检出阳性135例(42.6%),以2岁以下婴幼儿、第4季度、蛋花汤样稀便的检出率高.结论 粪便中轮状病毒检测是诊断轮状病毒肠炎的敏感方法.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对临床诊断该病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依据.
作者:羊柳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腔镜手术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为做好腔镜消毒工作、加强手术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年4月至2008年3月腔镜手术患者1379例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检测,了解其感染情况.结果 腔镜手术患者中HBV感染率为9.50%,HCV感染率为1.45%.结论 腔镜手术中有一定比例患者感染HBv或HCV.医护人员应加强职业防护,做好感染者手术后腔镜系统消毒工作,杜绝或减少医源性感染.
作者:蔡令芳;李纯英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细胞角蛋白19(CK19)、C-erbB2和核内原痛基因(c-mye)表达水平,探讨其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建屯FQ-PCR法,并以βz-微球蛋白(β-MG)为内对照,测定15例健康女性体检者、30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和81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C-erbB2和c-myc的表达量.结果 CK19、C-erbB2和c-myc表达水平在健康对照组与良性乳腺疾病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均高于前两组(P<0.05),β2-MG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19、C-erbB2和c-myc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于单个基因的检测.结论 FQ-PCR技术是高度灵敏、特异的快速定量检测CK19、C-erbB2和c-myc的方法,三者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
作者:邓君;饶绍琴;黄文芳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普通住院患者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查阳性病例在不同年龄组和临床科室的分布情况,分析ELISA法梅毒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ELISA法对普通住院患者进行梅毒抗体仞筛,阳性者进一步做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结果 28970例临床标本ELISA法筛查阳性373例(1.29%),与TPPA符合率为97.86%;其中328例TRUST滴度小于或等于1:2,占ELISA法的87.94%.20岁以下患者ELISA法阳性率为0.47%(6/1 282),20~50岁以下和50~70岁以下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1.19%(206/17 372)和1.01%(93/9 240),而70岁以上老年人阳性检出率高达6.32%(68/1076).几乎全部临床科室均有梅毒筛查阳性病例,其中妇产科、肿瘤科、血液科、眼科和泌尿外科的阳性率分别为2.75%、2.51%、1.71%、2.05%和1.57%,显著高于普通住院患者平均阳性水平.结论 ELISA法是较好的梅毒筛查试验.大部分筛查阳性病例并非梅毒现症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妇产、肿瘤、泌尿等临床科室,并且妇科肿瘤和其他恶性肿瘤及老年性疾病患者可能为牛物学假阳性.
作者:朱安友;王凤超;葛鑫;郑晶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l抗原(PreSlAg)与其他HBV标志物的关系,并探讨其相应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218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和30例健康者进行HBV血清标志物、HBV PreSlAg和HBV DNA检测.结果 在所检人群中PreSlAg和HBV DNA的检出率分别为62.5%和63.7%.在乙肝e抗原(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中PreSlAg阳性率为87.2%和59.8%,HBV DNA阳性率为95.7%和57.1%.PreSlAg和HBV DNA的阳性率相似.结论 PreSlAg是HBV感染、复制的指标,与HBV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为乙肝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梁景云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分布,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肺癌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的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并通过体外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对肺癌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1)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比例明量增高(P<0.05),但治疗后其比例明显下降(P<0.05);(2)肺癌患者CD4+CD25+T细胞能抑制CD4+D25-T细胞的增殖和干扰素y的分泌.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其动态监测有助于肺癌患者免疫状态及疗效评价.
作者:徐庆雷;王洪建;周业庭;乙军;胡礼仪;杨晓红;毛朝明;周春红 刊期: 2008年第21期
近年来,尿液检验自动化仪器的使用赋予了尿液分析更多的内涵.本文对国产AVE762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性能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作者:何准发;林应标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使用呼吸机新生儿气管分泌物培养结果及其药敏情况.方法 收集新生儿气管分泌物标本,常规分离培养,再严格按照MICROSAN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的要求进行.结果 67例新牛儿气管分泌物标本共分离出致病菌4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4株,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为常见.革兰阳性球菌9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分离出白色念珠菌1株.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硫霉素(敏感率97%)和环丙沙星(敏感率73%)为敏感.结论 了解新生儿气管分泌物培养及其药敏情况,可为临床诊断及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林茂锐;李明友;林冠文;游楚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医院检验科要坚持以临床为基础,以检验为手段,以临床与检验相结合为原则,要密切联系临床,关注患者病情,多听临床医护人员的意见或建议.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更好、更有效地提高检验质量,才能更好地促进临床检验的发展.
作者:王成河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分析门诊和普通体检女性人群薄层液基细胞学试验(TCT)检测结果的差异,探讨官颈癌防癌普查的必要性.方法 利用TCT,对妇科子宫颈管刷取的细胞标本进行制片、固定、染色及显微镜检查;根据<子宫颈细胞学Bethesda报告系统>(TBS)判断标准做出诊断.结果 17556例门诊标本中,发现鳞状细胞癌44例(0.25%),腺癌7例(0.04%),官颈上皮内瘤变1级(CIN-I)206例(1.17%),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81例(0.46%),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30例(0.17%).3123例体检人群中,CIN-I 15例(0.48%),CIN-Ⅱ4例(0.13%),未检出CIN-Ⅲ及以上病变.结论 TCT和TBS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宫颈病变情况,对于做过筛查的人群,其阳性率会降低,且病变程度会得到控制.
作者:聂益军;刘明珪 刊期: 2008年第21期
诺卡菌感染可表现为多种疾病形式,如原发性肺癌感染(症状与结核病相似)、脑脓肿、脑膜炎、局限性肺炎、弥漫性腹膜炎、皮下肉芽肿病变伴多发性脓肿等.
作者:何理;杨振丽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62例GERI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和西沙比利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用奥美拉唑治疗.疗程均为8周.两组均用胃镜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对照组为80.0%;胃镜评价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对照组为83.3%.结论 奥美拉唑与西沙比利联合治疗GERD疗效显著,价格低廉,适合在乡镇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孙义胜 刊期: 2008年第21期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儿童时期一种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综合征,其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潜在危险因素是冠状动脉病损致狭窄、栓塞、动脉瘤形成,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肌梗死,为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莺要的原因之一[1].
作者:李云丹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并发大血管病变者20例)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hs-CRP的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hs-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hs-CRP明显高于非大血管病变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在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中显著升高,可能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林慧铭;孙全昆 刊期: 2008年第21期
小儿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在小儿恶性肿瘤中居首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其主要表现为异常的白细胞及其幼稚细胞(即白血病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进行性、失控制地异常增生,浸润各种组织[1].
作者:罗丽 刊期: 2008年第21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下称妊高征)是一种可引起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严重产科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病理学研究显示,妊高征发生时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形态学改变.
作者:蒋庆军;冯秀英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食物性及吸入性过敏原在小儿常见过敏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免疫分析法对170例患儿进行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检测.结果 170例患者中有150例在伞部14项过敏原中至少1项出现阳性反应,总阳性率为88.0%;在吸入性过敏原中以尘螨和粉螨阳性率高(54.7%).在食物组中,以牛肉、羊肉、鸡肉的阳性率高(20.6%).结论 通过血清过敏原检测找出引起病症的过敏原(吸入性和食物性),指导患儿减少对变应原的暴露,对更有效地解决过敏患者的病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卫刚 刊期: 2008年第21期
目的 检测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P63和P27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TEN、P63和P27蛋白在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TEN、P63和P27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3%(18/66)、33.3%(22/66)和21.2%(14/66),与三者在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0.0%、70.0%和7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和P63在高、中分化鳞癌及低分化鳞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和0.0%(P<0.01).PTEN和P63、PTEN和P27、P63和P27的共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6%、6.1%和9.1%,PTEN与P63表达呈正相关性(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PTEN和P27在模型中呈负相关,患者的预后危险度相对较小,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TEN、P63和P27蛋白在肺癌组织中较肺止常支气管黏膜上皮表达率低,显示其失表达可能在肺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PTEN和P63表达率在高、中分化鳞癌显著高于低分化鳞癌,显示PTEN和P63的表达与肺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TEN和P63的表达呈正相关性,二者可能有协同作用.PTEN、P63和P27蛋白检测有可能作为诊断肺癌和评价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巩玉森;孔庆兖;柳红 刊期: 2008年第21期
人体和动物等有机体与微生物相伴而行,经过了漫长的进化岁月,构成生物与生物之间协同进化的认识典型.内源性感染表明,微生态系统内部的稳定是建立在菌群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包括菌群类型、菌群比例及所定植部位.
作者:刘学芳;兰建国 刊期: 2008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