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薄层液基细胞学试验筛查宫颈癌前病变价值探讨

聂益军;刘明珪

关键词:宫颈肿瘤, 癌前状态, 活组织检查, 染色与标记, 细胞学技术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门诊和普通体检女性人群薄层液基细胞学试验(TCT)检测结果的差异,探讨官颈癌防癌普查的必要性.方法 利用TCT,对妇科子宫颈管刷取的细胞标本进行制片、固定、染色及显微镜检查;根据<子宫颈细胞学Bethesda报告系统>(TBS)判断标准做出诊断.结果 17556例门诊标本中,发现鳞状细胞癌44例(0.25%),腺癌7例(0.04%),官颈上皮内瘤变1级(CIN-I)206例(1.17%),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81例(0.46%),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30例(0.17%).3123例体检人群中,CIN-I 15例(0.48%),CIN-Ⅱ4例(0.13%),未检出CIN-Ⅲ及以上病变.结论 TCT和TBS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宫颈病变情况,对于做过筛查的人群,其阳性率会降低,且病变程度会得到控制.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232例肝胆疾病患者血清肝酶谱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上各犁肝胆疾病患者血清中肝胆系酶活性的状况.方法 选取经临床确诊的肝胆疾病患者232例,空腹抽取静脉血做肝酶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选4种肝酶活性的定量检测值在各类肝胆疾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类肝酶其活性在不同疾病中所反映出的特异性也各不相同.结论 肝胆疾病患者在有条件时应尽可能做全套肝酶谱检测,以便临床全面、动态地观察疾病状况.

    作者:刘存芬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78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患者给予维生素C和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组4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2~3周.结果 治疗结束时,两组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明显改善酒精性肝病的肝功能损害.

    作者:覃后继;覃雪英;何延专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并发大血管病变者20例)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hs-CRP的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hs-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hs-CRP明显高于非大血管病变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在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中显著升高,可能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林慧铭;孙全昆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3种乳腺癌相关基因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细胞角蛋白19(CK19)、C-erbB2和核内原痛基因(c-mye)表达水平,探讨其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建屯FQ-PCR法,并以βz-微球蛋白(β-MG)为内对照,测定15例健康女性体检者、30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和81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C-erbB2和c-myc的表达量.结果 CK19、C-erbB2和c-myc表达水平在健康对照组与良性乳腺疾病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均高于前两组(P<0.05),β2-MG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19、C-erbB2和c-myc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于单个基因的检测.结论 FQ-PCR技术是高度灵敏、特异的快速定量检测CK19、C-erbB2和c-myc的方法,三者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

    作者:邓君;饶绍琴;黄文芳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检验医学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毕业实习教学是检验医学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阶段,是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反复的检验实践中转化为独立处理标本,全方位进行检测的重要步骤之一,是接受医学实践教育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岗位综合能力的必要过程,同时又是学生毕业后向社会职业角色顺利过渡的关键.

    作者:李承彬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分布,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肺癌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的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并通过体外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对肺癌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1)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比例明量增高(P<0.05),但治疗后其比例明显下降(P<0.05);(2)肺癌患者CD4+CD25+T细胞能抑制CD4+D25-T细胞的增殖和干扰素y的分泌.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其动态监测有助于肺癌患者免疫状态及疗效评价.

    作者:徐庆雷;王洪建;周业庭;乙军;胡礼仪;杨晓红;毛朝明;周春红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腔镜手术患者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腔镜手术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为做好腔镜消毒工作、加强手术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年4月至2008年3月腔镜手术患者1379例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检测,了解其感染情况.结果 腔镜手术患者中HBV感染率为9.50%,HCV感染率为1.45%.结论 腔镜手术中有一定比例患者感染HBv或HCV.医护人员应加强职业防护,做好感染者手术后腔镜系统消毒工作,杜绝或减少医源性感染.

    作者:蔡令芳;李纯英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血清胆红素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选取120例CHD患者及106例对照者,CHD组又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亚组,对120例CH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non-HDLC等指标进行检测,并与106例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HD患者血清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on-HDL-C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清TBIL、HDL-C明显降低(P<0.01),TC、TG、LDL-C、non-HDL-C明显增加(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CHD患者血清TBIL水平与年龄、胆固醇、TG、HDL-C、LDL-C、non-HDL-C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non-HDL-C与胆固醇、TG、LDL-C呈正相关(P<0.05),与HDL-C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可作为CHD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non-HDL-C增高与CHD关系密切.

    作者:陆仁凤;丛辉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l抗原(PreSlAg)与其他HBV标志物的关系,并探讨其相应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218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和30例健康者进行HBV血清标志物、HBV PreSlAg和HBV DNA检测.结果 在所检人群中PreSlAg和HBV DNA的检出率分别为62.5%和63.7%.在乙肝e抗原(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中PreSlAg阳性率为87.2%和59.8%,HBV DNA阳性率为95.7%和57.1%.PreSlAg和HBV DNA的阳性率相似.结论 PreSlAg是HBV感染、复制的指标,与HBV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为乙肝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梁景云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48例川崎病的护理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儿童时期一种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综合征,其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潜在危险因素是冠状动脉病损致狭窄、栓塞、动脉瘤形成,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肌梗死,为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莺要的原因之一[1].

    作者:李云丹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健康宣教在小儿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

    小儿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在小儿恶性肿瘤中居首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其主要表现为异常的白细胞及其幼稚细胞(即白血病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进行性、失控制地异常增生,浸润各种组织[1].

    作者:罗丽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标本处理方法对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的影响

    目的 为提高标本检出率,比较煮沸法、Chelex 100树脂法和核酸纯化法等3种不同标本处理方法对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DNA的影响.方法 收集36例乙肝确诊患者和14例非乙肝患者的血标本,分别经煮沸法、Chelex 100树脂法和核酸纯化法平行处理后,采用FQ-PCR进行检测.结果 经3种方法处理的标本HBV DNA的检出率分别为52.78%、55.56%和100.00%.核酸纯化法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2种方法(P<0.01).结论 标本处理质景对进行HBV DNA FQ-PCR检测十分重要,煮沸法和Chelex 100树脂法不适用于临床标本检测,用核酸纯化法处理标本可保证FQ-PCR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秦进;钟梁;刘北忠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葡萄球菌医院感染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葡萄球菌的致病性及耐药现状,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对从医院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195株葡萄球菌进行详细鉴定,并进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测及结合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5株葡萄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6株(28.72%),表皮葡萄球菌37株(18.97%),施氏葡萄球菌31株(15.89%).检出MRSA 11株(19.42%),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18株(12.9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对青霉索敏感率很低(0.0%),MRSA对阿奇霉素、安美汀的耐药性达68.9%和85.2%,而MRCNS对头孢唑林、阿奇霉索的耐药性达57.6%和70.6%.结论 及时了解葡萄球菌感染的变化及耐药性变迁,能为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龙显科;汤丽霞;覃志坚;唐任光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腹内疝13例诊治体会

    腹内疝主要表现为典型的急性肠梗阻,但无特异临床表现,易误诊.本院2000年3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腹内疝患者13例,均经手术证实,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龙就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母婴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与孕妇IgG抗体效价分析

    目的 探讨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病与孕妇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效价的关系,以及与新生儿出生后天数的关系,为临床提供HDN的诊断和防治依据.方法 新生儿ABO血型及Rh血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释放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夫妻ABO血型、Rh血型鉴定;母亲产前IgG抗A(B)抗体效价试验.结果 499例不同程度黄疸怀疑HDN通过上述指标检测得以证实者284例(56.9%),其母亲产前IgG抗A(B)抗体效价大于或等于64者256例(90.1%),AB0血型不合HDN的发病率随IgG抗A(B)抗体效价升高而上升.出生后0~2 d发病比例高.结论 HDN的发生率与抗体效价呈正比,出生后0~2d发病率高.孕妇IgG抗A(B)抗体效价大于或等于64需服用药物并定期复查,以预防HDN的发生.

    作者:韦海春;黎海澜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模拟全面质量控制实验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随着检验医学的迅速发展,检验医学质控制作为提高检验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已发展成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保证检验工作质量、检验结果准确可靠已成为检验工作的核心.

    作者:万莉;张庆莲;郑崛村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67例使用呼吸机新生儿气管分泌物培养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使用呼吸机新生儿气管分泌物培养结果及其药敏情况.方法 收集新生儿气管分泌物标本,常规分离培养,再严格按照MICROSAN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的要求进行.结果 67例新牛儿气管分泌物标本共分离出致病菌4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4株,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为常见.革兰阳性球菌9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分离出白色念珠菌1株.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硫霉素(敏感率97%)和环丙沙星(敏感率73%)为敏感.结论 了解新生儿气管分泌物培养及其药敏情况,可为临床诊断及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林茂锐;李明友;林冠文;游楚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CT在渗出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渗出性胸膜炎是由于受到结核菌感染,使胸膜滤过与再吸收之间的动态平衡被破坏,致胸腔内的积液增多而成为胸水[1].本科室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72例渗出性胸膜炎患者的影像学征象进行临床观察和对比分析,发现了一些特征性征象,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茂龙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凝血功能检测在临产孕妇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日本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181例临产孕妇和83例非孕健康妇女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问(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检测和分析.结果 临产孕妇的Fib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及T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临产前进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对预防临产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可能出现的大出血以及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和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崇慧峰;唐吉斌;曹春鸾;高继兵;杨月霞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62例GERI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和西沙比利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用奥美拉唑治疗.疗程均为8周.两组均用胃镜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对照组为80.0%;胃镜评价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对照组为83.3%.结论 奥美拉唑与西沙比利联合治疗GERD疗效显著,价格低廉,适合在乡镇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孙义胜 刊期: 2008年第21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