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危重症患儿感染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测定及意义

黄彩芝;莫丽亚;胡彬;刘建良;李爱国

关键词:危重病, 感染, 降钙素原, 儿童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诊断小儿危莺症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同相免疫色谱法测定305例危重症患儿的血清PCT水平,并与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计数作比较.结果 与无临床感染指征组相比,有临床感染指征组患儿的PCT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和WBC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与息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PCT检测有助于危重症患儿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可作为早期识别危重症患儿感染性疾病及其严重性的重要指标.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干化学法与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清蛋白结果对比分析

    尿微量清蛋白(microal buminuria,mALB)是指超过尿蛋白正常范围上限而蛋白定性方法又不能检测出来的尿蛋白.近几年的临床资料表明,mALB检测已成为诊断肾脏早期损害的灵敏指标[1].随着mALB作为糖尿病肾病[2]、高血压[3]、冠心病[4]、妊娠子痫前期的诊断依据被日益肯定,临床医生对mALB检测已有了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作者:裴明淑;王宇;许玉梅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闭合复位并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 和疗效.方法 应用交叉克氏针内同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5例.结果 随访1年以上,骨折均愈合.肘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操作简便,内固定牢固,肘内翻发生率低,是治疗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 .

    作者:张国林;边绍清;杨华;彭选文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血清胆碱酯酶在高脂血症患者中的变化

    胆碱酯酶(CHE)由真胆碱酯酶(ACHE)和拟胆碱酯酶(PCHE)两部分组成,血清CHE以来源于肝脏的PCHE为主,能够反映肝脏的蛋白合成功能.有报道CHE在脂肪肝患者血清中的浓度高于健康人[12].为了解CHE与脂质的关系,本文测定了高脂血症患者血清CHE活性并与健康对照组血清CHE活性作对比,分析其与脂质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万红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临床应用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临床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7例有使用肝素抗凝治疗指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治疗,B组使用普通肝素(UFH)抗凝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有无出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数量变化及采血复查次数等.结果 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采血复查次数较少,无不良反应发生;B组采血复查次数较多,有2例发生鼻出血.结论 LMWH与UFH抗凝疗效相当,但前者不良反应较少,使用较方便、安全.

    作者:王万友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宫颈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宫颈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水平及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GFⅡ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GF-Ⅱ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IGFⅡ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官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对组织中IGF-Ⅱ表达与宫颈癌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宫颈癌组和对照组血清IGF-Ⅱ浓度分别为(1.98±0.53)和(0.51±0.16)μg/L,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患者治疗后血清IGF-Ⅱ浓度比治疗前明显降低,淋巴结转移组血清IGF-Ⅱ浓度为(2.26±0.32)/ag/L,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1.73±0.4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宫颈癌、正常官颈组织中IGF-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3%和10.O%,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Ⅱ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呈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x2=8.69,P<0.01).结论 IGF-Ⅱ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检测lGF-Ⅱ能为宫颈癌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观察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作者:闵玲;周才;张江宇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孕妇糖代谢异常与子痫发病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与孕妇子痫的关系.方法 对产前妊娠检查的250例孕妇,在妊娠24~28周给予口服75 g葡萄糖进行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其中餐后1 h血糖大于或等于7.8 mmol/L的孕妇确认为糖代谢异常,共50例,其余200例为无糖代谢异常孕妇,并对两组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子痫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妊娠期无糖代谢异常孕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进行OGTT有利于掌握其血糖水平,可预测其子痫发牛的危险度,并可用于病情监测.

    作者:黄丽娟;季伟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的测定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治疗肿瘤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用于诊断肿瘤的血清标志物很多,但如何选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诊断正确率高的血清标志物,目前尚存在一定困难.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发现恶件肿瘤发展过程中恶性肿瘤及其周边毛细血管大量扩增,癌细胞会产生、分泌或释放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并随着肿瘤的形成和增长逐渐释放到外周血液中,这种物质便是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 TSGF).

    作者:张知洪;黎永新;莫建坤;雷达;李明友;李丽华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带状疱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及病毒抗体检测的意义

    目的 探讨辅助性T细胞(Th1)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和Th2相关细胞因子IL-10与带状疱疹病毒抗体IgG、IgM在带状疱疹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86例重症、轻症和恢复期带状疱疹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L-2、IL-10水平,同时检测带状疱疹病毒lgG、IgM抗体水平.结果 重症带状疱疹患者血清中IL-10及IgG抗体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轻症组(P<0.05),但重症带状疱疹患者血清中IgG抗体水平与IL-10无相关性(r=0.163).结论 重症带状疱疹患者血清IL-10水平升高,提示Th2相关细胞因子功能亢进可能是引起带状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而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郑绍同;付启云;唐朝贵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1 例会阴侧切伤口裂开的护理

    会阴侧切术是产科常用的一项技术,在缩短产程、防止胎儿宫内窘迫以及防止产妇会阴裂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虽然手术很小,但因伤口位于尿道口、阴道口、肛门交汇的部位以及产后的一些特殊情况,很容易发生伤口不愈合,所以应在护理上尤加小心.2007年5月本科发生1例会阴侧切伤口裂开,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聂泳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与防护探讨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与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对193名医务人员随机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是否发生过职业暴露及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情况;自我防护情况等.结果 医务人员发牛过职业暴露者146名(75.6%);62名(32.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没有进行有效的局部紧急处理,27名(14.0%)医务人员对被血液、体液污染持无所谓态度,96名(49.7%)医务人员不了解标准预防的内容,能做到Ⅰ级防护的只占7.8%.结论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较高,普遍缺乏对职业暴露风险的认识,对标准预防的内容不够了解.

    作者:黄真强;秦绪秋;李梅;张芝翠;王妮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儿科噪声对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噪声是指频率和声强杂乱无章地组合而成的复合音[1].儿科门诊及病房患儿集中,在进行治疗和护理时,患儿由于疼痛和恐惧往往会哭闹,成为儿科噪声的主要来源.其次是病房呼叫器传出的声音,还有部分患儿喜欢穿发出响声的鞋子.

    作者:曾菊华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不同检测系统肾功能测定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不同检测系统进行方法 学对比分析,探讨各系统之间检测肾功能结果 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 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EP9-A文件要求,每天取新鲜血清样本8份,用奥林巴斯AU1000检测系统、贝克曼CX7检测系统测定肾功能常规4项指标,连续测定5 d,计算线性方程和相对偏差,并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A'88建议的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来判定不同检测系统之间的可比性.结果 2个检测系统新鲜血清样本测得结果 在均值处的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检测项目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均在允许误差之内.结论 2个检测系统测定肾功能结果 相关性良好,其系统误差能为临床所接受.

    作者:刘军;李俊立;周燕;肖美芳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腰椎滑脱症并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

    目的 分析内固定复位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并同时处理相邻节段椎问盘突出的重要性.方法 采用角度椎弓根螺钉(RF)、steffee椎弓根内固定器为腰椎滑脱坚强内固定,同时做彻底神经减压、病变椎间盘切除、滑脱椎体复位和足量的植骨融合,并采用小开窗法治疗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治疗病例10例,随诊时间1年至5年零6个月,平均4年零3个月.结果 滑脱椎体复位基本理想,5例Ⅰ度滑脱全部恢复正常;3例Ⅱ度滑脱中1例恢复正常,2例恢复到0~Ⅰ度;2例Ⅲ度恢复到0~Ⅰ度.手术优良和患者满意8例(80%),全部植骨融合成功.并发症主要有感染、神经损伤、断钉等.结论 RF、Steffee椎弓根内固定器在腰椎滑脱手术中起坚强内固定作用,滑脱节段360°脊柱植骨融合率高,同时小开窗法治疗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成业东;王加波;高超;吴荣林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137例住院患者梅毒检测阳性结果分析

    梅毒是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在我国有明显上升趋势.感染梅毒对患者本人,家庭及社会都有较大的危害,许多无症状的感染者更容易被忽视.

    作者:史桂兰;汪小蓉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及甲胎蛋白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及甲胎蛋白含量,探讨其测定对慢性丙犁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临床已确诊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07例,其中男57例,女50例.分别通过双缩脲法和溴甲酚绿法测定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甲胎蛋白含量.结果 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及甲胎蛋白均值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别为(72.4±10.7)、(39.8±7.8)g/L和(19.6±42.3)μg/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70.6±4.8)、(41.9±3.6)g/L和(2.9±1.3)μg/L.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蛋白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血清清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血清甲胎蛋白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004).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清蛋白较健康人低,甲胎蛋白含量较健康人高,应定期随访和复查,同时对患者的肝功能受损情况也应予以关注.

    作者:程忠;吴建刚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产气荚膜杆菌致创口深部感染2例报道

    产气荚膜杆菌感染所致气性坏疽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急性特异性传染病,该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易经伤口侵入并导致感染.产气荚膜杆菌在机体生长繁殖迅速并可释放大量毒素与溶组织酶,使气性坏疽患者病情发展较快,感染严重者必要时需尽快截肢,如果不予治疗几天内就会死亡.本文从2例因房屋倒塌所致外伤患者深部伤口分泌物中分离到产气荚膜杆菌,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尤薇;周黎;邱宗文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波谱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由于中药的化学成分复杂,有效成分难以确定,仅单方制剂亦为一多种成分的混合物,因此要求更严格和更先进的分离、分析手段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各种先进仪器的引进和应用,并经过药学工作者的努力,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研究中大量应用,为推动中药各方面的研究发挥了作用,其中波谱技术便是中药研究中为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

    作者:张爱凤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检验科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新技术、新原理应用于检验医学,极大地促进_了检验医学的蓬勃发展.目前,许多疾病的精确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赖于实验室可靠的检验结果.检验科的主要工作就是利用娴熟的专业技术和先进的医疗设备,对各种标本进行准确无误的检验与分析,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具有诊疗价值的数据和信息,从而提高诊疗水平,更好地避免医疗纠纷及事故的发生.

    作者:邹单东;韦美德;兰健萍;蒋利君;戴盛明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2006~2007年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溶血不动杆菌的药敏及耐药变化,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用美国Dade Behring公司Microscan WalkAway-40SI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耐药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总体敏感率较高的是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2年间耐药性变化显著的为阿米卡星.对鲍曼/溶血不动杆菌较敏感的是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等,耐药性显著变化的有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及头孢他啶.结论 临床应重视药敏试验结果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作者:胡素侠;李怀玉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356株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目的 调查普宁地区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年3月至2008年2月356株尿路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356株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居首位,占61.2%;肺炎克雷伯菌居第2位,占12.9%;凝同酶阴性葡萄球菌居第3位,占11.3%.革兰阴性病原黹除对哑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敏感外,对其他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均呈不同程度的耐药,且大部分耐药率超过50.0%.结论 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临床应高度重视.

    作者:汪虹彬;黄德元 刊期: 2008年第22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